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季漢彰武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四章 徐晃破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四章 徐晃破關

同年冬月,太平校尉徐晃率萬餘人馬北渡黃河,欲繞過董承大眾,直撲函谷關所在。

出發前,除去鎮守桃林塞的千餘人外,他又在湖縣中留有三千人,令他們整日出軍習操演武,以此迷惑董承。而他則率大眾於夜間星散出城,再與黃河北岸重新集結,從此間行小路,遇山入山,遇林則遁林,走得雖然不快,但一連走了六日,直到他們趕到大陽的時候,南面都還沒有敵軍斥候的蹤影。

但既然到了大陽城,此時也就容不得他們繼續隱蔽繞路了。大陽城地處黃河北岸,與陝縣隔河相望,是扼斷黃河,佔領茅津的重要關防之一。加上其北面又是可以翻山越入河東的顛軨坂,城中必然有兵力在此駐防。

而這座城池如今擋在徐晃軍面前,要是繼續往東,少不得要從此過。但這裡地形又極為狹窄,勢必瞞不過守軍。有人問,若要繼續過關,是把大陽打下來嗎?徐晃卻搖首否決。

他想:若打下大陽,難免驚動董承,那也就難以起到奇襲函谷的效用了。故而他做了個冒險的決定,白日就在林中休整,等到夜色降臨的時候,再從大陽與陝縣兩城之間冰封的河道偷渡過去。

他們運氣很好,當夜天上仍有一些烏白的雲在漂浮,霰雪似有似無地飄著,地上的光很微弱。一些夜裡能視物的漢軍走到前頭探路,悄悄地踏上了大陽與陝縣之間的雪地。放眼望去,周遭一片白皚,只有山麓與城郭的輪廓隱隱約約,大河兩岸的城牆上都有火光明滅,但北風凌冽,聽不到城樓上敵軍的談話聲。

雖然腳下是深深的積雪,但他們都知道,自己已踩在了河冰上。因為他們在上面走過的時候,似乎有咯吱咯吱的脆響,好在能感受到這股聲音的只有他們自己。他們往前走了半個時辰,穿過了一個隘口,仍然沒有敵軍發現,於是後面的人也就跟了上來。

在無人關注的河面上,漢軍頂著強勁的朔風,把所有的軍旗都卷起來綁在從馬上,由前面的馬牽著走。馬隊變成一條直線,或者說彎彎曲曲的一條線,從馬和從馬用繩子連起來了。風不僅大,而且極為寒冷。將士們把牛皮覆蓋在馬身上,用突騎帽罩頭,用棉巾蒙面,把韁繩綁在手腕上,兩隻手揣在袖袍裡面,抱在腹部,低著頭策馬逆風而行。

天野之間,蒼茫遼遠,而穿行之中的人和馬,不過像是一隻蜿蜒而行的蚯引而已。一旦有人倒了下來,就再也不能爬起來了。等到天亮的時候,徐晃在谷水西側的一處山谷裡點兵,才發現這一夜竟失蹤了八百多人,而回望來時的路,風雪翻滾,將伏倒的殭屍與足跡都一齊掩埋,看不出有人經過的痕跡。

但無論如何,他們走過了最難的一關。之後,徐晃率眾到崤山一帶的鄉亭間補給,鄉人聽聞是朝廷的軍隊,又見他們又冷又餓,便自發為他們籌集了十日的口糧。籌集期間,鄉中三老不住地向徐晃打聽朝廷的訊息。

徐晃冒著風雪走了近兩百裡,面頰與將士一樣消瘦了許多。但如此一來,卻也顯得的氣質更為平和,令人不禁親近。徐晃知道鄉人們是擔憂局勢,想讓自己在此常駐,直到待大軍來救。於是他實話說道:“我軍此來,是偷渡長襲,實無援軍可言,也不知關中訊息。”

見鄉人們失望,他便勸慰說:“待我此次東去,攻下函谷後,自會帶軍回援,那時也無可憂慮了,只是希望大家不要透露消息,否則我萬死也難向朝廷回報。”

眾人聞言,都寬心了些,又專門找了些鄉里的遊俠作為嚮導,為徐晃領路。有位遊俠說道:“這裡相距函谷關大概還有百里,據說守關的,乃是陳王殿下。陳王雖有善戰之名,但也只能敵堂堂之陣。他現在日夜守備關東,把後路交給建平,絕沒料想到,校尉能現於此地。如今大雪彌蓋,天野晦澀,校尉從雙城間穿過都沒人發覺,可謂是天賜的好機會。不如精選千餘敢死將士,乘夜直去函谷,可以一戰而平。”

徐晃頷首道:“我也正有此意,只是函谷關艱險,就怕他關閉關門,我難以入關啊!”

於是軍中又起了議論,說要不要轉而攻打宜陽。畢竟自雒陽入關中,有南北兩條崤函道,函谷關扼斷北道,南道則是宜陽從宜陽而過。當年赤眉入關,就是越過函谷關,從南崤函道的宜陽進入關中。而上次破虜將軍孫堅攻打函谷時,也曾從宜陽別出奇兵。

但他轉念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奇襲函谷不成,奇襲宜陽恐怕也難得。而打通了函谷,關東的局勢才會大為好轉。如此便下定了決心,即親自挑選千餘輕騎,命剩下的人暫歸李侯統領,在鄉中接應。

出發前,徐晃對將士們說:“若是此次功成,無論斬級與否,皆爵升三級。”厚賞之下,將左們勇氣倍增,於是冒大雪連夜出發。將士們策馬在沒膝深的雪地上穿行,飄過的雪花打在眼睛上分外生疼,走了不過數里,人和馬從頭到腳一片雪白,連鬍子眉毛都分辨不清了。人馬減少後,愈發感覺不到別的聲音,只聽到雪花順著風勢,簌簌地飄落,就像萬千樹葉打下來一般,就這麼一路靜悄悄地,一直摸到函谷關南面的青龍山上。

四野白茫茫,不用舉火,也能夠看見下面城關連綿的房屋,都靜悄悄地沉浸在睡夢之中。

徐晃派斥候去觀察關城的西門,但斥候回來稟告說,雖然城門邊沒見到火光,也聽不到守衛的聲音,但關門緊鎖,恐怕進不去。這讓徐晃大為失望,但周遭靜謐的氣息則告訴他,這分明是個奇襲的良機啊。故而他分外不捨,心中思量別的奇策。

他問嚮導說:能否從山上爬下去關城內?嚮導又擺手又搖頭,意思是說,根本沒有下去的路。

但徐晃下馬,探身仔細觀察了一下。只見所在的這片懸崖立在背風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星星點點的黑色岩石,點綴在白色的海洋之中,他自語道:“崖石凸在外面,又有大片雪駐留,必有坡度,而非完全陡立。”

他思忖了一會兒,叫從騎找來幾匹從馬,當頭的是一匹沒有生過駒的白嘴紅色母馬。他命人把馬鞍、馬籠頭、馬鐙、轡頭都摘去了,然後放那匹母馬從懸崖邊上下去。那馬回不了頭,就小心翼翼地,順著層層疊疊的岩石,一點一點地朝山下走去了,不一會兒竟踩著積雪,跳上了隔得很近的一處牆頭。

徐晃大喜,對將士們說道:“我等武人兵士,出入於鋒鏑之間千百次,也不曾畏懼。如今豈可被一個小小山崖擋住去路?諸君可以看到,馬能下去,騎馬就能下去!你等是願下山去建立不世之功?還是願意留在這裡等著軍法處置?”

騎士們都練練點頭,有人說:“都下去吧,有何可懼的!”

於是他們給馬蹄套上牛皮,又捆上繩子增加摩擦,他們把多餘的武器配飾都取下來放在地上,只穿戎服,背上背了一個箭囊,把弓斜背在肩膀上;斫刀橫放,刀鞘緊緊捆紮在馬鞍後面。然後一個接著一個,從剛才那匹馬下去的地方,慢慢地從懸崖邊下去。人騎在馬上,懸於半空之中,隨著馬蹄在岩石間的每一步跳躍,都彷彿要跌倒進無邊深淵,丟掉性命。

朝下面望過去,頓時頭暈目眩,冷汗迭出。即使行筆此處,也令筆者心驚骨慄。更感嘆這些無畏的騎士,行於懸崖之上,將性命託付坐騎,而心中口中滿是忠貞報國之志,其情其景,怎不令人動容?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由於下去的速度很慢,先下去的人都靜靜地躲在雪地裡,等著更多的人下來。這樣差不多已經後半夜了,下去的人馬密密麻麻的,擁擠在一起,也應該有數百騎了。人們打量城牆周遭,知道自己腳下就是關城的民居,而遠方有點點火光搖曳,慢慢變亮,似是有一隊巡邏的遊哨過來了。

人們等不及了,就說,殺吧,還等什麼啊。一時間前面的人翻身上馬,縱馬衝入遠處警戒的關哨中。而尚在懸崖和山上的人,只聽見大雪中間夾雜著一片喊殺之聲,知道打起來了,但也只能小心翼翼,一個一個地順著懸崖繼續下去。

等到徐晃到懸崖下面的時候,廝殺聲已經慢慢平息了。有騎士地上血淋淋還冒著熱氣的幾顆人頭,說這就是陳王劉寵和他的幾個兄弟、兒子的。這些人從夢中驚醒,尚未披衣,就已經作了刀下之鬼。

徐晃就此成功攻破函谷關,他在關中稍作休息,令步卒在此地守候,緊接著率騎兵去雒陽面見大將軍劉備。直至此時,他才得知關中大變的訊息。就在他率兵東襲的這段時日,呂布已派兵繞襲其後,接管弘農,繼而回軍北上,攻入河東,包圍蒲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