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季漢彰武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一章 袁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一章 袁軍

霸府軍入駐薊縣的時候,幽州的形勢已經極為敗壞了。

高陽一戰後,公孫瓚為之喪膽,下令麾下六萬將士困守於範陽、易京一帶,無論袁軍如何動作,也不許他們出城迎戰。袁紹趁此形勢,親率十二萬步騎北上,與易水與巨馬水間連營近百里,進而將二城團團包圍,易京穩固,范陽重兵,都不能驟然破城,但也使公孫瓚訊息斷絕,隔絕於各州郡。

於此同時,三郡烏桓與袁尚部匯合後,亦有近十萬眾。郡縣多不能抗衡,故而其眾在幽州各郡橫行無忌,各縣令長見公孫瓚失勢,多生出背棄之心,在漁陽、廣陽、涿郡、北平四郡中,開城歸降的多達十三縣。居庸以南,范陽以北,僅有涿縣、薊縣、軍都、廣陽、昌平五縣尚持中立。

得知情形後,劉備頓時陷入一個極為尷尬的境地。若要往南救援公孫瓚,不止要收復南面諸縣,還要提防側翼烏桓的威脅,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兵力捉襟見肘,處在絕對的劣勢下。

但劉備也並不急躁,他知曉自己的到來也是袁紹的壓力,以十餘萬包圍六萬人,其實是非常吃力的佈置,稍有不慎便會導致全盤潰敗,故而袁紹本部不敢輕舉妄動,能用來與他對敵的,恐怕只有袁尚與三郡烏桓。而這幾年霸府東征西討,威名赫赫,他們在不知深淺的情況下,也不敢貿然行事。局勢雖然惡劣,但到了這一步,反而會陷入僵持,不會更加敗壞了。

不過對於劉備而言,他與袁紹雖只有在朝堂上的幾次一面之緣,但他聽過太久袁紹的名字,從雒陽求學時便開始,一直到前些時日的回信。老師的口中,陳沖的口中,曹操的口中,都讓他知道,這是一個能夠左右大漢朝局的人物。此次是首次與袁紹交手,這讓他湧起強烈的好奇心,想親眼看一看,這個與陳沖齊名的人物,他治下又是什麼樣的光景。

七月初一的時候,劉備又得到訊息,說袁尚部駐紮在薊縣南方百里的安次,其紮營情況整然嚴格,令出必行,就連烏桓各部也受他的約束,場面相當壯觀。這讓他更無法忍耐,便換了一套遊俠裝扮,穿上草鞋、斗笠,再配上一把劍,與四個同樣打扮的隨從結伴南下,打算親自看看袁軍的聲勢。

僚佐們當然力勸他大小此念,勸說不成,又打算陪同他去。但劉備說他們不是燕人,也不懂遊俠,隨行反而惹人生疑,於是就離開薊縣南下了。

第一天,他們渡過?水,不久來到官道旁的一座小祠堂。看祠堂的匾額可知,這是一座祭祀荊軻的神廟,幽燕遊俠成風,對於刺秦險些成功的荊軻自然是極為推崇,故而幽州也立有不少荊軻廟,香火也一直旺盛。劉備見狀走進去,也為荊軻點上一柱香,又令隨從吹上一曲祭奠英靈。禮拜後出來,看到數名遊騎從道旁馳過。他們穿著獵裝,戴著紗笠。

劉備反應過來,那是袁軍的斥候,但他沒有動作,只是靜靜地走在路邊。

騎士接近的時候,劉備注意到,這一隊人馬有七八人,為首的像是大人,隨從們身材健壯,每人騎著的馬兒也都極為雄偉,顯然不是普通的騎士,他不禁懷疑道:“莫非是袁軍中哪個名將?”

儘管心中如此認定,他仍然沒有停止行走,與隨從們繼續向南。那隊人馬終於近至眼前,劉備靠向路邊,在即將擦肩而過的短暫時刻。他手扶著笠緣,仰望領頭的騎士。那人年約三十多,比自己稍顯年輕,緊抿嘴唇,嘴角刻出淡淡的疲倦。但他有狐尾般的眉梢,使目光顯得銳利敏感,不過只是瞬間而已,他們已縱馬遠去。

劉備已經認出來了,那是袁紹麾下寧國中郎將張郃無疑。關羽去往聯軍時對張郃印象深刻,特意對劉備提過,說張郃狀類老狐,最善機變,是不可多得的將才。他此時從此經過,恐怕也是要親自打探自己的訊息。劉備隨即感慨道,真正的名將,只有切身觀察過每一處細節,才能提出合適的建議,看來這個張郃不能小覷,他會獻出怎樣的計策呢?

不論如何,劉備愈發覺得有一見袁軍軍容的必要。

翌日清晨,他抵達安次西郊。

為了不令袁軍生疑,劉備特意繞了一個圈子,從西方抵達安次,又在村野的一處破廟裡躺了一夜,以使自己看起來更像一個常見的幽燕遊俠。事實上,他原本也確實是一名幽燕遊俠。

等靠近安次縣城的時候,遇到一群身穿輕甲的武人,十幾個人的槍尖映著盛夏的朝陽,充滿了殺伐之氣,但紀律嚴明地行進,顯然是在防禦治安。

一路上劉備遇到好幾次巡邏的袁軍兵卒,也曾遭到盤問,但沒有敗露行藏,因為他身材削瘦,口音也是純正的燕人,乍看確實沒有破綻。

安次的城郊一片平坦。這由窪地與平原組成的廣闊田野上散落著村莊。三分之一是河灘般的原野,三分之一是旱田,三分之一是密林。北地的清晨即使在夏季也有點寒氣,但田地裡的秧苗早已抽條,綠油油的田地像抹上一層淡彩似的覆蓋上一層青綠。

戰亂之世,各方忙於征戰,農民即使有為刀劍脅迫,弓矢虐殺的風險,依舊在田野裡耕作不輟。如果沒有他們的勞動生產,則舉世饑荒,聖賢也無以為生。因此百姓在田野耕作,也不是所有人都含有被迫的情緒,很多人是以勤勞為樂,以生產為貴的心情下田。劉備想,這心思是多麼尊貴,人世間就是靠著這種心才得以延續。與之相較,那些虐待農人、逞飽私慾的諸侯梟雄實在無可救藥。

這裡是安次,也是幽燕,他年輕時曾來過這,這也算是他的故鄉。但現在在袁軍的巡邏下,農人們仍然安心地勞作,並沒有大戰將生的危機感。

“這些青苗長大成熟的收穫,會為袁紹所有嗎?”劉備想到這裡,有著似悲的感慨。他隨即又想:“真是難對付的極物啊!人生百年,總不能指望每次都遇到袁術那樣的蠢物,我若在此與袁紹大戰,恐怕民心也會喪盡吧!”

他駐足片刻後,隨即往安次城中走去。

豔陽下的田埂小路,一路蜿蜒東進。大約走了兩裡,就隱隱能看見城門,南方似乎有地方冒氣炊煙,再仔細一瞧,在翠綠與村莊之間似乎有東西飄然閃爍,劉備知道那是軍旗。在這種天氣下,遠處的旗幟看起來是這樣的。

但還未走到城前,他被一個哨卡攔住了。這個哨卡並不大,就是在官道上設定了兩個兩丈寬的鹿角,守著鹿角的是兩個穿輕甲、戴斗笠的雜兵,他們坐在柳蔭下吃著乾糧,看到劉備四人走來,嚇了一跳。畢竟如今還很早,道上行人很少,而劉備他們配著劍。

其中一人吼道:“你是什麼人?”

劉備沉穩地回答:“自涿縣來的武人!”

“你來這裡幹什麼?”

另一個喝了一口水,把噎住的乾糧好不容易吞下肚,幫腔道:“你要進城嗎?沒有路引是不能過去的!”

他們都拼命裝出嚴肅的表情,但仍掩飾不住老好人的本性。

“我是聽說袁尚將軍在這裡,特意帶著幾個朋友前來投軍的,請讓我過去吧!”

遊俠喜好投軍建功,是世人都知曉的,而幽燕的遊俠冠絕天下,前來投軍,自然是再合理不過。兩個雜兵都略微鬆懈下來。

但那個先大吼的雜兵仍沒有放他們過去,而是好奇地打量劉備,繼續盤問道:“看你年齡,也老大不小了,怎麼現在才想起來投軍?”

“劉幽州不好用兵,沒有用武之地。公孫瓚又太涼薄了,一年徵了我家三次稅,哪裡還會想受他驅馳呢?”

“確實啊!”那雜兵頗為認可的樣子,對劉備誇耀說:“我是邯鄲人,袁使君在我們那一年只收一次稅,確實安樂了許多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們對劉備的來歷不再懷疑,但是劉備要過哨卡時,他們又說:“你有路引嗎?”

“沒有。”

“那就不行!”他們厲聲回答,隨即又緩和口氣說,“這裡馬上就要打仗了,到處都可能有探子,所以沒有路引就不能過去,真對不住。”

“路引要到哪裡領呢?”

“你是涿縣來的話,可能確實不知道,在東邊十里的方城,那裡有人發路引,不過路引不便宜,一個要七十錢呢!”

“哦!我們還是得回去拿了再來?”

“是啊!如果你想投到我們將軍麾下,這是沒有法子的事情!”他們雖然有些同情。但堅守法令。

劉備領人轉身往回走,但他已無意去拿路引,也無意再看袁軍的軍容。至少,單從這兩個守兵身上,劉備就已能看出袁軍軍律之嚴明及得人心之程度了。再聯想到親自打探前線情形的張郃,劉備確信,袁軍將是自己至今遇到的最強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