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水滸逐鹿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三章 咽不下這口王扒氣(求訂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七十三章 咽不下這口王扒氣(求訂閱!)

梁山軍與聯軍的決戰其實早已經開始了。

這可不是以前那些直接就領兵衝擊的小兒科——那是小股部隊的決戰,而不是二十萬人馬的大決戰。

這是一場有可能決定國運的大決戰,雙方參戰人數都超過了十萬,輜重不計其數。

提前七天,李衍便親起大軍離開朔州,直抵清水河畔。

在離開朔州之前,親自去清水河畔勘探過當地地形的劉錡,就已經同李衍以及岳飛、韓世忠、吳玠等將和李助、陳箍桶、婁敏中等參謀一塊定下了此戰的戰陣——新月陣。

新月陣是由迦太基名將漢尼拔在坎尼戰役中首創,以少勝多擊敗羅馬軍隊從而流傳千年的經典陣形。

李衍多少知道一點新月陣,因此拿出來與眾將討論。

老實說,李衍拿出來的其實只是一個大框,其具體怎麼佈置,都是由劉錡、岳飛、韓世忠、吳玠等將和李助、陳箍桶、婁敏中等參謀一塊討論出來的。

大體是這樣的:

正中間是三軍步兵(踏白軍、劉錡軍、吳玠軍),排成新月形,凸出的一面對著敵人,兩邊也是步兵(岳飛軍、韓世忠軍);在新月形陣的兩端,是騎兵。

另外,由解煩馬軍保護的李衍,在此陣正中間,吸引聯軍的主力攻擊,然後逐漸後退,誘敵深入,再然後透過兩翼騎兵的向心攻擊收攏口袋,從側面給予敵人決定性的打擊。

老實說,如此佈陣,李衍多少是要冒一些風險的。

不少人因此反對劉錡等人這麼佈陣,還有人想讓劉錡代替李衍。

後來,李衍力排眾議,說:“劉錡在中軍,天祚帝未必能率主力來攻,唯有我在中軍,他才能不顧一切率主力來攻……此戰關係到咱們的未來,不能因我一人的安危,而不盡全力,而且我相信咱們梁山軍的將士,我相信你們一定能戰勝天祚帝東拼西湊出來的烏合之眾。”

李衍肯以身冒險以及所說的相信梁山軍將士的話,讓全軍上下士氣高漲。

在這樣的士氣之下,梁山軍離開了朔州,來到了清水河畔。

剛到,在劉錡的指揮下,眾將就按照之前制定好的擺出了新月陣,然後安營紮寨。

次日,天祚帝率領聯軍也到達了清水河畔,與梁山軍隔河對峙。

聯軍的陣勢呈現一個大大的“∧”型,正是有名的攻擊陣形——錐行陣。

根據聯軍擺的陣型,劉錡等人猜測,其強大的兵力應該都集聚在頂點與兩翼,越往中後就越是空曠虛弱,如果梁山軍能繞到他們後面去進行襲擊,就會形成極可怕的千年殺效應。

不過聯軍的錐型陣兩翼十分綿長,此地又是一馬平川,要在二十多萬只眼睛的監視下繞到聯軍的後面,幾乎是不可能的。

同理,聯軍也不可能在李衍這邊二十多萬只眼睛的監視下使用甚麼陰謀詭計。

因此,此戰必定是一場堂堂正正的大決戰。

這麼大規模的大戰,自然是不可能由一兩個人指揮,它需要一個龐大的指揮團隊,否則非亂套不可。

而即便是有這個指揮團隊,劉錡也將整個大軍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前軍,由韓世忠負責指揮。

第二部分,中軍(包括後軍),由李縱配合劉錡指揮。

第三部分,左軍,由岳飛負責指揮。

第四部分,右軍,由吳玠負責指揮。

透過千里鏡仔細觀察完聯軍的陣型之後,劉錡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遼主東拼西湊起來的聯軍的戰力還是強勁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劉錡的意思,李衍等人明白。

正因為聯軍還有強大的野戰能力,才敢擺出錐形陣這個攻擊陣型。

另外,聯軍還派了一支精騎沿著河岸巡視,以防梁山軍這邊派出一偏師偷偷渡河,繞到後面對聯軍使用千年殺。

可見,聯軍不僅有戰力,還有高手指揮。

清水河,深處兩三米,淺處尺許。

深處幾乎不用考慮。

哪怕使用飛橋,恐怕也難以在十多萬人馬的眼皮子底下渡過這幾十丈寬的清水河。

所以,只有那幾處淺處才是過河的通道。

而聯軍一到清水河畔就將那幾處淺處全都佔了,並派遊騎從那幾處過河,在屬於梁山軍的河岸建起了堡壘。

換而言之,聯軍一開始打的就是主動進攻的主意。

這也符合遊牧民族的特點,他們向來是主動進攻一方。

而梁山軍這邊,以步軍為主,自然是以守為主,這也符合農耕民族的特點。

雙方擺開陣型了之後,便開始試探性的攻擊。

在這個過程當中,雙方的佈局基本上完全形成。

聯軍守住了他們的錐形陣和清水河,將梁山軍擋在了清水河以東,而在清水河以東的上百平方裡地區,則處處都是梁山兵馬的人影。

……

聯軍的中軍大帳前。

見對面的梁山軍有條不紊,天祚帝道:“這群賊子倒是有點本事。”

李良輔道:“不只是有點本事,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這是一等一的強軍。”

天祚帝的臉色有些不好看,道:“就是再精銳,他們也只有兩三萬騎兵,在這空曠無險之地,他們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是咱們馬上民族的對手,之前咱們之所以連連失利,主要是因為他們龜縮不出,如今中朕計也,在這一馬平川之地與咱們決戰,他們焉能還有取勝之機?”

與此同時,天祚帝在心裡又補充了一句:“退一萬步說,就算打不過,咱們還可以逃,這麼大的決戰,想要全殲一方是絕不可能的。”

其實,這才是天祚帝敢跟李衍決戰的底氣——打不過,他還可以跑嘛,而且,作為這一個逃跑專家,他看得非常準,此戰不可能全殲任何一方。

至於天祚帝為甚麼要打這一仗,其實並不像他宣揚的那樣,想要收復失地,想要誅殺叛逆,事實上他已經想好今後就在遼西建國了,那裡有肥沃的牧場,完全可以供他獵玩,又何必去招惹那些他根本打不過的女真人?

天祚帝之所以打這仗,只是因為他咽不下這口王扒氣,一想到他心愛的元妃和其她妃嬪在李衍身下承歡,他就恨不得將李衍滿門抄斬、將李衍千刀萬剮!

所以,天祚帝才不惜付出巨大代價跟西夏和蒙古眾汗借來大軍找李衍報仇。

李良輔其實也認同天祚帝所說的,騎兵對步兵,最少一比三,甚至有可能達到一比五、一比十,尤其是在這平原之上,所以,從兵力上來說,他們這邊有著絕對的優勢,根本沒有贏不了離開天險、長城、關隘保護的梁山軍的道理。

李良輔提醒天祚帝:“希望陛下言而有信,莫要忘了許諾我國的土地。”

天祚帝道:“你放心,朕說話算數,只要贏了此戰或是捉了李衍,讓朕出了這口無盡惡氣,下寨以北、陰山以南、伊實伊喇圖魯濼以西的大片土地就都是你們西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