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家父朱重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明吳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明吳王

端坐於上的朱元章,望著白髮蒼蒼的劉三吾,心中冷笑,他才不信這老貨是口誤呢!

此人是湖廣茶陵人,典型的南方官員,說的也是南方士紳的心聲吧!

所謂朝中無派,千奇百怪,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

這大明的朝堂,也有各種各樣的利益糾葛。沒點手段的,可壓不服這幫人。

想到這,朱元章又有招朱樉進京的心思了。

秦王目前的表現雖不錯,畢竟沒受過專門的“儲君”教育,不曾署理過朝中政務,與朝中官員也沒什麼接觸,在金陵一點根基班底都沒有。

若突然令其上位,只怕會生動亂。

可轉念再想,藍玉、傅友德已派往陝西。兵部那邊,亦在準備前往陝西的將領、部隊名單,明年春天還要帶兵出塞。西安府那邊,還要營建新都,只怕已忙的不可開交,也就息了這念頭。

目光一抬,瞧見朱允炆身後的朱尚炳,溫言道:“尚炳,過來些,讓咱好好瞧瞧!”

朱尚炳一愣,在滿朝文武及朱允炆、朱允熥驚詫的目光中走了出來,叩頭道:“孫兒朱尚炳,叩見皇爺爺!”

“你來京多久了?”

“稟皇爺爺,孫兒是今年二月來京,已經八個月了!”

“這幾個月都在忙什麼?”

“孫兒奉父命,為城中棚戶區修建道路,目前已新修水泥路十七條,皆為一丈寬,共計七千餘丈。其餘時間,就是在府內讀書。”

朱元章聞言大喜,“好,能為窮苦人辦實事,這才是咱的好孫子!”

朱允炆聽得眼皮直跳,心裡道:“我要是有個錢多的花不了的爹,我也能做這事!”

朱元章道:“擬旨,秦王世子朱尚炳,人品貴重、寬厚仁德、勤奮好學、剛強弘毅,封大明吳王!”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大臣,無不驚駭萬分。

秦王的世子,將來要當秦王的,封吳王算怎麼回事啊!

總不會真因為修幾條水泥路,就能封王吧!

就算朱樉種出高產作物,也不至於一門封倆王爺,除非是當皇太孫培養啊!

一旁的朱允炆,暗暗咬著牙,臉色難看至極,心裡道:“秦王、吳王,一對造反的主啊!”

聽朱元章繼續道:“今日之後,去工部聽差!”

朱尚炳總算反應過來,叩頭道:“孫兒謝皇爺爺賞,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章又說道:“允炆,便去戶部聽差吧!”

朱允炆得知自己還有機會,激動的眼淚都快下來了,忙跪地叩頭道:“孫兒謝皇爺爺恩典!”

一連聞聽好幾個震撼人心的訊息,眼看朝堂變局在即,大臣們也沒了議事的心思,朝會草草結束。

要好的大臣三五成群聚到一起飲茶、小酌,討論對今日朝會的看法。

朱允炆又找黃子澄,出了宮直奔城北太子廟,馬車內,朱允炆深深嘆了口氣,“黃大人,您還是另投明主吧!”

黃子澄道:“淮王此話何意?”

朱允炆苦笑:“眼下的局勢,已經很明朗了,皇爺爺意屬二叔,對其多加縱容也就算了。連尚炳都封了親王,還是皇爺爺登基前的封號,命其工部聽差,顯然是要把他當皇太孫培養啊!”

黃子澄也這麼認為,真想來一句英雄所見略同。

可話不能這麼講,滿朝文武都知他是朱允炆的第一心腹,這位要不能上位,他的前途也就沒了!

當即道:“王爺怎可因一點小挫折,便輕言放棄,豈不令吾等追隨之人傷心嗎?”

朱允炆道:“局勢如此,您看我還有機會嗎?”

黃子澄道:“當然有啊,朝中的文官,多數都是支援您的。至於那些武夫,等您上位後,給他們升官發財,也就臣服了!”

朱允炆苦笑,“皇爺爺封尚炳為吳王,不過是為封秦王為太子做鋪墊,相信今日之後,會有不少官員去秦王府祝賀,尚炳那邊也會有支持者!”

黃子澄默然,他若不是在這邊投入太多,繫結太深,這會也有轉投別處的念頭了。

想了想才說道:“秦王就藩西安十餘年,在朝中官員心中,已經算北人了。又力主遷都關中,不會得太多人擁戴的。至於朱尚炳,更是徹頭徹尾的北人!”

朱允炆道:“大明天下一統,還要分南北嗎?”

黃子澄道:“江南富庶,北地貧瘠,南糧北運,以富濟貧,非江南士紳所願!”

這些話,呂氏跟他說過,黃子澄今日又說,朱允炆一瞬間明白,為何從古至今,北伐難以成功了。

不是軍事上沒實力,而是政治、經濟上的問題沒解決啊!

也就朱元章這樣的鐵血帝王,能用刀子壓服江南士紳,順利實現北伐。岳飛這種只有軍事實力的,便只能飲恨朱仙鎮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北地貧瘠,每年靡費頗多,有些地方確實不值得守啊!”朱允炆嘆了句。

黃子澄聞言,微微一笑,“王爺有此想法,必受眾大臣擁戴!”

文官向來有“棄地”的傳統,大名鼎鼎的司馬光,被記錄在《宋史》中的棄地言論不止一次。

他主張把宋神宗時元豐四、五兩年內所攻佔的所有西夏境的軍寨,包括西夏的蘭州、米脂、浮圖、葭蘆、安疆之地,借新帝即位改元的機會,一律主動地退還給西夏。

在新黨的強烈提醒下,司馬光等舊黨有所覺悟,只把戰略要地蘭州留著,其餘偏遠的米脂、浮圖、葭蘆、安疆四寨都還給西夏了。

至於大明朝,雖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賠款,卻先後放棄了遼東、大寧、開平、東勝、河套、哈密、安南等地。

不能說都是文官集團的責任,可這幫人至少也要背一半的鍋。

見朱允炆越來越符合眾文官心目中的聖主形象,黃子澄激動道:“其實,翰林學士劉三吾大人,一直是王爺的堅定支持者!”

朱允炆聽了一愣,大喜道:“劉三吾老大人,是支援我的?”

黃子澄手捻長髯,笑著道:“不僅如此,其餘幾位老大人,也是支援您的。只是怕上位猜忌,才沒敢直接與您聯絡。他日朝局有變,王爺未必不能黃袍加身啊!”

朱允炆聽得心臟勐地一跳,“黃袍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