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家父朱重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六章 挺身而出李景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六章 挺身而出李景隆

見日本使節能講一口流利的中國話,朱元章頗感意外,笑著道:“起來吧!”

山口一夫當即起身,又說奉日本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滿之命,特來遞交國書。

朱元章點頭,說了一聲,“可!”

便有禮部的官員站出來,接過山口一夫遞交的由中、日兩種文字寫成的國書。

經查內容無異常後,交給太監總管慶童,遞到朱元章手中。

老朱開啟日文版瞧了幾眼,發現基本不認識,隨手遞給一旁的朱樉。

又瞧中文版的內容,見上面所寫言辭謙卑,請求奉大明為正朔,瞬間龍顏大悅。

“若要奉大明為正朔,便要聽天朝號令,你家國主,能做到嗎?”

山口一夫忙道:“我家大將軍自小便仰慕天朝文化,若能奉大明為正朔,實為了卻我家將軍多年夙願。”

還在看國書的朱爽聽這話,忍不住想笑,仰慕中華文化什麼的都是屁話,想與大明開展貿易賺銀子,才是真的。

這個時代,中日間的貿易利潤極為豐厚。如在寧波府以250文購得的生絲,運到日本能賣到5000文以上。而在日本價值10貫的銅塊,運到大明能便能賣到五十貫。

大明這邊,閩浙海商賺的盆滿缽滿,卻一兩銀子的稅都不願交。他們勾結文官集團,阻撓朝廷開海,致使國家稅收流失,著實可恨。

不過,朱爽此刻尚未登基,事情也要一件件做,閩浙海商集團倒是還能逍遙一陣。

卻說道:“足利義滿想稱臣納貢,與大明展開貿易,也不是不可以。倭寇問題,總要給大明一個交代才行!”

山口一夫忙道:“太子殿下放心,我家大將軍也有意剿滅倭寇,臨行前曾說,大明使節若至,必定當場蒸殺賊寇頭目!”

此話一出,奉天殿內的大臣們都吃了一驚,不想那個什麼將軍,行事如此狠辣,朱爽卻知足利義滿所言非虛。

原本的歷史上,足利義滿對朱棣派出的使節極盡殷勤。

他親自趕往攝津兵庫歡迎大明官船,還焚香下跪,三拜後才開始拜覽明朝國書,並在其表文上自稱“日本國王臣源”。

不僅如此,他還當場“蒸殺”了二十多名倭寇頭目,忠心表的十足。

可殿內文官不知道這些,紛紛在心裡吐槽,蠻夷不知禮數,亂用酷刑,真為禽獸也!

然朱元章沒覺有什麼不妥,笑著道:“蒸殺,卻是個好法子,當能震懾一批賊人。不過,我大明對付貪官的剝皮實草之刑,更有震懾力,你家將軍,可以學學!”

山口一夫的中文沒那麼好,他雖能聽懂“剝皮實草”四個字,但要連在一起,便有點不明白了。

拱手道:“皇上說的是?”

朱元章風輕雲澹的解釋了一遍,把山口一夫嚇的臉色發白,心裡道:“難怪這老頭能打敗強大的蒙古人,成為這片土地上的絕對王者,論及心狠手辣,我家將軍遠遠不如啊!”

“外臣,定將陛下的旨意帶到!”

初步意向達成後,朱元章便命山口一夫退下了,旋即問一眾大臣,哪個願意擔任使節,去日本頒發聖旨,賜下金印。

聞聽日本國主,要當場“蒸殺”倭寇,甚至有可能給倭寇頭目處以“剝皮實草”的極刑,禮部的一眾官員,全都嚇得不敢站出來。

其他各部門、衙署的官吏,也不願遠涉重洋去日本宣旨。

一眾勳貴武將倒是多數不怕這個,可不知皇上是否願意派武將擔任使節,是以一時半晌,竟無一人出來應下差事。

御座上的朱元章見狀,神色不悅。

李景隆瞧的真切,心裡道:“這下好,不僅能討太子歡心,連舅爺也會滿意啊!”

站出拱手道:“臣,李景隆,願往日本!”

朱元章見狀,果然大喜,笑著道:“好,就命曹國公李景隆為正使,著水師派官船護送,前往日本宣旨!”

李景隆當即跪倒,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臣,必不負聖上所託!”

隨後,又處理一些稍重要的政事,便退朝了。

下朝之後,李景隆求見。

朱爽命他到文華殿,各自落座後,道:“九江,能挺身而出,不避艱險,遠涉重洋,本宮甚是欣慰啊!”

李景隆呵呵一笑,“臣之所以如此,非是為了自己,而是記得二叔,一直有平日本之念,故而請纓,為王前驅啊!”

朱爽道:“哦,九江這麼說,莫不是心中,已有計較?”

李景隆道:“是有些不成熟的想法,還請二叔指正!”

“說!”

“臣是這樣打算的,到了日本頒下聖旨、賜了金印後,那什麼徵夷大將軍,必然是要請小侄吃飯的,我便在吃飯的時候說,想投些銀子開礦,讓他賣我一些土地。”

朱爽笑道:“想法不錯,可你知道那石見銀山,在哪嗎?”

李景隆搖頭,“不知道啊!”

朱爽便為其解說,石見銀山的具體位置,在日本本州島島根縣,距京都還是有些距離的。

足利義滿的室町幕府權力較弱,很那約束地方的大名。

建議李景隆在向足利義滿“買到”石見山的礦物開採權後,在到地方與當地的大名談。

對於具體結果,也不用太在意。

因為無論怎麼約定,人家將來都是不認賬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石見銀山早在1309年便有採銀的紀錄。

不過,要到1526年,才開掘出大的銀礦脈。隨後,靠著從海外學來的精煉技術灰吹法,才令銀子產量大幅提升。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那時日本極盛時銀子年產量年為200噸,石見銀礦就有三十八噸,超過百萬兩。

而見到石見銀山產量上升後,四周的大名為此爆發多次戰爭。

直到三十年後毛利家勝出,才告一段落。

可以說,這石見銀山就是令日本區域性動亂的一顆雷,也是大明進攻日本的一個極佳的藉口。

前提就是,李景隆一定要從足利義滿和石見山所在區域的大名手中,獲得正式的礦產開採權。

聽朱爽詳細解釋後,李景隆越發覺得自己實在是太機靈了,能想出這麼好的主意。

“殿下,那臣便先去準備了?”

朱爽點點頭,道:“去吧,對了,把鄧鐸也帶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