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旅行從攝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2章 久違了,我的系統朋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22章 久違了,我的系統朋友

衝沖沖,莫高窟!

對陳星這樣的外地人,敦煌就是莫高窟,莫高窟就是敦煌,但實際上這是兩個地方,敦煌是城市的名字,莫高窟才是那個大家都熟知的景點。

聯絡得這麼緊密,也是因為兩個地方離得也並不遠。

陳星看到附近就有公交車直達,下樓到站牌等了一會兒沒看到車,正巧來了一輛計程車,陳星就打車過去了。

價格也不算離譜,二十多塊錢。

陳星覺得來這種遊客多的景點一定要在網路上查好這個地方的澹旺季,不僅僅是門票的差距很大,主要還是旺季的遊客太多了,進個景區大門都得排隊。

但要是就喜歡人多熱鬧,那當陳星沒說。

相信很多人心裡對莫高窟有一種到處都是山洞的印象,實際上……差別不大。

但是景區的長度卻超乎他的想象。

如果這裡的遊客人再少一點,那這裡就是一個還在工作中的考古現場,到處都搭建著梯子,洞窟外面有一些現代修建起來的樓梯,走廊,這些東西除了方便遊客行走和參觀之外,估計也有穩定山體的作用。

有些地方也不能說是山洞,修得很漂亮,像一種修建在山體上的樓閣,只不過是那種只有一半的木樓,畢竟這裡的‘樓’,主要還是為了保護石窟當中的文物。

這些石窟全都開鑿在山體當中,整面山壁到處都是。

但每天只開放編號不同的幾個石窟。

陳星這次買到的票可以讓他觀看八個洞窟,這還是全票,有一種只開放四個石窟的票要比陳星買的這一個便宜一半。

莫高窟的石窟有成百上千,如果每一次來只能看其中的八個石窟小景點,那麼得多久才能看完這裡?不說看完,如果不在這裡工作,一輩子能逛莫高窟五分之一的石窟都不得了。

他在排隊進去參觀,中途心算了一下。

一分鐘後他選擇放棄。

太高看自己了。

陳星如今在文學方面的能力越來越熟練,但數學只能說能認識阿拉伯數字,認識加減乘除,僅此而已……他現在連一百以內的乘除都得用計算器。

以前的數學老師估計會想打死陳星。

陳星終於排隊到門口了。

旺季這也太旺了,人可真多啊……

石窟編號,323。

走進去可以看到裡面的面積還可以,有現代的燈具照明,但實際上就算沒有這些燈裡面也挺亮的,只要入口的地方不要放那麼多東西遮擋陽光就行了。

大家排隊進來就圍著一個地方去了,不斷的往前擠。

陳星來的時候沒做過功課,不知道他們在看什麼。不過這也正好讓陳星可以先參觀其他的東西,晚一點再去瞧瞧他們這些人在幹啥,難道自己來的第一個地方就中彩票了?

不會是飛天壁畫吧?

陳星壓制自己到那邊去人擠人的想法,和少數人一起近距離的研究了擺在醒目位置的佛像。

他旁邊有一對情侶,男的一直在說話:“精美,太漂亮了,這顏色是我們現代修復的吧?現在看著都這麼漂亮,也不知道幾千年前這裡是什麼樣子。”

陳星看著下面字有點小的介紹。

你們不能因為字太小就不看了啊,這佛像就是清代才修起來的,當然新啦。

凋塑保質期還是很久的,時間會先破壞掉最外面的那一層油或者顏料,然後才會慢慢侵蝕到裡面去。但在有人維護的情況下別說幾百年了,再來一個幾百年都不會讓人看不出他本來的樣子。

盧浮宮博物館裡面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斷臂維納斯,這麼多年了不也好看嗎?

一個儲存完好的古代文物可以讓人知道很多那個時期的歷史。

依舊是用斷臂維納斯舉例——雖然她兩隻手都沒了,但她的臉,她的身材,也正好反應了那個時期的人們也在追求這種端莊秀麗,身材豐腴的女性。

看,陳星一個門外漢都能瞧出這麼多東西,更別提那些專業人士了。

言歸正傳,陳星看了其他的壁畫,把目光移向了人群。

怎麼人還這麼多。

看來是等不到他們離開了,就算有人走了也會有其他剛進來的人圍在這裡,讓不完,所以陳星也走了過去。

他長得比這些人高一點點,所以不用怎麼往前擠就能看到他們參觀的壁畫。

這幅壁畫很清晰,最下面是一個騎著馬的人往前走,身後有其他的人跟隨著,壁畫上這個人面前還有一塊石碑,但陳星離得太遠了看不清楚。

有最前面的人幫著念。

“這上面寫的是什麼乃使什麼張騫往西,哎呀看不太清楚。”

“就是張騫出使西域,全世界只有這裡有,哎呀你們看不懂圍在這裡做什麼,讓我上去拍拍照行不行?”

很多人還看不懂這幅壁畫呢,但是標籤又被人給擋住了。

陳星也是從別人這裡聽說這幅壁畫的名字,知道是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以後這幅畫就好理解了,那個騎馬的人肯定就是張騫,畫的中間乃至上方都是華夏畫的技法畫出來的山峰,表達路途遙遠,路迢迢的感覺。

之間點綴了許多故事。

這些故事的發生地可以從壁畫上建築的樣式區分,每一個故事裡還有石碑,但字跡是真的看不清楚。

真要想辨別上面寫了什麼,估計拿著手電筒照著看。

但真要這麼做,可能這個遊客這輩子別想來敦煌第二次。

看完這裡陳星趕緊去下一個地方,最近也沒到十一國慶啊,怎麼來這裡的遊客這麼多呢?大家都想提前請假來旅遊,和正式放假才來的遊客來一波錯峰出行?

可現在哪裡還有錯峰啊,大學生那麼多。

中途看了幾個,覺得一般般,沒有第一個去的323精彩,但到了飯點的時候陳星來到了編號是285的石窟,排隊一進去陳星的眼睛就被晃了一下。

好漂亮的山洞!

最先進入眼簾的是西壁中央所鑿三龕。一圓券形大龕,兩側各有一小龕,裡面各有一尊彩繪泥塑。

泥塑應該是佛像,但看不清楚臉。

這和敦煌的地質有關,這邊的石窟都開鑿於石質疏鬆的礫岩之上,無法精凋細刻,所以採用了泥塑彩繪的藝術形式。

但看不清臉不影響這個泥塑的氣質。

瘦削清癯,風骨猶存。

泥塑的衣紋貼體,袈裟呈雙領下垂式,露出裡面的僧祇支,內衣有打結的帶飾並露在外面,手部不知道什麼原因殘缺了,這倒有點可惜。

泥塑周圍有那種佛光,也很帥氣。

現代的寺廟,佛光基本都是固定的那種,就像陳星在婺源拍下來的那一張圖,就是夕陽太陽在恰巧的時候照在石壁上,反光成了一片耀眼的佛光。

但這裡表現出來的佛光卻像很多遊戲裡面,角色在集氣一樣,藍白相間的氣流從周身冒出,在頭頂匯聚。

衣服也不是和尚穿的僧袍,或者說不是陳星印象中的僧袍,這讓他整體看上去太帥了。

陳星以前見到的神像,不管佛教還是道教,其建築都是以莊重為主的,陳星攝影風格最初也是以莊重,濃厚聞名於世,這不得不說也是受到了華夏古建築的影響。

但這個石窟卻是用大量色彩來點綴的。

這些色彩畫出了建築,畫出了飛鳥,畫出了仙鶴……舉目四望,滿窟都是一鋪鋪線條剛勁、賦彩濃澹相間,技藝精湛的壁畫,沒有一點空隙。

陳星在側面看到了一行字,是當初修建這個石窟的時候留下來的,寫的是:“大代大魏大統四年歲次戊午八月中旬造。”

這裡面沒有其他表示時間的介紹。

陳星就用手機搜尋了一下,發現大統為西魏文帝年號,就是公元538年至539年,這算下來這個石窟應該是最早修出來的石窟之一,算是元老。

這個洞是覆鬥頂的,就是三角形的屋頂,在上面平滑的切掉那個尖角。

華夏古代也這麼精通結構學。

研究古建築越多,就越知道古人的聰明,如果真有那麼一個人在華夏最先啟蒙了工業思想,那麼現在的華夏也不知道一飛沖天到了哪裡。

陳星今天看到的壁畫,有張騫出使壁畫,有阿三國阿修羅雙手託舉日月,有五代十國時期五臺山壁畫。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飛天那一幅畫陳星現在沒看到,但從編號323石窟裡面的風格,也能揣測到當時西域的這種和內地迥然不同的宗教文化。

西域文化,根在西域這片地方,後面華夏文化傳過來。

兩種文化融合,差的在時代的浪潮中逐漸拋棄,只留下了最好,最美的那一部分,形成了現代西域的樣子。

這是陳星今天能去的八個石窟裡,最後的一個。

從這個石窟裡面走出來,陳星面對的就不是房間裡面多彩的古代世界了,而是一片茫茫的大漠,黃色是這個世界的主旋律,其次才是如此眾多的遊客。

陳星看到這麼多人還愣了一下。

之前沉浸到西域文化太久了,腦海裡面一直在想自己要怎麼用攝影來表達西域的這種文化,這種故事。

一走出來看到這麼熱鬧的場景,還真不習慣。

關鍵這時候門口還在吵架,說什麼平移不算插隊什麼的……

煞風景!

這個石窟位置比較高,看這裡的裝修就知道這裡應該是陳星去的幾個地方裡面,最重要的幾個,估計人氣也只有陳星去的第一個,張騫出使壁畫能夠相比了。

陳星早上九點的時候就到了,現在已經過了吃午飯的時間。

一共參觀了四個小時,八個石窟。

體會嘛,很多。

最開始還沒覺得有什麼體會,只是覺得一些壁畫,一些佛像能夠儲存下來很不容易,畢竟這些東西都是被外國人破壞過一輪的。外國人哪裡懂什麼華夏文化啊,只覺得看著漂亮的都搬走,搬不走的就破壞。

還有就是陳星之前說過的一些事情。

幾十年前的華夏人根本不懂什麼文物保護,或者說懂這個的人太少了。

全國那麼多景點需要保護,莫高窟算什麼。

但直到陳星看到那個與眾不同的佛像,那種雖然是古板的佛教,但卻表現出了陳星心目中道家的那種瀟灑,他一下就悟了。

誰說宗教一定要嚴肅。

沒人規定佛教就一定古板。

為什麼要用一些教條的東西去標榜某件事情呢?

宗教也可以是帥氣的,迷人的。

陳星大概知道自己要怎麼拍了,現在還是早一點到燕京去和唐姐見一面吧,把妝造先定下來。

時裝可能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只能看燕京有沒有好的服裝設計師。

實在不行只有讓學校那邊介紹幾個華人設計師。

回過神來,陳星已經走過了莫高窟很遠了。

這裡只有一些離莫高窟比較遠,拍照的人們,因為這裡的環境就是沙漠,不斷流動的乾燥的沙子,不停的往陳星的鞋子裡面鑽,如果他現在脫下鞋子往下抖估計能看到沙漏一般的飛沙。

在這裡拍照的人們看重了這個地方好出片,有大沙漠的感覺,但陳星此刻才發現莫高窟所在的這片地方居然這麼貧瘠,走出那個稍微有點現代化的景區,外面什麼都沒有。

這是個沙漠。

莫高窟只佔據這個沙漠中的一個小小角落。

21世紀,從敦煌這個城市到莫高窟坐車只需要二十塊錢,公交車兩塊錢,二十公裡轉瞬就到。

但在古代,這二十公裡可能人們要走大半天,或者一整天才能走到。

莫高窟周圍沒有城鎮,最近的可能是月牙泉,聽說以前這裡是個驛站還是什麼的,反正也是一個小地方,沙漠裡面的一個小綠洲,微不足道。

這裡本應無人問津,因為周圍如此荒涼,只有一片沙石,茫茫的沙漠就像牆壁。

然而

卻有無數人來到這裡

他們組成了長達千年的人間畫卷。

陳星眼底一熱,一種熟悉的感覺,讓他覺得還是系統最懂自己。

【幸好,世上還有敦煌】

【1600米藝術長廊,1600年興衰榮辱,都藏在莫高窟中佛像俯瞰眾生的眼裡。而我們順應著美的召喚,去瞭解,去讚歎,去保護和挽留】

久違了,我的系統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