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綜]我在故宮裝喵的日子最新章節列表 > 64、第 64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4、第 64 章

“一拜天地——”

日西垂, 幽幽白燭搖曳, 一人手持牌位,對著屋外蒼天, 緩緩跪倒, 升拜。

“二拜高堂——”

男人站起, 捧著牌位衝著一身縞素的婦人跪下, 隨贊禮者唱聲, 拜了下去。

“夫夫對拜——”

男人將牌位放到供桌之前,一撩喜服前袍,結結實實的拜倒。

“禮成——”

婦人終於沒能忍住,哽咽出聲,就見男子站起後,對著她喚了一聲“媽。”

“……哎。”她壓下悲意,取出紅封, 塞到了他手裡, 作改口費。

臺上供桌放著四個靈位。

最新的那個, 刻著先夫夏君安然生西蓮位。

他緩緩讓開,一個同樣穿著素衣的青年走了進來, 對著靈位跪倒。

這是一場喜事, 卻是一場陰婚。

往來的賓客皆都衣著素淨, 在青年拜完之後, 相繼來拜。

夏母神色恍惚,看著川流而過來祭奠的人們,再看神色肅然的年輕人, 她坐在高堂的座位上,參加著她孩兒的婚宴,卻扯不出一絲笑容。

這一個月發生了什麼,她根本就不敢去回想,一回想就能感覺到那一陣把她的心硬生生撕開的痛。

她的兒子,沒了。

她的安然,再也回不來了。

皇家來了嘉獎和撫慰,江蘇知州來了慰問,姑蘇縣令也來了慰問。

本朝最厲害的文學大家親筆為他的兒子寫了奠文。

兒子的友人一個比一個來頭大,均著素服來祭拜。

皇帝賜了諡號,破例允她兒入忠烈祠,享萬世祭。

還給了她誥命。

可是她不要啊,她只知道自己的兒子,死在了一個,她都不認識的地方,再也回不來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連,連屍身都沒有。

只有一席官袍,聽說是她兒子遇戰前脫下的官服,被送了回來,葬在了她夫身邊。

她要這些有什麼用,有什麼用啊……

可是她不能哭,因為她的兒子是英雄,無數學子為她的兒子撰文,無數兵士為她的兒子請徵,萬民傘就祭在兒子的靈位前。

她不能哭。

她是英雄的母親,她只能說著我兒當如此,為官,當護一方太平。

她,不能哭。

安然,吾兒,媽會撐住,媽會撐住的。

吾兒護一方百姓,我來護住我的兒。

幸好,幸好我兒還有個貼心人。

沈戚,同他兒結緣之人,自閩南護靈而來,一路為她兒搖招魂鈴,牽引她兒歸家。

來找到她時,身上傷口已經崩裂,透著汙血,面容疲憊,眼下青黑,狼狽不堪。

他言已於夏安然結契,只是尚未完禮,求她籤了婚書。

本朝並無男兒成婚之禮,他便言願入贅夏家,以妻禮同安然成婚,只求,只求死後同穴。

他言,這是安然同他約好的。

夏母如何能拒得了他。

沈戚請得今上詔書,認他們婚書有效。

今日昏禮之後,他們便是本朝唯一一對,合法的夫夫。

自此,同衾同穴。

今上會籤了這一道婚書,是因為他心有虧欠。

永春之危,本可早解,卻因南安郡王魚肉鄉里引發民變,閩軍精銳均被調動先去鎮壓了南安之亂,等接到永春資訊之時,已經來不及回頭了。

縱是百般疾行,最後也只見到斷壁殘垣,屍橫遍野。

永春之危,是永春人自己解的。

永春城的兩次驚天炸烈之聲,又有夏多多飛來求救,讓鄉里村人意識不妙,他們急急趕來,便見永春城破,村人以為妻兒盡亡,悲慟之極,紛紛吶喊著加入戰圈。

倭人本就被永春人不要命的攻擊嚇破了膽,又遇生力軍,最終盡數被斬殺。

後來的村人這才知道,妻兒被夏縣令安排出逃,並無大礙。

“那,那夏縣令呢?”

是啊,夏縣令呢。

夏縣令沒有了。

他們的小夏縣令,那麼那麼好的夏縣令,再也沒有了。

沈戚在急急趕到之時,便見永春人拼湊起來的,安然的屍身。

他翻身下馬,幾不敢認。

他沒能護住他。

他以為他請駐南臺,即便有倭亂,他也能護住他。

他以為,他的死劫,還在兩年後。

他以為,他會走在他的前面。

他沒能護住他的安然。

沈戚立於妻位,神色淡然。

他沒能應自己的心誓,那麼,同安然的約卻決不能負。

所以他奏請今上籤婚書,他放棄沈家長子身份入贅夏家。

他會為他孝奉夏母,照顧好夏多多,最後和他葬在一起。

他們已經拜堂叩首,在婚書上籤了印,就算夏安然先行一步,紅線也已經牽上,這輩子,下輩子,生生世世,他們都分不開。

夏安然的友人們齊來弔唁。

他們給靈位上了香,同夏母沈戚打了招呼,便先退了出去,坐在了夏安然家的花園內。

幾人相顧無言。

又是他們三人,上次這麼坐的時候,還在京城等著夏安然春闈出成績。

那時候天氣涼,只是因為一個暖鍋,若干小菜,熱熱鬧鬧的,心中也是熱騰騰的。

不想一年過去,他們再坐到一起的時候,竟是就缺了一個人。

雖天氣炎熱,心中卻是冰涼一片的。

沉默久久之後,寶玉忽然開口“我欲為官。”

馮淵薛蟠齊齊看向他,就見他們中最小的少年人眉目堅毅“我欲為官,我要去永春。夏兄沒有做到的,我會替他做下去。”

“寶玉!”薛蟠怔楞之後,忽然大笑出聲,笑著笑著眼淚卻淌了下來,他隨手拭去那不經意間滑落的兩行淚,誇道“我沒想到,我們之中最勇敢的反而是你。”

“我之前,是不想要再踏進那塊地的。”他說著說著,又哽咽了起來,薛蟠猛吸一口氣壓下了心中的萬千思緒,拍一下桌子“好,既然你要去,哥哥我便為你打頭陣。”

“一言為定?”

“駟馬難追。”

“既如此,不如加我二人。”

先後進了後院的,正是馮紫英柳湘蓮二人,他們亦是一身素服,顯然是剛剛弔唁過。

薛蟠露出了些驚奇的表情,這二人素來不和,竟然有一日走在了一道?

見他如此表情,二人也不做解釋,站在了三人身邊,柳湘蓮道“今上欲建水軍,自各軍徵兵,我報名了。“

“沈同知有海戰經驗,他此後將擔訓練海軍之責。”馮紫英說“我也跟著一起升官了。”

“我們下月便隨沈同知共赴閩南,所以我們應該比你們先到,”柳湘蓮笑道“寶玉,你動作可要快些,今年參加秋闈,明年今上要開恩科,又是一個順年,你可莫要讓我們等的太久。”

“寶玉哥哥也要下場?”門口又走進來一少年,林玦向諸人行禮,眾人互相見過後,林玦將話接了下去“我今年也要下場。”

“既如此,不如共勉。”賈寶玉笑著對自己的表弟道。

“共勉。”林玦應了。

此後一月,今上下旨,建海船、練海軍。

沈戚任指揮僉事,即日上任。

聽聞朝中眾官對海軍均都不看好,覺得倭寇不過是附皮之蘚,今上此般有窮兵黷武之態,故而在派遣參軍時候,紛紛拒了,倒是有一許姓翰林官主動報名,要求來任這參軍。

同他一樣報名的,還有朱探花,只是許翰林以朱探花已訂婚,不便遠行為由說服上官選了他,朱探花只能鬱郁而歸,三年後他入戶部任侍郎,主管軍營錢糧,沒少和許參軍你來我往。

後等海軍大勝而歸,二人又因戰爭賠款站在了同一戰線,自此化敵為友。

後幾年,林玦中了狀元,賈寶玉中了探花,二人入翰林修習後外放,先後去了閩地,此後,因本朝海軍雄起,今上又逐步試探著開了海貿,閩地較之曾經更為繁榮。

薛家商隊所行之處,更是都被鋪上了三合土路,南臺港借由地理優勢,成為了陸運、海運的貿易中心,並以此惠及周邊府縣。

許翰林……啊,不是,許參軍長期奮鬥在閩南海軍的第一線,年過三十了都還未成婚,等朱探花都生了兩個娃了之後,他才在友人看似勸婚實則曬娃的封封來信中炸了毛,開始將視線對準了身邊的人。

奈何他所在軍中,全是一干單身漢,唯一的已婚人士就是沈戚,全然沒有任何參考意見。

許參軍心情有點糟糕,於是便告了個假,在街上閒逛。

他手中提著若干小食,隨手塞進嘴裡時,恰巧見一曼妙女子自轎中而下,那女郎面罩斗笠,只海邊風大,紗簾被輕輕攪動,許參軍所在之處恰巧看到了女郎的姿貌,他慌忙背過身躲避,但那驚鴻一瞥卻留在了心中。

女郎並未梳妝,很是素淨,卻唇紅眉翠,面若銀盤,水杏般的眸子若有察覺般稍稍瞟了他這一眼,就這一眼便讓許參軍的心有如枯木逢春般迅速得開滿了花。

後來他在被薛蟠暴打一頓之後,娶到了剛被放出宮,為躲避母親唸叨,特意來尋兄長散心的薛寶釵。

婚後二人夫唱婦隨,寶釵擅持家,進宮多年,她雖侍奉公主,卻也跟著讀了書,一言一行端莊舒雅,又大氣穩重,在閩南的官太太圈很是有名聲。

她又懂些經濟道理,常能在許參軍苦惱之時提些建議,許參軍每每因此茅塞頓開,夫妻感情極為和睦。

他二人成婚之時年齡都已頗大,誰知第二年寶釵便生了一對雙生兒,許參軍頓時揚眉吐氣,自覺自己這才叫做有效率,比起朱探花五年抱兩厲害多了。

等雙胞胎慢慢長大,一個都沒繼承爹媽的文采風流,反而因為長在軍營之中,更好舞刀弄槍。

他們的自小的陪練就是夏多多,日子久了,就入了沈戚的眼,沈戚收了二人為徒,悉心教導,為閩南海軍培育出了兩大儒將。

其靠著雙生子的默契,於指揮作戰之時互為臂膀,常打得敵將措手不及。

一十四年以後,終解倭寇之患。

此時,先皇已去,今上治理之下政治清明,於十年前便已開始整治黃河,如今,也當得海晏河清,時和歲豐一詞了。

蘇啟明一路直升,後官拜一品,他並不負自己當年所願,一生不曾蠅營狗苟,不曾結黨營私,至其壽終,都未變成自己所惡之人。

待到後來年老,他自覺當給年輕一代讓路,奏上表書,直言要改官員致仕年歲。

他於表中言辭懇切,講了自己自花甲之年後的諸多改變,保守固封,害怕改變,思維停滯,直言若是朝中官員均都如此,於王朝無益。

如今王朝致仕年歲為古稀之年,然大多官員為保權位,多有修改年齡之舉,此為大不善。

此表一上,滿朝皆驚,自此之後足足爭論了一年有餘,方才被皇帝拍板決定,致仕年歲,提早至六十五歲。並且直至官員死亡,每年朝廷還會發下撫恤金,以保官員養老。

如此驚天之舉,使得朝堂動盪了近三年,之後陸陸續續,伴隨吏部全新的官員評定標準,陸續由年輕人冒頭,頂起了王朝復興之路。

而這一代人,多為甲戍年春闈進士。

沈戚,字鴻瑞,諡號忠武。

因何發跡已不可考,此人頗為傳奇,一力建起海軍,橫掃大洋,卻終生未娶,死後入的也是別人家的祖墳,常有人言,忠武候好養異寵,尤以大鵝為嘉。

野史中道,忠武候極善手工,尤其是捏泥人,捏出來的兔子更是惟妙惟肖,此人亦極為執拗,至其六十六歲壽終,他除回京述職,終生不曾離閩南,後今上令他去山東練兵,也被他拒了,今上氣的連發數道聖旨,均被他拒絕。

乞骸骨後,更是長居於永春,他六十五歲一年,忽搬回了姑蘇夏家,自此定居不再離開。

直至翌年春,於家中無疾而逝。

忠武公無子,僅有一弟,同他兩位徒弟一起為他守靈,隨後按其生前所願葬入夏家祖墳,聖上降旨,迎靈位入忠烈祠,與其亡夫夏安然同享祭祀。

送靈當日,姑蘇城遍佈路祭為其送行,然忠武公所帶隨葬之物,不過兩口樟木箱,佇列極短。反倒是為其送行隊伍,可謂浩浩蕩蕩。

一時之間,姑蘇城幾近空城,亦有仰慕之人,不遠千里而來,送他最後一程。

沈戚的兩口樟木箱,很輕。

沒有放金銀,也沒有放珠寶。

一口放了夏多多。

一口放了大大小小足足有四十三只泥塑兔子。

可能只有許家兩個小郎君知道,沈戚最擅長捏的,不是兔子,而是貓,大大小小的貓,各種姿態、各種動作的貓。

只是那些泥貓被捏出來之後都再也沒有出現過。

兩位許小郎君只見過一次沈戚捏的貓。

他們所見過的那只貓,此時就在沈戚的棺槨之中,被沈戚捏在了手裡。

白白的貓咪小小的,看上去還是個幼崽,它躺在大黑兔子身上,睡得四仰八叉又沒心沒肺。

白乎乎的小肚皮露在外頭,四隻小爪朝天,粉嫩嫩的,黑兔子的一隻兔爪子搭在小貓身上,面上的表情也滿足極了。

沈大人親手捏出,並且留在世上的貓,就只有兩隻。

一隻在他二十二歲時候。

一隻在他六十六歲時候。

現在兩隻貓都在它們的黑兔子在一起了。

==

數百年後,王朝交替,新生王朝的主力軍攻破帝都時,不知是誰點了一把火,燒了民房,百姓民居多以木質結構,一旦起火便很快燒成一片,起義軍見勢不妙忙趕著救火,誰知火剛蔓延開,就突降雷雨將其撲滅。此時正是春末夏初時,要說突降雷雨也算正常,本也能作新朝是奉天承運的佐證。

只是忽有百姓大喊“是忠烈祠!”

起義軍定睛看去,果真,火勢是在即將燒至忠烈祠時被撲滅的,有兵士便將其告知了上峰,言此祠很是蹊蹺。百姓此刻多跪在忠烈祠前,請先烈們庇佑。

並問是否要驅趕,又要如何對待忠烈祠。

這事傳到了開國皇帝耳裡,皇帝卻哈哈大笑,並不當一回事,他直言“前朝忠烈祠內先烈多為護佑民間百姓,我們起義,也是為了護佑本朝百姓,既如此,我們便連他們一共供奉了又有何妨。”

自此,縱有朝代更替,每朝每代都供奉著忠烈祠的香火,直至最後,忠烈祠化為紀念碑立於帝都中軸線。

永享萬世香火。

作者有話要說:  你們誤會啦!蘇大人沒死,是系統把夏喵的身份用蘇大人代替了,所以夏喵記憶裡面是蘇大人去點碳粉的。(實際是他自己)

今天的評論區有個寶寶問作者君,紅樓死出去,三國活到底,難道不覺得有問題嗎。

然後作者君正在思考並且感覺好像是有點不對的時候…點進去就看到[窗外的ta]在下面跟了一樓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噫!!完全沒毛病!完美啊!!天啊嚕,就是這樣作者就是要給你們傳達這樣的信念啊!!(喂,臉呢)

我要把這個寫成橫幅送給夏喵(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