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大伯是曹操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章 均田制(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章 均田制(下)

曹恪道:“那些世家豪族子弟如果有子女的話,官府給其子女授田的時候,就從之前劃給他家的永業田裡分。”

“新買的奴婢和耕牛的應分田地,也從他們的永業田裡扣。”

曹操聞言不由一怔,端著青瓷耳杯的手猛然停在半空,道:“就是說,我實際上並不需要再次給世家大族授田,完全可以拿那家大族的花獻那家大族的佛?”

“正是如此。”

曹恪頷首道:“世家豪族子弟眾多,幾代下來,他們家的土地會分得越來越少,越來越分散,到時候,還不是被我曹家輕鬆拿捏?”

曹操尋思一陣,點了點頭,道:“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小侄以為,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法子去抑制世家豪強,比直接粗暴地和他們對著幹,要好得多。”

“溫水煮青蛙?這比喻真是生動形像。”

曹操哈哈笑了幾聲,道:“這樣,賢侄今天把你提的均田之策用筆墨撰寫成文,明日上午交給我。”

曹恪拱手道:“小侄遵命。”

“賢侄的想法,我會好好考慮的。”

曹操將青瓷碗中的酢漿一飲而盡,便起身告辭,帶曹昂離開。

當天晚上,掌燈之後,曹恪在已經收拾乾淨的書房裡讓貼身侍女磨墨,自己則提筆將先前向曹操提出的均田制構想寫在一塊帛布上。

此時造紙術雖已出現,可造出來的紙質量差,同時產量也小,不能滿足日常所需,因此並沒有普及開來。

人們平常還是習慣用竹簡和帛布書寫記事。

曹恪寫完文書,便去臥室睡覺。

次日巳牌時分(上午9點至11點),曹恪到書房將昨夜寫好的文書放進懷中,便在兩個親信小廝的護衛下前往曹操的住處。

曹操的住處在箕山塢堡西北角,是個五進院落,比曹德、曹恪父子倆住的院子要大得多。

不過他不常住這裡,而是住在位於鄄城中心的州牧府。

這次是因為要招待剛從徐州過來的親屬,才特意在這莊園裡小住幾日。

曹恪進了這座五進大院,走到位於第三進院落的正房門前,看見數名士兵站在走廊下守衛。

那些士兵個個穿著深灰色戰袍,披著兩當鎧,頭戴兜鍪,手持長戟。

士兵中間,沒有典韋,沒有許褚。

那兩個蓋世猛將目前還沒有被曹操收歸帳下,其中一個應該還在張邈那裡當軍士,另一個估計還在譙縣的許家塢當他的土財主。

曹操的正房分成五間,中間是客廳,其餘四間分別作臥室和書房使用。

曹恪走到正房前面的三級臺階下,見客廳房門大開。

寬敞明亮的客廳中,曹操端坐主位,和曹德以及兩個中年男子說話。

那兩個男子年紀估摸著都在三十歲上下,其中一人身上穿件白色長袍,長得豐神俊逸,氣宇軒昂。

另一人臉呈方形,唇邊留著絡腮鬍子。

曹恪上了臺階,來到門邊,便請衛兵進去通報。

俄頃,衛兵從房內出來,請曹恪進去。

曹恪讓兩個隨行小廝在外面等候,自己一步跨進客廳,來到曹操面前,施了一禮:“小侄見過大伯。”

又向曹德行禮:“見過阿翁。”

曹德伸出手來,指著坐在對面的那個白袍男子,向兒子介紹:“這位是文若先生。”

又指著曹恪對白袍男子道:“這是犬子曹恪。”

曹恪聽到“文若”兩字,不由愣住片刻。

曹操帳下第一謀士荀彧的表字就是文若。

難道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荀彧荀文若?

想到這裡,當即訝然道:“您就是荀彧荀文若先生?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今日一見,真是三生有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哪裡,哪裡。”荀彧客氣地拱了拱手。

曹德嗔怪道:“棘奴,你怎麼能直呼文若先生的名諱呢?”

又對荀彧道:“犬子心直口快,言語有些冒犯,並非故意,還望先生勿怪。”

曹恪這才想起在古代直呼人名是不禮貌的行為,連忙道歉:“我對先生仰慕已久,今日在這裡見到真人,情不自禁,一時激動之下喊出先生名諱,請先生海涵。”

荀彧微微一笑,擺了擺手,道:“無妨,無妨。”

曹德又指著坐在荀彧下首的絡腮鬍漢子,對曹恪道:“這是你從姑夫。”

曹恪瞥了絡腮鬍一眼,發現自己並不認識此人。

不管是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的記憶中,還是原身的記憶裡,都沒有這個絡腮鬍漢子的半點資訊。

不過他還是對著絡腮鬍漢子施了一禮,口稱姑夫。

這時,曹操對絡腮鬍漢子道:“伯達,兩年前我將從妹許配給你的時候,舍侄跟著他祖父和父親在徐州避亂,因此不認得你。”

絡腮鬍漢子笑道:“我知道,我沒有怪他的意思。”

曹恪根據“伯達”、“從妹”這兩個資訊,判斷出眼前這個絡腮鬍漢子就是曹操帳下名臣任峻。

任峻字伯達,是曹操的從妹夫。

歷史上的任峻經常被曹操安排在後方掌管後勤軍需,是屯田制的有力支持者。

正思量間,曹恪聽見曹操問道:“棘奴,我昨天讓你寫的東西寫好了麼?”

“寫好了。”

曹恪從懷裡掏出帛書,上前交給曹操。

曹操接過帛書,讓曹恪前去曹德下首席上就坐。

他將帛書鋪開在案桌上,細細地看了一遍,然後拿起來,遞給荀彧:“文若,你看看。”

荀彧起身離席,走到曹操面前,接過帛書,隨即返回席上。

他將帛書展開,見第一行寫了“均田策”三個大字,訝然道:“這是?”

曹操道:“這是舍侄昨日向我提議的田制,我讓他撰寫成文,準備讓州中官員傳閱討論。”

荀彧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望著對面那個年紀只有十六七歲的少年,訝然道:“這是小郎君自己寫的?”

“不錯,確實是我自己寫的。”曹恪點了點頭。

荀彧仔細瀏覽了一遍帛書上所寫的內容,忍不住讚道:“想不到小郎君小小年紀,卻有如此大才!”

曹恪謙虛一笑,道:“您過獎了。”

曹操道:“文若,你覺得舍侄的主張如何?”

“小郎君的這個主張,與我堂兄不謀而合。”

曹恪問道:“敢問令堂兄是誰?”

“他單名諱個悅字,表字仲豫。”

曹恪道:“原來令堂兄就是一代大儒荀仲豫先生?”

“一代大儒?”

荀彧啞然失笑:“如此美譽,我堂兄怕是承受不起。”

又道:“多年前,我那堂兄曾與我議論時事,認為豪強兼併土地過甚,不利天下安定,朝廷應該限名田。”

“具體說來,就是應該憑人口數量分田,並設定每人佔田的限額,好讓天下人人都有田種,不至於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他如果見到這篇文章,一定會將小郎君引為知己。”

曹操道:“想不到荀家還有這樣一位大才。不知仲豫先生現在何處?文若怎麼不將他引薦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