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大伯是曹操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3章 尊天子以令諸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33章 尊天子以令諸侯

歷史上荀或在曹操表現出要代漢的野心之後,便和他決裂了。

傳說二人決裂後,曹操特意贈了一個空食盒給荀或。

荀或開啟食盒一看,發現裡面居然是空的,並無一物,於是就自我了斷了。

為了能夠盡量避免後面二人決裂的悲劇重演,曹恪決定提前給荀或打個預防針。

現在是196年,到荀或自我了斷的212年還有16年的時間。

文若先生,你從現在開始,有大把的時間好好想想我提出的這個問題。

一定要想清楚,免得到時候追悔莫及。

畢竟人是會變的。

我這位便宜大伯,現在還是個大漢純臣。

他一心要復興漢室,匡扶劉家江山。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地位的上升,權力的增加,導致他的野心也會慢慢上漲。

再加上擁漢派在暗中搞風搞雨,逼得他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以及一幫跟隨他創業的老部下,不得不在篡漢的道理上越走越遠。

當然,他並沒有篡漢。

漢家江山其實是曹丕篡的。

可是如果沒有曹操生前的運作,沒有曹操生前培養的勢力的支援,沒有曹操在有生之年將擁漢派斬盡殺絕,憑曹丕的能耐,真的敢篡位?

曹丕是曹魏的開國皇帝不假,可他這個開國皇帝只是名義上的。

而曹操才是曹魏政權的真正創立者,因為魏國的江山是曹操打下來的,魏國的軍隊是曹操締造的,魏國的人才基本上是曹操招募或者培養出來的……

可以說,沒有曹操,就沒有曹魏。

至於曹丕,就算歷史沒有他,也會有魏國。

畢竟曹魏取代漢朝,是曹氏政治集團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

就算是曹昂或者曹衝繼位成了魏王,將來等曹操去世之後,他們也是要篡位的。

如果不篡位,他們就會步霍光的後塵,落得個滿門抄斬的可悲結局。

更何況,他們的手下,那麼多當年跟著曹操打天下的功臣等著成為開國元勳,成為新朝權貴,獲得跟隨太祖創業帶來的種種好處呢。

這樣的情形下,曹操的繼承人敢逆歷史潮流而動嗎?敢背叛自己所屬的那個階層把取得的勝利果實還給劉家嗎?也不怕被憤怒的功臣們打成肉醬?

那些功臣們也和曹操本人一樣,怕被劉家的皇帝清算!

只是不知道荀或在勸曹操迎奉天子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這些事情?

將來曹氏政治集團與劉家的皇帝及其黨羽決裂的時候,荀或你怎麼辦?

你還是像原本歷史上那樣自我了斷,來成全自己的高風亮節嗎?

要知道,曹操之所以會變成後來那個樣子,你荀某人也難辭其咎。

誰要你當初在曹營眾將的一片反對聲中,極力鼓動曹操把天子接到自己的地盤來呢?

荀或面對曹恪問的這個過於尖銳的問題,似乎覺得有些難以回答,沉默良久。

曹操似乎對荀或的表現十分不滿,臉色一沉。

不過出於對自己身邊這位首席謀士的信任和尊重,他還是耐住性子,一臉期待地問道:“文若,如果……我是說如果,將來迎奉天子,真的發生了安儼所說的變故,你是否還會像今天這樣支援我?”

話音落下之後,大堂中一時寂靜無聲。

堂下曹營]眾文武大員齊刷刷地盯著荀或,想知道他會如何表態。

荀或沉思良久,才開口對曹操說道:“如果真有那麼一天,荀某絕不負主公!”

他這一席話,擲地有聲。

堂下眾人見荀或如此表態,都松了口氣。

誰都知道荀或是個擁漢派,還是個理想主義者。

他這次勸說曹操抓住機會迎奉天子,一方面固然是為了曹營大業著想,另一方面其實也是為了實現自己匡扶漢室的個人理想。

將來曹操迎奉天子之後,十之八九會向曹恪預言的那樣,走到篡漢的道路上去。

那個時候,荀或如何自處?

曹營中的許多人尤其是許多文吏其實是應荀或之邀才來到曹操帳下,為曹氏效力的。

荀或對他們來說,是舉主,是恩人。

他們可不希望自己的舉主將來站到曹操的對立面。

舉主荀或成了曹操之敵,對這些還要呆在曹營混飯吃的人士來說,有什麼好處嗎?

現在荀或面對曹操的詢問,表示自己將來絕對不會辜負自己的主公。

眾人放下心來,看來文若內心也是不願意與主公為敵的。

他們又望向曹操,想要看他怎麼說。

曹操哈哈大笑,對荀或道:“有先生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俄頃,他又望著曹恪,道:“不管怎麼說,我還是希望將來不要走到這一步,應該走不到這一步的吧?”

曹操的勢力現在還比較弱小,幹掉呂布這樣的小諸侯沒問題。

如果對手換成袁紹,那可就是不好說了。

也許,自己將來會被袁本初滅掉吧?

也不是沒這種可能!

曹恪道:“為了避免走到這一步,小侄以為大伯應該像齊桓公和晉文公那樣,尊天子以令諸侯,而不是奉天子,把朝廷攥在自己的手心。”

“尊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眼前一亮,道:“賢倒不妨細說一二。”

“小侄認為,大伯可在將來見到天子後,以洛陽殘破,糧食短缺為由,請他將都城遷到豫州境內,比如許縣。”曹恪道,“漢室遷都之後,我方定時給朝廷供應錢糧,以體現大伯擁護漢室之意。”

“然後呢?”曹操問道。

“然後,大伯只安排部分人馬留在許縣護衛天子,確保朝廷不會落入周邊勢力之手。”曹恪道,“至於我軍大部人馬,在大伯的帶領下返回鄄城,以後有事,就可以以朝廷的名義去做。”

曹操聽了曹恪的言語,似乎明白過來:“賢侄的意思,是要我把天子接來之後,養著他即可,不要去摻和朝廷之事?”

“不錯。”

曹操笑道:“這樣做,不就和沒有迎奉天子一樣麼?”

毛玠也道:“不把天子控制在手,又如何能夠以朝廷之名行令諸侯之事?”

“怎麼會和沒有迎奉天子一樣呢?”曹恪訝然道,“天子身處大伯的地盤之上,一切詔令不能出許縣,朝廷大事還不是大伯說了算?難道大伯覺得這兗、豫二州還有多少人會真心把天子當回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歷史上曹操在平定河北之後,就把自己的治所遷到鄴城,並在那裡遙控許都的大漢朝廷。

現在曹恪只不過是把這個歷史進程提前了很多年而已。

曹恪又道:“倒是把朝廷攥在手心,和天子寸步不離,卻要時刻擔心帝黨搞事,在大伯征伐四方的時候拖後腿。”

“他們會拖我後腿?”曹操似乎有些不信。

“一定會。”曹恪自信滿滿地說道。

曹操尋思良久,似乎覺得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他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應不應該採納曹恪的提議,於是掃了堂下眾人一眼,問道:“你們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