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水滸逐鹿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八十九章 伐宋(求訂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八十九章 伐宋(求訂閱!)

趁著南宋小朝廷好不容易才求來的喘息機會,範致虛想將西部各路兵馬聚集到一起,組建一支由節制司直接指揮的大兵團,以便將來與中軍決戰。

因此,範致虛便下令讓各路經略安撫發兵,在耀州一帶集結。

但是,各路經略安撫司並不積極服從範致虛的命令,各自都只抽調出一小部分人馬前去耀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宋軍勉強完成了集結之後,曲端又開始要挾範致虛。

那時,朝廷根本不考慮曲端的實際實力,仍任命已經毫無威望的範致虛代理陝西制置使,而任命曲端為節制司下屬的都統制。

曲端對此忿忿不平,於是藉口自己已經向朝廷遞交了辭職報告不便指揮作戰,而不聽範致虛的命令。

範致虛急得沒有辦法,索性宣佈解除曲端節制司都統制之職。

曲端見範致虛不受要挾,反而來了硬的,有些後悔丟了兵權,最後只好忍氣吞聲,寫信給範致虛,說自己已經改變主意,現已經到了耀州,在軍前效力。

範致虛無奈,只好撤銷了曲端的免職命。

不料,曲端重握兵柄之後,就又不聽範致虛的話了。

不僅如此,曲端還用武力轟走了範致虛,趕跑了原河東經制使、知鳳翔府。

接著,曲端又派兵襲擊叛將史斌,自己則領兵進攻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張宗領導的義軍。

史斌很快被曲端擊敗,張宗也被曲端所殺,兩人的部曲也被曲端收編。

由於曲端不擇手段地擴充自己的勢力,涇原軍自然雄居諸路宋軍之上,西部現有順口溜稱讚曲端:“有文有武是曲大。”

曲端也就成了西部地區實際上的掌控者。

也就在這時,張浚入蜀正式敲定了。

與最早張浚提出來的幫趙構留條後路不同,這時的張浚已經提出了具體的主張,那就是:西部的戰略地位很重要,它不僅是南宋重要的兵源基地,而且可以直接威脅河東和中原地區,南宋如果能確保江淮和西部地區,那就形成了夾擊中原的態勢,在戰略上可保主動。

另外,在張浚經營川陝的構想當中,將來南宋可以定都興元府(後世陝西漢中)。

客氣地說,這是一種“偏霸”構想。

不客氣地說,這仍是一種“偏安”構想。

不過,不管是偏霸,還是偏安,經張浚這麼一提出來,南宋大臣商議過後,大多數人都認為張浚說得很有道理。

於是乎,張浚經過充分準備之後,便率領新組建的川陝宣撫處置司的一班人馬,從臨安起程,向川陝地區進發了。

不久之後,張浚一行便抵達興元府。

在興元府,張浚主持召開了一場軍事會議,討論軍隊統一指揮的問題。

會上,天章閣待制知同州唐重,進言道:“西部現有的五路經略安撫司所部,指揮不統一,將士關係不融洽,不宜強自聚集到一起舉行大會戰,如果勉強,若有不利,則五路俱失,還不如暫時屯駐利、閬、興、洋州,加強四川防務,以穩固根基,敵軍如果來犯.則傳檄五路之兵來援,這樣,即使萬一不勝,也不至大敗。”

張浚新進氣銳,哪能聽從唐重的保守建議?

不僅如此,張浚還對唐重還十分反感!

這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範致虛不只一次想讓唐重取他自己而代之。

換而言之,唐重是張浚潛在的競爭對手。

唐重看出來了張浚討厭他,只能主動請求去駐守金州,遠離西部的核心區域。

張浚在漢中實地檢視了一番之後,給趙構上奏章,請趙構來“巡幸”興元府。

張浚的這封奏章是這麼寫的:

竊見漢中實天下形勢之地,臣頃侍帷幄,親聞玉音,謂號令中原必基於此。臣所以不憚萬里,捐軀自效,虛幾奉承聖意之萬一。謹於興元理財積粟,以待巡幸,願陛下鑾輿早為西行之謀。前控六路之師,後據兩川之慄,左通荊襄之財,右出秦隴之馬,天下大勢斯可定矣!

從張浚的這封奏章上不難看出張浚的意圖,那就是請趙構來西部地區定都。

雄心勃勃的張浚,很快便率領幕僚到達秦州,將川陝宣撫處置使司設在這裡。

張浚到秦州不久,便承製築壇拜將,任命曲端為威武大將軍、宣州觀察使、川陝宣撫處置使司都統制、知渭州。

此前,張浚對曲端有恩。

當初曲端用武力驅逐範致虛時,南宋小朝廷十分震驚,甚至懷疑曲端有反叛的意圖,於是任命曲端為御營使司的提舉官,想以此為藉口將曲端調到江南。

曲端自然不願意,也不敢離開陝西。

這樣一來,情況更糟。

南宋小朝廷的群臣議論紛紛,都說曲端必反無疑。

當時,張浚在這件事上很冷靜,他以全家人的性命作保,擔保曲端不會反叛朝廷。

因為張浚以全家人的性命擔保,南宋小朝廷才撤銷了調曲端到江南赴職的命令。

曲端因此對張浚十分感激。

張浚在秦州開府之後,將曲端視為主要的軍事支柱,而曲端也一改其恃才難制的毛病,積極支持張浚,服從張浚的指揮。

由於有曲端的支援,張浚在短時間內,便改變了西部宋軍互結仇怨、不肯相互支持的混亂狀態,並將西部的軍隊聚集到了一起,西部的軍隊真正開始了統一指揮。

得知這一訊息,岳飛、吳玠等人不憂反喜!

他們最怕的就是西軍分散在各個險地堅守,因為如果是這樣,那他們想打下西部,尤其是易守難攻的蜀地,可就費勁了。

而對大中最有利的莫過於宋軍肯直接決戰,這樣一來,才有可能一戰而攻下西部地區,最不濟也能一舉收復很多地區,前進一大步。

感覺西部地區的情況摸得差不多了,該佈置的,也都佈置了,岳飛立即起身回東線去了,為即將到來的伐宋,做最後的準備。

大統三年六月,岳飛向李衍密報:御營都統制及樞密使王淵,在鎮江聚斂錢財,搜刮民脂民膏,搞得當地民眾怨聲載道,並且,鎮江的防禦鬆懈,突然襲擊,可一戰而下鎮江。

李衍明白,岳飛這是準備好伐宋了,並且想要動手了。

有道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所以,李衍很快就以“南宋拖欠歲貢數月未給”,以及“《大統和議》已經簽署了近兩年時間,在南宋內部仍是戰亂不斷民眾苦不堪言,無數江南人死於戰火之中”為由,宣佈:弔民伐罪。

李衍這個宣佈一出,中軍在東線和西線同時發起進攻,伐宋正式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