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學霸從數學建模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章 食品學天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章 食品學天坑

“我看你們課題組好像不太一樣,沒有像他們一樣研究具體的食品工藝,是中心沒有給你們分配嗎?”方舟問道。

只見崔元良苦笑了一下,搖了搖頭說道:“倒也不是,我們作為本省最出名的食品科學實驗室,自然有很多企業和單位上門來找我們進行食品工藝的合作開發,但不是每一個教授都想賺這份錢。”

“食品科學換個說法,其實就是做菜,只能說這個專業設定的很尷尬,我們設計食品工廠,研究如何將各種食品大規模生產,而食品安全就是研究食品的成分、營養與人類健康的關係,以及檢測食品安全。”

“做菜作為華國自古以來源遠流傳的手藝,只是我們現在把它放在一個較為科學的體系下進行研究,成品的質量反而沒有那些老字號的高,而他們的獨家配方和工藝流程又不會拿出來讓我們研究。”

“說實話,我們現在實驗裡研究的無非就是些水果罐頭、酸奶、餅乾,這些食品味道也就是衛生可以,味道過得去,遠沒有說把飯店裡好吃昂貴的菜品規模化,產業化。”

“所以,我們導師胡教授做之前是食品安全出身,從漂亮國的微生物實驗室留學回來,風格比較追求高效率,就很排斥這些瑣碎的工作,分到我們頭上的分析任務就很少很少。”

“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你們食品專業的的科研環境很輕鬆,至少要比我們生化環材的天坑專業好一點。”聽到崔元良的話,方舟也很無奈。

國內的大環境如此,普通的科研生活雖然沒有身體上的勞累,但更多的是心累。

送兩人出來的是課題組的另一個人,程雪兒。

在幾個小時的相處中,她和同為吃貨的王斯達一見如故,從辣條聊到薯片,從薯片聊到乾果...兩人對市面上火熱的零食如數家珍。

走在西貝大學的小路上,這裡不愧是省內獨一無二的農林大學,隨處可見各種聞所未聞的植物和瓜果,上面的金屬吊牌清楚的標註著它們的綱目和名字。

甚至方舟還看到了一片石楠花的種植區,不過現在還未到它的花期,所以味道並不明顯。

不過能明顯看到,在各種種植區中,有些地方豎立了一個小牌子,上面寫著一串神秘的數字。

見方舟面露疑惑,程雪兒對其解釋道:“那些牌子上面的號碼是對應負責人的學號,算是我們農業大學的特色,每一個種在校園裡被插上牌子的植物背後都代表著一位畢業生的畢業設計,一旦出現任何意外,那他們就會面臨無法畢業的風險。”

方舟恍然大悟,表示明白。

程雪兒猶豫了一下,接著對方舟說道:“其實並不是所有的食品專業學生都想去搞微生物研究,我們這個專業挺複雜的。”

“雖然我們食品實驗室裡,沒幾個正經做食品的,這邊是養老鼠研究腫瘤的,那邊是抱著培養皿YY免疫的,回頭一看還有個抱著一臺775請人裝了個Ubuntu連Terminal都不知道是什麼的“大神”在用CV大法研究分子生物學模擬蛋白質的。”

“大部分人在本末倒置,或者說沒有食品企業的專案,大家也沒啥研究的。可是在這些方面的研究,食品專業的研究生根本幹不過人家醫學、生物學和CS的學生,差的太遠,研究什麼都不成體系。”

“我個人倒蠻喜歡那些雖然默默做食品工藝研究的老師,實際上把一個豬蹄滷好讓大家吃了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遠比捯飭那些不屬於你的東西更有意義,你吃過旺旺仙貝嗎?雖然是兩片一樣的仙貝,但是兩面的調料比例卻不同,一片鹹一片淡,吃的人可能察覺不到但是卻可以提升你的味蕾快感,這就很有意義,至少比水一篇所謂的生物學SCI論文更有價值...”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有的人認為微生物研究高大上,寧願從食品跨到大分類生物學去研究,有的人認為食物學本身就很有意義,願意鑽研下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聽程雪兒說完這番話,方舟忍不住對其充滿敬意,在這個浮躁逐利的年代,願意堅持初心在一條狹窄的道路上堅持著走下去,或許才是真正的科研人。

...

回新華大學的公交上,方舟掏出手機開啟貼吧和逼乎,想看一下食品專業的學生對這門專業如何評價。

“做實驗做到哭,寫文章一個字都憋不出來,還好快熬到畢業了,餘生要和食品專業老死不相往來。”

“天坑專業,比生化環材還坑,誰來誰死,在國內這個專業是真的沒用。”

“勸樓上的早點換方向,人在日不升帝國,剛下飛機,微生物研究所工作,年薪80萬,對了,單位是英鎊。”

“既然學了食品你就好好研究研究食品算了,好好地量化一下醬牛肉的工藝,滷個豬蹄什麼的。嚯,不分老師還是學生,做了食品行業還他媽嫌棄食品LowB,為了兩篇發出來湊數,百年沒人看的文章非要碰生化的瓷,看不上你可以換行、換專業,沒本事換,還想在食品院養老騙錢,又想讓別人叫她大牛,不是腦癱是什麼。”

...

無論是貼吧還是逼乎,除了土木工程的發帖量無人能及,生化環材學生的吐槽數量都是位於前列,但方舟沒想到食品專業的學生居然也對專業有如此深的埋怨。

任何一個專業的良性發展都應該是以可直接或間接創造實在價值為標準,也就是說你的研究成果可以為社會,為人類產生實實在在的價值,或者說是需要有人肯花錢來買你的成果,然後創造更多的價值才是。

除了東南沿海的個別大學的食品專業的師生是真正在做創造價值的科研實事,其他大學的食品專業的老師每天都在想怎麼樣讓學生多水幾篇文章出來(其中99.999%的成果沒人看更沒人買),然後去哪裡忽悠個專案來洗一點錢。

到最後的犧牲品就是學院的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他們的努力成了上級招搖撞騙的資本,學院老師和各位大佬的滋潤生活完全是用全體學生的青春和前途換來的,他們從來不給學生正確的價值導向,雖然有個別良心老師或者博士師兄勸你早點跳出這個坑,但是在各位“教授““院長“的大餅下,啥也不會的小學弟們卻都認為自己是天選之子,覺得成不了院士也能當個“教授”做傳銷頭子禍害下一代學弟學妹,往復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