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自李迪、李開針鋒相對之後,眾官皆各懷心思,相互熟稔或結有姻親之人莫不聚集一處,私下商議。
吏部大堂,眾官分左右而立,姜敘首先開言道:“日間政務省爭端,諸位皆親眼目睹,未知是何主意?”
眾官見問,皆垂首而立,良久後,仍無一人出言。
姜敘面色一沉,即吩咐左右抬一甕上堂,令眾官取紙筆,將各自見解寫下,不必署名,皆投於翁內。
眾官聞言,互視一眼,乃背身寫就,依次投入翁內。
姜敘見此,即令散去,親取觀之,但見或有言唐公當立者,或有言尊崇漢室者,甚或模稜兩可,唯姜敘馬首是瞻者。。。
晚間,姜敘回府後,不知如何是好,煩鬱之下,輾轉難眠。
因禪位詔書之事早已天下皆知,故其妻亦有耳聞,見此,遂問之道:“夫君何事在心?可是陛下詔書之事?”
姜敘不答,翻身假寐,斥之道:“婦道人家,何多言也?!”
其妻聞言鬱郁,良久後,輕聲言道:“軍國政事,妾身自難置喙,然夫君自隨唐公,便得展驥足,如今身居侍郎高位,妾常聞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況知遇之恩乎?且小妹乃唐公之妻,夫君與之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之局也,自當戮力從之!夫君以為如何?”
姜敘見說,頓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乃佯作惱怒,呵斥其妻道:“為夫鬱郁,並非憂煩此事!若此淺顯之理,為夫豈不知焉?”言畢,翻身入睡,一夜無話。
禮部,太學之中,又是一番景象,雖司馬徽、管寧等默而無言,但眾學子卻分為兩派,士族子弟大論忠君,寒門學子偏道愛民!各自引經據典,爭論不休。禮部眾官亦各執一詞,羊衜不勝其煩,乃拍案而起!
眾人見此一靜,但見羊衜拱手問司馬徽到:“未知先生有何見解?”
司馬徽起身還禮,下堂四顧,自問自答道:“唐公治下有民幾何?四千餘萬!唐公麾下大軍幾許?幾近百萬!唐公已然接詔否?未也!”言畢,拂袖而去。
龐德公、管寧等互視一眼,亦起身離去。
一時間,堂下眾人寂然無聲。
羊衜聞言皺眉,沉思片刻後,即令眾人散去。。。
十餘日後,李迪再度召集眾官,於政務省議事,開門見山道:“時隔十數日,諸公可有定論?”
楊阜當先出列,朗聲道:“唐公自起兵以來,內修德政,外擊夷狄,使百姓安居樂業,再不復饑饉流離之苦,單論此功,便堪比堯、舜!故阜以為,我等當聯名上書,請唐公接詔,就繼漢統,以安天下!”
話音一落,張既、姜敘、辛毗、王達等六部主官,以及杜畿、高柔等各州刺史紛紛出列附議。凝立不動者,只餘劉璋及一眾豪門世家子弟。
李迪見此,心下大定,卻佯作悲憤道:“既如此,迪當自請致仕!”
李開聞之,大急!暗忖道:“不想李叔明忠心至此,竟甘願致仕為唐公鋪路,吾當勸之!”思及此,忙出列,拱手道:“眼下唐公並未接詔,叔明公何出此言?”
李迪轉目視之,一語雙關道:“老夫才淺德薄,恐不足輔佐唐公!”言畢,轉頭環視眾官一眼,起身徑自回府。
眾官見此,頓時面面相覷,方才附議馬超即位者中,竟有數人復又回身入列。李開盡收眼底,暗自冷笑一聲,略微拱手後,當先離去。眾官見之,亦無言而散。
晚間,李開親自過府,就問李迪因何致仕?
李迪神色淡然,先延請李開入座,令老僕上茶,繼而緩聲道:“迪自知才具下乘,諸事多賴孔明協助。眼見主公大業可期,迪年近七十,何堪重負?故致仕之念早已有之,不過藉此時機,掃清疑二之徒耳!”
李開聞之,頓時肅然起敬,乃躬身一禮,搖頭道:“主公素來重情重義,若聞此事,豈能心安?”
李迪灑然一笑,起身扶起李開,言道:“此間諸事,迪自修書上稟主公,文優不必多慮。”言至此,略微一頓,繼而神色轉肅,沉聲道:“迪以為,除劉季玉外,未曾附議者,皆為居心叵測之徒,與各地士族門閥必有往來,尤其冀、益二州,可將其等連根拔起,文優切不可心慈手軟!”
李開拱手應下,面色陰沉道:“似此等螻蟻之輩,盡在開之掌握,抬手間皆為齏粉矣,還請叔明公寬心!”
李迪聞之,微微頷首,轉口道:“眼下河洛在望,司州之地盡屬主公矣!然主公事冗,恐無暇慮及其他,故我等當預先斟酌治理人選,以供主公呼叫。”
李開然之,問道:“既然叔明公提及此事,想必已然成竹在胸,開願洗耳恭聽!”
李迪稍作謙遜,沉吟道:“昔日主公攻入函谷關時,孔明曾提議調劉季玉出任司州刺史,言道其乃漢室宗親,若領此職,意義重大!迪以為,此議甚妙!只是不知劉璋是否願從?至於別駕、治中、主簿以及各郡太守、郡尉,迪已整理成冊,還請文優先行過目。”言畢,取案上書冊,遞於李開。
李開起身,雙手接過,覽畢,指名冊道:“除去刺史劉璋,餘者皆志慮忠純之輩,足矣令司州大治,叔明公費心了!”
李迪淡然一笑,起身道:“迪本欲親往驛館,面見劉璋,勸其領受此職,如今恐多有不便,不知文優可否代為一往?”
李開苦笑道:“劉季玉乃宗室子弟,開恐不宜前往。”
李迪恍然,歉意一笑後,提議道:“既如此,便請楊義山前往勸之,文優以為如何?”
李開稍作思忖,搖頭道:“楊阜雖亦為主公家臣,奈何過於剛直,不如往請辛佐治,其人乃潁川名士,望重河北,且為辛夫人之父,若聞此事,必傾力相助!”
李迪然其言,又與李開談論片刻後,便聯袂過府,往見辛毗。
辛毗聞之,滿口應下。次日,即身著便服,前往驛館求見劉璋。
劉璋正一籌莫展,皺眉苦思,忽聞辛毗來見,略微愣怔後,即整衣冠出迎。
不想,未及見禮,辛毗已長揖到地,朗聲道:“辛毗見過使君!”
劉璋愈驚,忙上前扶起,躬身道:“璋雖忝居刺史之職,不過外官耳,不敢當佐治公之禮!”
辛毗再次拱手道:“非也!使君貴為都鄉侯,爵位在毗之上,更兼乃漢室宗親,且今日並非公廨,依禮毗理當拜見!”
劉璋聞言,連道不敢,忙請辛毗入內敘話。
二人坐定,寒暄幾句後,辛毗即轉口道:“如今唐公克靖司州,故欲請使君出任司州刺史,未知意下如何?”
劉璋見說,大覺意外,心下暗忖道:“司州比鄰魏境,實乃舉足輕重之地!且馬孟起麾下能人無數,按理應調心腹擔任此職,卻為何令某領之?莫非其中有何深意?”一時思之不透,乃雙眉緊鎖,沉吟不語。
辛毗亦不催促,好整以暇,靜坐品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