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水滸逐鹿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一十九章 你不行,我替你(求訂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一十九章 你不行,我替你(求訂閱!)

當初,宋國和水泊梁山簽署了租借協議之後,宋國並沒有在膠萊河邊駐軍,而是將兵力主要布在了青州,給雙方留了一塊中間地帶,同樣的,水泊梁山也沒有在膠萊河邊駐大軍,只是在登州和萊州各駐了一營一人馬,並任命李道為統領,維持水泊梁山在膠州半島的統治,以及維持膠州半島的治安。

這也是宋國和水泊梁山這兩年能和平相處的原因之一。

劉一率大軍在登州登陸,早已接到秘令的李道,就趕緊帶人將劉及其大軍安頓好,然後進入劉的中軍大帳向劉、趙鼎、孫靜等人彙報他所收集到的情報。

李道不是一個人來見劉等人的,他還帶來了一個人。

李道和那人進入中軍大帳之後,定睛一看,帳中,坐主位的是劉,不是趙鼎,也不是孫靜,然後放下心來。

趙鼎如今在水泊梁山的職務是少宰,屬於宰執之一,而且是準宰相,位置和品級都要遠遠高於只有太尉頭銜的劉,就連孫靜也是從一品的文官,級別要高過劉。

可在軍中,坐主位的還是劉。

這說明,在水泊梁山,不會出現外行指導內行的情況。

身邊一個武人,李道很慶幸自己能為這樣的朝廷效力。

李道收回雜念,向劉、趙鼎、孫靜行了一禮,然後道:“小將拜見將軍,拜見趙相公,拜見孫相公。”

劉道:“免禮,李統領,你可有收集宋國的最新情報?”

雖然水泊梁山有專門的情報部門,但目前階段,每天都有大事發生,關鍵是,漢城畢竟遠,李道才臨近前線。

李道答道:“小將一直有派人收集周邊的情況,旁的不敢說,對於對面的青州,小將可以說是,瞭如指掌,目前青州方面,大概還有兵馬一萬多,分東南西北四個寨子駐紮,乃是當年張叔夜佈置下防範咱們梁山軍的,為首將領名叫雲天彪,有些將才,這一萬多人馬被他練得不錯,戰力不俗,只是不知這一萬多人馬為何沒隨張叔夜去勤王,前段時間,宋國康王召集天下兵馬勤王,雲天彪也沒去。”

孫靜聽罷,冷冷一笑,道:“還能有甚麼,心思活了罷了,這個道貌岸然的小人就交給我解決好了,你們繼續向西挺進吧。”

劉道:“豈敢讓相公犯險,我派一支偏師擋住這一萬多人馬即可,量這一萬多驚弓之鳥也不敢擋咱們大軍前進的去路。”

孫靜道:“在金軍發現咱們水泊梁山出兵之前,咱們離東京越近,對咱們水泊梁山就越有優勢,豈能在這些小魚小蝦上浪費時間?”

劉也知道,現在是分秒必爭的時候,所以也就不再爭了。

孫靜吩咐完書童準備出發之後,回過頭問李道:“汴梁城的最新消息你有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道立即給劉等人介紹他身旁之人,道:“這是我好友李孝忠,現名李彥仙,有韜略,善應變,重氣節,金軍第一次進犯東京時,他散盡家財,招募兵馬勤王,被授予承節郎,然後率三千壯士增援京師,當時李綱奉旨宣撫兩河,他上書彈劾李綱不知用兵之術,結果遭到有司追捕,不得不易名逃匿,如今金軍又來打劫我漢人,少嚴不憤,再度出山,可惜報國無門,輾轉從東京來到我這裡,他對東京之事知之甚詳,幾位大人有甚麼事都可以問他。”

孫靜看了李彥仙一眼,道:“那你說說,東京城現在怎麼樣了?”

李彥仙一臉悲憤的說道:“不久前,在郭京那個奸細的幫助下,金軍攻破了汴梁城的外城……”

雖然金人確信,趙桓君臣已插翅難飛,但目前也還存在著一些隱患。

例如,城內還有大量武器與馬匹,隨時都可以組織作戰。

例如,城外隨時可能出現勤王兵馬,前來救援。

又例如,趙構被趙桓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正在召集宋國的兵馬,準備跟他們決戰。

等等……

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覺得,必須想辦法消除這些隱患,使宋國君臣毫無反抗之力,毫無外來希望,到那時,趙桓君臣就可任其宰割。

其於此,完顏宗翰要求趙桓出城會盟。

為了早日與金人達成和議,為了儘快穩定城內的局勢,為了早點送走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這些金國瘟神離開,趙桓鼓足勇氣,帶著何慄等十幾位重臣離開汴梁城,前往完顏宗翰的軍營當中投降。

在金營當中,趙桓讓孫覿、吳開與何慄共同起草了一份屈辱至極的降表,然後向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乞降。

(過後不再贅述,想看的,自己去搜。)

等趙桓離開金營,一路上嗚咽不已。

趙桓剛走入皇宮,守衛在宮門口的張叔夜和將領王燮、鄭建雄就跑上前,拉住趙桓的坐騎,號啕大哭。

人們都知道,趙桓此次親赴金營議和,肯定是受了不少的屈辱,這不光是趙桓的屈辱,也是所有漢人的屈辱。

李彥仙提到此事之後,悲憤不已,堂堂七尺男兒,竟然淚流不止!

李彥仙問:“不知遼東王此次前來,可是為解救東京之圍的?”

李彥仙來到李道這裡,其實並不是投效水泊梁山的,而是想勸老朋友李道帶兵跟他去勤王的。

換而言之,李彥仙根本就沒想過水泊梁山會出兵,他是來挖水泊梁山的牆角的。

是李道覺得李彥仙是大才,才將他引薦給老上司劉的。

對於水泊梁山不宣而至,李彥仙其實也有一定的猜測,可他還是想聽聽水泊梁山的人是怎麼說的。

這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就連金軍南下搶劫,都找了一大堆藉口。

而藉口找得好,對內能夠凝聚力量,鼓舞士氣,對外能夠代表天意,解民倒懸。

這就是,所謂的師出有名。

趙鼎道:“君上聽聞,金人兩次南下,在我漢人之地,造成無數殺孽,強搶無數民女,行盡強盜所為,入漢人之地,猶如進入自家,趙宋對此毫無作為,任我漢人受盡金賊欺辱,大怒,君上說,我漢人非無人也,只是一小群羊領著一大群狼,才被一群狗所欺,讓良善百姓成為可憐的池魚,君上今番舉兵,一來,殺胡狗為漢民報仇,二來,吊民伐宋。”

李彥仙聽罷,臉色就是一白!

自古以來,為師出有名,可謂藉口無數。

但總結起來,無非三個:

第一個,天道規律。

所以真正霸氣的藉口就是沒有藉口,以大欺小,弱肉強食,本身就是自然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比你大,就要欺負你,你阻礙老子國家統一,你阻礙自然趨勢,這本身就是逆流,就是違抗自然規律,這就是我打你的理由。

第二個,弔民伐罪。

如果不能直接在實力上碾壓對手,那就要去獲得民心的支援,直接去動搖對方的民眾基礎。只要對方無道,那我便能以此為藉口,弔民伐罪,懲罰你,制止你。

第三個,報仇雪恥。

你對我有錯在先,那我對你實施報復也就是合情合理。金人出兵,就是用得這個藉口。

而李衍看似是用第二和第三個藉口,可李彥仙卻很敏銳的感覺到,李衍這次出兵,用得其實是第一個藉口你不行,我替你!

李彥仙很悲哀的想:“遼東王此來根本就不是為救大宋而來的,而是要滅大宋的!”

不理會李彥仙這個小人物所想,孫靜只帶著一個書童見雲天彪去了,而劉很快就下令整軍,於次日一早便帶著大軍繼續向西挺進……

……

-- 上拉載入下一章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