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三國之最強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章接風宴是送別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章接風宴是送別宴

第二章接風宴是送別宴

其實上來說,劉宏自己倒未必真會這麼想。歷史上,雖然他對前線的戰事表現的急切了一些,一旦將領與黃巾軍形成對峙的局勢的時候,他就要忍不住催促乃至換將了。盧植在廣宗,朱儁在南陽,都曾遇到過這種情況,不同的地方,只在於盧植倒黴,被直接撤職查辦了,而朱儁則有司空張溫為其辯解,這才得以繼續留任。

但是,若說是擔心這幾位將領擁兵自重,圖謀不軌,劉宏還沒這個心思,或者說,眼下的局勢太過危急,劉宏還來不及坐下來細細思考這方面的問題。對於劉宏而言,趕緊平定太平道的叛亂,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對劉照避而不見,完全是朱儁自己太過小心,不過,朱儁就是這麼一種性格,在政治方面,太過敏感,也太過愛惜名聲。歷史上,董卓死後,陶謙等人公推時任車騎將軍、河南尹的朱儁為太師,相約一起討伐李傕,迎回天子。恰在此時,李傕聽從賈詡之計,派人以天子詔書徵召朱儁入朝擔任太僕。面對這個抉擇,朱儁的部下都勸朱儁和陶謙聯手,但是朱儁自己卻要入朝,他的理由是:“以君召臣,義不俟駕,況天子詔乎!”意思就是,天子召喚臣下,臣下不趕緊套馬駕車趕過去,還等什麼?這話說得自然是大義凜然,任誰也不可能從道義上指責他。但是,朱儁也因此放棄了手中的兵權,放棄了重新組織一次“關東聯軍”的機會。

當然,朱儁的理由還有一條,就是他認為李傕和郭汜遲早會翻臉,所以自己到了朝廷裡之後,就可以“乘其間,大事可濟”。

然而,朱儁只猜對了開頭,卻沒猜對結尾。李傕和郭汜的確是鬧翻了,但是,手頭空無一兵一卒的朱儁,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兩人,一個劫持天子,一個劫持公卿,最後鬱氣而死。

這就是朱儁的性格。他的這種性格,在盛世為將,絕對是妥妥的,小心謹慎,不會作死,但是在亂世為將,就免不了少了一點魄力。

劉照會見朱儁的地點,選在了弘農王府,甚至有一點秘密私會的感覺。見了劉照,朱儁也是略微有些尷尬,畢竟自己當初直接拒絕了劉照的約見,如今再見面,朱儁的表情免不了有些不自然。

“殿下喚臣前來,不知有何指教?“朱儁心中有愧,姿態便放得有點低。

劉照笑道:“朱公有上將之略,此番出征,哪裡用得著我一個黃口小兒置喙。只是,我聽說此次事發倉促,朝廷一時間難以徵集足夠的兵力來平叛。朱公你也知道,我府中養了一些劍客、豪俠之流,當此國家危難之際,正是他們為國效命之時。雖然人數也不多,但都經受過嚴格的訓練,兵器、盔甲、馬匹,也都是齊備的,不知朱公可願意給他們一個立功的機會?”

朱儁聞言,心裡也是一動。朝廷的軍備敗壞,已經不是一兩日了,當初他去交趾平叛,不也是在家鄉召集了一批義軍和家兵,才得以成行的麼?而今朝廷首先要重點防備的,乃是洛陽及其周邊地區,可以用來外出作戰的兵力,本就不多,還要兵分兩路,分別去討伐冀州、豫州兩處,那每一路所分到的兵力,就更加捉襟見肘了。

“那臣就先謝過殿下了。”朱儁拱手稱謝。

劉照一指在旁邊侍立的關羽、徐晃二人,道:“朱公,這位是關羽關雲長,想來上次何王僕路過弘農的時候,朱公已經見過了,而這位則是徐晃徐公明,他在河東的事蹟,朱公想必也有所耳聞吧,來,你們兩人,先見過朱公。”

關羽、徐晃二人向著朱儁行過了拜見之禮,朱儁也不敢怠慢,趕忙起身還禮,道:“二位皆有熊虎之姿,有二位的襄助,此番出征,定能旗開得勝。”

“朱公慧眼。”劉照心下微微得意:“雲長與公明二人,不僅有萬夫不當之勇,而且都深通軍略,足以備方面之任,望朱公善用之。我聽說此次去潁川討伐黃巾賊的,還有威明公的侄子,北地太守皇甫義真。威明公精通兵法,想來皇甫太守也必定得了幾分家傳。此次去潁川,賊兵勢眾,我軍人少,還希望朱公與皇甫太守同心協力,合兵一處再迎擊賊兵,方為妥當。”

此時的皇甫嵩,名氣還不夠大,所以朱儁聽了劉照的話,也沒有十分的在意,只是口頭應承了一下。而且,在朱儁的心目當中,他還有一個重要的臂助,那就是孫堅。

孫堅是吳郡富春縣人,而朱儁則是會稽上虞人,兩地本來就離得很近,而孫堅在熹平初年討伐會稽妖賊許昌的戰鬥中,表現極為出色,所以朱儁對孫堅的印象很深。這一次,早在出發之前,朱儁便已經決定要表奏孫堅為佐軍司馬,助他一臂之力了。

劉照見狀,心裡微微嘆息一聲,暗中囑咐關羽、徐晃二人,如果朱儁輕兵冒進的話,一定要做好準備,萬一形勢不對,就帶著本隊衛士,護送朱儁先行撤離,萬萬不能讓衛士們陷入苦戰,折損太多。

劉照將“護送”兩個字咬的很緊,關羽和徐晃相視一眼,瞬間領悟了劉照的言下之意,兩人都向劉照保證,一定會護得朱儁周全。

關羽和徐晃這一走,劉照身邊就只剩下了兩隊從徐晃所率的前部抽調出來的衛士,其中的一隊擔當劉照的宿衛之責,另一隊,則被派去了城外的武家塢堡,看守一幹重要的人物。

自武家上下被滿門抄斬之後,武家的塢堡,自然透過何進的一系列活動,最終落入了劉照之手。當然,名義上,這處塢堡屬於何鹹所有。再經過了一番簡單的整修後,劉照將其命名為“歸雲莊”,而原復一家老小,就被劉照秘密軟禁在歸雲莊之中。

之所以留著原復的性命,一來是原復曾經也是位熱血青年,是黨人的鐵桿粉絲,所以劉照對其多少有那麼一點好感。二來,原復此人,既精通儒家學說,又熟讀《太平經》,正是劉照完善新道教學說的好幫手。雖然在劉照的《群英榜》上,各種人才多的是,但是卻基本沒有幾個人可以幫助劉照來完善正一道的,難不成你讓荀彧、郭嘉這些人來編纂《正一道藏》?

所以,劉照便對原復網開一面,暗暗匿下了他們一家,希望原復可以慢慢轉變態度。

鮑煒一行人走後,劉照身邊的高手,就只剩下了史阿、嶽卓這一對難兄難弟。他們倆人,如今就只負責著一個幾乎成了空殼的“集英社”,名義上和鮑煒、關羽、胡旭三人平起平坐,屬於“軍事領導小組”五人成員之一,但事實上,除了每天早上指導一下劉照的練劍之外,他們兩人別的一點差使都沒有。

胡旭偶爾還會找他們幫忙,打探一些訊息,但是整個侍衛親軍的運作,他們可是一點也都插不上手,就連這次緝捕唐周、馬元義的行動,也將二人給完完全全的排除在外了。

對此,史阿似乎都已經懶得抱怨了,反正如今他已經有了一個不高也不低的官職——六百石的虎賁郎,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弘農王的劍術指導(劍術老師依舊是王越),在弘農王府裡,雖然沒有具體的執掌,但是也沒人敢對他不敬。這樣一份清貴的工作,史阿居然漸漸適應了下來,如果說,當初京師裡紙醉金迷的生活,消磨了史阿的膽氣的話,那現在這份平穩而又體面的工作,則連他在仕途上的野心,也一併給消磨的差不多了。

不過,儘管史阿自己已經有點小富即安的感覺了,但是他對自己的朋友嶽卓,還是有點歉疚的。嶽卓現在,僅僅是兩百石的王府郎中,而且因為跟他搭檔的緣故,也一直沒有機會得到升遷,這讓嶽卓心裡很是不好意思。

可是嶽卓自己,倒是很少抱怨什麼。但是他的態度,也讓史阿感覺有些奇怪,覺得捉摸不定。時而,他會盡力攛掇自己盡力爭取弘農王的信任,獲得更大的施展空間;時而,他又會長期消沉一陣子,別說是上進心,彷彿就連生趣也沒有了似的,那種神態,也大概只有三郎署裡那些五六十歲了依然還是個郎中的老年郎官才會有。

有一次,兩人閒來無事,坐在一起喝酒,喝得伶仃大醉後,醉眼朦朧之中,史阿居然發現嶽卓在偷偷的流淚,最終喃喃的叫嚷著一個名字——阿鍾。

酒醒之後,嶽卓再沒有提起過“阿鍾”這個名字,而史阿自然也不好意思追著打聽,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劉照派遣衛士跟隨盧植等人出征的時候,史阿也曾起意,想一同去前線建立功業,好讓自己更進一步。但是,當他找到嶽卓商議的時候,嶽卓卻阻止了他。

“子陵,外出作戰,雖然是個建立功業的好機會,但是賊兵勢大,戰場之上又是刀箭無眼,萬一運氣不好,可真要馬革裹屍而還了。我看不如乘大家都被派出去的機會,好好親近親近弘農王,方是正理啊。”

史阿一聽,覺得挺有道理的,因此便在某天早上,劉照習武完畢之後,將這個想法向劉照提了出來。劉照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於是,史阿和嶽卓,便成了每天跟著劉照身後的“哼哈二將”。得此殊榮,史阿登時覺得自己高大上起來,每天走起路來,也昂首挺胸了許多。

隨著曹操被任命為騎都尉,參北中郎將軍事之後,弘農王郎中令一職,便空缺了出來。肥水不留外人田,透過劉照的活動,朝廷最終任命盧愷為弘農王郎中令。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劉照這次是花了大本錢,力保自己的老師盧植能夠平叛成功,得勝歸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憑藉誅殺張角三兄弟的功勞,盧植晉位三公,封為列侯那是遲早的事。所以,盧、王兄弟當中,盧家的兄長先行一步升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繼任弘農相的,乃是趙岐,這也是一位老臣了,而且,與劉照也算是有一點淵源——趙岐乃是馬融兄長的女婿,而劉照乃是馬融族孫馬日磾的弟子,這個輩分差的……有點多。

趙岐是典型的黨人,他曾經得罪了中常侍唐衡的兄長,京兆尹唐玹,被迫流亡外地,甚至一度在北海的街市上賣餅。直到唐玹死後,他才得以返回家鄉。之後,司徒胡廣舉薦他擔任幷州刺史,平定南匈奴、烏桓、鮮卑等遊牧民族的叛亂,為此,趙岐還專門寫了一道奏疏,名叫《禦寇論》。

然而,沒過多久,趙岐就遭遇了第二次黨錮之禍,被罷去了官職,禁錮在家。直到如今朝廷解除了黨禁,下詔選拔曾經擔任過刺史、太守,而且有文才武略的人出任官職,趙岐這才有機會出來做官。跟原本歷史不同的是,這一回,趙岐並沒有被徵聘為議郎這樣的閒職,而是直接被任命為弘農相。

朝廷這樣做,也是被黃巾軍接連攻破數個諸侯國的舉動給嚇怕了。前不久,在幽州刺史任上功績卓著的劉虞,就被任命為甘陵相——也就是擔任前面提到的那位,被黃巾軍給挾持了的甘陵王劉忠的國相——以安撫當地的民眾。

儘管弘農郡附近並沒有大規模的太平道徒眾活動的跡象,儘管且劉照安安穩穩的坐在洛陽城裡,不虞被黃巾軍殺害,但是,為了穩妥起見,朝廷還是啟用了通曉軍略的趙岐,出任弘農相。

趙岐既是黨人,又成為了自己的相國,劉照自然要對其表示一下禮敬之意。於是他設下了便宴,為趙岐接風。

陪同劉照迎接趙岐的,自然是王傅馬日磾。由於趙岐的名氣太大,朝中的士大夫們紛紛表示也要來一起迎接,最後,這場接風宴,簡直就成了黨人的集會所。

太尉楊賜,司徒袁隗,司空張濟,光祿勳劉寬,大司農張溫、執金吾袁滂,侍御史劉陶、桓典,等等諸人,無一不是士人集團的重要人物。

只是,兩個人的到場,又使這場接風宴,同時變成了送別宴。

其一是王允,他被任命為豫州刺史後,正準備於近日之內出發赴任,因此,今天他來迎接趙岐的同時,也是眾人為他送行的日子。

其二是孔融,他眼下辭去了官職,正要回鄉,而他辭官的原因,卻與劉照有那麼一點關係。

不久前,何進馬上就要升任為大將軍了,太尉楊賜特意派自己的掾屬孔融前去道賀。結果到了河南尹的官署門口後,看門的小吏沒有及時通報。孔融認為,自己此行代表著太尉楊賜,即便是何進成為了大將軍,也不應該如此怠慢,何況何進現在還沒正式升職呢!於是,他從守門的小吏手中,奪回了楊賜的名刺,轉身回去了。

回到太尉府之後,孔融覺得自己此行得罪了何進,不能再繼續留在洛陽,牽累楊賜,於是便留下了書信,棄官回家去了。河南尹屬下的官吏也覺得面子上難堪,準備派刺客追上去刺殺孔融,幸好有人勸說何進:“孔文舉名著四方,如果殺了他,天下的士人都會因此而疏遠你,不如反過來以禮相待,給天下人留個好印象。”

何進本來就有親近士人之意,何況這個時空中,劉照又跟士人集團走得很近,所以何進當即採納了建議,追回了孔融,親自向他道歉,並舉薦孔融為侍御史。

可是孔融的性子太過清高孤傲了,他偏偏又和頂頭上司御史中丞趙舍不合,於是短短幾天之後,便藉口有病,辭官了。

今天見過趙岐之後,孔融便要回家鄉了。對於孔融的離去,劉照倒是沒有太多挽留的意思,雖然孔融對各種典章制度十分熟悉,但是他志大才疏,缺乏實幹的能力,在這個亂世,實在不是多麼緊要的人才。所以,不妨讓他先回鄉去呆上幾年再說。

但是,劉照不在乎,有人卻寶貝得不得了。席間,王允找上了孔融,道:“文舉,如今天下沸亂,正是英雄用命之時,你怎麼能辭官回鄉呢?我此次前往豫州,正需要大才襄助,不如文舉跟隨我一起去豫州吧,我願以別駕之職相待。”

別駕,全稱別駕從事,因出巡時有資格單獨乘一輛車,故此得名。別駕是刺史以及後來的州牧的屬官當中,地位最高者。王允向孔融許諾別駕之職,足見其對孔融的重視。

劉照對此微感錯愕,王允現在雖然也有點“呆”,但是毫無疑問,他比孔融可要務實多了。那他明知去豫州平叛,首先需要的是能文能武的人才,而非自視清高卻沒有實幹之才的人,卻為何還要高調聘用孔融呢?

好在接下來的一段談話,解開了劉照心中的謎團。

“子師,潁川多智謀之士,你到任之後,可要多多聘用啊,有他們的襄助,蛾賊不日即可平定。”楊賜說道。

“沒錯,當今潁川的賢士,首推荀氏八龍,荀氏八龍之中,又首推慈明公。所謂‘荀氏八龍,慈明無雙’,子師此次去豫州,可一定要請他出山相助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