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旅行從攝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3章 給歐洲人一點小小的華夏震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03章 給歐洲人一點小小的華夏震撼

除了歐洲藝術這樣的大媒體以外,陳星還接受了一些類如《巴黎攝影》這樣的小媒體,但這種媒體只能說是體量小,在法國的攝影者群體當中知名度並不低。

就像孤獨星球這本雜誌,在喜歡旅行的驢友眼中就跟聖經似的,很多驢友人生當中的第一次出國遊就是因為看了孤獨星球當中的攻略。

陳星在嗶站被譽為旅行區第一人,但實際上還沒上過這本雜誌。

其實也可以試一試。

孤獨星球說到底也是一本遊記,陳星以前的旅行可能因為種種原因不能達標,但江西婺源這一趟旅行,從這次旅行的起因,到最終發現那被遺忘數百年的佛像凋刻,絕對夠格了。

實在不行,配上一張照片呢?

陳星現在沒時間想這個,他已經連續見了好幾撥人了,中午都沒時間出去吃飯,十來個畫廊的員工加上陳星和海德薇都在辦公室吃的外賣。

展覽部門的一個小夥子在吃飯的時候說道:“我還是頭一次在我們畫廊裡面看到這麼多的亞洲人。”

“陳就是亞洲人,肯定來的亞洲人就多啊。”

他們這個畫廊雖然名字叫畫廊,Galerie,但經營的專案大多都是攝影作品,誰叫老闆就喜歡攝影作品呢。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畫廊裡面招收的員工也都更喜歡攝影作品,甚至本身就是攝影愛好者。

小夥子在展覽部門工作了三年,運作過很多攝影展,但也是頭一次見到這麼多亞洲人出現在攝影展當中。

另外一個女孩子說道:“陳,你一定會成為攝影大師的。”

很多人都在附和:“對,這兩個月辦了這麼多你的攝影展,我也堅持這樣認為,加油!”

幾個女孩子嘰嘰喳喳的給陳星加油,不管她們到底是不是這樣想的,但誰不喜歡聽好話呢,陳星連連感謝,臉上笑開了花,這下女生們更來勁了。

吃飯?

秀色可饞啊。

海德薇手上的塑膠叉子狠狠的插在甜點上,她原本很喜歡吃甜食,但現在感覺一點都不甜了。

德爾林自從在幾個評論家面前混了一個眼熟,然後就出去看陳星的作品去了。對他來說陳星其實很有借鑑意義,他對擺拍的光線運用可謂爐火純青,但陳星卻很會捕捉自然界的光線。

商業攝影不可能拍一輩子,現在的年輕攝影師帶著新的想法入行,花樣越來越多,甚至AI都來和他們搶工作了。

按這種趨勢下去,婚禮攝影師就是最先被時代淘汰掉的攝影師。

德爾林比婚紗攝影高階一點,但也需要求變,不然等再過幾年,只要明星們授權AI使用自己的人臉資料授權,那高階的商業作品也可以AI生成出來。

仔細想想,還是陳星這樣的自然風光攝影師好一點。

至少能再頂個十年。

對了,他也喜歡拍人文,這是攝影師最後的底線了,這個分類估計永遠不會被取代。

走到大廳右側單獨房間的時候,德爾林看到了陳星拍的那張《佛光》。

即使是飯點後人最少的時間,這個房間依舊有很多穿著西裝革履的人對這幅作品進行點評,還有一些拿著相機的阿爾勒遊客,幾乎都是對攝影有一定認識的。

現在他們臉上都露出了喜歡,這張照片如果肯賣,而且價格也到了他們心裡預期的話。

估計百分百的人都會想著把這幅作品帶回家裡,不管放在什麼地方都很合適。

“氣勢宏偉的一幅作品”有人感慨道。

“這飛鳥是後期修上去的嗎?很真實。”一個女性注意到了石壁上的群鳥,在夕陽的光影下形成了剪影,但仔細看,也能看清楚鳥兒的神態。

這些鳥兒只是看著像剪影而已。

這幅作品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純黑的,哈蘇的優秀畫素足夠支撐這樣的大圖。

站在最前排看了這幅作品至少一小時的人頭也不回的說道:“不是P的,這張照片沒有經過任何的修圖,甚至沒有進行一點點的光線處理。”

“這個攝影師的運氣太好了。”那個女人說道。

德爾林聽到這句話,搖頭說道:

“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這是華夏的一句諺語,自然界每時每刻都在出現不同的美景,我相信此刻在世界的某一個地方,一定還有比這幅作品更美的場景,但我們拍不到。”

之前說話的那個男人回頭看了一眼,從德爾林的打扮看出來他只是一個攝影師。

放心了,這不是對手。

這次攝影展很多照片都是有價的,但這張佛光卻是非賣品。

他從賽斯那裡得到訊息,這張照片只會出售給本國的博物館,而他們蓬皮杜藝術中心對這幅畫可謂勢在必得,他們博物館裡的攝影作品好久都沒更新過了。

在佛光的對面還有三副作品,這三副作品的質量比大廳的要好,但顯然也沒有佛光那張好。

靠近來看,這三幅應該在同一個地方拍攝的,其中兩張拍的都是人像,最後一張是華夏建築沐浴在晚霞中的景色。這次攝影展既然叫晚霞·陳星,那肯定會有大量這樣的夕陽作品。

這張晚霞作品已經被售出,所以價格已經看不到了。

不過既然擺在這裡,這三張照片的價格應該是差不多的。

德爾林靠近另外一張,這是在室內拍的一個華夏女人,她坐在一張華夏風格的椅子上,穿著東方旗袍,演奏著一種不知名的樂器,氣質優雅。

看介紹:

華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州評彈。

這是一種方言式的華夏傳統戲劇,流行於華夏的江蘇,江浙,尚海一帶,照片當中的女性柔美,溫柔,是最傳統的華夏女性,拍攝於陳星在華夏江南地區的遊歷。

價格:45000歐元。

也合適。

德爾林想賺四萬也簡單,只是和陳星這種方式不同罷了。

這個價格看似很貴,對很多普通人來說估計只有冤大頭願意購買,但攝影師和畫家一樣,買的就是這個攝影師的名氣。阿博特先生的畫廊在這兩個月裡面花了這麼多錢來給陳星宣傳,當然要趁著這次阿爾勒攝影節的勢把陳星的地位打下來。

也就是陳星剛出道,要是陳星多拍幾年,他們甚至敢把一張最普通的作品標價10萬。

最後一張也是人像。

這張就看不出性別和年齡了,甚至看不清臉,因為這是一個戲臺,舞臺上的演員化了很濃的妝。

華夏戲劇!

華夏的戲劇在歐洲比國內好賣票,德爾林有時候也去看過幾場,聽著那異國的語言,看著舞臺上演員充滿表現力的動作,他甚至覺得比歌劇還要好看。

但照片上的打扮又和他看過的京劇不同。

越劇——華夏第二大劇種,在歐洲有華夏歌劇之稱,也是歐洲演出最多的華夏劇種,如果對畫面中戲劇感興趣,可以購票9月21日戛納愛樂音樂廳的華夏越劇表演。

價格:45000歐元。

這張照片看的人比前面那一張要多一點,德爾林沒看過這種戲劇,但有不少人都是看過的,也很喜歡。

一個捲髮的30歲白人拿著手機拍了很久,下定決定,找到這個展廳的工作人員說道:“你好,這幅作品我要了。”

“好的,請和我到一邊登記!”

妹子確認了一下照片的編號,把價格標籤取下來就帶人去做登記了,錢可以先給,但是作品必須等這次陳星的攝影展結束以後才能被他們拿走。

另外一個人還在看呢,就發現有人取下了這張照片的價格標籤,愣了下,說道:

“這就賣出去了?這麼快?”

“是啊,幾萬歐元,也真捨得……”

說話的是一個亞洲女人,估計是華夏的,對於這種她經常能看到的畫面拍下來就賣了幾萬歐元,她很詫異,但之前說話那個外國人沒理他,連忙說道:

“這邊這個我買了!快快,給我把價格撕了!”

他甚至沒等那個工作人員返回來,就讓自己的女伴取下了價格的牌子,生怕誰又把這張照片拍走了似的。

亞洲女人瞠目結舌。

他是看到攝影師是一個華夏人,然後湊熱鬧進來參觀的,畢竟十歐元也不貴,照顧一下老鄉進來看看他拍了什麼。進來之前甚至做好了裡面沒人的心理準備。

結果一進來就驚呆了。

到處都是人。

隨便轉了一圈,走進這一間最漂亮也最安靜的房間,看了沒幾分鐘就看到了十萬歐元左右的交易被成交了。

為什麼啊?

那不就是一張別人演戲的時候隨便拍的照片嗎?

我也拍了不少啊。

她滿心的不解,茫然的看了看四周。

我果然看不懂藝術,既看不出外面阿爾勒攝影展中的照片好在哪裡,也不知道這個華夏攝影師的照片貴在哪裡,不過回去以後肯定要和朋友說一下今天的事情。

太有意思了。

………………

德爾林從辦公室外面進來,看到裡面一群人在收拾飯盒。

下午兩點了,陳星他們才剛吃完飯。

德爾林看了看他們吃的東西,吐槽道:“你們就吃這個?陳星啊陳星,你知不知道你的照片賣了多少?”

“啊?賣了多少?”

他一上午不是在應對記者就是在接待評論家,現在又要出去見一見普通客人了。還真沒有時間去瞭解自己的照片賣出去了多少,不過,應該之前的畫展多一點吧?

法國算是陳星的大本營了,認可他的人很多,一些小作品肯定是不愁賣的。

德爾林回憶了一下展廳裡面沒有價格標籤的作品,但很快大腦就宕機了,他一個藝術生到了現在已經完全搞不懂一百以內的加減乘除了。

“反正很多,你真該晚上舉辦一個趴體。”

“我認識的人那麼少,就算舉辦了趴體估計也不會有多少人來。”

陳星參加過幾次藝術家的聚會。

場面……不堪入目。

陳星幹這種事兒都躲著,而他們甚至敢當眾脫褲衩,陳星常常因為自己不夠變態而和他們格格不入。

歐洲人對藝術家們很寬容,很多事情普通的明星不能去做,但藝術家做出這些事情來他們就覺得很正常,這種風氣讓歐洲的藝術家們有時候完全不顧社會上的規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賽斯進來說道:“確實應該舉行一場聚會,我到時候來安排。”

陳星問道:“賣了很多?”

“恩,好一點的基本都賣出去了,便宜的反倒剩的多,以後你要控制你每年的作品了。”賽斯習慣性的提醒了一句,然後想起陳星的出片率並不高啊。

一年才出了一張佛光,再控制那還能有照片嗎?

又馬上改口道:“別,別,當我沒說,反正你以後的成品都給我看一眼。”

陳星比了一個OK,連忙出門。

他想看看普通的遊客們對自己的作品是怎麼評價的。

從辦公室出來往前走一段就是大廳,現在這個時間可就不是上午那一兩百個人了,遊客幾乎擠滿了這間屋子,嘈雜的聲音卻讓陳星覺得非常美妙。

他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但這可是他的攝影展。

這些可都是花了錢進來參觀自己的作品的人,對陳星來說全都是上帝。

“攝影師出來了!”

陳星的外貌對西方人來說是比較有辨識度的,所以一出現就被人認出來了,何況這裡面還混著很多的亞洲人,對他們來說陳星的長相他們就更忘不掉了。

“陳!halo!”

陳星笑著對和自己打招呼的人揮舞了一下手。

一個拿著相機的白人小胖子很興奮的問道:“攝影師?!你是怎麼想到這樣拍照片的。”

“你喜歡嗎?”

“喜歡,這太酷了,如果你出版你的攝影集,我一定會買的!無論多少錢!”

“謝謝你的喜歡,但關於我為什麼這樣拍照片解釋起來可能有一點麻煩,你可以關注一下後面幾期《歐洲藝術》,或者關注我的油管賬號,有時候我會在上面更新一些我的心得。”

“我會的!”

從陳星走出來以後,外面的人就一刻不停的在提問,這種新穎的拍攝方式讓很多喜歡色彩,不喜歡黑白的攝影師們找到了另一種高階的出路。

陳星也更喜歡現在的環境。

面對評論家,陳星只能得到一人份,或者兩人份的喜歡。

但在畫廊裡面,他隨便掃一眼就可以看到無數崇拜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