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陳三兩成仙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一五章 奕光殉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一五章 奕光殉國

不一日黃帝親率大軍來到烈山城下,安營紮寨,之後命共工到城下搦戰。

共工騎獨角獸,率本部人馬直逼烈山城下。共工手提大戈,在城下耀武揚威,厲聲高叫:“城上的人聽著,我乃是黃帝麾下大將共工是也,特來討伐你國。有種的趕快出來應戰。”

守城將軍早已聽說過共工的厲害,哪敢出城迎戰,慌慌張張去稟報烈山,正好遇上良玉,良玉看守城將軍慌慌張張的樣子,問道:“將軍,慌慌張張作甚?”

將軍道:“大人,大事不好。黃帝親率大軍前來討伐,共工正在城下搦戰呢。”

良玉道:“別慌,我去看看。”

良玉隨守城將軍登上城牆,扶著垛口向下觀望,只見一將虎虎生威,胯下獨角獸,手持大戈正在城下叫罵呢。良玉問道:“來將何人?”

“共工是也。”

共工太有名了,良玉早就聽說過。早在共工是一國之君的時候就已如雷灌耳,現在親眼看到共工威風凜凜氣貫長虹的樣子,心中不得不讚歎,真乃英雄也。

良玉道:“我國與你無冤無仇,因何到此叫罵?”

共工大罵:“烈山賣主求榮,欲歸順蚩尤。上逆天理,下逆臣民,枉費了天子俞罔的一片栽培之心,豈能說無冤無仇?本將軍替天子討伐於你。”

良玉轉身對守城將軍道:“請將軍守好城池,不要出戰,我去稟報國君。”

良玉急急忙忙來見烈山,道:“大王,我烈山國危矣。”

烈山一聽很不高興道:“愛卿,你身為烈山國大臣,國家興亡與你息息相關,何出此言。難道你盼望烈山危矣?”

良玉頓足道:“非也。臣盼望我烈山國泰民安。然黃帝早已知道蚩尤派使臣到此,要與我結盟,已親率大軍殺至城下,安營紮寨。共工正在城下搦戰呢。只要大王一答應蚩尤,烈山城必被黃帝踏為齏粉。為國著想,為大王著想,為臣民著想,千萬不能投靠逆賊而背明主啊!黃帝乃當今仁義之君,仁德佈滿天下,誰人不知?常言道:‘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伺。’誰好誰壞,請大王三思啊!”

“報!”這時傳殿官急忙進見,“啟稟大王,黃帝信使到。”

黃帝派信使給烈山送來一封信,軟硬兼施,給烈山施壓。

“有請。”烈山馬上把黃帝信使請進來。信使進來,禮畢,將書信呈上。烈山展開一看,大意是:“悉:閣下欲與蚩尤結盟,甚感驚訝,因閣下是忠義之人,怎會做出如此不忠不義之事。蚩尤造反,上逆天,下逆民,人神共怒,人人得而誅之。閣下若與蚩尤結盟,豈非明珠投暗,也枉費了天子的栽培。上愧對祖宗,下不利兒孫。公孫軒轅也願與閣下結盟,以利兩國永世之好。現已提大軍兵臨城下,將至壕邊,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孰近孰遠,請君三思。公孫軒轅親筆。”

烈山看完嚇出一身冷汗。此信威脅利誘,軟硬兼施,暗藏殺機。又將信遞給良玉看,對良玉道:“愛卿啊,這可如何是好?”

良玉早就反對與蚩尤交往,對蚩尤恨之入骨。蚩尤造反,兵連禍結,朗朗乾坤,變得一片黑暗。這種人怎麼能和他交往,必須斷了這個念頭。良玉看完信,道:“殺奕光,以絕蚩尤。”

烈山急了:“你這是什麼餿主意。殺了奕光,蚩尤能饒過我嗎?”

良玉道:“大王,你不殺奕光,黃帝能饒你嗎?現在奕光就在館驛之中,黃帝能不知道嗎?黃帝已經兵臨城下,將至壕邊,眨眼之間就能攻破城池,到那時大王你怎麼辦?”

烈山道:“寡人本希望你能給出個好主意,兩全其美,兩頭都不得罪······唉,讓寡人失望啊。”

良玉道:“大王,兩頭都不得罪就是兩頭都得罪,兩邊都不買你的好,兩邊都可能將我烈山滅掉。倒不如寧可得罪一方,而與另一方結盟,可受庇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烈山問道:“到底與誰結盟最好?”

良玉道:“蚩尤造反,人人得而誅之。黃帝禮賢下士,仁德佈於四海,人人仰望,當然應當與黃帝結盟。況且黃帝已經兵臨城下,你不與他結盟也不行啊!”

烈山無奈地道:“好吧,那就與黃帝結盟。”轉而又問:“奕光咋辦?”

“殺!”

“逐出城去不行嗎?”

良玉道:“大王,還想放走奕光不得罪蚩尤?現在烈山周圍都是黃帝大軍,奕光能走得了嗎?倘若被黃帝抓獲,知道是你故意放走了奕光,黃帝能放過你嗎?你不殺奕光,黃帝就得殺你。”

烈山雖是英雄,但也怕死。有點拿不定主意,苦著臉又問了一句:“殺奕光?”

“殺奕光!”良玉堅定地說。

“蚩尤、陳三兩怎麼對付?”

“管不了那麼多了,先顧眼前。”

烈山無奈,揮揮手道:“請愛卿去辦吧。”

這時突然衝進一人,急呼道:“大王,不能殺奕光。”

烈山和良玉一看是白角。

“你殺了奕光,蚩尤定來報仇,到那時誰能抵擋得了。”白角呼哧帶喘的說。

“黃帝啊。殺了奕光,就與黃帝結盟,黃帝不抵擋誰抵擋?”

白角道:“大王啊,黃帝與蚩尤交戰多年,歷來敗多勝少,他連自己都保不了,怎能保護你啊?”

烈山又猶豫了。

奕光回到館驛,思討著怎樣能說服烈山,歸順蚩尤。下人來報:“稟將軍,黃帝已率大軍將烈山四面包圍。”

奕光大吃一驚,他明白黃帝一定知道蚩尤與烈山結盟之事了。烈山的地位如此重要,黃帝不能不重視。速度之快,可想而知他的細作實在厲害,要不黃帝的動作咋能這麼快就到。他意識到自己的危險,凶多吉少。為了討好黃帝,烈山一定能殺了他。現在唯一能幫他的就是白角。

奕光帶兩個下人潛入白府,白角一看奕光咋來了,有點神色慌張,急忙屏退左右,將奕光迎進內室落座,道:“先生來此何干?”

奕光滿臉悲慼道:“特來為足下送行。”

白角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問道:“為白某送行?到哪去?”

“陰曹地府。”

激靈一下,白角嚇得毛髮直立,渾身直起雞皮疙瘩,很不滿地道:“先生這是何意?為何咒白某?”

“非也。黃帝大軍已將烈山團團圍住,就是為奕光而來。黃帝一定知道蚩尤派我來與烈山結盟,特來阻止。烈山在黃帝大軍面前必不敢與我結盟。他若討好黃帝,必將把我獻出去。你我已互為唇齒,我若亡君也寒啊!”

白角倒吸一口冷氣,這黃帝動作太快了,為了保住自己也得救奕光。他急忙送走奕光,匆匆來見烈山,在門外就聽見了烈山與良玉的對話。奕光若供出我受賄之事,烈山必判我通敵之罪,將被滿門抄斬,所以闖進來不讓殺奕光。

就在烈山猶豫不決時,一個將軍急匆匆進來報:“大王,共工揚言若不迎戰,他就攻城了。”

烈山拿不定主意,在屋裡直轉圈。

白角不願意與黃帝結盟,如果跟黃帝打起來,就打破了良玉與黃帝結盟的夢想,同時也能救了奕光。應該鼓動這仗打下去,於是說道:“若不迎戰,共工一定認為我軟弱可欺。臣願帶一支人馬出城迎戰。”

烈山一聽真是笑話,你一個文官出去豈不是白白送死。事情緊急,烈山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怎麼處理奕光。殺不得,留不得,兩位親信大臣各有各的理由,而共工又逼得緊。烈山就對將軍命令道:“你去出城迎戰,頂一陣是一陣。”

將軍應諾而出。只聽城外喊殺聲震天,片刻便靜了下來。一個人急急忙忙進來報:“報大王,將軍出戰,不到一合就被共工斬於馬下。”

烈山頓時臉色慘白,忽聽城外號炮連天,烈山驚問:“為何號炮連天?”

有人報:“大王,共工開始攻城了。”

良玉頓足道:“大王,快拿主意吧,別再猶豫了。殺了奕光,送給黃帝,與黃帝結盟,我國臣民免遭塗炭。”

烈山一看形勢危急,想頂是頂不住了,一咬牙,道:“好,殺奕光。良玉你去辦。”

“慢!”白角馬上阻止。烈山很不高興:“白愛卿,你又要做甚?”

“啟稟大王,”白角馬上說道,“請良玉去與黃帝接洽結盟事宜,由我來殺奕光。請大王恩准。”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白角想保護奕光已經不可能了,但絕不能讓良玉去殺奕光,萬一良玉一審問,奕光供出賄賂我黃金寶馬等事,烈山必然殺我,莫不如我去殺奕光為好,既保護了自己,又在烈山面前表示了忠心,於是自告奮勇去殺奕光。

烈山一聽也好,良玉善於談判,派良玉去與共工接洽也正合適。於是道:“良愛卿,你去與共工接洽結盟事宜,白愛卿去速斬奕光,不得有誤。”

良玉奉旨去見共工。

白角帶一隊軍兵將館驛團團圍住,把兩名小校叫到面前如此這般吩咐。小校奉命,帶兵衝進館驛,見著奕光,連問都沒問就把奕光的人頭切了下來。白角殺了奕光,也保護了自己,將奕光的人頭裝進筪內交給烈山。

良玉帶領兩名隨從出城,共工一看就三個人,而且為首的是個文官,將良玉攔住,問道:“先生何往?”

良玉道:“我乃是烈山王手下大臣,良玉是也。欲見黃帝。”

“何事欲見我家大王?”

良玉道:“我只見黃帝面談。你一介武夫休要過問,跟你說了也沒用。”良玉故意蔑視共工。

一句話把共工噎得沒話可說,又憋氣又窩火又不好發作,只好命人帶良玉去見黃帝。

黃帝正與伏羲、燧人議事。軍士稟報:“啟稟大王,烈山王大臣良玉求見。”

黃帝、伏羲、燧人三人互相對視了一下,哈哈笑了。伏羲道:“好事來也。出去看看。”

黃帝、伏羲和燧人迎了出來,良玉看見黃帝立而不拜,絕不卑躬屈膝。黃帝看見良玉問道:“先生可是良玉大人?”

良玉昂首道:“本大人就是良玉。”

黃帝拱手道:“久聞先生大名,先生乃棟梁之才,治國有方。寡人非常欣賞閣下,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說著給良玉深深鞠了一躬。

良玉大驚,只聽說黃帝禮賢下士,仁德佈滿天下,今日親眼所見,可見傳聞是真,黃帝真乃仁人也。馬上跪倒在地,給黃帝磕頭:“良玉叩見大王。”

黃帝扶起良玉,請進中軍帳,落座。黃帝問道:“先生為何而來?”

良玉反問道:“請問大王為何而來?”

黃帝笑了笑,道:“孤聞烈山欲與蚩尤結盟,乃是明珠投暗,孤不忍心看到烈山王這麼好的人明珠投暗,因此特來阻止。”

良玉笑道:“多謝大王好意。據良玉所知,烈山與蚩尤結盟,必對大王不利,因此大王是特來阻止這事的吧?”

黃帝、伏羲、燧人都笑了。

良玉繼續說道:“良玉也不看好蚩尤,力勸烈山與大王結盟。大王若能保證我家大王的身家性命,烈山一定能歸順大王。”

黃帝欣喜道:“能,能,能。並且烈山仍做烈山王。”

“大王可說話算話?”

“我公孫軒轅一言九鼎,決不反悔。”

良玉辭別黃帝,回到烈山國,對烈山王備述前言。第二天,烈山親率文武百官,捧著奕光的人頭,出城迎接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