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南明當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8 民心沸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8 民心沸騰!

吳繼嗣和焦璉二將得了聖旨後,各率本鎮一萬步騎兵馬先行了一步。

大明永曆二年(1648年)七月底,留下御營忠武軍李定國部留鎮長沙協助總督堵胤錫治理守衛湖廣後,朱由榔帶了御營“拱聖營”和“定霸都”兩支精銳禁衛,及由參將胡一清和趙印選統帥的三千多人的“清”字營士卒班師回朝。

餘者李過、高一功、黨守素、劉體純、郝搖旗、袁宗弟、李定國、督標營堵正明等八鎮九萬多步騎兵馬盡數留守湖南,防止三順王大軍趁機南下。

自從皇帝御駕親征後,行都肇慶城內的上到九卿大臣,下到士紳商賈,都有一種惶恐不安的感覺,即便是“主戰派”的代表人——內閣首輔瞿式耜,其主張抗韃,收復河山的慾望固然強烈,但是韃子畢竟兇名在外多年,韃子數十萬大軍南下,兵力強盛,氣勢洶洶,遠比那降將李成棟麾下的兩三萬兵馬難對付的多。

特別是南下的大軍裡還有不少是野蠻兇悍的真韃子,戰力非同尋常,即便親征大軍養精蓄銳多時,心中仍舊不免惴惴。

所以這次的親征行動,許多人並不看好,私下裡認為天子太過輕浮莽撞,有欠穩重。

親征大軍攏共四五萬人馬,南下的清軍卻號稱“三十萬”,雖然實際兵力不見得有那麼多,但怎麼也不會少於二十萬吧,即便大明在湖廣那裡還有八九萬留守人馬,兩軍加起來也不過十多萬兵力。

還沒南下的韃子數量多呢!

更別說在湖廣還有幾萬留守的韃子部隊,在兵力上怎麼看大明也佔不到什麼優勢,何況那湖廣那八九萬留守人馬大多是收編的闖營餘部,一個個目無法紀,跋扈難制的,關鍵時刻他們肯不肯出死力,還是兩說呢!

一個不好,可能就和當年的江北四鎮一樣,韃子大軍一到,立刻望風而降!

今上的這次親征怎麼看都像是另一個“土木堡”事變呢?

不少有志之士心下一陣惋惜,今上求治還是太過心切了,行事太過魯莽,有欠思量!

兩廣一些因為之前勾結衛所軍將,涉案私吞軍田被朝廷整治,因情節不是很嚴重而僥倖保得一命的官紳土豪們卻興奮難言,他們呼朋喚友,把酒臨風,暗自彈冠相慶,並藉機在民間造謠湖廣局勢危急,親征大軍不幸戰敗,天子已然被韃子俘虜了,還發表詩刊文章,暗諷朝中奸賊當道,以致大明江河日下,民不聊生,並極力吹蠱韃子的兇殘,善戰,混元一宇勢不可擋云云……

直到首輔瞿式耜忍無可忍,用強硬手段壓制,出動了錦衣衛抓人,他們的行為才有所收斂,不敢再明目張膽的造謠蠱惑人心了,否則兩廣一帶怕是早就謠言四起,亂成一團了。

自三順王和韃酋譚泰的數十萬滿蒙八旗大軍先後南下湖廣,江西後,行都肇慶城內可謂是一日三驚,生怕戰敗的訊息傳來,不少朝官大臣已經悄悄往鄉下轉移財產,做好了改朝換代的心理準備了。

就是見識過御營整肅軍容的左都御史吳貞毓,兵部侍郎陳子壯、戶部尚書嚴起恆、御馬監龐天壽、司禮監楊守春等皇帝的心腹文武內臣,心裡都和瞿式耜一般,或多或少有些惴惴不安,對北上抗韃的數萬親征大軍,不敢報以完全的信任,對方畢竟是兇威赫赫的滿洲韃子。

他們都是忠於大明的臣子,不管形勢多麼惡劣,主觀上,他們依舊希望大明的軍隊能擋住韃子銳利的兵鋒,哪怕最後只是一個僵持的局面,能保住嶺南這最後一塊國土,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他們把大部分希望寄託在了天子的五萬御營兵身上,湖廣的那些闖營餘部,藩鎮兵馬能發揮多少作用尚且不可沽,但是御營親軍的戰力他們心裡多少還是有些底的,糧餉充沛、訓練充足、戰鬥經驗豐富,外加士氣高昂,不比三順王的那些二韃子戰力差多少,就是對上真韃子,只要諸將肯效死力,未嘗不能一戰!

當年的九邊數十萬大軍,如果不是因為朝政腐敗,常年拖欠糧餉,軍中怨氣橫生,將士們缺衣少食,幾乎是頂著飢餓上戰場,松山一戰也未必會敗給那些韃子。

大軍出征後的那些日子,以瞿式耜為首的帝黨心腹心裡大多沉甸甸的,每天都是強打著精神處理政務。在患得患失中,前線終於傳來了大捷的軍報。

幾波傳信兵露布以聞,從湖南走官道入廣西,先後經過桂林、平樂、梧州,再到廣東行都肇慶,一路高喊著“大捷”,飛騎入京。

兩廣各州府的士紳百姓們,在看到報捷的使者後,先是驚訝,繼而一片歡呼雀躍!

得知益陽一戰,天子帶著親征大軍擊敗五萬清軍主力,並陣斬一千多真韃後,瞿式耜等人張大了嘴吧,頗有些難以置信,再三確認後,才知大捷的訊息確實為真。終於大舒了一口氣!

在他們看來,親征大軍能逼退韃子,守住湖南不失已算是僥倖,沒想到竟然一戰擊潰了韃子的主力,順帶著還俘殺了包括一千多真韃在內的上萬韃兵,不僅守住了湖南,還奪取了益陽、常德等多處軍事重鎮,威逼湖北!

得到這個意外的驚喜,瞿式耜不顧首輔大臣的形象,拍案大叫,激動地不可自制。益陽一戰,力挫強虜,朱明江山可續,朝廷有望偏安矣!

內臣司禮監秉筆楊守春,御馬監掌印龐天壽等皇室家奴也是滿臉淚水,對著湖廣——皇帝朱由榔所在的方位叩拜道:“祖宗保佑,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當大捷的訊息傳遍兩廣後,各地到處鞭炮陣陣,響個不停,百姓們歡欣鼓舞,像過年一樣,紛紛走上街頭,舞獅子,耍龍燈,歡慶大捷。

益陽之戰——奠定大捷基礎的最關鍵一戰,在透過百姓們口口相傳,到最後越傳越神,越傳越離譜。

百姓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把永曆天子說得跟神仙一樣,能夠呼風喚雨,撒豆成兵。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把決戰中立下奇功的李定國描繪成了一尊戰神,身高一丈,持著數百斤戰斧,一個人就斬殺了數百上千名韃子,殺得韃子抱頭鼠串,在經過說書人一番演繹,立馬就成了一部充滿著傳奇色彩的神話演義,雖然故事荒誕無稽,百姓們依舊聽得精精有味。

自從得知數十萬韃子大軍南下後,因為擔心朝廷戰敗,他們過得實在太壓抑了,所以一得到大勝的軍報,眾人的喜悅可想而知。

唯有那些心懷怨恨的土豪劣紳們,一個個搖頭晃腦,長吁短嘆,簡直可以用“如喪考妣”這個詞來形容。外面百姓們的歡慶聲聽在他們的耳中是如此的刺耳,與他們惡劣的心情格格不入,朝廷兵馬擊退了南侵的清兵,意味著他們復仇徹底無望,被朝廷強制收去的那些軍田再也拿不回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