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季漢彰武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章 西朝鼎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章 西朝鼎盛

整個章武元年的形勢發展,只能用出人意料四個字來形容,無論是南面還是北面的戰事,從戰事的起因到最終的勝負變化,都遠遠超乎了人們的預想。

四國的戰事皆始於孫策離奇的遇刺死亡,雖然種種跡象都早已表明,此事是出自劉範的秘密謀劃,但孫策一世英才,不死於戰場而面刺於刺客,總不免讓人悲慼嗟嘆。

隨後吳人內亂,二孫爭權,劉範引兵安陸,窺視下游,有識之士無不以為南國將定。畢竟一方是積蓄多年,國殷民附,名將如雲,另一方則是強主乍亡,新主乏攻,民無定心,強弱之勢分明,如無意外,江東孫氏三代基業,就將盡毀於斯年。

而西朝趁南國動亂,發大軍於東朝,倒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未曾想到的是,在平城大戰後,曹操再一次與劉備對壘,戰事竟仍然陷入僵局,並未出現劉備設想中的一邊倒情景。

這倒並非是劉備無能,而是曹操已打定主意不再野戰,在劉備率軍再次包圍鄴城,又分兵包圍邯鄲的情形下,曹操只是令曹仁守邯鄲、審配守鄴城,自己反而率主力屯於斥丘,不斷以騎兵襲擾西人輜重後勤,令劉備不厭其煩。

荀攸為此獻計說,此乃敵國民土,東軍來去如風,西軍卻不熟風土,強追必定無果。不如先行攻城,並在漳水、洹水、蕩水、沾水之間修建運河,以漕運運輸糧草,如此一來,東賊騎兵對運輸無可奈何,又不敢決死戰,只要再攻破二城,河北必平。

劉備欣然採納,便令法正都督北軍各部攻鄴,關羽督中軍各部攻邯鄲,同時令袁譚返回河南,發動十萬百姓至河內,在城池營寨間開鑿水路,修繕船隻。百姓赤膊而作,夙興夜寐,負土掘石,終於在六月中旬造成運河,果然叫曹操騎兵束手無策。

只是審配守城頗有章法,漢軍在鄴城仍然遇挫。法正起初令諸將在周遭大起土山,四面蟻附圍攻城池,又在城下以衝車與尖頭木驢五道攻城門。而審配則高建樓牒,令兵眾藏身樓中,手持鉤刀待敵,有人登城爬樓而上,樓中士兵便用鉤刀鉤砍手腳,旬日以來,城樓下斷肢無數。

城下衝車也曾一度衝破城門,但是在城門之後,審配也早就結紮過柵欄,漢軍想趁勢入城時,城樓上紛紛拋擲滾石,打得漢卒慘叫連連,不得不退出城外。審配又以巨石堵塞城門,再令大戟士守禦在後,令西軍望而興嘆。

法正便又向劉備獻計說,雖然攻城不利,但河北此時人心搖曳,正是可在幽燕扇動叛亂的良機,只要能令人起事,叫曹操左右支拙,東朝各郡守定以為大勢已去,到時私加聯絡,以重金誘人歸降,必能收穫全功。劉備亦以為然,便令公孫瓚舊部文則前往燕郡,聯絡公孫瓚的舊友卜數師劉緯臺、繒販李移子、商賈樂何當。

此三人皆是公孫瓚的結義兄弟,家資富以億計。只是時過境遷,李移子與樂何當皆已病死,僅有劉緯臺存世。但已然足夠,劉緯臺身為卜數師,在幽燕望族中頗為知名,在西軍運河即將完成之際,他於薊縣起兵,燕郡共有八族響應,一時聚起萬餘民眾,頗有聲勢。

可惜這並未達到法正預計的效果。得知燕地出亂,曹操並不移兵,而是令曹真率遼東之眾西進圍剿,劉緯臺自知力不能敵,便率眾離開薊縣,轉而走五阮關進入代郡。其中有人顧念家鄉不願離開,則被趕來的曹真盡數捉拿斬首。

僵持到七月中旬,有著兵力絕對優勢的西軍竟遲遲不能開啟一個突破口,軍中傷者靡眾,頗有思歸之心,這令劉備分為不安。但無人料到,此時陳沖盡取漢中、深入巴西的訊息傳來,竟然又令形勢反轉。

劉備得到劉燮報捷的書信之後,不由得對左右感慨道:“丞相以西府一軍,便能獲如此戰果,實在是曠古爍今,無人可匹啊!恐怕蜀人將因此喪膽了!”隨後便把此事通報三軍,又對將士下令道:“我三軍無有丞相,便不能取勝,傳之後世,豈非成為笑柄?”

三軍將士聞言,莫不深感慚愧,而後士氣大振。次日,討寇將軍黃忠從軍中挑出五百敢死之士,全身甲胃,冒箭雨滾石直上城樓,黃忠穿一身明光甲,不顧安危衝在最前,竟一口氣殺上鄴城城牆,終於在南面開啟了一角缺口。

趙雲、陳到等人緊隨其後,千餘人浴血廝殺,奮戰一晝夜,終於從審配手中奪下了鄴城的外圍,審配無奈退守子城。而到了戰後,黃忠脫下甲胃時,明光鎧甲上已如同刺蝟般插滿了箭失,士卒細數箭簇,多達一百六十四根,劉備聽聞後,便向黃忠索取這件甲胃,見之後不禁勉勵黃忠道:“漢升勇冠三軍,雖灌嬰、耿弇何比?”當即拔擢他為左將軍,恩賞僅次於關、張。

鄴城外郭既失,子城自然更不在話下,大約在八月下旬,東人守軍弓失用盡,審配窮途末路,當日在城中上吊自殺,其侄審榮則開城投降,負荊棘以待劉備處置。同月,關羽率眾攻破邯鄲,擒斬曹仁。曹操見二城既失,府中又喪二重將,不禁涕淚交加,臨河痛哭。但敗局已無可挽回,他只好領餘部後退至館陶、清淵一帶。

漢軍眾將見此情形,都紛紛向劉備請戰,欲要乘勝追擊,一舉破敵,但劉備思慮良久,還是婉拒了這個建議,他對此道:“如今我等攻城連月,已是久戰之師,全軍疲憊不堪。而曹操雖折重將,但以逸待勞,加之士卒身處絕地,恐化身哀兵,若戰而不勝,恐怕得之不易的成果也將付之東流,還是先歇息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等到了私底下他與親信討論戰事時,又說道:“俗話說顧此及彼,但萬事多不能兩全。所以年初在長安制定方略時,雖是在巴蜀、河北兩線同時進行戰事,但實際是西路羊攻而東路突破,但既然丞相既然已取得突破,大有一戰而取巴蜀之勢,那我就不當再冒險,而應全力支持丞相啊!”

於是劉備留關羽領中軍在鄴城駐守,自己則率餘部返回雒陽,河北的戰事暫時以西軍奪得魏、趙二郡告一段落。

而陳衝入蜀的影響不僅僅是侷限於西朝國內,更為深遠的則是江南二孫之爭的結局。

在劉範得知陳衝入蜀後,倉促帶軍回返,這使得孫權沒有了後顧之憂,得以調動江北的魯肅、陸議等部,南下來參與對孫紹的戰事。而曹操在與劉備對峙之餘,仍苦心孤詣地支助孫權,從幽燕蒐羅戰馬四千餘匹,此時都送往江東。孫權將其分給徐州刺史呂蒙後,一時間縱橫江南,使得孫紹在野戰中屢戰屢敗,只能於羅縣周遭固壘自守。

對孫紹陣營而言,失去劉範的支援無疑是巨大噩耗。劉範不僅僅是在軍資糧秣上對孫紹多有照顧,更重要的是荊州水軍能作為孫紹援護,使得孫權水師不敢輕舉妄動。而劉範一撤,孫紹不禁兵力上陷入了劣勢,更要命的在於側翼的水路完全向孫權敞開,可以任由孫權水師往來。

鄧當為此勸說孫紹,不如先南撤至桂陽,待孫權追擊拉長戰線,再伺機反擊。然而孫紹卻斥責為無稽之談,他為此與眾將道:“我乃吳侯嫡子,國家合當為我所有,可如今先父不測,孫權矯意篡權,國家郡縣不知所從,故而我不得不重申大義於諸州。一旦退回嶺南,父老頓以我為無能之徒、喪膽之輩,而屈從賊子,將來孫權困我於嶺南,以數倍之賊擊我區區之眾。莫非就能活命嗎?”鄧當無言以對。

然而戰事至此已無懸念。孫權果如鄧當所料,命周瑜率水師沿湘水南下,越過孫紹直取臨湘,一日而克,以此將孫紹諸軍鎖在臨湘與羅縣之間的狹小地帶。而後周瑜代孫權招撫南方郡縣,號稱一旦反正,既往不咎。

孫紹起兵本就是臨時起意,並未經過周詳謀劃,交州、荊南各地官員本就是受形勢所迫,此時聽聞周瑜訊息,對使者無不反正相迎。到八月,除去孫紹本部軍隊之外,原孫策幕府下的所有官員均已承認孫權為正統。

而孫紹所部在孫權的重重圍困下,糧食窘迫,士氣低弭,每日都有士卒逃亡,孫紹力不能支。孫權知道時機已到,便派劉曄前來與孫紹說和,稱只要孫紹放棄宣稱,孫權便對所有叛亂將士既往不咎,孫紹不得擔任要職,但仍受州府供養,年秩千石。

形勢到了這個地步,民心、軍心皆不可用,就連出逃也無路可走。孫紹不得不服輸,在九月初,孫紹白衣單舟出降孫權大營,揚州各軍無不歡聲雷動。隨著二孫之爭的圓滿解決,也意味著原廬江太守孫權取得了江東上下的一致認可,正式成為揚州幕府的新領袖。

至此,章武元年的戰事走向尾聲,南北持續不斷的動盪局面,也最終演變為西朝一家獨大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