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傲氣凜然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一章 以進為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一章 以進為退

次日,四川三大主流報紙均在頭版頭條刊登了蕭益民的署名評論,這篇觀點鮮明、淺顯易懂的文章一經發表,立刻引發強烈反響,獲得四川各界的一片歡呼和支援。

全國各大報紙迅速做出反應,全文轉發蕭益民這篇聲援文章的同時,也紛紛發表社論,認為蕭益民的公開表態,意味著四川各界已經完全團結起來,建立起強大的攻守同盟。

各大報紙大量引用四川三大報紙的社論,著重強調蕭益民及其四川第一大工商企業華西集團因為數年的建設和發展,在資金較為緊張的情況下,沒有購買川漢鐵路股票,但蕭益民和華西集團數千員工並沒有因為本身利益無損而袖手旁觀,他們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平民主的精神,旗幟鮮明地支援四川民眾維護自身利益所做的一切努力,並將投身於這場史無前例的全民“保路運動”中。

各界迅速做出的反應均在蕭益民意料之中,從效果來,完全達到了他的目的。

令蕭益民獲得意外之喜的是,滿清朝廷和富甲天下的官商代表盛宣懷所控制的主流報紙幾乎同時跳起來,指責被廣泛譽為“四川政壇新星”的蕭益民危言聳聽,利用此次官民矛盾沽名釣譽,完全是一次居心叵測的政治投機。

四川、湖南、湖北和廣東四省的各大報紙立刻做出回應,同盟會各派系的大小報紙也難得地統一立場,各陣營幾乎是不約而同地揪住郵傳大臣盛宣懷不放,猛烈抨擊盛宣懷對內瘋狂掠奪、對外搖頭擺尾的賣國賊行為,一時間全國群情激動一片沸騰。

正反兩方在報紙上劍拔弩張慘烈廝殺的同時,各種小道消息塵囂直上,勢力遍及長江中下游的“光復會”做法更絕,不但在大小報紙上憤怒抨擊滿清走狗盛宣懷的言行,歷數盛氏家族數十年來勾結滿清權貴和列強鯨吞民族資本、威逼殘害本國眾多正當商人的一系列卑鄙勾當,還將盛氏家族的種種隱晦醜聞公之於眾,各種小報甚至連盛宣懷的變態(性)取向、盛氏家族之間的(亂)倫都說得有鼻子有眼,引發世人譁然,極具中國特色。

蕭益民在這場波及全國的輿論戰中,成為唯一的勝利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的名字由此而被全國各界所熟悉,他從市井小民到四川最大工商業集團掌舵人的創業奇蹟、五年來堅持不懈扶助孤寡的感人事跡、醉心教育事業斥巨資興辦免費學校的義舉完全曝光,獲得全國各界特別是中下層民眾的巨大好感和支援,蕭益民的頭上又多了“慈善家”、“西部實業鉅子”等帽子。

不管蕭益民在這場保路運動中懷有何種目的和手段,是待價而沽還是謹小慎微,是沽名釣譽還是一片赤誠,是政治投機還是伸張正義,都不影響他的正面形象,隨著輿論戰的步步升級,蕭益民的健康形象反而更為牢固,腦袋上的光圈也越來越多。

大吼一聲搞得天下皆知的蕭益民最近很忙,白天幾乎泡在北校場和他家後方新成立的“技術研究所”裡,不是巡查增至三千餘工人的建築工地,就是與幾名德國技術人員關起門來研究討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北校場東南角的警戒塔即將建成,西南角連線西城牆的又一座警戒塔進入緊張施工狀態,以每天升高三米的速度拔地而起;北城牆內的新建大道正快速向西延伸,能容納五千官兵駐紮的營房正在構築基礎,兩千餘名來自華西集團工程公司的技術人員和建築工人揮汗如雨,運送磚建築材料的馬車隊來來往往穿梭不息。

成都城內外一片混亂,各界民眾和軍政兩界的目光幾乎全都緊張地盯著鐵路股票,盯著滿天飛的各種訊息和自己屁股下的位置,沒人有時間往北校場方向看一眼,唯獨地位超然、性格灑脫的鄒文翰有這份閒心,他冒著酷暑跟隨蕭益民視察建築工地,站在草棚子下不停擦汗卻興致盎然。

“靠北城牆那片營區要建多少棟營房?”鄒文翰指向塵土飛揚的工地問道。

蕭益民在這類事情上從不瞞他:“十二棟兩層式的營房,建成後分東西兩個營區,兩個營區又分隔成兩個相對獨立的小區,每個小區可進駐一個營的官兵,中間開始挖地基的地方是高三層的平頂式辦公樓,地下還有一層儲藏室。現在亂糟糟的看不清楚,建成後就好看多了。”

鄒文翰點點頭:“你的指揮部建在哪兒?”

蕭益民轉身指向水塘邊臨時使用的殘缺廟宇:“在破廟前邊,等營房和訓練場建好再說吧。”

鄒文翰笑了笑,轉身遙指西面靠近城牆的那座寺院:“西來寺已經被你圈進整個營區裡頭了,繼續留著?”

蕭益民嘿嘿一笑:“先留著,相信用不了幾天就是我的了,你看啊,西來寺後面的大土包和城牆一般高,估計是當年挖護城壕和城牆基腳堆積的土,你只要穿過山包上的樹林子和亂草堆,就能輕鬆走上城牆頂部,所以我打算原樣保留,稍微修整一下就是最好防禦陣地,居高臨下能控制整個城西方向和西北方向。”

“山包上下的樹林恐怕有幾百年了,有松柏也有香樟,千萬不能砍,毀掉可惜啊!”鄒文翰提醒道。

蕭益民哈哈一笑:“怎麼可能毀掉?保護還來不及呢,弄得光禿禿的不但難看而且不科學,投入這麼大的軍營裡面沒有綠樹怎麼行?你看啊,放眼望去,大多數大樹和竹子很影響施工,可我嚴令所有人必須留下善加保護,原因是將來能起到點綴和美化營區環境的作用,夏秋季節就是最好的遮陽傘,有了綠樹和翠竹,官兵們的眼睛會好受很多,心情也會輕鬆很多。還記得我前年開始提倡的‘科學規劃’嗎?這就是典型的科學規劃。”

鄒文翰彷彿看到了建成後的樣子:“要是能在裡面有所房子就好了,清靜美觀,睡覺都能起晚點。”

“行啊!回頭我給你在指揮部後邊建座小洋樓,那地方距離我家近,你繞過水塘走百十步就能到我家混酒喝,然後我發給你幾套新式軍服,再給你安排幾個衛兵,到時你想怎麼幹都行,帶你那幾個精通琴棋書畫的漂亮小妾來住都沒問題。”蕭益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挪揄鄒文翰。

鄒文翰瞪大了眼睛:“龜兒子別激我,老子六十多了,怕什麼?再說了,名士風流你懂不懂?說不定就賴上你這棟小洋樓了。”

“那就這麼說定了,到時候我真建上那麼幾座,只要你不怕別人說你臉皮厚儘管搬過來!”蕭益民對這個老夫子真沒辦法,四下看看,摸了摸肚子:“差不多到晚飯時間了,到我那裡喝兩杯?”

鄒文翰掏出懷錶,看一眼合上蓋子收起來:“早著呢,帶我去你那個什麼技術研究所看看,只是聽說從沒去過,不知道是個什麼樣子。”

蕭益民收起笑容:

“鄒叔,去看看可以,我請求你看完之後不要說出去,否則很可能給我帶來巨大麻煩,甚至損害到華西集團的整體利益。”

“放心吧,這點兒利害關係我還是懂的,用不著這麼鄭重其事地提醒我。”鄒文翰手撫長鬚一臉不悅。

蕭益民笑了:“那好,走路去,反正也就幾百米。”

太陽西墜黃昏來臨,蕭家大院後花園高高的亭子上笑聲朗朗,麻剛和華西集團年輕的總經理羅德發也到了,蕭益民的侍衛長吳三和衛隊長枟毅均圍坐亭中,一邊欣賞晚霞,一邊舉杯暢飲。

鄒文翰坐在主位上,不停地低聲詢問蕭益民,滿桌的美酒佳餚此刻對他似乎沒有半點吸引力,他腦子裡全是秘密修建的研究所裡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先進儀器和測繪工具,那八個二十出頭到五十歲左右的德國技術人員,以及掛滿兩幅寬大牆壁的幾十張武器設計圖紙,彷彿有無數的問題沒弄明白。

蕭益民用公筷給鄒文翰夾塊魚腩,看到鄒文翰飛快夾起塞進嘴裡又放下筷子,只好耐心地解釋起來:

“要不是大邑和雅安的幾個廠順利竣工,在試產階段成功生產出三種先進火藥和子彈,我根本不敢建起這座研究所剛才你見到的幾個德**工設計專家,都是德國總領事館和毛瑟公司支援過來的,那個叫沃茨的所長你之前見過,一直是我們華西公司的槍械設計師,他之前是毛瑟公司最優秀的設計師之一,四年前他就設計出德國第一支半自動步槍,只是因為存在不少缺陷才被放棄,他這人看起來很好說話,可犟起來非常固執,因為與毛瑟公司高層的技術經理不對脾氣,才主動要求到中國來,我們金屬制品公司那套技術標準和管理體系就是他定下的,研究所的那些來自歐美各國的儀器和工具,也是他負責購進的。”

鄒文翰露出原來是這樣的神色,低下頭再次問道:“那個沃茨向我介紹的那根小炮管叫什麼了?”

“叫迫擊炮管早在六年前,日本和沙俄在我們旅順打那場日俄戰爭時就有了,只是當時的迫擊炮很簡陋,俄國人用海軍的臼炮和炮兵的發射藥包轟出炮彈彈頭,效果非常好,於是就引起不少國家的注意,不過,大口徑臼炮拋射炮彈完全是權宜之計,無論精確度和便攜性都不行,所以我考慮了很長時間,決定試驗一下,看看用60MM和100MM的進口無縫鋼管,能不能造出同樣原理的小型迫擊炮。這批德國專家和各種裝置半月前才到成都,研究剛開始,沒取得太大進展。”蕭益民低聲解釋。

“這種迫擊炮和克虜伯火炮比起來怎麼樣?”鄒文翰的書呆子氣又上來了。

蕭益民只能簡單回答:

“克虜伯火炮適合於兩軍對壘和較大的攻堅戰中使用,威力大射程遠,重量和體積也很大,新軍的炮營你見過的,一門克虜伯或者日本七五炮,就得三匹馬和十幾個人伺候。而我們要研究的迫擊炮只是兩三個人操作的小炮,威力小射程近,炮管和座鈑分開後,一兩個人就能揹著跑。”

鄒文翰很是不解:“既然這樣,有了威力更大的克虜伯炮,你這敗家的龜兒子還花這麼多錢研究小炮幹什麼?”

蕭益民白了他一眼:“懶得理你,有時間你幫我編幾本考古和古董鑑定的書籍出來才是正事,術業有專攻,都六十好幾的人了,難道你還想改行研究現代兵器?”

旁邊幾位弟兄忍不住笑出聲來,只有蕭益民敢這麼和名冠巴蜀的鄒老爺子說話,更令人叫絕的是,鄒老爺子也喜歡這麼說話。

鄒文翰一點兒也不在意,端起酒杯自得其樂地喝一口,撿起筷子開始吃菜,似乎還在考慮什麼。

蕭益民和幾位兄弟碰一杯,開始邊吃邊談,涉及的幾乎都是目前發生的大事和可能影響到自身的事情。

沒過多久,鄒文翰轉向蕭益民:“有件事差點兒忘了跟你說,明天下午諮議局有個會,蒲伯英、羅康侯都希望你能參加。”

鄒文翰所說的蒲伯英就是康有為的好朋友、立憲派代表、四川省諮議局議長蒲殿俊,羅康侯就是副議長羅綸。

蕭益民警惕起來:“新軍中有誰要去?”

“聽說朱統制和幾個參領要去,以表達新軍對保路運動的支援。怎麼?你不願去?”鄒文翰問道。

蕭益民很猶豫:“我是邊軍參領,去的話不知道該說什麼。”

鄒文翰不屑地說道:“只要你往臺上一座,哪怕一句話都不用講,就能起到大作用,以你現在的影響力,根本不需要再做什麼,難道是顧忌你的邊軍參領身份?”

“的確有些顧忌。”蕭益民如實回答。

鄒文翰用油膩膩的筷子敲向蕭益民的腦袋:“笨!在別的事情上你那麼聰明,在這件事情上你怎麼這麼笨?跪都跪下了,還差幾柱香?別以為你整天跑在北校場工地和研究所裡就有了旁觀的藉口,該露臉的時候你還得露個臉,以保持民眾對你的擁戴,退一步來說,哪怕不願過多參與其中,也需要細細權衡策略,像目前這樣的情況,以進為退才是上策。”

蕭益民一點就透,撫掌而笑頻頻誇獎:“果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鄒叔,小侄敬你一杯!”

“老子很老嗎?”

鄒文翰拿捏起來了,逗得眾弟兄哈哈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