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湮滅太陽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七章 對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七十七章 對策

“我們能不能使用核武器在冰川上炸出一道口子,把水引出來?”一名官員說道。

曹銳徐徐點頭:

“那已經是我們威力最大的武器了,不過要在冰川中製造的缺口長度、寬度和深度都相當可觀,我們得有足夠數量的核彈才行。”

“如果要達到最好的引水效果,我們在冰川上製造得的缺口必須要能深入冰川腹地,而深度要達到冰川底部,也就是高原的地面才行。”夏嵐說道。

司令官臉色有些發白,沉沉的說道:

“根據電磁脈衝風暴發生前,相控陣對空預警雷達探測到的流星覆蓋範圍。蜀川以外的核彈發射井和核彈倉庫都遭到了電磁脈衝的襲擊,那些核彈短時間之內肯定是無法使用了。

我們不久前清點過核武器存量,在蜀川北部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陣地裡,還有15枚處於待命狀態的導彈。每一枚導彈運載著8枚當量10萬噸TNT的核彈頭,這就是我們所有的核武儲備了。”

“將軍,10萬噸當量TNT的核彈,有多強的毀傷效果?”夏嵐問道。

司令員說道:

“根據實驗報告上的記錄,地面起爆的話熱輻射半徑在4公里左右,地面會出現百米深坑。雖然沒有在冰面上的實驗資料,但是有一個推測資料。如果在冰面起爆的話,預計可以製造出800-1000米深的坑。”

夏嵐在紙上計算了一陣之後,滿面的愁雲:

“如果要達到預期的排水效果,我們就需要在冰川上製造一條長度500-700公里、寬度6-10公里,深度為3000米的長溝。我們用所有120枚當量10萬噸TNT的核彈頭轟擊冰川,在長度和寬度上倒是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深度只能達到800-1000米,也就是說,我們至少需要三倍於現在的核彈,用三次輪番轟擊的方式才能在冰川上製造出我們需要的排水缺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讓核彈在冰面下爆炸呢?能不能製造出我們需要的缺口深度?”曹銳問道。

司令員遲疑了片刻之後說道:

“這方面倒是沒有直接的實驗資料和理論推測。但是根據地下和水下核試驗的情況來看,在冰面以下爆炸的核彈會有比空氣中更好的聚能效果。這就類似深水炸彈在水下能夠製造壓碎潛艇的爆轟波的原理,冰川下引爆核彈應該是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的。”

“我記得我們在做三防反恐培訓的時候學過,核彈頭是可以從導彈上拆卸下來之後單獨引爆的對吧?”曹銳又問道。

司令員點點頭:

“是的,我們在發射陣地的倉庫裡有數量足夠的引爆器。可以遙控引爆、條件觸發和計時引爆。”

曹銳揉搓著自己的太陽穴,淡淡地說道:

“只有這點兒數量的彈頭,那咱們就得想辦法把它們排成一個700公里的長列,放在冰川下去引爆才行了。”

參謀連連搖頭:

“要在六千多米的海拔上每隔4公里鑽出120個3000米深的孔洞,直徑還得能放入核彈頭。這要在危機時代的時候,也許還能完成。

而現在,我們只有6天的時間。別說在高海拔鑽出那些洞來,就是把核彈、鑽孔裝置還有人員運送到高原上都做不到,這還是不考慮鑽孔人員如何返回的情況下!”

一名鑽探工程師說道:

“我們現在根本沒有這麼多可以鑽到3000米深的鑽機裝置。”

會場再次陷入一片嘆息的沉悶氣氛中,各領域的專家相互之間激烈地討論著各自的方案,但最終都無一例外地以一聲長嘆而告終,但時間卻在一分一秒地不停流逝。

曹銳一個人摸著胡茬站在牆上的地圖前沒有加入到討論之中,就這樣過了良久。他忽然回頭說道:

“也許,咱們不用在冰面上鑽孔那麼多孔就能把核彈放到冰川的下頭。”

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看著曹銳和他身後的地圖。他指著地圖上西部高原東面,高原腹地中一個標有藍色飛船的位置:

“這裡是扶搖基地對吧!”

一名土建工程師回答道:

“是的!”

“基地的海拔有多高,你還記得嗎?”曹銳問道。

“當然記得,我參與過扶搖工程的建設。基地是群山之中的一個窪地,海拔只有3020米。當時之所以選擇這個位置建設扶搖基地,主要就是考慮到基地與鄰近山峰之間的落差和坡度以及山脈走勢,剛好適合電磁彈射軌道的架設。”土建工程師回答道。

曹銳點點頭:

“這位置不錯!扶搖基地有高鐵軌道通往西北的後方基地。現在被冰川深埋的高鐵線路不知道是不是還儲存完好。”

地質學家凝眉想了一會,回答道:

“積雪和凝凍的速度非常快,而冰川形成的時間又很短。我認為,雖然軌道線路被深埋在冰川下,但這套軌道設計的時候就有很強的抗變形能力,這麼短的時間內,我相信它們還是完好的。”

“但現在的扶搖基地和高鐵線都深埋在三千多米厚的冰川之下了,還能有什麼用?”參謀不解地問道,這也是會場上其他人想問的問題。

曹銳轉身看向眾人:

“我上大學那會兒寢室裡沒熱水,大冬天的時候誰都不想提著水瓶到開水房去打熱水。咱們就買了熱水棒,其實就是導熱絕緣銅管下包著一根電熱絲。”

大家都面面相覷,所有人又一次都知道曹銳說的意思,但完全不知道他想表達什麼。曹銳轉身指向地圖上那條七百多公里長,連線扶搖基地和西北戈壁上後方基地的高鐵線路:

“我們可以用這條高鐵線路上方,給列車供電的電纜作為電熱絲,在冰蓋下方融出一條隧道。”

曹銳語出,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嘆不已。大家都像超市裡搶打折商品一樣,抓著桌面上的空白紙和筆。

一名電氣工程師揮舞著手中的筆興奮地說道:

“通往扶搖基地的高鐵線由於地形複雜,運載負荷大,所以設計的是兩條供電線纜。這兩條線纜剛好可以構成迴路,我知道線纜的規格和效能。

我們只需在扶搖基地的一側,把兩條線纜閉合成一個迴路。然後在冰川外的這一側做一個防水的堵頭,通上適當的電壓和電流。那麼整條高鐵的供電線纜就會變成一根七百多公里長的電熱阻絲。

以融化的水作為熱傳導介質,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融化出一條足夠列車在其中通行的冰川隧道!”

土建工程師補充道:

“冰川外一側的堵頭很好解決,月球建設基地使用的混合凝膠有極強的耐高低溫的效能。這種凝膠在實驗的時候,就是在蜀川完成的,倉庫裡還有很多實驗品。只需要將兩種凝膠混合就能使用,非常便利。”

會場裡的所有專家都一掃之前情緒低落的陰霾,就像一個個剛剛換過電池的機器人。熱烈而富有激情地用自己畢生所學和經驗,嚴謹地論證著方案的每一個細節。

大家給我投票吧,一定不會辜負大家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