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越江吟最新章節列表 > 143、第九十一章 去留由心(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43、第九十一章 去留由心(上)

淮河長江表裡相依, 江北淮南之間的廣闊土地是軍隊縱橫之本。多年來,魏越兩國軍隊在此處摩擦最多, 皆因雙方都知道江淮之地舉足輕重。

一旦南越佔有江淮,即可揮師向北, 垂手山東,威脅中原,洛陽立時成為四面交戰之地。屆時南越西聯北趙,合圍北魏,即使一時不能吞併,也可依託合圍之勢不斷蠶食——這是我過去的計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惜,短短一年, 形勢已然劇變。北趙不復存在, 蜀川舊地動盪不安,南越無暇北顧,反而讓北魏據有了淮河,並悄然經營起許多邊陲城鎮, 江淮之間的大片土地已牢牢捏在北魏手中。如今兩國在江淮間平分秋色, 河道密佈縱橫處多被越軍佔據,平坦少水處多被魏軍控制。南越雖有北魏和親時主動獻出的六座城池,仍然不佔優勢。

霍信確實如他所言,並不在我面前隱瞞心思,包括他心中仍然存在的忌憚與動搖。

畢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趙謄的心胸忽然寬宏高遠起來,相信我沒有奪位之心,從此想要與我攜手共事。等到那時, 就算為了博取人心,只做一下姿態,也免不了波及當年親手射殺父親的罪魁。

昔日幫助新君登位的功臣,一朝風雲迭變,被君主拋棄變為階下之囚,其悲涼之情境可想而知。當年為遮掩自己殘害手足的行為,父皇將父親死因歸結於鄭京私瞞情報,由此獲得朝臣諒解。恐怕霍信當年遠離政權中心,便是怕自己如鄭京一般被滅口,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他不得已韜光養晦二十年之久,終於等到機會卸去心頭重負,重拾一個武將的抱負,當然不願再被清算舊賬。

內心深處,霍信終究是盼望我死,只要我死,便沒有再回南越威脅他命運的可能。但他又分明怕我死在他手上,再次成為授人以柄的因由。由此他懷著極其矛盾的心理將我囚住,在是否將我置於死地的抉擇間搖擺徘徊。

微晃的燭光下,霍信臉上的陰影也跟著晃動,更顯得心思不定。他眉頭緊鎖著盯住桌上沙盤,在橫江落下指肚大一枚寫有“步軍”字樣的紅色小旗,然後低聲道:“殿下,臣已布兵完畢。”

我道:“夏初,天陰,微雨,無風。魏軍自揚州出騎步兵逼近歷陽,同時自盱眙出兵牽制廣陵。至歷陽,圍城激戰。餘部分兵南下,騎兵侵略直入,疾至橫江。”我邊說邊將代表魏軍的黑色小旗分插入沙盤中。

霍信接道:“河湖肆漲,道路泥濘,弓弦溼弛,不能張箭。近搏之。”

我不客地拔去紅旗:“三騎並兩步,敗之!就地伐木,架設浮橋”

霍信神色一凝:“舟師數乘,緣江而下,衝!採石增兵數千。”

我沉吟:“江水橫流,奈何?不如回撤。”我將黑棋拔去,隨口道,“沿途毀去稻田無數,驅掠城外百姓若干。”

霍信一驚:“二殿下!”

我抬眼:“違反規則?”

“不……臣只是——”

我垂下眼,若無其事地重新布兵:“霍將軍,我是魏軍主將,你可以不再稱臣。”

“臣……”

我道:“布兵完畢。”

霍信慢慢拾起幾枚紅旗:“夏中,大雨,炎熱多蟲,河流氾濫。乘舟而上,掠及淮泗。”說著將旗子插入淮河。

我思索道:“閉城不出,聽之任之。守。”

霍信乘勢而上:“北佔彭城,揮指山東。西圍鍾離,至於揚州。”

我插黑旗相迎:“山東請援水軍。淮西淮東,堅壁清野,騎兵出城,拒敵自保。水軍出淮下,截其後繼。相持。”

霍信凝思片刻:“這一戰,恐怕要相持到夏末。”

我在合肥插下一隻黑棋,點點頭,續道:“夏末,水降,魏軍出城迎戰。”

霍通道:“戰線漫長,久恐生變,收。”收回旗子,長嘆一聲,眉間顯得心事重重,不知是為推演無果,還是另有原因。

我停住動作:“霍將軍,有沒有兩國談判的訊息傳來?”

霍信遲疑一下道:“臣這裡訊息封閉,暫時沒有聽說魏國派出使者。只知太子殿下已經回了建康。”

我笑笑:“連霍將軍都沒有聽說,那便是沒有派了。”霍信正待解釋,我卻低聲先問,“假若魏國不願相談,反而出兵相脅,霍將軍乘機殺我還是放我?”

霍信沉默片刻:“臣不知。”

我再道:“假若皇兄竟然願意擯棄前嫌,你殺我還是放我?”

霍信很快道:“臣自然遵從太子殿下的意思。”

我淡然看他:“其實若發生前一種假設,你或許會放我,但發生了後一種,你一定要殺我。”霍信一驚,我微微彎起嘴角,“雖則如此,我卻希望霍將軍無論何種情況都放我回到北魏。”

霍信面色變了變,低聲道:“殿下果然已洞悉臣的心思。”

“可是你卻似乎不敢確定我的心思。”我繼續佈置沙盤,“你要觀察我是否對北魏有所保留,是否懷了借北魏之勢捲土重來的心思,你怕我不甘心,執著為自己正名。霍將軍,既然你敢於袒露心思,我也不會吝惜直言相告。”我說罷,鄭重地抬起頭,態度堅定:“我趙彥,早已決心對魏國一心一意,不會因南越而動搖一分一毫。我所做作為皆為魏國,僅此而已。”

霍信神情震懾,顯得極為驚詫。屏息良久,他終於緩緩道:“殿下深思,臣果然遠不能及。”

我淡淡一笑:“其實從某一方面看,霍將軍與我是同類人,心中並不介懷國家之分。我冒昧猜想,或者南越一國勝敗也並不是你過分執著之事。”

霍信似乎再次震驚,但他震驚之後反而坦然,直面我道:“過去舉國稱頌二殿下功績,臣曾不以為然,今日終於體會殿下過人之處,才知一葉障目。”

我推開沙盤:“彼此彼此,霍將軍才更令我吃驚。期望真正對決江淮之時,霍將軍還在此地。”

霍信眼神微閃,隨即垂目道:“殿下,臣明日再來求教。”

我與霍信用不同方式在江淮之間推演了兩日,這日正要推到初冬時節。忽聽外面護衛來報:“宋然宋將軍已到城下。”

霍信看我一眼,起身道:“或是太子殿下已有決定,二殿下不妨聽聽。”

不久,霍信果然將宋然迎進書房,語聲照樣保持著一貫的謙卑之態,教人難以想到他資歷其實幾乎與宋師承等同。宋然卻似乎對霍信不滿,也對霍信不甚尊重,話語中帶著冰冷:“霍將軍,太子殿下聽說起火經過後言道:霍將軍雖然做事平庸,可是孤一向看重他素來穩妥,怎料到居然發生了火燒軍營之事。”

霍信急忙道:“請宋將軍轉告殿下,魏人防不勝防,這是臣下失職,臣已想方設法盡力彌補。”

宋然冷冷道:“至今人犯尚未抓到,魏國矢口否認,到底是否魏人所為,太子殿下也覺得尚存疑問。不過殿下又說:霍將軍居然歪打正著,找到凌王殿下,也是一件將功補過之事。”

霍信連連謙辭,表示不足抵過。

宋然不帶溫度地道:“凌王殿下現在何處?小侄須代太子殿下驗明正身。”

霍信陪笑道:“宋將軍,不是霍某不肯答應。我曾接太子殿下密令,除非他本人親至,不得讓任何人見到二殿下。”

宋然微微一怒:“我奉太子殿下之命前來檢視,有殿下親筆書信,難道也見不得?”

霍信不語,想必是搖了頭。

宋然的腳步聲開始在房中各處時遠時近地響動,很快又回到書房,只聽他厲聲向門外道:“魯將軍!霍將軍說你日夜在此守候,可知殿下關在房內何處?”

我只知魯達明奉命看守,卻從未在密室中聽到過他出聲。他被召進房中,面對宋然並沒有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親近,只用他慣常平穩的口氣回道:“末將也看到過太子殿下那份密令,末將以為,宋將軍還是應當等太子殿下親自前來。”

宋然冷聲道:“魯達明,他不是囚犯,乃是凌王殿下!”

魯達明低聲道:“末將奉命行事,無權違抗命令。”

宋然又對霍通道:“霍將軍,你睜眼看看這是什麼!難道本將軍會偽造太子殿下印信不成?”

霍信不為所動:“宋將軍,還請不要為難霍某。”

我靠在牆壁上,幾乎已經能想象出宋然陰沉的臉色,也能想象出魯達明認真平靜的眼神。心裡也不由想,他到底是真的奉了趙謄之命,還是居然衝動到偽造了印信?不,後一種絕不可能,以宋然之隱忍冷靜,這是萬不可能之事,倒是江原還有可能這樣大膽。

一想到江原,不由便要猜測,為何竟沒有魏國派使者前來談判的訊息?難道遭到了朝中阻撓?

正在出神之際,密室的暗門忽然便被開啟,我一驚回神,宋然已經率先走了進來。

“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