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明鼎革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9章 艱難退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9章 艱難退軍

原來昨天一戰,義勇軍雖然透過震天雷大敗大西軍,俘虜其都督王之邦,但看到大西軍仍駐兵城下,根本沒有退兵的意思。

讓人推來大西軍都督王之邦,雖然敗軍之將,但還是趾高氣揚的,居然建議義勇軍歸順張獻忠,免得到時候玉石俱焚。

王之邦為張定國左營都督,過去也算能征善戰之將,楊麟有心招攬,看到對方軟硬不遲,也不可刻意為難,只是讓人將其其推下去軟禁起來,好酒好菜的招待。

看著王之邦的背影,眾人憂心忡忡,數天鏖戰,雙方死傷頗多,光是義勇軍戰死的就超過兩百多人,若再加上輕重傷員,損失人馬近千人。

雲集順慶城下的義勇軍不到五千餘人,傷亡超過兩成,雖然從各地民團、治安人員選派精壯補充到主力中,但這些新兵戰力大打折扣。

今日如此大好局面,大家本來以為可以大敗大西軍,解除順慶城之圍的,但那個張定國帶兵有方,居然在大敗之後力挽狂瀾,力保大軍安全。

大家七嘴八舌的,而楊麟則陷入沉思。

所記不錯的話,張獻忠死於北面西充的鳳凰山上,想那張獻忠率部從CD北撤之後,駐兵西充,如此看來大西軍對順慶城志在必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既然是你死我活的戰鬥,那麼也沒有什麼好保留的,現在張定國、白文選率領主力正在攻打順慶城,坐營都督靳統武率領五千之眾正在攻打西河溪對面的西山,大西軍後防空虛,如此就可發揮自己水軍的優勢。

這不昨晚南門燈火通明,卜寧率領騎兵營紛紛登上運輸船隻,順流而下。

在第二天早上透過曲河進入到大西軍腹地,在當地鄉紳帶領下,襲擊了大西軍一個驛站,焚燬萬擔糧草,然後大家再次登上船隻,揚帆而去。

到下午的時候,大家秘密登岸,在西山上旗幟指引下,從背後襲擊西山下大西軍餘部,如此大獲全勝,不但焚燬大西軍萬擔糧食,更是解除對西山的圍困。

張定國、白文選雖然能征善戰,但何曾料到這種跳島戰術。

站在城牆上,看到大西軍如潮水般退下,長長的隊伍,達二十餘裡,充塞著道路,遮蔽著山林。

大家長舒一口氣,很多人敲打著城牆,敲打著兵器,高聲歡呼著。

楊麟感到整個人幾乎癱下來似的,在幾個護衛攙扶下重新坐下,雙眼盯著慢慢離開的流寇,不做他想。

此戰雙方激戰數天,除了一度退回城牆之外,其他的多依靠構築的工事防守,可以說兩軍正面廝殺,但幸運的是義勇軍還是頑強的堅守下來。

最初以為大西軍不過是很多瘦骨嶙峋,吃不飽飯,面黃肌瘦的流民所組成的一支烏合之眾,但數天鏖戰表明,雖然將士們身體羸弱,訓練不強,但如同古代義士那樣,他們不畏艱險,不畏死亡,在將領驅使下,前赴後繼殺向戰場,透過鮮血贏得最終的勝利。

城北方圓四五裡滿目蒼夷有廢棄的棚舍,有燒燬的房屋,更多的則是遺棄的屍體,有的已經腐爛,遠遠的就聞到屍臭味。

此戰聚攏五千義勇軍、兩千保安團、五千地方民壯,雖然地方保安團、地方民壯主要是在一旁搖旗吶喊助威,作為疑兵使用,或者在戰場上救死護傷,真正戰場廝殺的則主要是那五千義勇軍將士。

數天下來,戰死超過兩百餘人,重情重傷員近千人,可以說義勇軍建立以來,傷亡最大的戰役之一。為了保證戰鬥力,臨時從保安團、地方民壯中補充兩千勇武之士,這些臨時補充的雖然戰力弱很多,但因為混在老兵中間,一時半刻沒有暴露出來,方才給人感到義勇軍傷亡不大。

這一仗也給楊麟敲響警鍾,過去義勇軍一直採取精兵策略,但若面對人海戰術,這數千精兵能否最大程度上發揮其作用。

正如此戰來說,就是借鑑古代守城戰術,面對漫山遍野的流寇,除了這六千義勇軍,兩千地方保安團之外,那就是將城內民壯編列成軍,協助守城。

長吸一口氣,看著喜氣洋洋如同過節的眾人,楊麟順序的排出優先順序。

卜寧騎兵營、陳懷西水軍、姚之幀、楊秉義監督大西軍撤退,防備對方殺一個回馬槍,或者蕩平殘留在境內的殘兵遊勇。

譙應瑞、都極歸等人率領地方民團、率領地方民壯清掃戰場,挖掘深坑掩埋流寇屍首。

錢邦芑、楊光泰等人徵集木匠,製作簡易棺材,選擇墓園,掩埋死難的烈士。

範文光、趙司炫則登記死難烈士,對其家屬進行撫卹,護理重傷將士,對其撫卹與安排合理工作。

……..

眾人紛紛領命而去,楊麟感到一陣空虛,帶著一干護衛滿城亂轉,看大家蓬頭垢面的,看見楊麟經過,很多人攔住馬首,一個勁詢問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回到家園。

雙方攻防半個月,家園雖遭破損,但現在正值秋耕末期,若不能抓緊秋耕,來年定然顆粒無收啊。

除了讓人感到錐心疼痛之外,讓人稍稍欣慰的除了官府設立的五個粥棚之外,城內富家大戶也紛紛出動,前前後後共設立十多個粥棚。

看到楊麟經過,管家的連聲呼喊當家的,聲言知府大人從門前經過,讓來接待。

主人姓王,是一個五十歲的掌櫃,一副商人打扮,連聲哀嘆,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現在兵荒馬亂的,城外鄉親逃難進了城,大家生活無著,怪可憐的。

楊麟拿起飯瓢,舀了一瓢,感到比官府家要稠一點,這或者是這半個月下來到官府粥棚較少的緣故吧。

感到臉色**辣的,楊麟呵呵笑了笑,問道:“這半個月都像這樣嗎?不要看我官拜知府,稀飯喝得非常稀。”

旁邊一個六十歲的老頭,背有點駝,連連拱手道:“大人,主人是厚道人家,這半個月下來都是這個樣子。

前幾天主家講了,現在兵荒馬亂的,雖然糧食短缺,但還能夠堅持一兩個月,可不能餓壞鄉親們啊。”

指了指長長的街道,楊麟拱手道:“老先生,你,你應該是這個坊最仁厚的人家啊,將來一定高壽的。”

老掌櫃連連抱拳,聲言不敢當。

周圍鄉親則不以為然,指著前面一個大鏢局道:“大人,要論有錢,那威武鏢局在順慶城數一數二的。

坊長讓其出錢設立粥棚,他老大不樂意呢。”

楊麟握住老掌櫃的手,轉身對眾人說道:“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有錢的有仁心宅厚的,也有為富不仁的。

官府不應該像過去那樣,成為民眾深惡痛絕的五蠹及其幫兇,而是應該保證社會公平正義,保證勤勞的老百姓不但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更不能夠受人欺負。”

眾人聽楊麟如此說,紛紛高聲叫好。

而老掌櫃更是拿出紙筆,希望楊麟能夠給其題字,以留給子孫(就像現代這樣)。

楊麟面色通紅,但又不好拒絕,雖然前世字寫得不咋的,但這一世畢竟是秀才,字還算勉強過得去,連聲獻醜,寫上積善之家,落下書款,然後倉皇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