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家父朱重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五章 重返長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九十五章 重返長安

朱樉想早些遷回長安,可實際操作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

首要一點,是糧食。

縱然他不準備遷移富戶,可京營的士兵,總要帶走絕大多數的。

而此刻金陵的京營兵力總人數是四十八衛,二十餘萬人。

就算給朱尚炳留五萬,亦有十五萬人馬。

在加上從全國各地調集的衛所部隊,至少要集結六十萬大軍到長安。

這可不僅僅是六十萬張嘴,更有大量的軍用騾馬,所需的草料更是天文數字。

不僅如此,百官及其家卷,也要消耗不少糧食。

若非這些年關中地區推廣玉米、土豆,糧食連年豐收,就這些人馬所需要的糧草,就能讓戶部崩潰。

然而,玉米、土豆對百姓而言是好東西。對於百官而言,還是需要吃米、面、肉食的。

這些東西,還得從關東地區調撥。

另外,朝廷搬家,可比普通人搬家麻煩多了。

單說各個衙門歷年積攢下來的各種桉牘文書材料,只能用海量來形容。

而這些東西哪個留在金陵,哪些又該帶到長安,亦是一件勞心費神的事!

總之,自朱樉決定遷往長安後,整個金陵城一直處於雞飛狗跳,極度忙碌狀態。

可朱樉歸心似箭,卻等不了那麼久。

於建元元年十月初十,率領十六萬京營部隊及文武百官,踏上前往西安的路上。

隊伍出了金陵城,先順江東下至揚州,隨後進入運河北上,過高郵,到淮安,之後進入黃河,一直逆流而上,到了開封再棄船上岸,向西由潼關入陝西。

話說這一路行來,發現路上所見跟前幾年並無差別,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然過了潼關入陝西後,情形便不一樣了。

放眼望去,是寬闊平整的水泥路,川流不息的行商隊伍。

每經過一處州縣,總能看到位於城外的作坊,煙筒高聳,冒著滾滾黑煙。

百官與士卒們,都是用異樣的眼光看向這邊。

要說水泥路和大煙筒,金陵那邊也有。

可在他們固有的思維裡,一直將關中地區當坐偏遠落後的地方,不如金陵繁華,如今看來,似乎沒那麼差啊!

更令眾人驚奇的是,每經過一處州縣,總能瞧見當地官員帶領大批百姓出城迎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縱然朱樉下了數封旨意禁止此事,依舊阻擋不了熱情的百姓。

畢竟對他們而言,朱樉是那個令他們能吃上飽飯,過上富足生活的人。

從前只是一個藩王,便能給他們那麼多的好處。

如今當了皇上,將都城遷至長安,更能令這邊的百姓獲益了吧!

整個隊伍的行程是四十六天,於十一月末抵達長安城外。

陝西三司的官員攜百姓出城三十裡迎接,朱樉思鄉心切,取消一切繁文縟節,快速進城,踏入秦王府。

“陛下,可想死奴婢了!”

卻是朱樉原本的貼身太監小春子,接替曹錦鎮守太監一職,在西安府呆了好幾年,咋見朱樉到來,歡喜的簡直要暈過去。

朱樉呵呵一笑,“行了,朕知道你的忠心,莫要哭了!”

曹錦一旁道:“就是,今後每日在陛下身邊辦差……!”

朱樉聞言,知道曹錦有危機感。不過老曹的年紀畢竟大了,不如小春子精神頭足,尤其是他睡得晚時,曹錦在旁陪著,明顯熬不動的樣子。

“今後你倆,不用都在朕身邊服侍,排個班次,一早一晚分開來當差!”

這兩人對視一眼,小聲滴咕兩句,便分好時間段了。

朱樉在秦王府內轉悠一圈,四處看了看。隨即帶人出宮,去瞧正在建設中的長安紫禁城。

要說整個皇宮的大體框架主體建築都已經完工了,就是各處宮殿的內的細節,還沒裝飾好。

另外是整個紫禁城裡的地面,要最後施工,所以看起來還是一個大工地。

“陛下莫急,臣督促他們再加快一下進度,總得上皇上,能儘快搬進來才是!”小春子說道。

朱樉笑:“不急,我在王府住著還好,跟過來的官員沒那麼多,承運殿內,也能站的下朝臣。去看看兵營吧!”

朱樉帶十五萬京營精銳過來,又從全國各地調集衛所部隊,要在長安一帶集結六十萬大軍,士卒們的住所、糧餉,是一定不能出問題的。

帶人來到京營駐地視察一番,見一切都還不錯。

畢竟新的長安城是按都城的標準營建,所以京營駐地的位置,早就留出來了。

建造的營房沒那麼多,可以讓士卒們先住帳篷,總之就是有個地就行。

卻不像紫禁城之於朱樉,建個大概可不成,還得精細裝修一番。

轉過天,朱樉在承運殿內,舉行大朝會。

迅速解決一批實際問題,然後命百官散去,只留內閣學士和六部尚書。

然朱樉卻問曹錦,“把最新消息,跟大夥說一下!”

曹錦忙說道:“各位大人,朝廷在草原上的探子傳來訊息,帖木兒帝國的使臣,早在年初就到了北元,據說已為幾個孫子,定下與蒙古諸部首領女兒的婚約。”

一眾大臣聞聽,都驚詫不已。

他們對帖木兒帶領數十萬人東征,便已經很有壓力了,不想這老家夥還知道拉攏北元。

萬幸朝廷在帝國東北地區佔據絕對實力,否則帖木兒、北元和女真人自西北、北方和東北三個地方一齊殺過來,縱然先帝在世,也會倍感壓力吧!

首輔茹瑺當即道:“陛下,這個時候,朝廷當派出使者,拉攏蒙古諸部,封王號,賜財物,萬不可使他們與帖木兒勾結在一起啊!”

“是啊,陛下,開放互市,也是可以談的!”

朱樉知道訊息更早,心裡早有預桉。對於一眾大臣的反應,心裡還是滿意的,至少這幫人不像明末那幫玩意那麼迂腐。

當然,跟崇禎的性格也有關係,總想著找個替罪羊承擔議和失敗的後果,那大臣們誰敢盡心盡力啊!

朱樉微微點頭,道:“可,禮部選個人出使草原,對他們的條件優厚一點也無妨,務必不能使他們倒向帖木兒。告訴草原的部落首領,就是帖木兒東征,攻打我大明不過是個幌子,他真正的目的,是要成為新的蒙古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