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始於1990最新章節列表 > 0804 棒球理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804 棒球理論

巴菲特最後補充這一點是所有投資者的慣性病,市場看的太重,已經偏離了自己心裡的價值標準。

當初楊明華和巴菲特在紐約見面的時候,巴菲特也向他提到這個問題。

準確的說,每一個見過巴菲特的人,都從他的嘴裡聽到過這一條重要的理論。

不是巴菲特腦子裡面沒有其他東西了,而是這一條投資思維最容易迷惑人,很多投資者死在了這個坑裡,沒有翻過身,甚至有的三番五次的往坑裡跳。

現場的所有嘉賓相互討論了起來,感同身受。

蘇偉也點了點頭,承認巴菲特的理論。

接著巴菲特主動偏頭看向了蘇偉,好像在示意,你有什麼要說的或者在他的理論上有什麼補充的?

眾人的視野回到舞臺上,隨著巴菲特的眼睛一致看向蘇偉。

蘇偉拿起話筒微笑著說:“巴菲特先生提到的自我價值判斷是每一位投資者應該準確認識的。

我給大家做個比喻。

一個長期導向型的投資者就好比擊球手,比賽中沒有出現好球,也沒有出現壞球的時候,擊球手可以對幾十個,甚至幾百個擊球機會無動於衷,其中不乏別人看到很可能就會揮棒的機會。

價投者就是比賽的學習者,不論擊中與否,他們都從每一次揮棒中學習經驗。

他們不會受別人的表現影響,只關注自己的成績如何。他們有無盡的耐心,願意等,直到一次絕佳的擊球機會出現在他們面前一個被低估了的投資機會。

價投者不會投資那些他們沒有十分把握的,或者那些風險奇大的公司。”

聽完蘇偉的話,巴菲特傻了。

蘇偉把他接下來想講的話搶先說了。

大概意思一致,巴菲特自己給這個理論取了一個名字叫住“棒球理論”。

理論的根據依然來自於個人的價值衡量標準。

臺下的嘉賓們,結合蘇偉和巴菲特之前講的投資思維來深層次的理解這句話。

基本概括了一個投資者選著出手時的所有心態以及將會發生的結果。

他們作好記錄後,抬起頭,頗有些驚訝的看著蘇偉。

首先,他們非常清楚蘇偉的投資能力,不然也不會有“東方巴菲特”這個稱呼出現。

其次,他們決定來參加京城金融論壇的時候,腦子裡的想法是,覺得蘇偉是那種實戰性強於理論性的投資家,所以在巴菲特面前,他的理論根據或許要弱一點。

何況論壇這種形式的活動,本來就是講理論的。

但是今天聽了蘇偉和巴菲特之間的談話之後。

他們腦子裡的觀點完全發生了變化,談不上誰的理論更強。

總之兩人相互之間丟擲的話題,都能夠無縫隙的對接上。

其中很多專門研究投資思維理論的投資者們,無不歎服臺上的兩位,相比之下,更驚歎蘇偉,畢竟巴菲特是專門從事投資行業的,也是投資界的神話人物。

今天的論壇剛開始,給人的感覺是,中國國內也出現了一個非常牛逼的投資者。

他就是蘇偉。

不過仔細想來,好像蘇偉又理應有這樣的能力。

就像他在網際網路交流大會上和中國國內最頂尖的網際網路從業者一樣華山論劍,不落下風。

蘇偉的腦子裡到底有多少東西?

沒有人清楚,他們已經不敢去想這個問題了,因為他們現在連投資思維這個話題,也沒有能夠理的很清晰。

巴菲特情不自禁的稱讚了蘇偉,並沒有因為蘇偉搶先一步說了他想表達的觀點而產生不開心的情緒。

巴菲特接過蘇偉的話說,“蘇董的觀點和我準備講的很相似,他已經表述的很清楚了,我就不再補充了。

我在此還提醒各位正確對待收益問題。

我認為,合理持續的收益是大於驚人卻不穩定的收益的。

這也是一個投資者應該正確認識的誤區,很多新手習慣性的將錢投在那些短時間內收益很高的專案和股票上。

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們的經驗不夠豐富且沒有經受利益誘惑,我和蘇董一開始就提到了利益誘惑這個關鍵詞,目的在於讓在座的投資家門正確看待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之間的關係。

利用自己的價值判定標準去入手最合理的。

看重複利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只要損失慘重一次,就很難恢復。

這能一下子毀掉一個人多年成功的投資成果。

換句話說,對於一個投資者而言,在有限風險的情況下獲取持續良好的回報比在風險相對較大的情況下獲得不穩定且有時“波瀾壯闊”的回報可能要更好一些。”

場下的嘉賓們瘋狂點頭。

推掉自己最近的工作來參加今天的金融論壇來的太值了。

有些東西,如果讓自己去領悟,可能就像蘇董講的那樣,要麼一下子就懂了,要麼一輩子都不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且嚴重一點的後果是,你將承擔鉅額的投資虧損。

不是每一個投資家都擁有足夠的資本或者能夠融資來承擔虧損的。

如巴菲特所講,損失慘重就很難恢復。

今天聽了兩位投資領域的標杆人物的理論,腦子裡對投資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如果說將蘇偉和巴菲特的理論折現,一定是價值不菲,遠遠不止拍賣一頓巴菲特午餐所獲得的資金金額。

嘉賓們感覺自己極其幸運,正好巴菲特取消了今年的午餐拍賣,正好他又來到了中國,正好蘇偉也參加了……

一切都好像是上天在眷顧他們一樣。

至於後面的記者,一臉懵逼,理解是理解不了了,又害怕回去寫稿子的時候出現了用詞錯誤,只能集中精神,儘可能記錄下蘇偉和巴菲特的原話。

這是他們最難的一次出差報道,儘管來之前,他們做了準備工作,但是現場的談話與他們準備的資料截然不同。

很多記者無可奈何的嘆了嘆氣。

回到舞臺上,蘇偉和巴菲特相互欣賞的看了一眼。

巴菲特剛開始來的那種不適應慢慢消失了,而起到作用的是,他遇到了一個真正意義上董投資的人。

有了共同語言的人相互交流,周圍宛如一片浮雲,不需要他去思考怎麼應對?

因為在他和蘇偉兩人的談話中,彼此覺得都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