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裂土美利堅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6章 想讓我們去對抗俄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16章 想讓我們去對抗俄國?

南滿鐵路.

在後世,這條鐵路可謂是赫赫有名。因為,這條鐵路是日本侵佔東三省,乃至日後入侵中國的一條大動脈,先手。重要性非同小可。

南滿鐵路原來是中國東北的一條鐵路。原屬於沙俄所築中東鐵路南下支線,亦即哈爾濱至旅順段中的長春至旅順段。

說起來,這又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因為,中東鐵路其實也是沙俄為了掠奪和侵略中國,控制遠東而在中國領土上修建的一條鐵路。這條鐵路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於1897年8月和中東鐵路幹線同時動工,自旅順向北、自哈爾濱向南同時鋪設,190年1月完工,190年7月通車。

日俄戰爭期間,中東鐵路支線旅順至公主嶺段被日軍佔領。而為管理南滿鐵路,日本於1906年11月6日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總部設在東京。

這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可不只是一個簡單的鐵路公司。而是日本在東北境內建立起的一套完整的管理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關東廳、關東軍司令部、日本領事館三大機構並列,分別從政治、軍事、外交和經濟等方面對中國進行全面滲透和控制。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第一任總裁,曾在臺灣當過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醫生出身,卻先後在臺灣處死過000多人,直接抹煞了臺灣百分之一人口的後藤新平曾說,“日本在滿洲必須重點經營鐵路,其餘依次為開發煤礦,從本土移民和發展農業、畜牧業。如此才能有實力與俄國再次進行決戰,或者為全面佔領中國作好準備。”直接點明了滿鐵作為日本侵華先頭部隊的身份。

而日後,在一系列的歷史事件之中,滿鐵也確實體現了其對日本侵略的重要性。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5年1月18日,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就晉見袁世凱,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北洋政府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並意圖把中國的領土、政治、軍事及財政等,都置於日本的控制之下。此後日本透過武力威脅,發出最後通牒,最終在5月9日迫使袁世凱政府接受“二十一條”。二十一條中,第一條是要求北洋政府“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山東省不得讓與或租借他國”。第二條就與南滿鐵路有關。日本要求將“旅順、大連的租借期限”和“南滿鐵路、安奉鐵路的管理期限”,均延長至99年。這些條款都是為了將日本透過戰爭侵佔的利益法理化、最大化。

二十一條引起了全中國的反日浪潮,可日本還是得到了巨大的利益。之後,19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關東軍”,按照預定的陰謀,將瀋陽北郊柳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炸燬,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襲擊日本軍隊。以此為藉口,日軍當即向瀋陽進攻,6小時後,將瀋陽全城佔領,釀成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可以說,在“二十一條”和“九.一八”事變之中,滿鐵雖然只是配角,但其重要作用已經體現無疑。那麼,日本關東軍的出現,到發展,就跟滿鐵有著巨大的關聯了。因為,正是由於滿鐵,才有的日本關東軍。由於在日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日本又取得了在南滿鐵路沿線每10公里可駐兵15名的權利。於是,日軍自1907年開始,在南滿鐵路便長駐有1個師團和6個鐵道守備隊,總兵力達一萬餘人。這就是後來席捲大半個中國的“日本關東軍”前身。1919年4月1日,關東廳實行軍政分治,以原陸軍部為基礎,另組成了關東軍司令部,管轄南滿鐵路駐軍。關東廳為最高行政司法機關,關東軍司令部則為最高軍事機關。至191年,磨刀霍霍的關東軍,在蟄伏1年後,策動“九.一八”事變,四個月佔領東北全境,兵力急劇擴充。191年關東軍僅有個師團,19年達到6個,19—196年保持5個師團的兵力,197年達到7個,198年9個,199年11個,1940年1個師團。到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前,關東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1個師團,人數上升到85萬人,號稱百萬。

這支喪心病狂的軍隊,在華期間製造了一系列戰爭罪行,包括策劃皇姑屯事件、發動九一八事變、扶植偽滿洲國、組建71細菌戰部隊、製造了平頂山慘案、依蘭大屠殺、老黑溝慘案、朝陽下五家子村慘案、通北縣白家堡子村屠殺、撫順達道峪村屠殺、壩上大慘案等等一系列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而這一切,都可說跟滿鐵有關,也即,跟南滿鐵路有關。

……

如果說,郭金章在帶領紅色兵團還有旅美華人佔據了唐州,為大家取得了相對較為平等的地位之後,還有什麼放不下的,那就是未來的日本侵略了。

他不惜早早地將情報局的觸角伸到了日本,並且開始暗殺一些在後世赫赫有名的日本軍官和政治人物,就是這種擔憂的具體體現。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可是,光靠殺人是不可能阻擋日本的侵略的。郭金章深深地明白這一點。日本這個國家,狼性十足,如果有朝一天他發現中國並不像表面上表現出來的那麼強大,或者是覺得自己有能力了,那麼,它立即就會撲上去,毫不猶豫。這是整個日本民族的本性,光靠殺人是改不了的。

所以,郭金章一直在找尋著機會幫助中國。……鼓動美國人僱傭清兵跟西班牙人開戰就是到目前為止他所策劃的最大的一個行動。他的目的,是希望在這場跟西班牙人戰鬥中培養出一支敢於、也能夠跟帝國主義的軍隊相對抗的軍隊,到少也要培養出一批種子。而如果這支軍隊的規模夠大,他就會更加高興。因為,距離甲午海戰已經不遠,就算到時候北洋戰敗,剛剛在跟西班牙人的戰場上走下來沒幾年的這支部隊很有可能就會成為對抗日本陸軍的主力……郭金章沒有別的希望,他只想著這支部隊能夠擋住日本人,不要再像原來的歷史中那樣幾乎不戰而潰。哪怕只是多擋幾個月,日本人那點兒可憐的財政也會崩潰,大大打擊其崛起的信心和速度。

只是他沒有想到那個奕匡會突然丟擲什麼修建一條鐵路的訊息。……英法等國早就將中國視作了一塊肥肉,巴不得能多從多啃幾口,只是因為自太平天國覆滅以來的二十年間,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洋務派努力地為這個多風多雨的國家裱糊著道道縫隙,使得中國表面上看起來也已經有了一定的實力,所以,這些國家還不敢太過份。可不久前,中法戰爭的結果讓列強進一步認清了清王朝的虛弱本質,他們的許多忌憚已經沒有了。所以,奕匡放出去的這道風聲引起了列強極大的興趣。

而劉通福遠在北京,又跟奕匡有著幾年的交往,近水樓臺,很快就弄明白了奕匡為什麼會這麼混蛋……這位慶貝勒當然不會蠢到為了找一個人而放出這麼大的一條訊息。鐵路,確實有打算,而且還是出自清廷的那些八旗貴胄。其中所有相關事宜,奕匡知道,禮親王世鐸知道,光緒生父的醇親王奕譞也知道,還有一些其他地位較高的八旗王公貴族,而除了這些,地位最高的,赫然正是那位慈禧太后……可除了這些人,包括光緒,李鴻章,恭親王奕訢在內的許多真正有點兒見識的人物都不清楚。

多麼可悲的事情?

可為什麼會這樣?

一個字:錢!

俄羅斯帝國交通大臣謝爾蓋.尤利耶維奇.維特,指使俄國公使向這些傢伙行賄!

這件事現在在北京東交民巷已經是半公開的秘密。英法等國都為俄羅斯人的行為感到不恥,可他們更多的卻是眼讒……因為,透過行賄,俄國人獲得了中東鐵路的承建權!可堂堂的俄羅斯帝國,貪婪無度的北極熊,又怎麼可能吐出大把大把的鈔票去“買”東西呢?他們應該更加樂意去搶才對。他們為什麼要向奕匡這些傢伙行賄?

因為他們看到了劉通福在北京,在奕匡等人面前那令人眼紅的親密地位……劉通福的這個地位是怎麼弄來的?買來的!更確切地說,是行賄得來的。

透過行賄,劉通福為唐州取得了大量移民的權力;透過行賄,劉通福有了自由出入清廷王公大臣府邸的權力;透過行賄,劉通福甚至還為唐州獲得了僱傭大清官兵,用大清國那盡乎無窮無盡的兵源為他國利益而戰的權力……

謝爾蓋.維特,俄羅斯帝國工業化程序的重要政策制定人,也是俄羅斯第一部憲法的前身《十月宣言》的起草者,非常聰明的一個傢伙。此人原本在鐵路系統任職,擔任交通大臣之後,立即就把一部分目光放在了遠東……這不算多麼出奇。因為,19世紀末期,俄國開始進入工業化時期之後,為了發展國內經濟,就已經開始關注起西伯利亞地區。更重要的是,當時英美法等列強正在遠東國際舞臺上激烈角逐,使西伯利亞的戰略地位凸顯出來。為了牢固地佔有這片遠離歐洲的土地,也為了實施沙俄蠶食亞洲的“遠東政策”,一條貫通整個西伯利亞的大鐵路已經不可避免。而事實上,早在19世紀中期,俄國的有關部門就已為修建鐵路進行了大量論證工作。謝爾蓋.維特只不過是接著先人的腳步前行罷了。

可是,此時的中國剛剛才在南洋海戰中把西班牙的菲律賓分艦隊打得潰不成軍,正是國民士氣大盛的時候,俄國人顯然不可能靠武力強逼。萬一中國人又來了脾氣,打到海參葳,他們豈不是自找苦吃?

雖然他們並不害怕,可此時在位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正積極推行泛斯拉夫主義,這個外交政策有很強的外交針對性——主要是針對巴爾幹半島和黑海沿岸。這個時候,讓國內把主要精力放到遠東,顯然不合適。可如果再等下去,維特又十分不樂意。因為在他的計劃裡,中東鐵路將成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成為未來俄羅斯侵佔整個東北的重要一步。而除此之外,維特還看上了哈爾濱,他非常想把哈爾濱變成俄羅斯在遠東的殖民地,成為他們侵略中國東北的前哨站……而由此一來,中東鐵路的修建就顯得更加迫切了。

所以,維特決定下手攫取在中國東北修建鐵路的權力之後,也決定了行動方法:不付諸武力!但不動武力,北極熊還真沒什麼好辦法,就這樣想來想去,最後,透過對俄羅斯外交部門所提供的資料的分析,維特決定採用跟劉通福一樣的招數……

於是,經過幾個月接連不斷的試探,還有十數萬盧布的投入,再加上武力的威脅,軟硬兼施之下,奕匡終於答應了。可修鐵路並不只是一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能管得了的,還要跟軍機處打好底兒,而且最後恐怕也還要慈禧點頭……所以,在奕匡的指點下,維特不得不又先後拿出了二十多萬盧布分別送給了世鐸其他幾個人滿清的重要人物,總算是結成了一個“中東路同盟”。

然後,在這個同盟的運作下,光緒帝生父的奕譞,還有慈禧,先後被“攻克”……而奕匡說服這幾個人的理由,居然是修築鐵路,可以更快的運兵運糧,更好的防禦俄國人,更好的保護“祖先龍興之地”!

……

這件事情就是這麼可笑,就是這麼的可悲。

但維特成功了。

而且,為了預防李鴻章等幾個老謀深算的傢伙運用外交手段來破壞自己的計劃,這位亞歷山大三世的寵臣一直都掌控著全域性,暗中指揮著奕匡等人保秘……居然也成功了。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中俄兩國順利簽訂條約,謝爾蓋.維特一定可以藉著這一次的行動成就外交史上的一個典範。可問題是,事情偏偏到了最後出了岔子。維特沒有想到,就在眼見要大功告成,他就要跟清廷正式簽訂《中俄中東路條約》,馬上就可以開香檳慶祝之際,奕匡卻突然借尋找劉通福為理由,把這事兒給捅了出去。

一時間,列強蜂擁而至。

維特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奕匡不承認收了他的盧布。你待怎的?而同樣收了錢的禮親王世鐸,還有其他一些八旗王公貴族也同樣不承認自己收過俄國人的錢,還紛紛指責俄國人是在誣陷。

典型的耍賴。

可維特真還就沒有證據。

怎麼辦?

無奈之下,這位伯爵大人只得祭起了自己的大殺器:武力威脅!而奕匡等人也確實不敢過於刺激沙俄,經過一番交涉之後,被迫答應分一杯羹給俄國人。維特也不敢過份強逼,省得中國人逼向了英法那邊,到時候,鐵路被英法拿下,沙俄想要借中東路南下就純屬作夢了。

就這樣,中東路被一分兩段,長春以北交由俄國人承建,長春以南,也就是南滿鐵路,被奕匡拿來當藉口的劉通福給拿下,交給了唐州。

……

“真不明白清國的大臣為什麼敢於這樣。”中東路的來龍去脈其實貝亞德也早已經透過駐華公使的路子知道了,也知道奕匡等人是實實在在地收了錢卻反過來耍了維特一把……只是國務卿不知道這種事在中國非常常見,他只覺得奕匡等人的行為讓人匪夷所思。

“先是貪婪,無所來由的虛榮心,再就是不敢擔當的懦弱和膽怯……這種事,在清國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郭金章冷哼道。得到劉通福的報告後,他和李阿生等人在憤怒之餘,也曾對奕匡等人的行為進行過分析。大家同是中國人,又有劉通福從奕匡本人那兒得來的訊息,分析起來自然更貼近事情的真相,說到底,一是維特的手段確實高明,能在開始的時候讓奕匡無所防備地收取賄賂……要知道,清廷的官員本身對列強就充滿了戒心,奕匡雖貪,卻還不敢輕易收受外國人的賄賂。可維特卻做到了。而後來,就是奕匡等人自己的問題了。這幫傢伙收了錢,開始挺高興,也挺虛榮,覺得外國人都要巴結自己,看來大清王朝又要中興了……看看菲律賓那場海戰,勝得多痛快?可短暫的興奮之後,奕匡等人又變得心虛了。他們明白,這些洋人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貨色,哪會輕易地把錢塞給自己?他們雖然一開始還順著維特的意思去向慈禧等人進言,說修應該修中東路,可越往後越心虛,也越害怕慈禧反應過來會跟他們算帳……何況,整件事他們都瞞著光緒、李鴻章等人,這也是個大問題。所以,最後,他們乾脆一咬牙、一跺腳,就這麼把事兒捅了出去,想把水攪渾。說到底,就是一幫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

“你們讓政府出面承攬這條鐵路,不會是想借用美國的名義,去跟俄國人進行對抗吧?”克利夫蘭盯著郭金章,沉聲問道。(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