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大伯是曹操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8章 奇襲冤句(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68章 奇襲冤句(一)

時間倒退回曹恪擊敗張邈大軍的第二天晚上。

夜半時分,位於鄄城東北方二十裡處的曹軍大營之中,寂靜無聲,裡面並無半個人影。

半個月前,曹操別了曹德,率曹、陶聯軍數萬人馬離開壽張,先集中優勢兵力收復了廩丘, 然後西進,和駐守在鄄城西郊的夏侯惇會合。

當初荀或在呂布領大軍趕到鄄城之前,就命夏侯惇領兵五千到東郊紮寨。

呂布引軍趕到城下,命大軍在城外安營,將鄄城西、北、南三面圍住。

曹操會合夏侯惇,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出營,攻破呂布軍北郊小寨,並在附近紮營, 與城內荀或的人馬形成掎角之勢。

呂布小輸一場,只得棄了北郊小寨,不過他仍然沒有放棄拿下鄄城的打算,在城外與曹軍相持。

雙方在城外打得有來有回,互有勝負。

這天晚上,呂布打算領兵襲擊曹軍大營,於是召來謀士陳宮商議。

陳宮認為曹操是個極善用兵之人,定會有所防備,因此勸呂布不要前去劫營。

呂布不聽陳宮的勸告,一心要趁曹軍深夜熟睡之時劫營,殺他個措手不及,並趁機擊潰曹陶聯軍主力。

他讓侯成留守西郊大營,魏續守南郊小寨,自己親領兩萬人馬向曹營進發。

跟隨他前去劫營的,還有張遼、宋憲等將領。

呂布全身披掛整齊,手持方天畫戟, 騎著赤兔馬,引軍趕到曹營轅門外。

他見轅門上插著幾根火把,卻不見半個人影, 心中大喜過望,說道:“看來敵軍不知道我軍趕到,沒有防備。眾軍,隨我殺入營中,擒拿曹阿瞞!”

話音未落,忽聽見一個青年漢子諫道:“曹阿瞞也是個精通戰事之輩,用兵如神,在這深更半夜之時,怎麼可能不派兵守住轅門,以防我軍劫營?末將認為這裡面一定有陰謀,我軍還是回營為妙。”

說話的青年漢子年方二十五歲,八尺身材,相貌堂堂,頭戴兜鍪,身穿暗紅色戰袍,披著兩當鎧,威風凜凜。

此人姓張,名遼, 表字文遠,是呂布帳下的騎都尉。

呂布聽了張遼的諫言,勐然醒悟過來,正要命部下撤回自家大營,這時勐然聽見曹營兩邊的緩披上傳來陣陣悠揚的號角聲。

他心知中計,急忙將手一招,喝道:“全軍撤退!”

兩萬呂布軍將士紛紛轉身,準備逃回自家的西郊大營。

“嗚嗚嗚……”

號角聲中,夏侯惇和曹仁分別領著萬餘人馬從呂布軍左、右兩邊的緩披上衝了下來。

與此同時,曹操一身戎裝,和朱靈引著兩萬曹軍從轅門中殺出,與另外兩路曹軍夾擊呂布軍。

雙方激戰一場,呂布軍被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漂杵。

曹操擊敗前來劫營的呂布軍之後,沒有收兵,而是命令大軍追趕敗退之敵,並趁勢攻打敵軍西郊大營。

曹軍一路尾隨呂布軍,來到西郊大營,並衝進了轅門。

呂布見大營失守,只得命令大軍退回濮陽。

正當曹操領兵攻打敵軍西郊大營之時,荀或也命史渙領兵萬人出城,前去攻打魏續的南郊小寨。

留守聯軍東郊大營的陶家兩萬丹陽兵也在曹豹的帶領下出營,與史渙會合,協同曹軍作戰。

魏續抵擋不住曹陶聯軍的攻勢,率兵西撤,與呂布會合之後,一同前往濮陽。

至此,鄄城之圍解除。

正當曹操大獲全勝,收兵返回鄄城的時候,定陶城外曹軍大營之中,曹恪正與丁斐、曹休、李整等人議事。

“校尉打算出兵收復冤句?”只聽見丁斐詢問曹恪。

曹恪據桉高坐,頷首道:“不錯,丁司馬有意見麼?”

“這……末將認為不妥。”

曹恪頓覺奇怪,問道:“有什麼不妥的?現在敵軍新敗,我軍正好挾得勝之餘威,收復失地。”

丁斐聞言,心中不由得有些擔心。

當初曹恪帶領偏師離開壽張之前,曾得曹操命令,要他在收復定陶之後,原地待命。

這件事情,丁斐是知道的。

現在曹恪準備主動出擊,攻打冤句,這不是公然抗命麼?

將來曹操得知此事,說不定會責罰他。

丁斐出於對表弟的關心,說道:“可是使君有令,讓我們收復定陶後就在這裡駐紮,等待他的下一步指示。校尉要收復失地的話,是不是應該請示一下使君?”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曹恪道,“請示的話,一來一回,定會耽誤許多時間。再說,使君現在正在鄄城與呂布相持,哪有空管我們這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丁斐聽了曹恪的言語,一時無話可說,俄頃說道:“既然校尉主意已決,那我們就去打冤句吧,只是怎麼打?”

曹恪心中早已有了主意,不假思索地道:“我軍在上次大戰中繳獲了大量的敵軍旗幟、衣甲,還收編了千餘敵軍降兵,此時正好派上用場。”

丁斐似乎明白過來,道:“校尉的意思是,我軍仍然像上次攻打乘氏那樣假扮敵軍,偷襲城池?”

“不錯。”曹恪頷首道,“丁司馬以為如何?”

丁斐思量片刻,道:“可以一試。”

“好,那就這麼定了!”

曹恪拍了拍面前的桉桌,做出了決定。

他隨即讓李整領本部家兵以及新收編的降兵共計兩千餘人守定陶,自己明日上午就親領五千人馬前去攻打冤句。

……

冤句距離定陶只有六十裡,步騎一天可達。

吳資經歷定陶之敗,初到冤句時,手上兵力只剩四百。

好在張超領兵攻定陶路過冤句時,調撥了千人幫他守城,這才緩解了守城兵力不足的窘境。

不久,張超戰敗而歸,沿路收攏敗兵,得六千餘人,來到冤句。

他只在冤句呆了一天,就領兵回雍丘去了。

臨行前,留兵千人助吳資守城。

吳資手上兵力達到了兩千四百餘人,守個小縣城是綽綽有餘了。

這天傍晚,冤句城內軍營。

年過四旬的吳資在中軍大帳中閒坐,不多時看見一個小校進來稟道:“東門外出現大隊人馬,正朝城邊趕來。”

他不由得吃了一驚,顫聲道:“可是曹軍來了?”

自從聽說攻打定陶的呂張聯軍遭遇慘敗的事情之後,吳資整天提心吊膽的,生怕曹軍前來攻城。

敵軍偏師的那位主將,當初勾結定陶城內的大戶輕輕鬆鬆地就將城池奪了,把自己趕到了這座小縣城中,後來甚至只憑手上數千人馬就將三萬聯軍打了個落花流水。

看來,那位姓曹名恪的敵軍主將,也是個厲害角色,不得不防!

前來中軍大帳中報信的小校稟道:“不是曹軍。”

吳資聽說來的不是曹軍,心中稍安,問道:“不是曹軍,那又是哪路人馬?”

“小人根據他們的旗號和衣甲判斷,是張將軍的人。”

“張將軍的人?”吳資心中起疑,問道:“張家的人不是已經撤回雍丘去了麼?”

“這個……小人不知,只知道他們打的是友軍的旗號,穿的友軍的衣甲。”

“他們有多少人?”

“至少五千。”

“隨我去城上檢視!”吳資站起身來,讓小校和他前去東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