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水滸逐鹿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七十五章 和平時期(求訂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七十五章 和平時期(求訂閱!)

隨著中金議和,大中迎來了難得的和平時期。

趁著這好不容易才爭取到的和平時期,大中大力發展。

年初,李衍以鐵腕手段在河北、魯地、河南三地強行推出的玉米和紅薯,如今大發神威河北、魯地、河南三地的紅薯多是一年兩熟,春薯如今已經收穫,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其產量著實是高得有些嚇人,其畝產量竟然是原來年頭好的時候種植水稻等農作物的一倍還帶拐彎,而夏薯的長勢,甚至比春薯還要好,如果不出現意外,紅薯的畝產將是原來年頭好的時候種植水稻等農作物的三倍,有可能更多。至於玉米,雖然還未收穫,但根據去年實驗田的經驗以及目前的長勢,其畝產有可能還要高於紅薯。

當然,這也是因為天遂人願,今年的雨水不多也不少,註定了是一個大豐年。

在這麼好的年頭,不僅河北、魯地、河南三地大豐收,江淮,荊楚,陝西,河東,包括燕雲、平灤營三州,也都會有很不錯的收成,至於高麗、日本、臺灣、中南半島,更是大豐收或是將要大豐收。

這讓李衍大大的松了一口氣。

由於天災人禍,前年,中原地區的很多地區都是顆粒無收,去年,雖然大中官吏竭盡所能的勸農,但因為該播種的時候很多地區都還未被大中收復、收復的地區人心也還未穩定,進而導致很多地區都錯過了播種的時間,以至於去年中原地區也沒有收穫多少糧食。

這麼說吧,這兩年,中原地區所需的糧食幾乎全都靠日不落艦隊從高麗、日本、臺灣、中南半島等地運送,給大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要知道,中原地區可是有幾千萬人口!

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數,單靠外面救濟,根本就救濟不過來。

不用多,如果再像去年一樣,中原地區吃得每一棵糧食,都得靠從高麗、日本、臺灣、中南半島運,最多兩年,高麗、日本、臺灣、中南半島就全都得被中原拖垮了。

萬幸!

李衍挺過了這最難的一關!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衍時常對左右說:“收復燕雲、遼州(李衍將恩州-圍場以南、松亭關-榆關以北的大中地盤,包括赤峰府,畫到了一起,成立了一新州,李衍為之命名“遼州”),朕固然高興,但朕更高興的是玉米和紅薯能在我大中移植成功。”

家裡有糧,心中不慌。

大中的政策再好,也不如實實在在的糧食能安定人心。

大中朝建立僅僅一年半多一些時間,李衍取代趙氏當皇帝僅僅一年半多一些時間,中原人就不再捱餓了,很多人家甚至還攢了一些餘糧。

再加上,大中收復了燕雲、遼州,與西夏結盟,與南宋議和,讓天下太平。

如此大中、如此李衍,慢慢為飽受苦難的中原百姓所接受,趙宋慢慢被中原人所忘記。

大中和李衍的統治趨於穩定。

不過

李衍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甚至都沒敢放鬆警惕,因為,除了東面的大海,如今的大中,北面是金國、蒙古諸部,西面是西夏,南面是南宋,沒有一個讓李衍可以掉以輕心的。

時進九月,應李衍所調,岳飛和他所統率的七八萬義軍從北面撤了回來回來的,只有岳飛私自招募的河北、燕地的義軍,至於岳飛原來所統帥的中軍,則繼續留在燕地駐守。

李衍雖然沒有跟岳飛說調這些義軍回來是做甚麼的,但根據中軍的傳統,岳飛大致也能猜到,李衍調這部分人馬回來,應該是想讓他們接受新兵部和政治部的輪訓,這也是所有中軍將士都必須經歷的訓練。

對此,岳飛很支援。

因為,經過新兵部和政治部訓練過的將士,普遍服從性更高,歸屬感也更強。

按照李衍頒下的聖旨中交代的,升王德為副都統,岳飛將燕地的兵權暫時移交給了王德,然後就帶領他自己招募的義軍南下。

其實

對於朝廷招他們回京,龐榮、傅慶、曹成、梁興、趙雲、李進等義軍頭領,心裡其實很沒底。

可岳飛卻拍著胸脯保證,他們此行,只會有升賞,不會有其它。

事情果然如岳飛所說,李衍和朝廷果然也沒讓岳飛失望,龐榮、傅慶、曹成、梁興、趙雲、李進等義軍頭領,到了東京汴梁城之後,李衍親自一一接見了他們,並給了他們大量賞賜,房產、錢財、美人,應有盡有,同時依照他們以往的功績升了他們的官職。

在這之後,李衍也親自跟龐榮等人解釋了,去新兵部和政治部進修的重要性。

有李衍這個皇帝親自出面跟他們說這事,而且還是在升賞了他們之後,別說龐榮他們心裡本沒有太大的心理障礙,就是有,也全都能過去。

李衍擺平了龐榮、傅慶、曹成、梁興、趙雲、李進等義軍頭領,剩下的將士就好處理了。

大中的新兵部和政治部是非常成熟的,在岳飛、龐榮等人的配合之下,他們很快就將這七八萬義軍分成若干部分,分別整訓。

處理好這七八萬義軍之後,岳飛也就暫時閒了下來,每日就是上上朝或是去圖書館看看書。

在這期間,李衍一直沒有召見岳飛,也沒有升賞岳飛,就好像故意曬著岳飛一般。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有些人見此,再結合李衍親自處理了岳飛招募的義軍一事,認為李衍這是在懲罰岳飛,還有些人甚至悲觀的認為,今年還不到二十六歲的岳飛,仕途可能已經走到了進頭,更有甚者,認為李衍這是準備效仿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始收攬武將的兵權,而岳飛只是開始,很快吳、韓世忠、楊沂中、王彥、張憲等將的兵權也將被李衍收回,以後大中將與四臨和平相處。

對於這些議論紛紛,不論是李衍,還是岳飛,都沒有發聲。

這一日。

早朝結束了之後,李衍叫住了準備隨人群一塊離開的岳飛,“嶽愛卿,朕有話要同你說。”

其他文武大臣見狀,心知這對君臣可能是要攤牌了。

岳飛應道:“諾。”,然後就隨李衍離開了捶拱殿。

在李衍的帶領之下,君臣二人沒有去後殿,而是去了垂拱殿後面的花園當中。

走了一會,李衍突然停下來,然後轉過身看著岳飛說道:“朕沒想過讓你嶽鵬舉鎮守燕地。”

岳飛聽言,拜道:“諾。”

李衍看著岳飛,問道:“你就不好奇朕為甚麼不讓你鎮守燕地?”

岳飛答道:“簡在帝心,臣只需遵命行事即可。”

李衍聽言,一邊道:“這是朱武跟你說的吧?”、一邊在一旁的木椅上坐下。

如今,錦衣衛和脫胎於軍情部的都尉府已經將眼線安插得到處都是,李衍怎麼可能不知道老好人朱武已經找岳飛談了好幾次安撫岳飛?

岳飛沒否認道:“臣也是這麼認為的。”

李衍聽罷,不置可否的又道:“對於外面的那些傳言,你怎麼看?”

岳飛沒有猶豫也沒有拐彎抹角而是直接說道:“他們不瞭解官家,官家絕不是他們所想的那種沒有進取心的帝王!”

李衍不動聲色的說道:“哦?你是這麼認為的?”

岳飛點了點頭,道:“臣敢拿臣的向上人頭擔保!”

李衍看著岳飛問道:“你對朕就這麼有信心?”

岳飛道:“就像官家對臣有絕對的信心一樣,臣對官家也有絕對的信心。”

李衍聽罷,笑道:“你怎麼知道朕對你有信心?”

岳飛道:“如果官家對臣沒有信心,不可能一直支援臣,而沒有官家的支援,臣也絕不可能收復河北和燕地。”

李衍上下打量了岳飛一眼,道:“你嶽鵬舉也學會溜鬚拍馬了?”

岳飛道:“臣說的是心理話,臣可以指天發誓。”

李衍沒讓岳飛發誓,而是又道:“那你再猜猜看,這段時間朕為甚麼不安排你職務?”

換一個人,肯定會說:“臣猜不到。”,不管他能猜到,還是不能猜到。

可岳飛沒有,他直接說道:“官家應該是想讓臣帶兵伐宋。”

……

……

那個……因為我賺得太少,我們倆又吵架了。

寫書真是一個需要心情的事,因此,雖然我倆現在已經休戰了,但我還是進不了寫書的狀態,所以,就只能將吵架之前寫好的這章上傳了,第二章今天就不寫了。

再順便勸諸位一句,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莫要跳進婚姻這個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