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南明當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0 滿蒙八旗主力南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0 滿蒙八旗主力南下!

永曆二年三月金聲桓,李成棟相繼反正,除了江西贛州的意外頑抗抵抗外,其餘州府皆降,南方形勢為之大變。西北的****趁勢攻佔了六七座州縣,與清廷分庭抗禮。陝西的李自成餘部也合兵上萬攻打西安,聲勢浩大。大同的姜驤也坐不住了,自命為大將軍,反了大同,攻取了十幾處城池。姜驤並沒有表示歸附永曆,他是想做一個西北王。

漢軍紛紛反正,清廷舉朝大驚。滿人總數不到十萬,卻有一個絕對的權力中心,就是攝政王多爾袞。攝政王心裡清楚:姜驤與西北回亂成不了氣候,讓弟弟阿濟格帶兵嚇唬嚇唬,亂軍就不敢再有大的動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關鍵在於江西和湖廣,清廷一直將這兩個地方認作是南下進攻兩廣的中樞要地,所以當收到金聲桓、李成棟反正和明軍打退孔有德南征大軍時,攝政王多爾袞立即對此事表示出了高度重視。

對於贛州的官員沒有參與反正,多爾袞也是十分驚訝,他深深的知道贛州的得失牽扯著整個南方的時局。對於贛州的守將高進庫忠於大清,攝政王也有些個意外,高進庫是高傑的侄子,也是流賊出身,沒想到竟如此有忠義之心,絕不能讓贛州淪陷在明軍之手!所以援救一事不可耽擱。

為了重新奪回南方戰局的主動權,這一回多爾袞決定拿出老本了,他不僅傳令湖北嶽州的孔有德、耿仲明等人整軍礪馬,積極圖謀進取。又派自己的心腹將領正黃旗滿洲固山額真譚泰為徵南大將軍,曾在湖廣戰場上有相當出色表現的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為副,會同鑲白旗滿洲的固山額真何洛會、降將劉良佐帶領滿、漢、蒙兵馬從北京趕赴江西,攻打圍困贛州的金聲桓和王得仁部,解救友軍。同時,多爾袞又命固山額真朱馬喇、江南總督馬國柱領兵由江寧(南京)走水路,在安慶府同譚泰軍會合,一同發動對江西的攻勢。

除了排程這兩位極為能打的將領外,多爾袞又下令給平西王吳三桂讓他自錦州移鎮漢中,在川陝一帶策應,並率關寧軍四萬,做好遠征湖廣的準備。

一番精心準備後,攝政王檄令各部;成敗在此一舉,傾全力合兵南下,只能勝,不能敗。除了留守在黑龍江,吉林的兩萬和京師萬餘滿蒙八旗、綠營防守大本營外,其餘綠營、漢八旗隨同五萬滿蒙八旗一同南下,這是一場生死之戰。滿帥譚泰為徵南大將軍,劉良佐,圖賴,佟代,何洛會等多路人馬合兵一處,大舉南下。共計步騎十萬,牛車,駱駝,炮車,西洋火器不計其數,火器營傾巢出動。大軍連營三百裡,金鼓震天,戰船蔽江,清軍出師以來從未曾有過這麼大的聲勢。

這裡要說明的一點是,此次清廷派出進攻江西的清軍主力不再是普通的漢奸軍了,而是清軍中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滿蒙八旗兵!

事實上,入關之後的清軍大致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即滿蒙八旗軍、遼軍和降軍。

滿蒙八旗軍,就是清軍中的滿八旗、蒙八旗的合稱。這一部分軍隊是以騎兵為主,且向來是清軍中的主力,戰鬥力極強,行軍速度極快,打起仗來也更為玩命,絕對是當時中國乃至世界上最為強大的騎兵部隊。但是別看滿八旗、蒙八旗佔據著清軍二十四旗士兵中的三分之二,實際上這一部分的軍隊人數卻是比較少的,當然,這是相對於漢旗而言。

也就是因為這一點,所以清朝的高層對於這支滿蒙八旗軍是十分重視的,基本上是做到了“沒有大事不出門”,除非情況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不然清廷絕對不會輕易動用這支王牌軍。

滿蒙八旗之下,緊接著就是遼軍,顧名思義,這支軍隊的主要組成成分是遼東人。雖然他們是漢人,但由於清廷自皇太極上臺以來部分改變了對待佔領區內漢人的政策,因而有些漢人為了吃飯也就加入了清軍。

這部分軍隊主要是由孔有德等三順王統領,而他們手下的軍士也構成了遼軍的主力。遼軍戰鬥力雖遠不及滿蒙八旗的騎兵,但是他們卻是清軍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的組成成分。這是因為遼軍中除去孔有德等人的火器營外,還有單獨的炮營。其中梅勒額真張存仁就是炮營統帶,炮營裡面有上百門紅夷大炮。

第三部分則是降軍綠營,其中的成分相當複雜,單論戰鬥力則更是天地有別良莠不齊。

降軍綠營的來源主要也有三個,一個是明朝的原經制軍,他們大多是在弘光元年(西曆1645)清軍南下的路上投降的。這支中除了有像吳三桂手下的關寧鐵騎那樣的強兵外,還有像左夢庚的左兵、以李成棟等人為代表的前四鎮這樣比較能打的明軍,當然剩下的就相對慘了點,打仗時基本就是炮灰。降軍的另外的兩大源頭,民軍和鄭芝龍海盜餘部也是如此,中間雖不乏一些能用的,但總體而言戰力還是比較低的。

如果按戰力來排序的話,大致結果應該是如此:滿蒙八旗軍(關寧鐵騎)、遼軍(左兵精銳與前四鎮明軍、大順軍、西軍)、其他。

這樣而來,如果拿永曆的軍隊和清軍的這三部分比較一下的話,明廷不惜財力,全力培養訓練的四萬餘京營禁軍戰力大致在滿蒙八旗和遼軍之間,李成棟、金聲桓、李過,高一功部戰力則和遼軍差不多,而普通廂營的軍隊實力則處於遼軍與清軍普通綠營之間。

明軍京營四萬五左右,廂營六萬外加李成棟部三萬、金聲桓、王得仁部六七萬、李過高一功部五萬餘,能投放在湖廣江西的總兵力大致在二十五萬左右,清軍除開吳三桂的四萬餘關寧兵外,能投放在湖廣江西的總兵力大致在二十萬左右,其中滿蒙八旗主力五萬左右,總人數雖然少於明軍,總體戰力卻要高出不少,戰略形勢對大明又不利了起來。

按照多爾袞的安排,四月中旬,清軍行進至東流縣,隨即兵分兩路。譚泰部負責攻打九江,勒克德渾部則進攻饒州。奉金聲桓之命鎮守九江的明將吳高比較膽小,聽說清軍的滿蒙八旗主力來襲,竟主動棄城而逃。其貪生怕死的舉動幾乎導致整個局面的失控。

四月下旬,清廷派出的援剿副總兵楊捷基本上沒有費力氣就佔領了這座號稱江西門戶的九江城。與此同時,勒克德渾軍也在四月二十五日攻克了饒州府,自此廣信、饒州復陷敵手。

譚泰和劉良佐等接到的命令是率師救援贛州,但是這路清軍雖然同樣是以滿蒙騎兵為主,行進速度較快,可畢竟不是飛機,一晝夜就能推進上千里,主要靠的還是馬,所以譚泰與將領們一商議,眾人一致認為等大軍殺到贛州,估計劉武元、高進庫的腦袋已然搬家,因而絕對不能再繼續這樣一城一地打下去。

PS:全書第一個大高潮將要來襲,書友們做好準備了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