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季漢彰武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章 酒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章 酒宴

次日,涼軍一整日都在拔除城外的防禦工事。除去並軍修建的柵欄外,並人還在城池前,挖了不少深坑,這些深坑阻擋不了涼人前進的步伐,但是對於之後的攻城多少也有些影響。所以諸軍都安排人手一一填平,但雨水之下,速度仍是快不起來,按賈詡的設想,如此下去,在外圍浪費的時間就有三日,攻破外郭也按三日計算的話,主城和甕城更不知道要花多長時日,耗費的時間仍是太多了。

商議之下,觀察長安動向的郭汜部又多了一項任務,他率部大肆擄掠池陽、陽陵一帶的百姓與難民,以繩索綁縛,以刀劍逼迫,將浩浩數萬人帶至高陵城下,臨時作為搬土與填壓的民夫,而一日勞作所得,也不過一頓稀粥罷了。

而且擄掠之時,郭汜毫無顧忌,一度直逼長陵城下,距離渭水南岸的長安不過四十裡之遙,百姓被捆綁牽引,哭喊求救之聲,何止傳遍整個三輔,但長安為敵情所懾,竟按兵不動。

由此高陵圍城一事大為加快,在兩日之間,涼軍不僅拔除了原本呂布設定的障礙,還超額完成了攻城的準備。他們先整平土地,將高凸的沙地掘了,去填平那些遍佈泥水的坑窪,以方便涼騎在塬上跑馬,而後又在城牆四面高起百道土山,每道土山立於與外郭相隔四丈處,高達三丈,正好可讓射手們與守軍對射。

並軍對此也不是沒有反應,守軍在城上對著修填土山的民夫矢飛如雨,民夫沒有多少戰力,自然也不會披什麼甲冑,在箭雨之下伏屍遍地,但涼人卻毫不心疼,無論死了多少人,他們也能很快推出新的民夫,像螞蟻一樣不知疼痛般的麻木地勞作著。很快並人也發現了這一點,箭矢雖多,但也不能這麼用在民夫身上,不然這樣射下去,恐怕涼軍攻城之時,能射的箭矢也就不多了。

於是呂布又嘗試帶騎兵衝擊民夫隊伍,但他下這個決心時已經遲了,涼軍諸將對此早有準備,他們在四面城門處後越五十丈的地方修了鹿角與望樓,並且派精兵在此駐守。

呂布帶騎兵出城,他斟酌後,選擇先嘗試進攻兵力較為薄弱的王方部,民夫自然是不堪戰的,在騎兵面前就好似羔羊一般被四處驅趕,並人也無心在他們身上耗費體力,而是如同獵人們捕獵一般,不斷調整調整驅趕的方向,試圖把潰散的民夫組織成一股潰流,好把後面備戰的涼人都盡數衝散,只要敵陣一散,便是天大地大,無處不可去了。

但潰流抵達鹿角前面,便怎麼也越不過去了,涼人倚靠鹿角,用長矟捅殺這些湧來的民夫,此時的鹿角就如同一道鐵壁,無論民夫們恐懼的力量有多麼強大,但在鹿角縫隙中閃亮的矟尖面前,就好像是一股水流撞了上去,不得不停止迴流,潰散的勢頭也被強行止住了。

並人們見民夫們停下,也毫無辦法,頭上頂著望樓拋射的箭矢,可眼前擁擠的人群卻沒有給他們策馬飛掠的空間,便是硬衝過去,也不過是白白送死罷了。於是只好調撥馬頭,快馬衝回城內,只留下城野之間一片片屍體,但沒有任何人哀傷。

王方部沒有追擊的意思,放任呂布回到城內。隨後很快,民夫們也重新開始填埋土山,他們就像是螞蟻一樣,揹著碩大的簍筐,緩緩地踏過同伴的屍體,很快,城野間又到處是他們忙做的身影了。這些人彷彿不知道勞累,沒有情感,實際上他們勞累已到了極致了。

土山就這樣修好了,涼人還留有餘裕,讓民夫們繼續在塬下開路,他們嫌原先的石路狹窄,既不能快速進軍,也不能快速撤軍,對騎兵的影響極大。

工事修成後,涼人們信心大增,賈詡還用白絹寫了一篇文書,讓人謄抄數份,綁在箭桿上,讓李傕派人射入城中,裡面的文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堂而皇之地向呂布宣告,涼人將於明日辰時開始攻城,另一部分則是勸降。當然,射書進去後,城中也並沒有什麼回應。

這時候,雨也停了,在明日攻城之前,各部的將領又匯聚起來,不過這一次,他們不是召開軍議,到了現在這個時候,佈置已定,也沒有什麼可以臨時更改的地方,所以他們聚在一起,是用膳聯絡情感。

作戰至今,功勞最大的當屬李傕與徐榮部,所以他們兩個坐在最前。牛輔身為董卓女婿,功勞不高,但是身份重要,不可不尊重,而起兵以來,大軍的戰略謀劃基本出自賈詡之手,眾人對他非常欽佩,於是同列次席。王方與張濟所部最少,功勞也一般,所以位在末席。

位置排得講究,但大家都知曉,如今正是同心協力共渡難關的時刻,也沒有因此生出疏遠,都是身穿常服,各自飲食,歡笑如親。不過談笑間,都各有一股糾糾武人之風。

雙方交談之初,都先寒暄了一番,賈詡隨後就問道:“李兄,令侄與令弟傷勢可如何?如今可還好?”李傕哈哈笑道:“沒什麼大事,無非身上多了幾條疤,又要修養幾日罷了。我看打下這座高陵城,這兩個小子就又能騎馬,隨我們直入西京之下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此前的戰事裡,李傕的侄子李利與從弟李應都受了重傷,但大難不死,也都挺過去了。其餘諸將對此都深感欽佩,張濟就說:“如果我們下一輩人,都像他們兩個這麼不怕死,那別說打到長安城,就是一統天下,也不是不敢想的事情。”

徐榮在一旁笑了起來,他作為在場唯一一個遼人,其實頗有些尷尬,需要不斷地說話緩解氣氛,於是他和張濟碰了一杯酒,笑著說道:“我看張繡那小子也不錯,作戰的時候一直衝在最前面,現在已經是條好漢了!”

張濟把酒飲盡了,隨後連連搖頭,說:“說不得說不得,那小子哪裡比得上?我兄弟和他一般年紀的時候,身上的疤比他三個還多,若不是我兄弟死得早,我又沒兒子,我怎麼會帶這個臭小子!”話雖如此說,但張濟神態中滿是對張繡的自豪,他又對賈詡敬一杯酒道:“文和,我張濟除了太師外,向來不服別人,但現在,我是服了你啦!等此戰結束,文和你多看照他一番,我張氏兄弟三人,如今只有這一根獨苗啊!”

賈詡連稱不敢,先將酒水飲下,然後說:“大家都是自家弟兄,同舟共濟,還分什麼你我呢?但有所請,我一定竭盡所能。”

牛輔昔日常是酒宴的中心,董卓身死之後,往日恭維不斷的場面沒有了,妻子也都在郿塢中被殺了個乾淨,如今孤家寡人,心中非常難受。哪怕明明知曉自己能力不足,確實不能擔當統帥,但還是有一股悶氣,就一個勁地在位置上自己飲酒,郭汜見狀,也上前勸了幾杯,說:“大丈夫生在此世,只要此身尚存,總還有捲土重來的一日。”

眾人聞言,都高聲起鬨,說什麼“明日破了高陵,後日便入了長安”“到時候一人一個將軍,一人一個三公”“再搶幾個高門閨秀做妾”“公卿公卿,犬骨彘精”

酒宴一直持續到深夜,眾將都喝得非常酣暢,都醉倒了,只有賈詡說自己胸腹煩悶,出營吐了一遭,這才感覺好了許多,回過頭來,賈詡赫然發現徐榮正站在身後,他面色如常,對徐榮說:“我平時不常飲酒,讓徐兄見笑了。”

徐榮搖首笑道:“酒令人智昏,少飲是好事。”

“那徐兄為何如此善飲?”

“燕地苦寒,我們遼人常常飲酒禦寒,並非是喜好飲酒。”

“原來如此。”兩人說完,一時間無言以對,雙方都認為對方是軍中僅次自己的人物,心中其實都有些戒備,但是他們也知道,如今只有團結合一,方能渡過難關。

徐榮先開口說:“我聽說,文和要去了兩個天使,卻又將其放了,心中非常好奇,不知文和有什麼佈置?”

原來是因為此事,賈詡心中衡量一二,他對鍾繇與靳祥的話語全是密謀,沒有告訴於他人,主要是避免動搖軍心,但他覺得徐榮還是識大體的,不至於洩密,便如實說道:“我借他二人之口,對朝廷提出罷免王允重新議和的提議。”

徐榮聞言極為高興,他壓抑著語氣,言語中卻滿是激動,他讚許說:“好想法,如此一來,朝廷走投無路之下,也只能招安我等了!”說到這裡,徐榮又不禁感慨,對賈詡傾述道:“方才諸君所言,實在是酒後醉話,真這般做事,能活得了幾日?”

賈詡笑而不答。可實際上,他從未考慮過招撫一事,他的這個計策,只是託詞議和,擾亂長安朝廷的人心罷了,一旦兵臨西京,不願與王允為伍的,就是臨戰倒戈也不為怪事。

但徐榮卻不這般想。賈詡想著酒宴上的各人表現,心想,這般下去確實不能長久。

但賈詡還想不了這麼長久的事,他先想的是把握自己的命運,這需要攻克長安,也需要戰勝幷州。

陳庭堅竟然還未發兵。賈詡頗為陰鬱的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