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隋風飛揚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7章 茂昌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7章 茂昌行

與張伯和自廣陵家中被傳至平陵參與再審白草山之爭一案不同的是,陰行功是在吳州被帶至平陵的。

那麼,陰行功為何不在廣陵,而來了吳州呢?

原來,張衡針對唐介休為代表的東宮勢力從張家退夥這件事,做出了趁機併吞張家產業的決策,命令陰行功設法透過商業途徑入夥張家,以達到攫取張家億萬家產的目的。

陰行功接此差使後,便向張衡建言,要搭建一個商業平臺來完成對張氏產業的侵吞。

張衡認為陰行功此言有理,同時也與陰行功約法三章:

首先,同意陰行功組建自己的商號,此商號經營所獲利潤須用於專項開支,也即由張衡掌握使用;

其次,陰行功所開商號對外不得以晉王府的名義開展商業活動,開辦商號所需本金晉王府概不負責,全部由陰行功自行籌措;

第三,陰行功所開商號自開辦之日起首要的商業活動須圍繞併吞張氏產業而展開。

陰行功聽罷張衡提出的三項條件,暗自叫苦不迭,口頭上卻不敢說半個不字,回到家中思量了一宿,於次日一早即趕到廣陵總管府求見張衡,懇請他允准由自己擬開之商號獨家履行之前與顧沁兒簽訂的買斷平陵白草山上特產之白草的契約,並徵詢張衡對自己擬定的商行字號的意見。

“買斷白草的書契是你與顧沁兒簽訂的,自然應交由你來做成這筆生意。”張衡先給陰行功吃了一顆定心丸,隨即話鋒一轉,只就自己關心的問題問道,“你這麼早地跑來見我,想必是對如何逼張伯和就範,趁唐介休從張家退夥之機入夥張家有了打算吧?”

陰行功對張衡表示罷感謝,覷著對方的臉色答道:“在下是想仿效唐介休切斷張氏收購蠶絲貨源的做法,趁張氏已向唐介休支付了多達三百萬貫退夥金,手頭資金緊張的機會,給予集中於吳州等地那些為張氏織制錦繡的織戶們更加優惠的條件,切斷張氏的中游供貨來源,進而逼張伯和答應與咱們合作,以完成長史交給在下的差使。”

“嗯,你為將要開辦的商行擬定的字號叫做‘天潤行’,這個字號是不是太大了些?”張衡對陰行功能夠迅速地想出併吞張氏產業的實施辦法還算滿意,目光移向陰行功列給他的商行字號,搖著頭說道。

“長史如覺得在下所擬字號不妥,能否為商行賜下一個字號?”陰行功趁勢提出請求道。

“既是商行,自然應當起一個和財有關的字號,唔,就叫‘茂昌行’,你覺得怎樣?”張衡也不推辭,當場就另為陰行功將要開辦的商行起了一個字號。

陰行功自然對張衡所起字號讚不絕口,當場向張衡表示,就將自己將要開辦的商行字號定做“茂昌行”了,並請求張衡允准自己立即趕往吳州,開展實施從張家手中爭搶織戶的計劃。

張衡於經商一道不甚了解,自忖昨日自己給陰行功立下的三點規矩已十分嚴苛,不知陰行功從哪裡能籌來開辦商行所需的本金,以及憑藉什麼從張家手中爭搶來數以千家的織戶,便問道:“行功,你手裡現掌握有多少資金?我可是有話在先,不得動用任何官府的力量參與到你所辦商行的經商活動之中的喲。”

陰行功心裡還記著張衡有意將曾舉報自己貪汙的關躍調到廣陵來制約自己的往事,小心翼翼地答道:“稟長史,在下手中能夠調到的資金大約有一千貫,俱是在下多年積攢下的俸錢。”

張衡鼻子裡哼了一聲,沒有當面戳破陰行功的謊話,接著問道:“為張家織制錦繡的織戶數目恐怕不少吧,你拿什麼給予這些織戶比張家更加優惠的條件,能夠從張家手裡爭搶來這些織戶呢?”

陰行功略一遲疑,未敢對張衡隱瞞自己的打算,陪笑答道:“嘿嘿,長史不是已經答應將平陵白草生意仍交由在下所辦商行來做了嗎?目下隨著平陵白草山之爭一案的訊息日漸流傳,在下瞭解到,江南各地的白草行情漸長,民間都傳說,皇后娘娘服用了平陵的白草,消渴之症已大為減輕,所以前些時來找到在下預訂明年所產之白草的客商已有十幾家,在下如向每家客商預收一萬貫的訂錢,那麼十幾家就可籌到十幾萬貫。在下打算向吳州等地的織戶們承諾,以比張氏高出一成的價錢預訂下他們織造的錦繡,同時將向他們支付全部貨款的帳期由張家原先給予他們的交貨後六十日縮短至三十日。長史不妨設想一下,能夠以高出以往一成的價錢賣出錦繡,且在交貨後短短三十日內就能收回全部貨款,那些織戶們能不轉投到咱們‘茂昌行’的麾下嗎?”

張衡對陰行功向他唸叨的生意經聽得不甚明白,也不感興趣,直盯著陰行功繼續問道:“即便是你成功地從張家手中爭搶來了那些織戶,下一步又打算如何入夥張家,能夠像唐介休那樣,逼誘張伯和交出數以百萬貫的現錢給你呢?”

“在下事先已做過瞭解,絲織業是張家的首要產業,每年所獲收益大約佔到張氏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因此,張家多年以來也在絲織業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按說,在下即便抬高價錢,縮短帳期,也很難從張家手中爭搶來大部分的織戶的。但是,張家剛剛向唐介休支付了三百萬貫的一筆退夥金,目下正值資金緊張之際,且在下還瞭解到,唐介休雖然因張家及時向其交付了退夥金而給予了張家一年的緩衝期,答應仍由今年張家向吳、湖等地的農戶收購蠶絲,但張家為了穩定住今年的貨源,也向上萬家的農戶預付了一筆相當可觀的定金,在這種情況下,張家在資金方面就更加捉襟見肘了。吳州的那些織戶們不可能對張家資金緊張的狀況一無所知,為了他們自身的利益,他們多半也會轉投到‘茂昌行’的麾下的。而一旦織戶們都成為了‘茂昌行’的供貨來源,就意味著張家經營多年的主業徹底跨掉了。張伯和如何能對此坐視不理呢?等到他主動登門找在下洽談合作時,在下再向他提出‘茂昌行’入夥張家,只佔張家的三成股份,應當不算過份吧?”陰行功面對張衡,侃侃而談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