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三國之最強開光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四十一章 為外徵定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四十一章 為外徵定調

鑼鼓喧天,萬人來朝,今日的鄴城熱鬧非凡,到處都是人,到處都是車馬,卻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鬧事。

因為今天不但是華夏皇帝公孫續的登基大典,也是他的婚禮。誰在這時鬧事,那明顯是壽星公上吊,嫌命長了。

在登基大典之後,公孫續帶著眾人返回城內舉行了龐大的婚禮,紅地毯一直從城內鋪到了皇宮。

當然,因為時間緊急,皇宮是在王府的基礎上擴建的。

公孫續同時迎娶孫尚香,呂綺玲和祝融,這其中有他喜歡的原因,也有政治原因。

和孫尚香無疑是喜歡加政治,迎娶了她,不但是履行公孫續自己的承諾,也能安撫江東諸將和世家。

而娶呂綺玲,一方面是為了彌補對張遼的虧欠,一方面也是因為呂綺玲的屬性太特別,公孫續無法拒絕生出一個像呂布一樣勇猛的兒子。

至於祝融,那完全就是政治需要,南蠻才平定,自然需要一個帶頭之人。而現在的帶來洞主是個人老成精之人,他把祝融送來一方面是為了表示誠意,一方面也是想謀取更大的權利。

所以,公孫續只能將這三人封為貴人,抬高她們的身份,也是為了更加安撫狂狼,黃龍兩大軍團已經南蠻。

畢竟公孫續要外徵,他可不想自己在外面征戰的時候,國內出現叛亂。

浩大的登基典禮,以及婚禮舉行之後,時間很快來到了晚上,公孫續帶著酒勁分別寵幸了三位貴人。

一夜春風過,公孫續渾身舒暢,雖然雙腳有些顫抖,但在第二天還是堅持早朝。畢竟,這是他第一次早朝。

公孫續在坐在龍椅上,看著下面的文臣武將,他心中的豪邁之情不禁被激發,當下便笑道:“朕平定天下,諸位功不可沒,此情此景,本王不禁想起一首詞。”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眾人聽完震驚不已,特別是文臣,他們自然能聽出這首詞的不同凡響。

諸葛亮率先出來,他施禮笑道:“王上之文采,我等拜服。”

“哈哈哈哈”公孫續笑道:“孔明啊,你真的被文和帶壞了。好了,接下來我們說說外徵一事吧。”

“本來國內初定,不適合外徵,但如今我軍兵強馬壯,糧食充足,此時不外徵,還要等到何時?再者,經過半年的準備,下半年的糧食收成也儲備起來了,完全夠我軍之消耗。”

“按照之前的計劃,六大軍團分成三個集團軍在二月出擊,不知諸位可有需要補充的。”

此言一出,下面的人先是沉默了一會,隨後賈詡站出來施禮道:“王上,安息和貴霜帝國的地圖我都看過了,安息在貴霜的西邊,想要兩支西征將同時出擊攻打兩個帝國的話,勢必要先拿下貴霜。 ”

“還有,我軍去攻打他們,在他們看來是入侵者,若是我軍拿下了城池,城中居民和俘虜應該如何處理?”

“若是我軍使用柔化政策,但對方不領情,反而阻攔,我等又該如何?若是強硬政策的話,勢必會死很多人,王上可能也會揹負罵名。”

賈詡的意思很明顯,他想讓公孫續當著眾人的面表態,免得到時候出現事情找他背黑鍋。

賈詡就是這麼一個人,雖然他深得公孫續信任,但在任何事情上,他最先想到的還是明哲保身。

公孫續當然明白賈詡的意思,其實連他自己都沒想過要如何處理這件事。

如果使用柔化政策,那貴霜和安息兩大帝國的人當中肯定有不甘心之人,要是放過他們,等他們再次集合兵馬的話,那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

舉個簡單的例子,他們過去拿下一座城,之後派兵一千佔領,大部隊則是繼續深入。可等他們走了之後,城內的人卻再次造反,這樣不但切斷了他們的糧草,也會消耗他們的實力。

而如果使用強硬政策,比如燒光,殺光,搶光的話,安息和貴霜兩大帝國的人勢必會同仇敵愾,拼死抵抗,就和八年抗戰一樣。

所以,公孫續必須在出征前為此事定調,否則下面的人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這件事。

公孫續聽完賈詡的擔憂,他沉默了一會才開口詢問諸葛亮:“孔明,你對此有何建議?”

諸葛亮出列笑道:“王上,其實這個問題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哦?願聞其詳!”

看著公孫續期待的目光,諸葛亮笑道:“拿下一城之後,將那些做惡多端之人殺掉,再挑選一批品德高尚之人,將之扶起,並要他們完全忠於我華夏。”

“殺一批,拉攏一批?”公孫續眼睛一亮追問。

諸葛亮點頭道:“不錯,如此一來,不但能彰顯我華夏之仁慈,也能讓民眾不擔心我們會大開殺戒。當然,對於那些拼死反抗之人,我們自然要將之徹底消滅。”

“另外,可以派出一些儒生隨同我們一起去貴霜和安息,讓他們傳播儒家思想,教化這兩大帝國之人。”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沒想到諸葛亮忽然還能想出這種招數。

而公孫續則是問道:“可安息和貴霜兩地遠離我華夏,那些儒生是否願意去呢?”yyls

關於這點,荀倒是站出來解釋:“王上,儒家思想乃是教化萬物,此等大事,那些儒生定會爭先恐後前去,一來能得到名聲,二來也能宣揚儒家思想。”

“而且王上可以增加一些補貼給那些前去教化的儒生,再給他們一個期限,比如三年或者五年就能回國,我想應該有很多人會去的。”

這個時代最注重的就是名聲,可以這樣說,名聲就是一個人的命,很多人甚至把名聲看的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公孫續自然也明白這點,所以他聽完之後便哈哈大笑:“好!既如此,那就由文若你來處理此事!其他人也全部準備出征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