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植掌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四十九章 白撿的便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四十九章 白撿的便宜

李承乾在忙活著平穩國內局勢,收攏民心民望的同時,對外方面倒也沒有偏廢。

畢竟有這麼多的老中青將領在,可以說大唐眼下仍然是將星雲集,而且其中不乏名將,每個方向其實都能照顧到。

啟用程咬金他們那批老將,更多的也是為了能夠平穩過度,他們的名頭更響亮些,威懾力也更強。

而真正經略各地軍事和邊防的,主要還是靠著已經逐漸成長起來的中青代將領。

眼下的大唐還處於一個拔劍四顧的階段,壓根就沒有哪個國家敢於來捋虎鬚,正好也給了新一代的將領們成長的機會。

當然周圍國家的局勢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有各路將領的積極應對,看起來並沒有形成什麼像樣的威脅。

雖然對李承乾這個新皇帝缺乏敬畏和瞭解,但是這並不耽誤周邊的那些個國家和民族,對大唐軍隊的強大記憶猶新啊。

更何況那些邊軍時不時還要出動一下,不斷的提醒著他們這一點。

草原之上局面紛繁復雜,但是有之前留下的底子在,又延續了之前的政策,所以大唐依然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也還是那個拳頭最硬,說話最好使的仲裁者,只不過這個當裁判的,偶爾也會親自下場拉個偏架罷了。

在唐儉這位長袖善舞,快要變成公認的縱橫家的大佬,跑去吐蕃高原上繼續賣弄自己的嘴皮子以後,一位叫做王玄策的傢伙,很有要接過他的衣缽的勢頭,眼下已經在草原上開始嶄露頭角了。

在王玄策的合縱連橫下,背後又有著大唐的強悍軍隊做靠山,草原上的局勢讓他攪和的這叫一個精彩紛呈。

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他,風起雲湧的好不熱鬧。

但是總的來看其實就有一點,哪個部族強大了,哪個部族就差不多快要倒黴了。

不是遭遇盜匪的圍攻,就是它的對頭部族突然有了外援,往往殺的那叫一個焦灼不看,難分難解。

這樣的戰鬥多來上幾場,什麼戰鬥力都給它消耗的差不多了。

很多部族無奈的發現,草原上都快要待不住了,所以請求內附的部族是越來越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原本已經成了氣候,看起來有望能夠接過突厥狼旗,成為草原共主的薛延陀,如今反而沒了原來的勢頭,實際上的影響力也已經大不如前了。

除了幾個核心部族,其他的外圍勢力已經是聽調不聽宣的狀態,可以說這個本來對大唐威脅最大的草原汗國,已經是名存實亡了。

在李承乾登基之後沒幾年功夫,本身應該算作薛延陀主力的鐵勒九姓十二部,大首領全部率眾歸降唐朝。

同年年底,諸部酋長親赴長安城,朝覲李承乾,再次“乞置官司”。

第二年正月,唐廷正式建立漠北地域羈縻府州,包括六個都督府和七個州,共計十三個個行政單位。

不過這個羈縻州府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自治的,那些官員什麼的,其實還都是各個部族原本的族長和貴族階層。

很多事務也都是由他們內部進行處理,大唐朝廷這邊是不怎麼插手的,除非是碰到換族長這類的大事情。

所以其實更多的就是同一套班子,換了大唐這邊的稱呼而已。

內附以後對他們的好處是很明顯的,大唐兵士不能再隨意攻打他們了,和大唐內陸的貿易要方便的多,不再是只有朝貢這一條。

當然他們也多了一份義務,在大唐需要的時候,也能隨時從他們的部族中抽調勇士,參與到對外戰爭中去。

雙方算是共贏的關係,聯絡也比之前緊密多了。

在此之後,一支來自唐朝西北數千裡,後世俄羅斯葉尼塞河上游地區的黠戛斯朝貢團,在其酋長失缽屈阿棧率領下,抵達了唐朝首都長安。

此時來自四面八方的朝貢團絡繹不絕,但這支黠戛斯使團有點特別,他們除了朝貢之外,還肩負著“認親”使命。

黠戛斯酋長自稱是李陵的後裔,與李承乾是同民族,要跟李承乾“認親”。

因為李陵是隴西成紀人,西漢名將李廣之孫。而李唐皇室的先祖也出自隴西成紀,亦同為是李廣之後。

根據史料記載,李陵被匈奴單于封為右校王后,負責管轄當時被匈奴征服的堅昆一帶地區,而堅昆正好是黠戛斯古稱。

另外,黠戛斯人大多為赤發綠瞳,而自稱是李陵後裔的黠戛斯人則為黑發黑瞳,明顯具有同黃種人混血的特徵。

因此,黠戛斯酋長自稱是李陵的後裔,可信度還是很高的。

黠戛斯酋長一行受到了李承乾的熱情款待。宴會上,認親成功的酋長開懷暢飲,請求歸屬唐朝。

李承乾當然沒有二話,當即就同意了在黠戛斯轄地設立堅昆都督府,隸屬燕然都護府。

又封黠戛斯酋長俟利發為左屯衛大將軍、堅昆都督。

這樣的事開了個好頭之後,就跟下餃子似的紛至沓來啊。

不久之後契丹諸部落也一同內附,變成了大唐的松漠都督府。

然後奚族同樣不甘示弱,也來投奔了大唐,大唐在其地置饒樂都督府。

這一連串的喜訊,也算是讓李承乾在武功方面大大的長了臉。

雖然更多的還是大唐這些年來威名赫赫,慢慢形成的影響,可以說是受了李世民的餘蔭,差不多白撿的便宜。

但畢竟是開疆拓土的大功勞,又很有一番外國來朝的架勢,不論是大唐國內還是周邊的國家中,李承乾的威望同樣也是大大的提高了。

當然這段時間也不可能都是這種近乎不費一兵一卒就人地皆收的好事,天下的便宜也不可能都讓大唐撿到嗎。

不過不得不說,這段時間周邊的局勢,真的是對大唐極為有利的。

趁著西突厥的內訌,正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大唐又派出了原突厥王族成員阿史那社爾,帶領著半數以上都是突厥內附的部族騎兵,還有大唐名震天下的陌刀兵,一起平定了龜茲。

為大唐的絲綢之路又增加了一重保證,同樣也讓大唐的勢力更加深入到了西域,在這裡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大唐的安西都護府也同時遷移至了龜茲都城,同時在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城修築城堡,建置軍鎮,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安西四鎮。

對大唐撫慰西突厥,保護中西陸上交通要道,鞏固西北邊防,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至此,大唐的武功可以說達到了一個極高的地步。但這並不是大唐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