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明鼎革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3章 地方糧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3章 地方糧站

隆武二年(1646年)初,明閣督鎮撫會師遵義,議恢剿之計,其後決定以川陝總督樊一蘅督率總兵甘良臣、李朝貴、葉向高、雷可復恢復敘南。

巡撫馬乾督率大將曾英、王祥、王啟、陳世賢、馮朝宣、楊震文進兵內江。

副將楊展督率餘朝宗、李朝貴、向成功等各路明軍,與黎雅方向的義軍曹勳、劉道貞部會攻嘉定。

明軍主力三面出擊,如此川北順慶府就顯得尤為重要(歷史上為總督甘良臣、餘朝宗、安邦才等進擊順慶府城),如果順慶方向出動,那是四面合圍。

坐鎮遵義的四省總督王應熊派出多路官吏,連同先期到達的錢邦芑、範文光諸人不斷遊說,希望楊麟進兵潼川,合圍大西軍。

雖然透過朱淑潁向使者交了底,但這些人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勢,稍稍有空就要求進兵。

歷史上張獻忠死於順慶府北邊的西充,為防止悲劇重新上演,楊麟慎之又慎,時時對著地圖冥思苦想,琢磨著如何避免明末四釧大屠殺悲劇重演,如何避免蠻清入川。

這天楊麟高坐大堂之上,與眾人商討徵收春糧之事,現在兵荒馬亂的,市場上糧價早已經飛漲。

在太平年月,每擔大米不過7,8錢銀子,現在已經是1兩2錢水平,早已經超過荒年水平(歷史上一般在青黃不接之際米價才會漲到1兩銀子以上)。

自從張居正一條鞭法重點就是民間不再繳納糧食而繳納銀兩。

其後雖然多經反覆,但在民間形成糧食、銀兩交替繳納現象。

前世有位老人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再加上現在深處亂世,故自為官以來全部徵收糧食,當時眾人議論紛紛,現在不得不佩服楊麟遠見卓識了。

佩服雖歸佩服,但民間則不這麼看,有的鄉紳建議恢復徵收錢兩,有的抱怨糧食運輸困難。

民間繳納田賦需運送到縣城,就像前世繳徵購一樣,很多偏遠山區需要往來數日,耗時耗力,現在糧價又上漲,民間怨言可想而知。

就像前世政府將徵糧看著頭等大事,適逢收糧季節常常召開電話會議一樣,今天各縣主薄都在,大家濟濟一堂商討如何徵糧。

有的更是連呼亂世多刁民,大人取消攤派,現在兵荒馬亂的還是輕徭薄賦的,這些人不知恩圖報,為了整肅地方,真的應該抓一批殺一批。

有的坦言民間困境,特別是那些離縣城遠的,往來需要數日功夫,不但耗時耗力,而且還耽誤耕種。

由於流寇、土暴子大規模掠奪畜力,如今民間牲畜十分缺乏,常常數倍於從前,而耕種土地有限。

有的建議恢復太祖時期做法,朱元璋時期指派大戶為甲首,帶領甲丁運送糧食。

但這種做法弊端甚多,表面上將糧食運輸壓力指派給富戶,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那些富戶常常非常巧妙的將運送糧食壓力轉嫁給貧困農戶。

幾千年下來被徵勞役如同犯罪流放一樣恐怖,若聽說徵民夫,一些人寧願選擇逃荒,如此社會可能再次陷入動盪。

楊麟皺了皺眉頭,站起來沉思良久,終於有了注意,掃視眾人一眼說道:“我們每個縣縣境少者百里,多者數百裡,過去民間要繳納錢糧,常常需要數日之功啊,如此才有天高皇帝遠,不知有漢,何論魏晉的局面。

我等多起自民間,就拿前年我作為地保(保長)奉恩師陳公運糧這事,僅僅三十餘裡就困難眾多,現在百姓運糧於數百裡之外,難免心有怨言啊。”

眾人一聽不再爭吵,一些老人更知道大人可能有了主意,與其他迂腐書生不同,大人足智多謀,什麼難題都迎刃而解。

讓人頗為失望,楊麟根本沒有直接說自己心中主意,側身問了問旁邊順慶知府範文光,問身邊眾大人,府庫之中有多少糧食?

朱元璋在爭奪天下的時候施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大明朝建立以後,作為一個農耕王朝更是如此。

明朝中葉首輔張居正有感各地糧食甚多改收糧食,明朝末年李自成、張獻忠橫行天下,常常打下一個州縣盤亙數日,糧食吃得差不多,如此才選擇下一個州縣。

轄下巴州達州為土暴子老巢,庫房裡面沒有多少餘糧,順慶府各州縣雖然一度被大順軍、大西軍佔領,糧食消耗也頗大,但經過一年多恢復。

粗略一算,各地庫房中居然有二十萬擔糧食,但順慶府城則不到七萬擔而已。

經過勵精圖治,順慶府基本恢復**成,達州恢復六七成,巴州不到五成,即便如此,每年田賦也在二十萬擔以上。

想了想,楊麟有了主意:

正如前世每個鄉上建有糧站一樣,現在每個集市有鄉公所,完全可以就地建立臨時倉庫代為徵收糧食。

民眾需在一個月內將糧食交給鄉公所,再由鄉公所租賃船隻運抵州縣庫房,期間花費由衙門承擔。

針對官府徵收糧食徇私舞弊,有的更是中飽私囊,在洪武年間就因為官吏巧取豪奪民眾多交糧食的現象,則開放民間糧商代收糧食。

民眾除了將糧食交給官府之外,還可以選擇交給指定糧商,全縣指定7-8個糧商,農民將糧食交給官府指定糧商獲得憑證後,也可以作為繳納糧食的憑據。

而大糧商則按照與官府簽訂的協議繳納相應銀兩,

一些人擔心的官府不收糧食逼迫民眾將糧食賣給商販,大家自認為有足夠措施預防:

就像前世業務人員依靠提成那樣,鄉公所裡面鄉長、差役除了領取正俸之外,其他的主要依靠提成。

平日徵收商賦、關賦有一定提成。

徵收田賦、丁賦也有提成。

如果民眾如果繳納將糧食繳給商販,然後在向官府上繳票據的話,鄉公所裡面鄉長、差役與裡甲長不過五十提一而已,而如果繳納實物,則是二十提一。

如此民間刻意選擇**糧,可以交給所屬鄉公所或者臨近鄉公所,還可以交給糧商,減少中間盤剝。

眾人一聽眼前一亮,想不到鄉公所居然有如此多的好處。

經過兩年多實踐發展,如今農村基層組織基本發展成熟,那就是在過去裡甲制基礎上,結合現成集市建立鄉公所。

一般萬人以下的鄉公所,鄉長與公差各1名。

之後每多五千人,或者地理位置,商業發達程度不同,增加1名公差。

對人數超過2萬人的,一般改稱鎮公所,明朝雖然山地沒有怎麼開發,很多平地早已經完全開發,就像在南充縣、廣安縣等經濟發達大縣,就出現這樣的鎮。

經過兩年多執行,鄉公所職責基本初具雛形,那就是主要負責:商賦徵收(只是趕集商賦)、修路治河、防治盜賊、人口核查。

協助縣衙兩班八房行政工作:

協助快班緝捕盜賊

協助壯班維護地方秩序,管理人口。

協助戶房清丈土地。

協助財房徵收田賦、丁賦、商賦

協助工戶地方建設,與對轄區工商戶管理。

協助驛房整修道路、水路。

協助兵房組建裡兵,照顧軍屬。

協助刑房對安置罪犯管理。

向吏房推薦優秀裡甲長,優秀裡兵。

除了徵募糧草之外,作為現代人切身感受就是如何穩定物價,現在身處亂世社會紛紛擾擾,稍稍風吹草動就惹得物價波動。

在太平年代米價不過7,8錢一擔,現在因為各地拋荒嚴重,再加上民軍正緊鑼密鼓圍殲流寇,市場上米價已經1兩3錢銀子一擔。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民以食為天,如果戰事持續那麼米價將會越長越高,那些城內手工業者可能陷入赤貧。

左思右想之後,楊麟決定干預米價:

現在流民四起,按照過去做法是衙門設立粥棚,流民則混入城中遊蕩每天等粥吃飯。

現在由縣衙統一安置,從鄉公所徵集糧食中撥出一部分,按照每口每十日貸5升的做法,分期貸給糧食。

由於分期貸給糧食,流民為了獲得糧食不可能如同過去那樣領了糧食立馬繼續流竄。

除此之外,農業週期甚短,只要貸了糧食,要不到一個季度地理就產出糧食,如此不需要繼續借貸來年更是。

每人只需要3鬥糧食,就可以挽救一條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