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大伯是曹操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章 曹操起兵伐徐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1章 曹操起兵伐徐州

正當張超奉其兄長之命,聯絡陳宮,圖謀反曹大計的時候,兗州東部的任城國境內,一場大戰正在進行。

早在這年五月份的時候,徐州刺史陶謙就有率兵攻打兗州的打算了。

別看《三國演義》的作者把陶謙描寫成一個人畜無害的純良小白兔,正史中的他可不是什麼人盡可欺的軟腳蝦,而是個狠角色。

不管是之前的發乾之戰,還是原本歷史上的曹操一伐徐州,其實都是陶謙先動的手。

陶謙正整軍備戰之時,在徐州的下邳發生了一件大事。

有個叫闕宣的人,聚焦了數千流民,公然起事,自稱天子,在下邳國境內攻城略地。

不久,陶謙聽從謀士陳登之議,派遣使者前往叛軍大營,陳說利害,要闕宣和他合作,同攻兗州。

闕宣覺得有利可圖,竟然答應了使者開出的條件,和陶謙結盟。

七月上旬,陶、闕聯軍四萬餘人按原定計劃北上,從琅琊攻入泰山境內,連下華、費兩城。

拿下費縣後,聯軍借道豫州魯國,攻入兗州任城國境內。

此時,任城相鄭遂已死,而朝廷新任命的國相荀攸沒有到任,目前還在荊州避亂。

任城國的地方政權,掌握在親曹操的長史和中尉手中。

陶、闕聯軍進入任城國地境後,很快攻陷了郡治任城縣,將親曹的長史和中尉處死。

進入任城之後的第二天,陶謙以慶功為名,邀闕宣前來赴宴。

闕宣不知有詐,欣然帶著親兵來到陶謙住處,喝得酩酊大醉。

陶謙見狀,以摔壞為號,命早已埋伏在夾壁牆中的衛士衝出來,將闕宣及其親兵生擒並當眾斬殺。

闕宣的數千人馬,也被陶謙兼併。

陶謙將闕宣的親信悉數處死,又將闕家部曲的建制打散,並抽調到自己的親信曹豹、臧霸、呂由等人帳下聽候調遣。

將自家人馬重新整編之後,他才率領大軍繼續西進,兵鋒直指亢父。

鎮守亢父的大將姓李名乾,表字元明,本是山陽豪強,手中兵馬只有三千人。

當初任城縣被陶謙的兵馬圍攻的時候,李乾率兵往救,走到半路,聽說城池已經失陷,只得退回亢父,併發書向曹操告急。

任城那邊的戰事,遠在東平的曹恪一無所知。

不久前,他協助老爹一次性解決了東平北部二十四座山寨的大頭領。

那些山寨的嘍囉們群龍無首,大部分人在曹恪的威逼利誘之下,選擇了向曹軍投降,復為良民。

只有幾百山賊在那次戰事中被殺,另有部分人逃散。

至此,東平的匪患基本解決,境內治安已經開始好轉。

曹德從那些投降的山賊中挑選了部分青壯進入無鹽營,補充兵力,又讓幾個軍候去鄉間徵兵。

無鹽營的兵力很快就從原來的九百九十多人,增加到兩千六百餘人。

其中曹德親領的右部兵力增加到一千五百餘人。

曹恪的左部兵力達到一千一百餘人。

兩部五曲加上曹恪的親兵屯,全部滿編。

曹德、曹恪父子知道曹操很快就會攻打徐州,於是讓士兵們抓緊訓練,並時不時地親臨現場監督。

幾天後,曹操派人來見曹德,讓他去鄄城。

曹德從使者的口中得知曹操是想向他瞭解東平前長史劉翊遇害案的詳情,於是帶著右部中曲兩百親兵離開無鹽,前往鄄城。

他趕到鄄城,沒有去箕山塢堡見老爹曹嵩,而是先去州牧府面見兄長曹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見到曹操,他就將劉翊暗中指使伊龍聯絡山賊謀害自己,事後將那位伊功曹滅口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對兄長說了。

曹操想不到居然有人敢對他的親弟下毒手,異常憤怒。

他又聽說劉翊在家中遇襲身亡之事,料定背後必有文章。

只是幕後黑手是誰,目前不得而知。

他懷疑劉翊之死系張家人所為,曹德遇襲之事也是張家人在背後操縱。

之所以會懷疑到張家人頭上,是因為他聽說劉翊在生前擔任東平長史的時候和張家家主走得很近。

曹德卻覺得那位射殺劉翊的刺客不太可能是張家所派。

自己遇襲之事的幕後黑手也不太可能是張家人。

不管怎麼說,東平張家與沛國曹氏現在是合作關係,張邈無論是和曹操還是和曹德,都有交情。

張家人應該做不出背刺盟友的事情。

曹操聽了二弟的分析,覺得有些道理。

張孟卓和自己情同手足,與曹德也是老相識,他和他的家人怎麼會幹出傷害朋友的事呢?

不會的!

再說也沒證據表明是張家人所為。

不管怎麼說,曹德遇襲事件以及劉翊案是必須查清楚的。

曹操當即向曹德表示自己會派心腹前往東平調查。

曹德聽了曹操的表態,放下心來,又請兄長安排個人去東平擔任長史,作自己的副手。

曹操聞言,當即表示同意。

曹家兄弟二人正說話間,門人進來報說亢父那邊有塘報送達,驛卒現在大門外等候。

曹操連忙讓門人將驛卒帶到自己面前。

不久,驛卒趕到,將李乾寫的塘報呈給曹操。

曹操這才瞭解到陶謙正在進犯任城,急忙召集尚在鄄城的文武大員前來州牧府大堂,商議戰事。

鄄城,州牧府中路大堂。

曹操端坐在北邊正對著大門的主位之上,而包括荀彧、曹德、曹仁、夏侯淵、戲志才、樂進、于禁、王必等人在內的眾文武大員則分坐大堂東、西兩邊。

眾人剛剛坐定,就聽見曹操說道:“不久前李元明發書告急,說陶恭祖大起馬步三軍,合計四萬多人攻打兗州,連下泰山郡的華、費兩縣,然後攻陷任城,殺了趙長史和唐中尉,可能很快就會進兵亢父。”

此言一出,堂下眾人開始交頭結耳,議論紛紛。

曹操“哼”了一聲,猛地拍了下面前的公案,道:“幾個月前家父遇襲之事,系陶恭祖部下所為。現在我還沒去找他陶某人算帳,他卻主動領兵來打我的城池,真是豈有此理!”

又道:“我打算趁此良機,東征徐州,諸位以為如何?”

話音剛落,就聽見坐在堂下東邊席上的夏侯淵說道:“末將以為,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救援亢父,擊敗陶謙主力,之後再趁勢東進,攻入徐州,直搗郯城。”

曹操望著夏侯淵,頷首道:“正合我意。”

荀彧微微一笑,道:“卑職認為,亢父城高壕深,周圍又有沼澤天險環護,易守難攻,陶恭祖憑他的實力和能力要想拿下此地,只怕得耗費一兩個月的時間。”

曹操問道:“那文若的意思?”

荀彧道:“明公不必率大軍往援亢父,可直接繞道豫州沛國,東進徐州。陶恭祖得到訊息,擔心後方失守,一定會迅速班師。到時候明公再佔據險要之地設伏,擊潰徐州主力。這個計策,叫做圍魏救趙。”

“好計策!”曹操由衷地讚歎道。

他又環視堂下眾人,道:“我打算用文若先生的計策,直接攻打徐州。諸位還有不同意見嗎?”

這時,有個漢子稟道:“亢父易守難攻是不假,可是陶家兵馬有四萬,而我方守軍只有三千。小弟認為,兄長還是調支兵馬前往救援為好。”

說話的這個漢子約莫二十五六歲年紀,面容俊郎,長得十分健壯。

他姓曹名仁,字子孝,是曹操的堂弟。

曹操頷首道:“呂子恪的兩千家兵駐守在湖陸,距離亢父不遠,我讓他去救援如何?”

沉默良久的曹德這時說道:“就算加上湖陸營,亢父守軍也不過五千之眾,面對強敵,兵力只怕還是有些不足。”

曹仁也道:“是啊,小弟覺得兄長應該再調些兵馬過去。”

曹操尋思片刻,對自己的兩位兄弟說道:“那我撥五千兵馬給你二人,和你們的本部人馬合為一師,同去救援亢父,如何?”

曹德、曹仁幾乎同時起身,拱手應命。

二人的本部人馬加上曹操調撥的五千士卒,此次前去救援亢父的大軍兵力已經破萬。

曹仁問道:“這次出征,我和仲道二人誰為主將,誰又為副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