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明鼎革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章 暗助流民吃大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3章 暗助流民吃大戶。

送走這些無辜村民,楊麟重新佈置各房主事、各保保長收糧之事,嚴防大家耍心機欺壓無辜百姓。

各房主事,各保保長徵收普通農戶尚可,而那些官宦之家則萬萬不可能。若不將這些官宦人家壓下去,會出亂子的。

儀隴最大的官宦人家乃城南的侯家莊,侯耀祖進士及第,現在外省擔任參議(正三品),侯家當家的侯蟠也是一個貢生,侯家在地方一言九鼎,為士林領袖。

侯家莊在城南二十裡,這天早上楊麟率領一個總旗的兵丁趕到,兵馬在一里開外安營紮寨之後,知縣秦民湯坐著轎子,楊麟騎著戰馬來到莊門前面。

聽到莊外來了一群兵丁,侯家莊上下敲鑼打鼓的,男丁都上了寨門,一幅如臨大敵的樣子。

現在聽到官府前來徵收田賦,侯蟠氣惱不過,好說歹說就是不開門,雙方僵持半個時辰。

看到如此結果,秦民湯一個勁埋怨,而楊麟根本不以為意,調轉馬頭就離開回到駐地。

看到堂堂知縣夾住尾巴跑了,侯蟠顯得頗為得意,看著身邊壯丁說道:“這個楊麟以為自己是誰?我侯家官宦人家,收不上租想要拿我侯家開刀,他找錯了門路。”

眾人一個個顯得頗為得意,大家大笑不已,根本不予理會。大家正要下牆休息,突然聽到後山傳來一陣喊叫聲,侯蟠內心一驚,留下一部分莊丁繼續監視官軍動向,而率領眾人往後山跑去。

趕到之際,後山山門早已經開啟,不知道什麼時候湧入上百名叫花子,現在正高喊著向侯家大院跑來吃大戶。

雖然平日在鄉里作威作福的,但侯蟠只不過是一介文士,現在看到這樣多饑民頓時慌了手腳,高聲叫喊著讓人往外面趕。

說來奇怪,莊上那幾個自詡武功高強的練家子一上去就被打翻在地爬不起來,後面的叫花子一見一擁而上,衝近侯家大院吃大戶。

一時之間侯家雞犬不寧亂成一團,一些人湧向侯家柴房燒火煮飯,更多人則在侯家大院前後亂誑,驚得侯家太夫人跌倒在太師椅上,嚇得侯家夫人哭天搶地,害得侯家小姐急忙逃回閨房。

過了半響侯蟠反應過來派出家丁侯三來到軍營搬救兵,如此熬了半天等到的結果則是要自己親自前往請兵。

沒有辦法,侯蟠高一腳矮一腳的來到軍營外面,但被兵丁攔住,如此呆了半個時辰方才被請了進來。

侯蟠心急如焚,一個勁數落完,楊麟似笑非笑的看著對方,問道:“侯公子,這就難辦了,你也知道今年地方遭了土暴子,現在各地饑民四起,若裡兵強行彈壓的話可能激起民變。

侯公子,你說說,若是這樣,到底你負責任還是我負責任?”

侯蟠頗為惱怒,一個勁直說官府需要保衛地方安寧,若地方不寧當然當官的需要負責任啊。

楊麟呵呵笑了笑,搖頭道:“侯公子此言差矣,我蓬州兵乃地方裡兵,由地方鄉紳出錢資助。

皇帝不差餓兵,你侯家連正常田賦都不交,事到臨頭要裡兵出面幫你彈壓饑民,這是什麼道理?

你侯家財大氣粗但為富不仁,引起地方饑民眼饞,這關官府什麼事?”

雙方你來我往在這大帳之外鬥起嘴,楊麟理由非常簡單,你過去不交錢裡兵就沒有保護你的義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現在事到臨頭你要官軍出動,那對不起,你除了繳納正常賦稅之外,還需要負責善後,負責償付這幾天裡兵的軍餉。

最初不願意,但家裡亂成一團一再派人前來催促,到中午時分附近人越聚越多,附近村寨饑民聽到侯家開倉放糧紛紛趕來,侯蟠最後沒有辦法只得允諾。

知縣秦民湯與侯蟠一起進入侯家莊,侯蟠允諾每人發放一斗糧食,饑民一聽高聲歡呼,然後在官兵監視下一個個裝上糧食離開。

在那之後,侯家管家拿出賬冊足額交完當年糧食,楊麟方率領裡兵揚長離去。

在路上秦民湯叫苦不已,一再追問饑民吃大戶是不是楊麟有意散播出去的?

楊麟賭咒發誓表示否認,帶頭的幾個有名有姓的是本地人士與自己可沒有任何瓜藤。

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侯家被吃大戶這事迅速的傳開來,聽到侯家先前不交田賦丁賦而不受蓬州兵保護的訊息之後,一些人扼腕嘆息,有的更是發誓非告倒楊麟不可。

但毫無疑問經過侯家莊之事之後,整個縣再無什麼大戶人家敢抵抗繳納錢糧這事。

若無有權有勢大戶人家抵制,這錢糧徵收就容易得多了,特別是今年可沒有什麼亂攤派,官府可完全按照朝廷規定額度徵收,若與往年相比,則不到三四成而已。

吏房主事劉先發受命帶著三個衙役來到鐵佛塘,保長著各地裡甲長、衙役迎了上來。

劉先發拿出條陳,按照良田每畝一斗徵收。

派出人員在各個交通要道重新刷上標語,要求大家在臘月二十八之前足額繳納田賦。

實徵額度超過八成不到九成的,超過八成部分1成獎勵徵收人員,超過九成部分2成獎勵徵收人員。

眾人一聽大喜過望,大家心知肚明鄉親們反對的就是官府亂攤派而已,現在按照每畝一斗徵收民間怨氣早已經散去,民間除了一些實在遭了災揭不開鍋除外,又有幾人想與官府做對抗捐抗租?

除此之外還有鉅額獎勵,單拿一個甲長來說,每甲十戶,各戶七八口(觀古代人口統計,四釧與其他地方不同,多為大家庭,每戶七八口),每戶自耕農多需繳納兩三擔秋糧(官方統計明朝人口約六千萬,田賦為兩千五百萬擔,以此計算正常人均年繳納夏糧秋糧約為4鬥,但若考慮沒有在魚鱗冊上人口,實際不過3鬥而已),一個甲能收上30擔秋糧(考慮流民與不再冊人口,地方實際徵收額度)。

即便只收上9成,也有1擔糧食獎勵,兩人均分也有五斗糧食,若超過九成,那麼獎勵更多了。

先是被釋放回來的鄉丁口口相傳,裡甲長敲鑼打鼓,保長衙役在各個交通要道紛紛刷上新標語,一夜之間秋糧每畝一斗的訊息傳遍山野各個角落,大家聽到只需將糧食運到各個碼頭付上三釐五釐的舟船費就可以,一個個高聲大呼青天大老爺。

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之前為了繳納田賦,官府常常威逼甲首將糧食運輸到百里之外的縣城,有的更是運送到府城,省城,官府催逼甚急百姓苦不堪言。

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之後雖然不再徵收糧食改徵白銀,但集市那些糧商一個個比猴子精,徵收田賦那一個月糧價非常低,為了交上田賦常常要多買兩成以上的糧食。

除此之外還有銀兩重量損失,明明一兩偏偏說成九錢五釐,明明上等成色銀子衙役偏偏往下面說,百姓無權無勢常常成為冤大頭。

現在就近繳納糧食不需要如同過去那樣遠端搬運,勞力減少很多,有的老實本分的村民還感到佔了官府的便宜。

就像前世所見,只要官府不橫徵暴斂川人是爭先恐後的繳納錢糧的,大家從櫃子裡面、從地窖裡面挖出穀子,家中後生擔著湧往各個碼頭,一時之間徵收點排成長長隊伍,衙役們忙到掌燈時分都還沒有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