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家父朱重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四章 高麗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四章 高麗王

朱元章瞪了一眼,表情不悅,實在是長白王、黑水王的名號太過草率,非但沒有皇家的威嚴,反倒惹人發笑。

“若尚烈、尚煜成年,你也給這樣的封號嗎?”

朱爽心道:“那肯定不能,我這可是親兒子啊!”

忙說道:“兒臣才疏學淺,實在不擅起名,父皇還是直接賜名吧!”

朱元章想了想道:“遼東以北,乃東胡故地,東胡被匈奴擊敗後,退居烏桓山的稱烏桓,退居鮮卑山的稱鮮卑。鮮卑人先後建立過燕、涼、秦、魏等國。前三者用之不妥,就封魏王,太子以為如何?”

朱爽聞言,哭笑不得。

老朱這麼做,分明是在搞事情啊!

“呃,兒臣以為不妥,四弟也只是燕王,高煦賢侄若封魏王,有僭越之嫌啊!”

朱元章冷笑,“讓你起名你不好好想,老子替你想,你又覺得不好。你這太子,也太難伺候了!”

朱爽心道:“分明是是你這皇上,不好伺候好不好!”

老朱繼續道:“你再說一個,若不合咱的心意,就封魏王!”

朱爽聞言頭大,這一時叫他想什麼名字,總不能叫東北王吧?

踱了兩步忽然道:“莫如,叫高麗王,如何?”(李成桂:我不同意!)

朱元章的臉上,終於露出笑容,“可!”

朱爽也在此刻,明白了老爹的意圖。

要說這片大陸上,此刻最高明的政治家是誰,朱爽覺得非朱元章不可!

別的不提,就說被後人詬病的藩王制度,朱元章會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嗎?

然漢有七國之亂,天子依舊姓劉。晉朝玩砸了,八王之亂,衣冠南渡,可天子依舊是司馬家的。

秦、隋這樣厲害的大一統王朝,宗室力量太弱,全都二世而亡,你讓他怎麼選!

在原本的歷史中,對於傳位於朱允炆,防止藩王造反一事,朱元章也是有妥善安排,那就是晉王朱棡。

朱棡與朱標的關係極好,《奉天靖難記》中寫:“由是太子與晉王深相結,交構媒孽。晉王又厚結近戚,以為己聲譽,日夜搜求上(朱棣)國中細故,然卒無所得。”

按上面的說法,朱標與朱棡,簡直就是翻版的李建成和李元吉。

實際情況是,朱棡若不早死,朱棣靖難絕無成功的可能。

在朱允炆和一眾文官各種低智商操作之下,燕王朱棣打了三年還是只有三府之地,兵也越來越少,完全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若非戰略大師姚廣孝提醒,你的目標是金陵,為什麼一定要死磕山東呢?

朱棣這才恍然大悟,帶大軍繞過濟南、徐州,直撲金陵,方才成為永樂大帝。

作為一名父親與政治家,朱元章對各個兒子的脾氣秉性都很瞭解。

他知道朱棣最像自己,同樣有一顆不肯鬱郁久居人下的心。

可他不能因為朱棣有可能造反,就對孩子下殺手,那太不公平了。

朱標當太子的時候,朱棣完全沒實力。如今的朱樉並不弱於朱標,可老朱怕朱棣輕視二哥慣了,做出不理智的選擇。

若將朱高煦封為高麗王,將燕王父子的目標與精力,轉移到朝鮮半島上,總好過禍起蕭牆,同室操戈啊!

朱爽此刻,也明白老爹的意圖,說實話他是雙手贊同的。

朱棣父子若能征服半島,也算一件好事。

笑著道:“兒臣以為,還可以給高煦侄兒加徵東大將軍號,遼東周邊的蠻荒土地,可自行征伐!”

朱元章意味深長的看了朱樉一眼,心裡道:“這小子,鬼主意還真多!”

朱高煦若加高麗王、徵東大將軍的封號在身,以他的脾氣秉性,能閒住嗎?不可能啊,肯定要帶兵四處征伐的。

遼東以北的女真人還處在部落時代,聚散不定,縱然出動大軍,也很難找到主力。

南邊的朝鮮就不一樣了,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王國。

更要命的是,若非李成桂篡位,請朱元章賜國名,人家現在還叫高麗王國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突然得知大明在北面封了一個高麗王,李成桂怎麼想,前高麗王國的遺老遺少怎麼想?總之是不會消停的啊!

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大明朝堂先亂了!

高麗王?這樣的封號,分明是要對藩屬朝鮮下手啊!

有幾名御史站出來,表示反對。

老朱也不客氣,直接將那幾名御史貶到了瓊州。

百官這才醒悟,這不是朱元章命大夥暢所欲言,各自表態的時候。已經下了聖旨,還敢表示反對,沒殺頭就不錯了。

卻說,禮部的官員帶著聖旨、金冊,藩王的服飾、賞賜一路北上,於九月初抵達北平。

然封王的訊息,已早早透過八百裡加急,傳遞到燕王府了,可以說闔府上下,都十分高興。

朱高熾欣喜的是,老二不會再惦記他的世子之位。

朱高煦則把目光投向朝鮮,琢磨著何時能帶大軍出遼東南下一路平推,做一個真正的高麗王!

領了聖旨、金冊,換了郡王服飾、接過徵東大將軍印信,朱高煦興奮至極,到朱高熾面前,摟著他的肩膀道:“老大,你可得幫我!”

“二弟開口了,大哥沒得說,你想要我怎麼幫?”

“要我說你也別當什麼世子,接什麼燕王了。就連北平城內的事,說了都不算,實在沒勁。不如來我高麗國,我封你為丞相,一切政事,都由你說的算,我保證覺不過問,只管打仗!”

胖胖的朱高熾哭笑不得,“我說老二,你就別拿大餅忽悠你大哥了,你那高麗國在哪啊?方圓幾何,人口多寡,我總不能過去,給你當個空頭丞相吧?”

一旁的朱高燧羨慕的看著朱高煦的郡王服飾,雖說按照《皇明祖訓》上的規定,他將來也能獲封郡王。

然郡王跟郡王是不一樣的,他將來只能在北平或周邊的小城開府居住,沒多少護衛,更別提百姓、軍隊和疆域了。

朱高煦這個高麗王,卻是實封的。

遼東都司以北、東、南三個方向的領土,只要他能打下來,就是他高麗國的土地。

北、東兩處土地荒涼、人口稀少也就罷了。南面的朝鮮,可是人口眾多的國家啊!

這要能打下來,在半島上稱孤道寡,關上門做天子,豈不好過在北平城內一個座小小的郡王府終老強。

“二哥,你有好事,可不能忘了兄弟啊?我幫你打天下,你到時封我一塊土地,行不?”

朱高煦笑:“那沒問題,咱到時封你為徵倭將軍,倭國的土地,打下多少都隨你!”

朱高燧無語,朱高熾道:“聽朝廷那邊的訊息,二伯對倭國,一直有想法啊!”

朱高煦笑:“怎麼,大哥想去當倭王嗎?我聽說,那邊的女子……!”

朱高熾正色道:“老二,你現在可有點得意忘形啊!”

“就是,土地還沒打下來,部眾還沒有呢,就開始不認兄弟了。老大,他這樣,咱們可不能幫!”

朱高熾點頭,“我覺得也是!”

朱高煦伸兩手摟著大哥和三弟的肩膀,笑著道:“別啊,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等我拿下高句麗故地,兄弟們有想法,我也會全力幫你們!”

朱高熾搖頭,“我沒別的想法,我覺得待在北平,接父王的爵位挺好。”

朱高燧道:“我也沒別的想法,我覺得待在北平,當個閒散郡王也挺好!”

朱高煦瞪眼,“嘿,老大,老三,你倆這是拆我的臺啊!”

朱高燧道:“誰叫你小子,得志便猖狂呢!才封了個空頭高麗王,便不認兄弟,你若當了皇……!”

朱高燧話才說一半,嘴巴便被一隻胖胖的手捂住了,但見朱高熾眼神狠厲,“昏了頭了,什麼話都敢說?”

朱高燧嚇得忙向四處看了眼,見護衛、太監們離的還算遠,這才松一口氣。

朱高煦卻不以為意,“都是皇爺爺的孫子,有那想法也正常,只恨咱父王,不早生幾……!”

話說一半,腦袋便被打了下。

朱高煦極不爽的望著朱高熾,“老大,你打我幹嘛?”

“我讓你胡說,我讓你招災惹禍!”

朱高煦極不爽的退後兩步,兩手胡亂劃拉下,“老大,你要再打,我可要發飆了!”

“你敢?”

見老大目光凜然,朱高煦還真不敢對大哥動手。

一來,兄弟間的感情很好,雖說他一直惦記著世子之位。

二來,這時代極重禮法,他若敢對大哥動手,老爹能滅了他。

當即笑著道:“我不說了還不行嘛,說正事!”

朱高燧道:“你能說什麼正事?”

“朝鮮!”

……

燕王府,密室內,朱棣與道衍和尚,說的也是朝鮮。

“那邊得著訊息,必然要反對,肯定會上表朝廷的。而朝廷不予理會的話,必然會率兵犯邊,進犯我大明!”

朱棣聽道衍和尚的分析,哈哈一笑,“大師以為,此事何如?”

道衍和尚笑:“卻是好事一樁,朝鮮國北部多山,地勢險峻,土地貧瘠。若率大軍進攻,殊為不易。若能在邊境以逸待勞,伏擊朝鮮國軍隊,卻是再好不過。”

朱棣點頭,“大師此言,與本王不謀而合啊!”

說罷,背手踱了兩步,又道:“朝鮮國雖小了點,也有千里江山,若能以此為後方,兼併遼東、北平,以待天時。一旦天下有變,可提兵百萬,逐鹿中原,飲馬長江,亦未可知啊!”

道衍心道:“只怕你取了朝鮮,朝廷就會立刻收回北平,削了燕王封藩。在遼東駐紮大軍,堵你入關之路啊!”

然而,以大明今日的局勢,朱棣若想以北平一府之地造反,成功的機率無限接近於零。

太原府的晉王一同起兵,或許還能折騰幾年。朱棡若心向朝廷,單單一個晉藩,就是個勁敵啊!

不過,這會朱棣正躊躇滿志,道衍也不想打消他的積極性。

“王爺所言不差,況且看萬歲與太子的意思,都是支援咱們出兵朝鮮的,卻不能放過這個好機會。”

朱棣點頭,重新坐回椅子上,喝了口茶水道:“不錯,這麼好的機會若不用,可就太傻了。大師等下幫我寫一封信,問朝廷要軍械、糧餉、士卒,請朝廷同意本王暫時統領北平行都司和遼東都司,同時抽調寧王、遼王府的護衛軍前效力。”

道衍笑道:“王爺放心,該要的貧僧一樣不會少寫!”

……

金陵,接到信的朱元章反覆看了幾遍,然後把朱樉叫過來,將信遞過去,道:“你瞧瞧吧!”

朱爽接信一看,眉頭一皺,朱棣這是獅子大開口,什麼都要啊!

可為了推行“移藩之策”,朱爽還得儘量答應。

若將朱棣父子弄到朝鮮半島,將來加強遼東都司的軍力,封鎖寧、錦、山海關一線,朱棣別說靖難,想重回北平都難。

想了想道:“除了一些過分的要求,大分部還是可以答應的。”

朱元章微微點頭,原本渾濁的眼神,變得清澈。

“你心裡有數,我便放心了,你自行定奪吧!”

說罷,將腿上的虎皮毯子往上拽了拽,閉目養神。

此刻的老朱,年齡真是大了。

對政事、權力都沒啥慾望,他過去不擔心朱標造反,此刻也不擔心朱樉造反。

每日就是打打太極拳,哄一哄寶慶公主,聽蔣瓛彙報一些秘事,然後就是躺著曬太陽。

若非害怕朱樉行事太過激進,需要他約束一下,是真有禪讓的心思。

朱爽見老爹一副不打算管的架勢,起身告退回了文華殿。

命人招來解縉、鐵鉉、景清,商議朝鮮事宜。

偏在這時,禮部尚書任亨泰求見,說之前派出的赴日使節,已經回國了。

朱爽對日本的事向來非常上心,命小春子宣任亨泰上殿。

不多時,任亨泰到了深施大禮。

見解縉、鐵鉉、景清三位寵臣也在,心中略感驚訝。

旋即說道:“殿下,大喜,大喜啊!日本的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滿,願意稱臣納貢,奉大明為正朔,還願意出兵剿滅倭寇啊!”

解縉、鐵鉉、景清三人聞聽,無不驚訝萬分。

畢竟朱元章之前,也曾數次派出使節前往日本,希望他們能加強管理,剿滅倭寇。

然那時派出的使節,沒一個能談成的。

而這次,是聽朱樉的建議派出的,其實朝堂上的大臣都沒報什麼希望。

不想一向桀驁的“日本國”,居然稱臣納貢了,倒令眾人不太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