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穿越之古代新紀元最新章節列表 > 穿越的第二十一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穿越的第二十一天

自從蘇家用上了炕之後,村裡人紛紛稱奇,也心動不已。剛開始蘇家一家子人挖土的時候,村裡人還覺的這些讀書人閒得慌,但是現在才曉得讀書人就是讀書人,腦子靈光。

剛開始村長上門來看看,用手摸了摸,像看什麼寶貝似的,走的時候還一步三回頭的,後來接著是村長的媳婦錢嬸。後來村裡人全村出動,全都陸陸續續的來蘇家看了又看。但是愣是沒有人開口問起怎麼盤的。

過後幾天,村裡的王大石頂著一張紅臉,跑到青苓他們家支支吾吾的開了口。

“我,我想在我家也盤一個您們這樣的炕。您們看要多少錢,我給,不夠的話來年我來你們這裡幹活。”

邊上還有幾個村裡其他的小夥子,好像是一起來給他鼓氣的。都一臉緊張的看著蘇景雲他們。

蘇家這邊也終於松了口氣了。天天被村裡人一直用渴望的眼神看著,蘇家的人也是見過世面的,一時也是渾身不自在。

“可以的,也不要你們的錢,我這裡告訴你怎麼做,想要多大的到時候你自己去盤。村裡的其他人也是一樣的。只是大家先不要外傳。”蘇景雲終於把憋了還久的話說了。

一聽這話,邊上的幾個小夥子連同王大石都不敢相信的問道:“真的,真教我們。”

見蘇景雲點頭,激動的臉都紅又有些愧疚。

他們家真的需要這個炕,他們中有的想讓家裡疼愛他們的老人家平平安安的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王大石家的老父年輕的時候累很了,現在老了身體比一般人要虛弱很多。他想讓他爹多活幾年,享享福。有的剛當上爹了沒多久,還有還不會開口的孩子順利的活下來,叫他們一聲阿爹。

嘉慶朝的冬天,很冷,加上人們沒什麼特別保暖的衣服,鞋襪。棉花的要價極高,普通人家很少有人買的起。因為種植的方法不對,棉花的產量很低,供應不過來。只有官宦人家或者富豪人家才能用的上。

所以大多數人們穿的棉衣是用木棉來填塞製成的,木棉纖維粗,質地硬保暖效果差。挨凍那是必然的。所以才會有許多孩子和老人在冬天逝去。大戶人家還能尋些皮毛製成裘衣來抵禦寒冷。但是普通人家沒有這個條件,能多有幾身衣裳就不錯了。

這下幾個十八九歲的大小夥子一下子眼睛都紅了。無不真誠的像蘇景雲他們道謝,蘇景雲又跟他們說了回話,便叫他們先去挖土,挖好了再來找他,他統一一起教他們怎麼打土胚,盤炕。

蘇景雲幾兄弟就出動和一群人去挖了一車泥回來,又在王大石家給騰出一間屋子,讓他們在那裡脫土坯。沒辦法,室外太冷,土坯一脫出來,要等幹不知道什麼時候了。只能脫在屋裡,燒上火盆慢慢烤。

那土坯倒也不用晾到十分幹,差不多能定住型就可以了,等砌成火炕以後,在炕裡燒上小火烤一烤,比自然晾乾快多了。蘇家之前在自家盤火炕的時候就是這麼幹,三間屋子一個草棚,總共盤了四個火炕,蘇家幾兄弟出了蘇景辰其他現在也算是比較有經驗了。

王大石家的第一個火炕就盤在待客的大屋裡,地方挺大,火炕也盤得夠大,一群大老爺們團團坐,坐個七八來個的,根本都不成問題,中間還能擺兩張小桌啥的。就齊活了。

盤好後,一群人像打了雞血一樣,這東西其實不難,村裡的漢子們幾下就掌握了,偶爾有幾個問題多問幾次,就完全沒問題了。

夜已深了,南山村村裡人人都還在加班加點的挖土,都盼著讓自家也用上。讓清冷寂寥的夜晚也便的熱鬧起來。想來今後的一段日子,南山村都會折騰起來了

慢慢的大家都上手了,幾天過後南山村家家都用上了炕。一時村裡的笑聲多了不少,只是可憐西邊的一個小山丘都被剷平了。因著這火炕,蘇家也就快熟的融入到了南上村,村裡人熱情,知道他們之前家世好,許多活的不會。經常主動幫他們。

祁氏和楊氏也迅速的和村裡的女人們打上交道。現在也不會事事都跑來請教青苓,隨便在這朋友圈裡一問,大家就熱情仔細的教你。有了這些家庭功臣的幫助,蘇家大房和四房的生活慢慢的也走上了正軌。

而比較讓人擔心的蘇景辰還有林氏這對夫妻,喲,人家也不用擔心。林氏雖然幹不來活,只愛吟詩作對,收拾打扮。但是她也不是傻的,現在不同往日了,她倒是另闢新路,和村裡的五六個還未出嫁的少女交上了朋友,有時間指導一下這些女孩的繡活,教教她們衣著搭配,怎麼護膚。

這些女孩子在家可是什麼都會的,反過也教林氏一些簡單不費力的菜,這些女孩子手腳麻利有時候來串門就幫著林氏收拾院子。在她們看來這就算不上什麼活,一會兒的工夫就搞定了。

現在林氏她們院子收拾的井井有條的,還給種了些萊菔。林氏投桃報李,也會送一些自己繡的手帕,做的絹花給這些女孩。這也挺好的雙方都高興。

當然了,最高興的要數蘇景辰了,他終於從廚房裡解放出來了,現在自己娘子學了做飯,雖然味道一般,做來做去就那幾樣。但是也比自己做的好吃。而且最重要的是娘子的心意。每天蘇景辰逮著空就要誇上自己娘子好幾遍。兩夫妻倒是高興的秀恩愛。

所以家裡一時就只有蘇雲棋不開心了,對著這對無語的爹孃翻了個白眼。繼續每天往三叔家跑。

哼,去找雲溪和雲源玩去,還可以吃到三嬸做的好吃的。

一時間幾家日子到也過的有滋有味的。

關於土炕這件事他們之前就有商量過,特別還徵求了青苓的意見。畢竟是青苓想出來的。青苓沒有辦法解釋這炕的來源,只好預設是自己想出來的了。

大家都沒想過要要用來牟利,一個是這東西弄出來了技術含量不高,要是多琢磨段時間就能弄明白,性比價太低。而且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這東西用好了利民,對於官員來說吸引力更大,弄好了到時候是個大業績。

他們是被流放來的,身上還有開荒的任務,對於他們幾家來說都是個頭疼的問題,現在也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這天天氣還不錯,蘇景雲幾兄弟打算和村長商量下,現在這火炕已經有了一個村子的試驗,想來去官府獻策應該很有說服力。

才出門就被堵在了門口,王大石的爹臉紅著推這王大石過來了。

“你個憨貨,快把雞蛋給蘇三哥。”剛對兒子說完,一邊又轉朝蘇景雲做楫道:“這是要出門呀,這是我家要的雞下的蛋,老漢我攢了段時間,拿過那給家裡的幾個孩子吃,小孩子吃著個長的好”說完,硬把一籃子雞蛋塞給了蘇景雲,也不等蘇景雲說什麼就走了。

蘇景雲心感覺到暖暖的。做好事總是能讓人心變暖。這段時間村裡的人為了感謝他們經常給他們送著送那的。搞得蘇家人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蘇景雲轉身把雞蛋放好,和青苓打了身招呼。便去找村長,商量了一下,把這個土炕的制作方法獻給縣令的事。讓官府去普及,這樣更能惠及更多的人。

這裡面可少不了村長。村長一聽,這是好事,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又可以在官府那裡露一會臉。二話不說拍著胸脯答應了。

冬天如約而至,北風呼嘯著。今年人們卻不在那麼害怕冬天了,老了的還想多看顧孩子幾年的,剛當了母親的都不用擔心了。

現在縣裡許人家都盤上了炕。

家裡的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凍下來,年紀大了腿腳就不好,以前只能忍著,現在被這炕上的熱乎勁一烘,那滋味別提多好了。更美的是在看著在炕上爬來爬去的孫子。活著不虧呀。

而一邊家裡的媳婦,女主人們,一邊坐在炕尾做鞋,一邊掛念著家裡去城裡幹活的當家。心裡琢磨著等當家的回來了,家裡要添上些什麼東西。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自從蘇家把盤炕的法子給了縣令後,城裡也開始戶戶盤炕。這麼好的東西,傻子才不用呢。

有錢的人家花上些錢,沒錢的就一家人上,挖土,打土胚。村裡的很多人都去了城裡面幹活。這幾日,在平陽城裡,這一擔黃泥能換一升米,要是炕盤的好的人,還可以賺上十幾個銅板。

不過還是我們南山村好,我們竟然比城裡人還先用上著好東西。說來這還得感謝蘇家人,這一家子人又聰明人,心還好。當家的回來了可以趕緊催他把收到的東西分一份送過去。

這個原本稍顯冷清的縣城這幾日也是格外的熱鬧,就見挑著黃泥擔子的腳伕們穿街走巷。家家戶戶都叮咚作響。都盼著趕快盤上那炕。

這幾日,在三豐縣中,冬天也不缺活幹了,南山村的人最受歡迎。他們盤炕的手藝是最好的。

其他沒有那手藝的就只好噹噹挑夫,幫著運泥。用不著多累,無非就是多走上幾步。可以賺上些糧食,運道好的時候可以賺上幾個銅板,聽著銅板清脆的撞擊聲,這樣的好事從前可沒有過,這時候更是傾巢而出。

前段時間蘇景瀾,蘇景雲一起喝村長跑了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又帶著押差還有師爺來看過了土炕。這才把事情辦妥。現在土炕在整個烏肅省快速的傳遍了。

蘇家獻炕得了些好處。咳咳,是獎勵。這獎勵給了一百兩,還有就是之前蘇家開荒任務,每個成年男子要求開五十畝,直接給免了,但是不可以回京,沒有大赦是不可以隨意離開的。

這蘇家幾兄弟來說已經很歡喜了。不然要他們這群沒有種過田的人這麼完成這個任務。要知道這開墾荒地是一種懲罰手段,是不能花錢僱人來完成的。

就是你打點好上面,又有錢一時間也不好僱人呀,但是這裡可是出了名的地廣人稀呀,缺人的很。你開墾的時候人家也要忙自己家的地呀。

這邊,蘇景雲回了家之後。便把在縣城的事情詳細的給青苓。

青苓也耐心聽著,有疑惑的地方也會問蘇景雲。又商量了那一百兩銀子要怎麼分,青苓表示隨便讓蘇景雲安排。這也是蘇景雲給青苓養成的習慣,在外面遇到的事情總是會給青苓說。剛開始的時候青苓只聽,慢慢的遇到疑惑還會問問。同時也會問青苓在家幹什麼。

潛移默化的,在青苓沒有發現的時候,青苓做了什麼也會跟蘇景雲說,如果青苓要做什麼也慢慢的會和蘇景雲商量。不再是告知一聲。

兩人之間的關係更近了些。

這也是蘇景雲的狡猾之處,之前他就發現青苓變了很多,比以前更冷淡了,越來越不看重他這個丈夫。他琢磨著的好好表現一下。

這次蘇景雲想把這筆錢分成五份,他們這裡拿兩份,其他大哥,二哥還有四弟一人一份。

現在他們第一解決了開墾這個難題。第二,這件事後他們融入了南山村,甚至還有一定的威信,話語權大了許多。第三,就是收穫了縣令的好感,還有跟縣衙裡的官差都有了結交,以後互通訊息有什麼事方便了很多。

對於蘇家的好處而言,洪縣令這邊就更高興了。有了這火炕,這個冬季百姓凍死了的數量肯定會大幅度減少,而且之前他把這法子獻給了知府,知府也往上遞。

前兩天知府就回信了,知府可是把他好好的誇獎了一通,而且也暗示明年考評的時候,他肯定是要升一升的。

看完信的洪縣令也樂滋滋的回了家。這一走進屋子,見到的就是這樣一番場景,他家老爹正帶著他那兩個老友,橫七豎八地在他們家新盤好的大炕上,炕頭最暖和的位置上,躺著的就是他老爹了。

“哎呀,暖啊。這火炕真是個好東西呀”

“這把老骨頭總算能伸展伸展了,不知是何人想出來的呀。聽說是南山村那邊傳出來的”

“哎呦…舒坦…,我那蠢兒子,做什麼都慢。請個人也請不來,好懸今天終於請到了,不然他也不用回來了”

也不怪這些老頭誇張,連著自己兒子都埋怨。這年代的防寒條件著實簡陋。

那些能用皮毛堆著睡的有錢人家也沒有這麼舒坦的,一般人家裡,就更別提了。

他這個當了縣令的兒子,給老爹盤上了炕,他爹這才看他順眼,近來老約這兩老叔來顯擺。看著老小孩的父親,洪大人也覺得心裡更是喝了蜜似的。

接下來的幾天,天公作美,王大石他們進城這一日並無風雪,天高雲清,遠近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路面上的雪水昨夜裡結了凍,白日裡氣溫也低,這時候並未化開。

王大石穿著深藍色的衣服坐在牛車上,只是被那小風一吹,兩隻耳朵凍得彷彿快要掉了一般。不過他心裡滿是期望。

牛車邊還坐著林勇、田家興、柳大郎三人,那田勇,田家興,柳大郎三人的交情不錯,這一次一夥人有一起進城給人盤火炕。

現在他們村還有人走的更遠,但是他們幾個都惦記著家裡,不想走的那麼遠。不過聽去的遠的人說賺的更多,他們也是羨慕的。

實在不行明年他們也走遠點,反正今年三豐縣這邊是盤的差不多了。走遠點去平陽城那邊,雖然累點但是賺的多,可以給自己的婆娘買件衣裳穿。再有多的給家裡的小崽子買些糖,甜甜嘴。這日子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