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莽西遊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零五章 雄心計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零五章 雄心計劃

“一個好藥方!是什麼藥方,能治什麼病,效果怎麼樣?

它值得你在密談時,向孫先生著重提出?”這次忍不住追問的,是問題發起人龍女。

雷磙的來歷神秘,常常有驚人之舉,和更驚人的言論,比如牛痘防天花。

現在聽他把一個藥方,竟與治天花相提並論,龍女好奇心瞬間爆表,等不及詢問具體情況。

“對啊!”被龍女的話提醒,則天頓時眼一亮,“雷大哥,是什麼藥方,很厲害對嗎?”

雷磙提出的種痘法,如果真能防治天花,那簡直是活人無數,足可封神的大善舉。

這裡所說的封神,是真正意義上,因功德驚天動地,被天庭冊封成神,或憑信仰直接成神。

而藥方與痘法並列,又有什麼神奇之處,龍女和則天都好奇,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一旁姜楠沒說話,但妙目不離雷磙,明顯也在期待著。

這個算不得秘密,雷磙沒故作姿態,不準備吊人胃口。

面對倆女的追問,他爽快說出答案:“我當時提醒孫先生,利用臭蒿治療瘧疾。”

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獎,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這個雷磙印象極深刻。

而以西遊世界醫療水平,普通人如不幸感染瘧疾,死亡率同樣非常驚人的。

又瘧疾是按蚊叮咬傳播,結果人很容易因此感染,比天花的威脅明顯更高。

特別那些貧苦的百姓,本身體質弱缺醫少藥,一旦中招後極其致命。

偏偏臭蒿這種植物,對治療恐怖的瘧疾,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等等不可思議優點。

所以雷磙教孫思邈,怎麼預防天花同時,順便重點提到臭蒿。

這裡雷磙會說起臭蒿,還隱藏一個深層用意,與後面談話遙相呼應。

“臭蒿治瘧疾,你確定有效?”瘧疾龍女不大懂,則天卻印象深刻,聞言急匆匆追問。

見美女的注意力,漸從恐高中脫離,雷磙暗中點點頭。

為此他不惜費口舌,詳細介紹瘧疾病因,引導則天繼續分心:“嗯。

人之所以會感染瘧疾,是因另一種極小蟲子,可透過蚊子叮咬傳播。

由於蚊子防不勝防,相比染上恐怖天花,人反更容易生瘧疾。

正好臭蒿非常對症,且百姓很容易獲得,效果不比防天花小。

如果孫先生能推廣,加上預防天花手段,他名聲口碑將更高,簡直等於萬家生佛!”

“預防天花和治療瘧疾,不是你首先提出的麼,怎麼算孫先生的功勞?

還有你們談一上午,肯定不止談這兩點,所用的時間對不上。

你別吞吞吐吐的,快把全部說出來,否則就心裡有鬼……

雷大哥,你說嗎?”先一句不甘心質疑,再狂風暴雨般質問,最後溫聲軟語央求,龍女變臉堪比翻書。

她開始果然學壞了,雖然還是心直口快,但多少懂得點人情。

不論講親疏關係,還是單純論道理,對孫思邈和雷磙,她肯定向著雷磙。

聽說天大的功勞,將落到別人頭上,小姑娘難免不服。

同時她還敏銳察覺,倆人密談時間太長,不可能只講兩件事。

一聲軟軟的雷大哥,她又使用撒嬌戰術,真打破沙鍋問到底!

“咳咳!我說,我說。

求你別用那種聲調,我聽了頭皮在發麻。”龍女一般不撒嬌,撒嬌雷磙擋不住。

聞言他半開玩笑,揮手拿出小凳子,遞給龍女吩咐道:“你把這個先給則天,蹲著難受也不像話。

其實我動心勸孫先生,趁時間空閒總結醫術,並記錄下來流傳於世,是想利用他的影響力。

我打算讓他上書,建議李世民皇帝,編撰一本大醫典——《大唐醫典》。

裡面分《赤腳醫生》,《分科醫師》,《太醫博士》,《神農本草》……等等小名目。

正是為了讓他的話,顯得更有說服力,我才教他治療瘧疾……”

“等等!你先等等。”雷磙一旦放開,重磅訊息不斷,龍女應接不暇,“你前面說的話,像編撰醫典我懂。

但什麼叫‘赤腳醫生’,什麼又叫‘太醫博士’?”

好吧!雷磙懶得起名字,借用前世的說法,難怪龍女聽不懂。

“我也不明白,在醫生前面,為何加上赤腳?”聽到雷磙說起,雄心勃勃計劃,想編一部醫典,則天渾身發熱。

喜歡幹大事的她,早忘記高空恐懼,可惜和龍女一樣,聽不懂雷磙的話,只好茫然地提問。

“雷大哥。這種醫生很窮麼,因為沒錢買鞋子,所以叫赤腳醫生?”顯然姜楠太老實,被赤腳兩字誤導。

她思維陷入誤區,還認為赤腳醫生,窮得腳上沒穿鞋。

“哈哈!”對此雷磙像很得意,先壞笑兩聲再解釋,“你們誤會了。

我說赤腳醫生,是指半醫半農,活躍在鄉間裡,為普通老百姓,看小病的醫生。

而所謂太醫博士,是指集醫術大成,資格被官方承認,學識廣博的國手。

比如皇宮裡的太醫,或民間著名的神醫,孫先生可以做標杆,這種才可以稱博士。

我考慮學醫艱難,想成為面面俱到,妙手回春的名醫,沒有幾十年積累,根本達不到標準。

但一些頭痛發熱咳嗽,人經常遇到的小毛病,又不需要國手來治療,窮人家也請不到名醫。

所以我讓孫先生,建議李世民下旨,集中地培養醫生,並最好細分等級。

其中最低等的,正是赤腳醫生;普通一點的,可以叫醫師;最高級自然是,皇家太醫博士。

按我當時的設想,找一些聰明伶俐,能識字的年輕人,培養成赤腳醫生。

只需很短時間,他們經過培訓,懂得醫學常識,能治療小毛病,即可出師行醫。

這樣能極大緩解,百姓看病的要求,並且省時又省力。

然後更進一步,從這些人中間,挑選比較聰慧,天賦較好的人,進行深度培訓。

這時可以進行分科,讓他們先專精一門,也為快出師的目的。

比如說專治金瘡外傷,正骨縫合加防止感染,軍民兩用的外科醫師。

還有專為婦幼看病,並負責接生的穩婆;專門針對預防天花,和別種瘟疫的官醫……

等級分明,目標明確。即方便培養,又容易專精。

最後在這些人中,出類拔萃的人才,由官方評審確定,才可稱太醫博士,享受國家的供奉。

醫生本來極難培養,不但需要過人天賦,還得花費大量時間,積累治療疾病經驗。

且僅憑師徒傳授,小圈子獨自摸索,技術還不能保證。

畢竟人的精力有限,想各科目面面俱到,除非天賦超人一等。像孫先生這種人才,屬於千年難得一見。

等他們學成一身本事,卻發現成為垂垂老者,治病救人已力不從心,輝煌的時間太過短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名醫大多數是老頭,這點你們不否認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