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靈山最新章節列表 > 158回、入坐月下斑駁影,轉眼林間沐晨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58回、入坐月下斑駁影,轉眼林間沐晨風

惠明已經目瞪口呆,惠能起身接過包袱,立單掌行禮道:“謝謝!請問二位仙家高人名號,來自何方?”他的眼光不俗,已看出面前兩位童子不是凡人。

小女娃答道:“我叫明月,那邊的是我清風哥哥,我們來自崑崙仙境。”

這時清風朝惠明道:“方才明月說我披上袈裟也不像菩薩,我確實不是,而你披上袈裟就是禪門六祖了嗎?”

惠明面紅耳赤,躬身低首道:“仙童喝問的是,我棄將軍位而出家,本就為求佛法,怎得又貪一件袈裟名位,一念之差矣,有失根本。今日幸得惠能行者點悟,不虛大庾嶺之行。”

清風看了看惠能,又對惠明道:“你也許是好心,認為你師父所託非人,小和尚不能擔法嗣大任,故想取而代之。但這一念偏執,以至於持刀奪他人之物,天下多少爭端,由此而起啊。”清風看上去就是少年,卻直呼惠能為小和尚,惠能也不介意。

惠明向著幾人團團拱手道:“今日已悟,山外還有追兵,我且去為行者解圍。”他轉身就欲往來時路回走。

清風叫住他道:“把刀帶走。”

惠明:“我已放下了。”

惠能又說道:“放不放下,不在手上,你帶來,你自帶走。”

惠明啪的一拍光腦門,走進草叢揀起戒刀,又對惠能拜了三拜,這才大踏步下了大庾嶺,往他追來的方向。

大庾嶺北坡之下,有近百僧人蜂擁追來,遠遠只見山道狹隘之處,惠明身形威武持刀而立。有凜然不可侵犯之意。有人小心的上前問道:“惠明師兄,你看見惠能了嗎?”

惠明晃著明晃晃的鋼刀答道:“我腳程最快先到此處,山腳下不見一人,問此道上南來客,亦不稱見過惠能。想必是追錯了路,應回頭四下再尋。”

以清風之神通,對山下發生的事自然是一清二楚,他衝惠能道:“持刀人是你點化。我聽說僧人不打誑語,他怎麼一下山就撒謊呢?”

惠能笑了,毫不客氣的答道:“我聽聞真人言出則必諾,而既行可不必言。君子不可欺之以方,真人不可欺之以信,通達不仗機巧亦不諱機巧,是為不誑。你這般刁問,才是誑語。”

明月插話道:“小和尚。我清風哥哥和你開玩笑呢!他吃過和尚的虧,還眼看著菩薩燒了一件惹禍地袈裟,今天又看見一幫和尚搶你一件袈裟,所以才會開口刺探。”

清風也不生氣,摸著明月的腦袋道:“這個小和尚了不得。憑這番話,就是苦海已渡之人。”

明月:“什麼是苦海已渡啊?”

清風:“道家修行,破妄心稱真人,破妄之法種種。人亦有不同;渡苦海稱地仙,再不同於人。這些與你沒什麼關係。”

明月一皺鼻子:“僅僅如此,還是小看了小和尚。”

惠能接話道:“小看大看皆無妨,境界雖有相通之處,但佛門修行果位畢竟不同,我不與爭。只是方才仙童所言菩薩燒袈裟之事,懇請詳言。”他的興趣也被勾了起來,想聽菩薩是怎麼燒的袈裟。

清風也不隱瞞。在一塊石頭上坐下,將五觀莊遇心猿、離去時當眾說了一番話、觀自在菩薩燒了錦襴袈裟的經過都告訴了惠能。此時就看出惠能的不凡之處,聽聞這些仙家與菩薩之事,他從頭到尾竟面不改色,既不驚異也不惶恐。

清風說完後,惠能微笑道:“那袈裟菩薩燒得,別人卻燒不得,因為菩薩燒的實不是袈裟。否則就算將世上袈裟都燒去。也於人無益。仙童與熊居士結緣,菩薩也在點化心猿。”

清風又問道:“那你的袈裟呢?”

惠能一指山下道:“他們來奪地也不是袈裟。實是心中風帆影動。我師告我‘衣為爭端、止汝莫傳’,我受此袈裟是為行佛法,若頓悟之道已傳,衣不必再傳,禪宗寄名法嗣至此為止。”

清風:“原來你想了斷禪宗祖師法嗣,只傳承開悟之法,這樣一來,後世弟子會如何責你?”

惠能一笑:“後人不會。”

清風又追問:“何謂頓悟之道?”

惠能一指路邊草叢:“就如惠明放下屠刀。”

清風站起身來,很少見的朝惠能躬身深施一禮道:“我這一路,見菩薩燒錦襴袈裟而始,遇禪師護木棉袈裟而終,終於有所得。……自尋必知的爭端,雖有仙家緣法,亦有我自己的過失。……謝謝你!小和尚,那惠明攔不了多久的路,你還是速速南去吧。”

惠能還了一禮,背起包袱從南面的小道下山了,明月拍手笑道:“走了這麼遠的路,終於碰見有人能教訓清風哥哥你了!”

此時北邊山下追來的那些僧人,已經四散而開,有人向北迴追,有人在山野中搜尋,明月又一皺鼻子道:“我不喜歡這裡。”

清風苦笑:“豈止是你不喜歡,連我都呆不住了。禪師往南去,我們就往北行,勿再自尋爭端,擇一地待結福緣吧。”

惠能南去之後,改法號為慧能,隱姓埋名十餘年,待機緣至,大興禪法於南華。待到武后當權大肆崇佛,神秀入宮封為國師,向武后推薦了慧能,想借帝王家之手取回木棉袈裟。慧能沒有入宮,卻乾脆將木棉袈裟交給了武后,此後無人再稱禪宗之祖。

清風與明月北上,最後駐足之處在終南山中,也就是梅振衣第一次碰見他們地地方。清風、熊居士、慧能等三人合神念給梅振衣所講的這個漫長的故事也就到此為止了。

梅振衣是以入境觀法來聽這個故事的,於定坐中彷彿自身並不存在,靈臺中當年的往事自然而然地在發生。他自己並不是故事裡地任何一個人,誰是誰非只是旁觀,三位高人也僅僅是“告訴”他曾發生了這些事。

一千八百多年的造化。種種仙家玄妙之處,讓梅振衣是大開眼界,還有許多他未解或遺憾之處,因為做事的種種人等畢竟不是他,換做是他恐怕也不會那麼去做。未解雖未解,瞭解這一段事情就足夠了,其中福緣之大難以想象。

故事結束,梅振衣從定境中出。彷彿也經歷了漫長地一千八百多年,有恍如隔世之感。下一瞬間,靈臺重歸清明,故事中發生的一切仍歷歷在目,但就像剛剛入坐一般。

他入坐時是在夜間,清晰的記得月光將斑駁的竹影投在他的身上,當他睜開眼睛時是一個清晨,初升地霞光將竹影染上一層輝韻。

面前還是三張竹椅。當中坐著一名高簪道士,正是他的師父鍾離權,左邊坐著一名紅衣綠絛女子,竟是他的道侶知焰,右邊椅子上有一縷朦朧地光影。老老實實一轉不轉,是提溜轉。

知焰竟然歷盡苦海劫出關了,而師父鍾離權也來了,梅振衣剛想起身開口。卻發現自己的身形好似被定住了,周身血脈不行彷彿不再是自己的身體,只有靈臺神識清晰無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鍾離權見他睜眼,揮起芭蕉扇扇來一縷仙風道:“不著急,慢慢起身。”

仙風及體,經絡重行,梅振衣以“省身之術”運轉爐鼎神氣,又漸漸重新“擁有”了身體。這是一種很奇妙的體驗。通常人們的意識都依附於身體,而此刻梅振衣地經歷,就像讓身體重新依附於**存在的神識。

半個時辰之後,才一切如常,梅振衣先離座起身,再給師父下拜,而知焰已經走到他身邊。梅振衣問道:“知焰,你怎會在此?我這一入坐是多長時間?”

知焰還沒開口。提溜轉從椅子上飄了過來驚呼道:“梅公子。你能說話了!”

梅振衣這才意識到,入坐前被隨先生施法禁言。如今已經自解。以前所修種種神通,在方才“重新找回”身體爐鼎後已然圓融無礙,也掌握了“無語觀音術”,開不開口說話已無分別。這一段定境修行就是“無我而觀景”,更何況“無語而觀音”呢。

知焰扶起他道:“已過去三年了,清風、熊居士、慧能當夜就已離開,而你一直在此地定坐。一年前我破關而出,也是鍾離師父這般助我離定。師父料到你會在這幾天出關,所以我與提溜轉前來守候。”

梅振衣:“恭喜你歷盡苦海成就地仙……三年!竟過去了這麼長時間?”

鍾離權似笑非笑道:“你能自己從入境觀中出,不需我施法打斷強行將你喚回,就是這一段修行圓滿。……這三年發生了不少事情,不必著急也急不得,知焰會一一向你分說,現在該回家了。”他一邊說話還一邊瞄了正欲著急開口的提溜轉一眼,似有提醒之意。

三年沒回家了,梅振衣當然著急回去,不知自己不在地這段時間,家中一切可安好?回到齊雲觀,梅毅、張果率梅氏兄弟等眾人來迎,鍾離權只說三日後山中見,有事細述,帶著知焰與提溜轉先去了青漪三山。

可憐提溜轉一直想說話,但鍾離權一直沒讓它開口,臨了還被帶走了。

見過張果等人,詢問家中事務,再入內宅與谷兒、穗兒、玉真等人另敘私語,款曲不必為外人道。俗話說山中方一日世事已千年,雖然誇張但也形象,這三年還真地發生了不少事情,不知不覺中忽然回首,變化真地太大了!

首先說谷兒、穗兒,夫君不在卻留下了修行道法,三年來這兩丫頭也有了易經洗髓地修為境界,同時與玉真公主相處的如姐妹一般。

立嵐與曲振聲早已從關中而回,結為道侶,梅振衣錯過了這頓喜酒,他的那份賀禮還是玉真公主給安排地。立嵐如今在青漪三山的法柱峰半山腰建園而居,同時也開闢藥田。

立嵐開闢藥田據說還得到了提溜轉的很多指點,梅振衣猜測定是提溜轉跑去問明月。再回頭來指點立嵐地。在青漪三山動土,梅振衣不在別人不好點頭,是鍾離權做的主,知焰仙子也贊同。

如今三山洞天的鑿建已經開始了,承樞峰上的隨緣小築擴建成片,是知焰與提溜轉平時的修行之所,谷兒、穗兒攜玉真也常來做客,各有居處。對面法柱峰上除了立嵐修行並開闢地藥田之外。梅毅、張果等人也各自結廬,平日清修就於山中。

張果如今也有飛天之能,但他與星雲師太的關係——還是老樣子。

梅振衣雖不在家,但是在青漪三山中鑿建的費用卻都是他出地,當初炒制茶葉與營銷老春黃這兩樣生意,在梅大東與梅六發的負責下,已經初見成效,梅振衣、蕪州梅家以及合作的柳家、紀家都賺了不少錢。

尤其是老春黃酒。如今已是名聲在外供不應求,價錢賣的很貴,它經營的如此成功還有另一個原因。梅六發以少爺地名義給洛陽牡丹坊地白牡丹寫了一封信,還送去了一船老春黃,這種美酒就出現在了白牡丹的花魁宴上。很快就名揚洛陽,然後在江南一帶也身價高企。

梅六發還玩了個心眼,送到洛陽牡丹坊中美酒都是紀家祖傳老窖中所產,搞得萬家酒店所售反而是後來地新酒了。梅振衣聽說之後把梅六發叫來斥責了一番。並告訴他往牡丹坊送酒可以,但不該以他梅振衣的名義寫信。

柳家各地商鋪行銷的茶葉,不僅包括梅家的,後來還有丹霞派的。丹霞派在世間也有營生,原先主要是經營藥材,見梅振衣學會炒茶之法,普及工藝在世俗間推廣很成功,也派人上門來談合作。知焰做主。點頭答應了。

丹霞派所售地茶葉,都是修行人以文火炒制的最上品,不是普通工匠以鐵鍋灶火炒制的那種,產量不高卻價格最貴,也能彌補梅家所產上品茶葉數量的不足。丹霞派上門所談地可不僅僅是茶葉,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恨賢夫婦半年前行遊崑崙群峰而回,恨賢散人勸夫人到蕪州與梅家眾修士作伴,可恨賢夫人執意要陪丈夫一起上丹霞峰領罪。不久後丹霞派將此事傳書天下。連同當年的立戒之書。

這一次傳書的範圍非常廣。不僅世間大小各派無遺,而且丹霞派七位長老一起出山。同時得到了鍾離權的指引幫助,崑崙仙境各派都送到了。

傳書中還有一條,那就是請接到傳書的門派,向附近相熟的門派以及到訪的散修轉告,以至於很多人接到了多次傳書,比如齊雲觀不僅接到丹霞派護法悟玄真人地親自傳書,還接到了九林禪院、妙法門、東華門轉來的傳書。此舉開創了修行界的一個先例,後世稱為江湖令。

一份傳書,丹霞派為什麼會派悟玄真人親自來一趟呢?因為他還帶來了兩樣東西和一句話,東西就是恨賢夫婦的紫電、青霜劍,話也是恨賢夫婦託他捎來:“我夫婦入生死關之前,世間不應再虧欠,以這對寶劍相謝梅真人。另有一事相求,我二人若再入輪迴,希望再為一世修行道侶,若有緣,請梅真人點化成全。”

丹霞派的傳書只說恨賢夫婦主動上丹霞峰領罪,沒說如何處置,世人皆知他們再也沒下丹霞峰。悟玄真人私下轉告,恨賢夫人陪著丈夫在丹霞峰上一起入了生死關,所謂生死關就是沒有出關之時,若一世盡不成仙道,則再入輪迴。

想在生死關中成仙道,除非世間法已修至盡頭,再無他念只待天劫。以恨賢夫婦的修為,入生死關就等於再入輪迴轉世。但他們託了梅振衣一件事,這件事可相當不好辦。意思就是梅振衣若有緣碰見他們轉世中的一個,再幫忙找到另一個。

僅僅是找到還不算,還要點化他們修行結緣,再為一世修行道侶。梅振衣想拒絕也不好說了,悟玄真人劍已留下,而恨賢夫人已入生死關不可能再見面,說不定已經輪迴轉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