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有山不周最新章節列表 > 四十五 熊影迷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四十五 熊影迷蹤

雖說在死者可以開口的“山海經”,破案總是迅速,但愛斯基摩熊襲擊事件的偵破,卻在弄清死因之後陷入了停滯。

原因在於三位受害者的口徑無法統一。

烷烴口中的襲擊過程是這樣的:正當三人掃雪的時候,愛斯基摩熊匍匐著緩緩接近,靠得很近了才突然暴起。此熊站起時身長丈許,極其偉岸,他剛剛來得及回個頭,只見熊掌重重拍下,霎時失了知覺。

烯烴描述的襲擊過程卻是這樣的:愛斯基摩熊原本在雪窩子裡面睡覺,被掃雪驚醒,於是悄悄潛到他們身後,敲翻烷烴後跟著勒住了他的脖子,往後他便眼前發黑,什麼也不知道了。

兩人描述中的愛斯基摩熊,不但身高相差甚遠,連物種都不甚統一。最後還是炔烴實誠,明言他除了一個影子,什麼也沒看見。

負責調研的小哥很為難,最後寫下:愛斯基摩熊,由足印推斷體型較大,疑似能夠直立行走,攻擊性強。最後附上一張腳印圖。

這份語焉不詳的物種說明就這樣被送到了秋大計算數學系。

如今木軒和沈攸手下各自帶了幾個想薅“山海經”羊毛做畢業設計的本科生,這個作為進化演算法它老家的課題組因而壯大許多,成了入駐遊戲的學術圈友人蓋章的場外援助。

圈內人都知道,遇事不決找顧炎課題組,比遊戲客服管用得多。

在推動“山海經”走向學術的道路上有此貢獻,木軒和沈攸一度非常自豪;但有道是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二人也因此被很多坑爹求助折磨到頭禿。

譬如考古專業的同學曾經給他們傳來兩萬多行模擬地殼變動的跑得極慢的爛程式碼,請他們給最佳化一下;動物科學專業有位神人帶著塞滿好幾個行動硬碟的養豬資料來訪,請求據此設計一條最優進化育種路線......

再譬如這一次,基山各大研究所聯合請求,用這份坑爹的物種說明還原愛斯基摩熊的習性。

木軒和沈攸湊在一起,大眼瞪小眼了一會兒,最後還是決定召喚二師兄。

姜若看完郵件,突然理解了週週常常抱怨的,被甲方爸爸告知,這張圖請給我畫出縹緲仙氣時的心情。

拿這樣一份說明讓我還原物種?怎麼還原?信不信我發揮想象力,給你來一隻西遊記版黑熊怪啊?喔你覺得愛斯基摩熊不是黑熊?不就是換個毛色塗成白的嗎誰還不會啊?

怨氣雖重,活還是不能不幹。畢竟基山重地不能有失,憑空出現沒有記載的怪物委實蹊蹺。

那些一看就是主觀臆測的描述基本都可以忽略不計,唯一稍有價值的線索就是足印。姜若怕繪圖的小哥不靠譜,把週週拉了壯丁,拽著她上山頂找到襲擊地點還好拉了警戒線,現場保護得很完好,足印都還在,兩人蹲在旁邊仔細觀察測量,以便下線後儘可能還原。

不想這一看便看出了問題。

“奇怪,”姜若比劃了幾下,“腳掌這麼大,按比例來說這個怪物應該很高大;但足印又比較淺,說明這怪物不重。這不是很矛盾麼?”

週週發呆:“難不成這個怪比重特別輕?”

姜若:“碳基生物主要組成都是水吧,還能輕到哪裡去?總不能是個矽基生物?”

“有沒有這種可能,”週週靈光一閃,往前傾了傾,“這只愛斯基摩熊還是幼崽?你想啊,家長常常根據青少年的鞋碼判斷孩子以後能長多高”

“因為腳長往往先於身高定型。”姜若接話,想到週週的鞋碼目測得有三十八,照說應該是挺高一姑娘,但事實並非如此,可能是雙腿殘疾之後生長停滯的緣故,頓時覺得這猜測的可能性更大了幾分。

二人迅速下線,週週三下五除二,畫好手稿,姜若再傳進山海經物種模擬器。

從最初用來模擬蜥狼,再到後來的鯤和騰蛇,這個物種模擬器經過了多次改進,如今恐怕比金葉的原版還要好用,不過進入介面依然還是那個叫“大蛇去哪兒”的智障遊戲,不知道是懶於更換還是作為一種悼念。

模擬器使用的是另外一種進化演算法,這個“進化”指的是物種的進化。輸入一個進化目標,譬如儘可能吻合那個足印,然後從進化樹的某個位置開始推算,模擬自然選擇的過程反覆迭代,直到找到比對輸入條件誤差最小的物種,判斷為最優解,也就是所謂的收斂。

不需要多少計算數學知識便可以推斷,初值越接近最優解,收斂所需的迭代次數就越小。雖然極限情況下模擬器可以從單細胞生物開始迭代,但所需計算量之大,恐怕以泰山之光的算力都要喝一壺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姜若需要做的,是融合北極熊和人的基因,先定出一個初始物種來加快收斂。但因為缺乏靠譜的物種說明,這個步驟只能說盡人事聽天命。

主控室裡,姜若夜裡不愛開大燈,只有週週窩在她的小檯燈下面畫畫,再有就是大屏幕上不斷變幻的計算結果,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生物一閃而過。還好地下室沒有窗戶,否則從窗外看裡面一閃一閃的,恐怕還以為這家人在室內放煙花。

“我說,你能把顯示器關了嗎?”週週抬頭,“這麼下去怕是要瞎。”

姜若從善如流地關掉顯示器,在黑暗中琢磨了一會兒,“你說愛斯基摩熊是從哪裡來的呢?它們的體型明顯比基山一帶的其他生物要大很多。”

週週聞言放下畫板,也開始託腮思考:“決定體型的因素太多了。氧含量,食物,溫度......”

高氧含量或者高效的呼吸系統(如鳥類的氣囊)可能造就巨大的體型,另外需要充足的食物,還有低溫也使得動物傾向於較大體型來減少相對散熱面積。

“除了溫度,一條都沒有滿足。”姜若說,“可是冰川期才剛剛開始,就算進化也是需要時間的,為什麼這種適應低溫的生物能突然就冒出來?就好像”

姜若忽然頓住,週週不由追問:“好像什麼?”

“就好像,是從早已歷經漫長冰川的大荒穿越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