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大伯是曹操最新章節列表 > 第54章 救援亢父(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4章 救援亢父(下)

曹德聽曹恪說大軍應該繞路去樊縣,不應直接去亢父,不由得愣怔片刻,問道:“我兒何出此言?”

“理由有兩點。”

曹恪站起身來,走到曹德的公案前,掰著手指頭,說道:“第一,樊縣緊臨東平,西北就是寧陽縣。此地一旦丟失,勢必會威脅到東平的安全。東平的駐軍就是我們無鹽營,現在為救亢父,已經全部被孩兒帶出。”

曹德猛然醒悟過來,道:“不錯,目前東平境內已無駐軍,守備空虛。”

曹仁瞥了曹恪一眼,冷笑道:“現在敵軍三四萬人正圍攻亢父,你這孩子不想著怎麼快點趕到城中,協助李校尉他們守城,卻一門心思想著保住東平?”

“堂叔稍安勿躁。”

曹恪從容不迫地說道:“保衛東平的安全只是其一,還有其二。”

“好,說說你的其二。”曹仁冷冷地道。

曹恪道:“其二,樊縣距離任城只有不到五十裡路程。我們率大軍進駐,就可以和亢父守軍形成掎角之勢。陶恭祖擔心歸路被截,定會分兵北上,來攻樊縣,這樣一來,亢父守軍的壓力必能大大減輕。”

曹仁聽了曹恪的一席話,眼前一亮。

想不到面前這個堂侄,頗知兵事。

哦,對了,聽孟德說不久前棘奴曾經向仲道獻計,一舉誘殺了東平北部二十四座山頭的大頭領,並招降山賊七千餘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此子不凡啊,我只怕是小看他了。

曹恪問曹仁:“堂叔覺得小侄說的有道理不?”

“極有道理!”曹仁先前滿臉的不屑之色已消失不見,語氣也變得和善起來。

他轉過頭來,對曹德道:“小弟認為,我們應該採納棘奴的建議,轉道去樊縣。”

曹德道:“樊縣那邊的狀況如何,甚至這座城池還在不在我們手上,我們都還不知道。”

曹恪道:“孩兒不久前已經派人探明,樊縣還在我們的手上,縣令正徵發城中軍民數百人守城。我們應該搶在敵軍北上之前,控制此城。”

曹德思量片刻,最終採納了兒子的建議:“那好,我就讓全軍將士在今晚四更造飯,五更就出發去樊縣。”

他又說道:“只是李校尉他們還不知道我們已經趕來,為安亢父守軍之心,我覺得應該派支軍馬衝破敵軍包圍圈,趕到城下,向守軍報信。”

“暫時不必。”

曹恪搖了搖頭,道:“這裡離敵軍營寨也只有大約十六七裡的路程。阿翁可在大部人馬開拔之前,安排一人領兵兩千固守此寨,並在寨中多樹旗幟,作為疑兵。而我們的大部人馬則從後門出營,悄悄繞到北邊大路上,再轉道去樊城。”

曹仁不解其意,劍眉微皺,問道:“有這個必要麼?”

“大有必要。”曹恪道,“敵軍斥候看見我軍營寨末動,旗幟未減,就會以為我們萬餘大軍仍留在金屯鄉,不會起疑。萬一陶恭祖得知我們主力轉去樊縣,提前調兵北上,到時候我們就被動了。”

曹德和曹仁聞言,都頷首道:“有道理!”

曹恪又道:“等到我們趕到樊縣之後,留守金屯鄉的兵馬再衝破敵軍封鎖,進入城內向守軍報信也還不遲。”

曹德問道:“那派誰留守金屯大營為好?”

曹仁道:“可派牛文貴(牛金字文貴)牛司馬領兵留守此寨。”

曹德於是讓牛金上前,命他在明日大軍開拔之後,領本部兩千人馬留守此寨,等時機成熟之後,再引兵突擊到城下紮營,並向守軍報信。

牛金道了聲諾,領命而退。

……

次日五更時分,曹軍八千多人陸續出了金屯大營,走了六十多裡,於當天傍晚趕到樊城的西郊。

這個樊城不是歷史上關羽水淹七軍的那個樊城,而是指的兗州任城國境內的樊縣縣城。

關羽水淹七軍的那個樊城位於荊州,只是與襄陽隔漢水相望的一個聚邑。

曹恪騎馬走在曹德的後面,不多時看見前方有個斥候打馬趕來。

斥候在曹德身側勒住馬,拱手稟道:“東南方向廖溝河西岸,發現大隊陶家兵馬。”

曹德吃了一驚,連忙問道:“距離這裡有多遠?”

“大約二十裡。”

“他們有多少人?”

斥候稟道:“五千左右,他們看起來也是剛到不久,目前還在河邊修建營寨。”

“他們知道我們到達樊縣的訊息嗎?”

“卑職判斷他們還不知道我已經趕到此地,因為路上沒有發現他們的斥候隊。”

“知道了,你退下吧。”

曹德喝退斥候,對騎馬跟在身側的曹仁和曹恪二人說道:“看來我們來得很及時!”

曹仁道:“現在敵軍初來乍到,還在安營,想來防備不足,我軍趁機突襲,強攻敵寨,想來能夠在敵軍立足未穩之時將他們一舉擊退。”

曹德尋思片晌,搖搖頭,道:“我軍將士從金鄉出發,走了六十多裡路,早已疲憊不堪,如何還能再戰?再說,我們的兵力除去留守金屯大營的兩千人之外,就只剩八千餘人了,對比敵軍的五千人,也不佔太大的優勢。”

曹仁想不到自己這位堂兄在軍事上也是個有想法的人,並不是個什麼都不懂的草包,對他的看法也有了些許改觀。

他聽了曹德的話語,想想也對,道:“是小弟孟浪了,那我們直接進城吧。”

曹恪這時心中一動,有了個退敵之策。

他胸有成竹地說道:“我有辦法,可以在不動刀兵的情況下讓那支敵軍知難而退。”

曹德聽兒子說他有辦法,連忙問道:“什麼辦法?”

曹恪不緊不慢地說道:“不久天就要黑了,我們所有人馬從西門進城後,吃過飯,休息半個時辰,再趁著夜色從北門出來,繞到西郊現在所處的位置,休息一陣後再打著火把進城。這個過程可重複兩次。”

“敵軍斥候看見,會以為我們的援軍人數眾多,是他們的好幾倍,定然會報與主將知道。敵軍主將瞭解到這個情報之後,會覺得憑他手中的兵力難以攻克樊城,於是率軍撤退。”

曹德尋思片刻,問道:“我軍進城之後再從北門出來繞到西郊?敵軍斥候不會發現麼?”

曹恪轉過頭來,見北邊數里遠處,有片松樹林。

那片樹林十分幽深,自西向東綿延到護城河邊。

他指著那片樹林,道:“我們從北門出來後,鑽進密林中,藉著月色行軍,敵軍斥候是不會發現我們的。”

曹德放下心來,頷首道:“好,就這麼定了!”

說完,他就將手一招,命令全軍將士停下,又讓傳令兵去通知各部司馬依計行事。

不多時,曹軍準備完畢,重新開始朝城內進發。

八千人馬擺成一字長蛇陣,分成兩列,朝東邊緩緩而行。走了十餘里,趕到樊城西門樓時,天色就已經暗了下來。

進城之後,各部人馬在城中安營紮寨,埋鍋造飯。

將士們吃完飯,又休息了半個時辰,就在曹恪的帶領下從北門出城,沿著樹林中的小道繞到西郊。

他們在西郊休息了半個時辰,才點起火把,緩步進城。

進城之後,休息一陣,便再次出城,重複了一遍進城的過程。

這天是八月十三,空中一輪盈凸月高懸。

陶家的斥候發現了曹軍來援的情報,迅速趕回大營,報與主將呂由知道。

呂由得報,連忙點起五百親兵出營,前來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