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四季風雪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5章 開富康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5章 開富康鄉

鄰居回答:“是吧,好象是喪事兒。”

王湘軍家出了事,春生當下決定去開富康,紅白喜事需要捧場,不知道就罷了,既知道了沒有不到場的道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春生的車隊剛入了開富康的邊郊,迎面就遇到一列出殯的車隊,兩列車隊相對錯過時,對方的車窗拉了下來,一雙手從裡面伸了出來:“拿過去避避晦氣吧,”春生這才看清對方手裡遞過來幾枚別針,方想起當地習俗,車子行駛途中如遇出殯車,必要丟出幾枚別針以去煞氣,求行程平安順利。

春生接過別針,謝過對方,又問:“這是哪家的葬禮?”

對方答:“老王家?”

“是王湘軍家嗎?”

“對”

春生便掉轉車頭,加入到了送葬的隊伍。隨著車隊來到了屯子遠處的荒郊,挖穴、抬棺、入斂,一步一步完成了下葬事宜。王湘軍身穿白孝服,頭戴孝帽,淚眼迷離,死者是王湘軍的媳婦,聽說是出了意外,被141大卡車撞死的。全家還無法接受這樣的悲慘事實,他們的孩子被機械地安排著做這做那,全然顧不得傷痛。覆棺完畢,王湘軍拉著孩子跪在墳前已是泣不成聲。

這樣的悲傷場面,春生也感覺到了人生的無常與悲涼。

春生走過去,拉起王湘軍,紅著眼睛安慰道;“事已至此,悲傷無益啊,活著的人應該更好地活著才對。”

王湘軍雖然處於悲痛的迷朦狀態,但也驚異於春生的出現:“你怎麼來了?”

春生說:“我去了鑫源,知道了這件事,就趕過來了。”

王湘軍十分感動:“你那麼忙,還專程趕過來,謝謝。”

見過了王湘軍,春生就想返回去了,儘管已到了飯時,但白宴的飯吃著也沒什麼滋味,還不如在沿途的小酒家吃上碗熱湯面。

王湘軍熱情挽留:“既來了就別急著走了,欣賞下臨江風光吧,雖然都是林區小鎮,可這開富康可是獨有林中水鄉之稱啊,與瓦拉爾雖相隔不遠,我猜你以前也沒有來過吧!”

春生還真就被王湘軍說得動了心,這開富康鄉是緊鄰著黑龍江的一個小山村,也是中國北部的邊疆,隔江便能望見對岸的俄國人,是個很有異域風情的小鎮。據傳兩岸的不同種族人民常隔著江用手語進行貿易交換,他們各自划著小船,來到江心,用自帶的東西換對方的產品,俄羅斯重工業發達,但是農業和輕工業不及中國,開富康的鄉民們帶上自家地裡的土豆,西紅柿來到江上便能換來俄羅斯人的毛皮衣服。兩國的人們用著自己的交換方式各取所需,但是彼此不上對方的岸地,只在江面上做生意,因這江面上沒有化分國界,也不會引起侵犯國界的衝突。

春生早就聽說過這裡的外貿奇聞,但並沒有親眼見過。她從小在瓦拉爾生活,長大後就去了呼塔,塔西、省城,這些個小林場還真的沒有機會親歷。便想遊歷一番這個“北方林區水鄉。”

春生想此時的王湘軍還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中,不好過於打擾,便自己開車來到了江邊,好威武雄壯的大江啊,彎曲迴盪的江水將大半個開富康圍繞,使整個小鎮的三面都臨著水,因為地理條件獨特,江水帶來的自然資源也很豐富,在水流稍緩江面收窄的地段是人們捕魚的好地點,每年魚汛,便是鄉民們豐收的時節,因為有著得天獨厚的水資源,這裡的土地也異常的富饒,有的人家也嘗試種了春小麥,竟也能收穫一些呢。也可以緩解汛期時江水對開富康造成的水勢衝擊。

春生看見江面光波鱗鱗,浪花翻滾跳躍,有三五鄉民垂釣,江上沒有船,對岸也沒見到俄國人。

這一段江岸很長,從這頭走下去,足有十多公裡的沿途,這一片江岸,有的地方開闊平坦,下了大道就是光滑的鵝卵石連線著的水域,有的地帶則是草木萋萋的荒涼,但不管怎樣,總體的江岸上沒有大樹,離森林還是有一段距離。

春生看著岸邊的大片蘆葦,它們茂密而繁盛,儘管它們是那麼蒼翠生機,在這浩瀚的大江面前也顯得微不足道,很少有人注意到它們的存在,它們日復一日地生長,年復一年地枯萎調落再生發,默默地展現生命的堅韌。

大山裡的生命,多是如此的吧,既弱小得讓人忽視,也偉岸得令人佩服它的神奇。

一個念頭在春生的腦子裡浮現,她豁然開朗。不由得加快了車速,向開富康鄉政府駛去。

春生興奮地說:“這趟開富康鄉我們沒白來啊,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啊。”

姜麗麗笑道:“你是看好了這江岸邊的土地了吧!”

春生笑道:“知我者,姜麗麗也。”

春生確是受到了這江域的啟發,江邊不屬於林地,在這裡開墾種植該可以的吧,且不說那大片的野生蘆葦沒有人要浪費了資源,在河邊的溼地搞種植,也是改良生態環境的手段,還可以緩解汛期水力對開富康造成的衝力,一舉三得的事,怎麼能不高興。

開富康鄉政府也很支援,那一溜子閒荒地,種不了什麼糧食經濟作物,也沒有人家願意在那裡浪費力氣,春生若能把沿江區域建設管理好,既成全了春生,又開發了開富康,何樂而不為!

春生當下就在開富康鄉住紮下來,協商建設生產基地相關事宜。

沿江岸邊的蘆葦與枯草被春生收割回來運回紙廠,又夠幾天的生產量了。

開拓出江岸,整地,播種,種植上了希望,只等著收穫。

但是需要留人在開富康住守,春生的員工大多是呼塔縣城裡的,誰也不願意撇家來這邊寨獨守。

王湘軍自告奮勇,他願意把這個任務擔起來,愛人出了車禍,他便再不願開車,看守江邊草地,守家待地也是一個不錯的職業選擇。

王湘軍是開富康人,熟悉當地情況,也有一定的人際關係,春生覺得把這裡交給王湘軍是再適合不過了。

王湘軍又接著發力,在鑫源組織起一夥人,建立了一個大的廢品收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