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玄武奇俠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9章 金銀萃山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9章 金銀萃山藪

後來,心蓮和尚按照夢中的指引,尋覓到了青峰山下。

在被燒燬的普照寺廢墟上,先將一個廢舊祠堂改建成鎣華廟。將小廟恢復了普照寺的名稱,心蓮和尚便當上了普照寺恢復後的開山祖師。

心蓮和尚按照李定國給他的青峰山藏寶圖,在普照寺的旁邊,找到了孫可旺埋藏財寶的金庫,並在暗中進行保護。

李定國要心蓮和尚在必要的時候,取出孫可望埋藏的張獻忠財寶。伺機組織一支起義軍,佔據川西山區作為根據地,然後配合雲南的大西軍收復四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心蓮和尚在普照寺裡,天天盼望李定國快點殺回四川來,可是最終卻盼來了大西軍慘敗和李定國病死的訊息。

心蓮和尚萬念俱灰,最後在絕望中死去。

李叫花聽完故事,為忠心耿耿的心蓮和尚感慨不已。

心想,心蓮和尚得知李定國病死的訊息後,在絕望中他會怎麼處理金庫中的大西王財寶呢?

李叫花斷定,心蓮和尚奉李定國的命令專程來守護財寶,目的是要用它來資助反清武裝,為大西王張獻忠報仇。

那麼,心蓮和尚在臨死前,一定會對徒弟有所交代或暗示。

心蓮和尚肯定會將自己作為李定國的部將,轉戰南北的傳奇身世和經歷告訴徒弟,還會暗示張獻忠在青城山藏寶的部分秘密!

普照寺的和尚,可能根據心蓮和尚的交代或暗示,挖出了張獻忠的部分藏寶,才將一個貧窮的小廟,一下子擴建成為川西的著名大寺廟。

李叫花依據這幾年的考察情況判斷,張獻忠的埋金地點至少有七八處。

大西軍從鳳凰山突圍出去後,聯合南明軍隊抗清,準備收復四川。

後來,李定國和劉文秀多次進出四川,前後與清軍作戰十幾年,恐怕主要是衝著張獻忠的埋金而來。

也許,普照寺突然暴富的秘密,引起了日本考古隊的注意。他們買了先進儀器,專門到青城山來找孫可旺挖的金庫。

不能讓日本人搶先把財寶挖走!李叫花趕緊離開普照寺,到青峰山及其周圍去尋找日本考古隊。

卻說龜田從日本買來了新的金屬探測器,渡邊等人帶著新儀器上青峰山。

走到半山腰的一個巨石旁邊時,探測器突然發出提示聲音,說明此處地下一定有金屬,考古隊員在此處標出了暗記。

考古隊員繼續向前探測,走到後山的一棵大樹下,探測器又發出了提示聲音,龜田又做了記錄。

考古隊勘探幾天後,準備拿洛陽鏟去打探,詳細檢視那些做了記號處的地下情況。

那天,李叫花終於在青峰山找到了考古隊,認出了其中的渡邊、美智子和龜田,但他沒有馬上發作。

李叫花心想,日本人手裡有探寶的洋玩意兒,可能很快就會發現張獻忠藏寶。

我只需悄悄跟蹤他們,待他們真正找到藏寶地點後,我就去把智涵子和廖春雷請來,抓住這群強盜,取出大西王的藏寶。

可是,李叫花剛跟蹤了兩天,考古隊突然消失了。

原來,在錦江下游的彭山縣境內,有漁民從江中打撈出一個爛“木鞘”,裡面貯藏十幾枚大西王銀錠。

當地官員馬上派人送進總督府,趙爾巽看了“木鞘”和銀錠,認定是張獻忠藏在錦江裡的財寶。

他急令幕僚去青城山,召日本考古隊立即回成都商議。

渡邊回到成都後,直接去總督府檢視打撈出的“木鞘”,確信這些銀錠來自張獻忠的大西王府庫,並詳細詢問了漁民如何打撈起“木鞘”的情況。

他查閱岷江水系圖,見岷江從川西高原奔湧而下,經過灌縣的都江堰,被“魚嘴”分流成外江和內江。

外江是岷江的主河道,繼續向東南方向流去。內江經寶瓶口流向成都平原,其中流經成都城區的這條江被稱為錦江。

錦江從成都一路向南,蜿蜒流過一百來裡水路,到雙江鎮再次匯入岷江主河道。

漁民打撈出“木鞘”的地方,離雙江鎮不遠。

渡邊立即帶考古隊趕到雙江鎮,他發現兩條江的匯合處,水深流急,白浪滔天,常有過往的船隻被大浪或漩渦掀翻,船上的人和物資隨即落入江中。

列位看官,在雙江鎮的岷江東岸自古建有船碼頭,這裡交通方便,商販雲集,逐步形成了雙江古鎮。

雙江鎮前臨千年奔湧的岷江,背靠彭祖山脈,是由水路進出成都的門戶,因此歷朝歷代都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

渡邊暗想,兩條江匯合處地勢險要,其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極有可能被張獻忠看中作為藏寶地點。

難道這裡就是自己夢中要找的“二水口”嗎?

他決定考古隊在雙江鎮住下來,並到古鎮周邊開展詳細勘察和訪問。

渡邊找來彭山縣的歷史資料翻閱,發現雙江鎮背後的彭祖山上,埋了一個神秘人物。那就是被中國人視為長壽之神的彭祖,彭山縣因此得名。

據《山海經》記載,彭祖是軒轅黃帝的第八代孫,精通醫藥和養生,壽命長達八百歲。

他曾用員木果籽熬湯救過堯帝的性命,夏時曾率兵攻打徐州,並封官於彭城。

後來彭祖隱居武夷山修仙煉丹,晚年回到蜀地,死後埋到彭祖山。

渡邊心想,古人埋藏財寶後,為了將來能找到秘密埋寶的地點,不至於因年代久遠而迷失,大多會悄悄留下記號,或者暗中在某處留下藏寶圖。

張獻忠會不會在離兩江匯合口不遠的彭祖山上留下些線索呢?他決定親自去山上看看。

渡邊帶考古隊從彭祖山下的條石梯踏道上山,爬過九百九十九步石梯,走上九十九個平臺,再倒九道彎拐,經過這“九九長壽石梯路”,來到彭祖大墓前。

墓丘坐東向西,四周群山環抱,山與山之間構成一幅天然的立體太極圖。

渡邊看了彭祖墓與四周構成的天然圖畫,心想這裡一定是風水大師精心選擇的風水寶地。

彭祖墓左側有座彭祖祠,主體建築是承師殿,正中龕臺上供奉著彭祖,旁邊是他的八大弟子像。

渡邊走過去,在彭祖塑像前虔誠地拜了三拜,祈求健康長壽。

渡邊許願後起身,抬頭見彭祖龕臺兩旁有副五言對聯,寫的是:

道道非常道

生生即永生

龜田讀了一陣,總是讀不通,更不解其意。

渡邊是個中國通,他告訴同伴,對聯源自《道德經》,意思是說,能說出來的長壽之道,不是常道,關鍵在於個人的領悟;遵循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則,才是永生。

彭祖墓室前的臺階上,雕刻了一幅精緻的太極圖,陰陽兩條魚首尾相接,互相環抱成一個圓環狀,白色為陽魚,黑色為陰魚,各有一隻魚眼。

渡邊發現它的製作藍本,就是彭祖山周圍天然形成的太極地形圖。

渡邊仔細研究了彭祖墓、彭祖祠,以及周圍山勢形成的太極圖,他認為那兩個天然魚眼裡可能藏有玄機。

他帶考古隊走到白色和黑色的魚眼裡查詢,再用金屬探測器勘察,可是探測器沒有任何反應。

玄機破解不開,渡邊心中納悶,怏怏地向彭祖山下走去。

忽然天色驟變,山上大雨傾盆,考古隊見半山腰裡有座古寺,忙跑進去躲雨。

雨停後幾人準備下山,渡邊看見寺廟山門外的石碑上題有一首詩,喜歡研究中國詩碑的他,忙走過去細看。

石龍對石虎,

金銀萃山藪。

中華寶藏興,

民族昭千古。

渡邊反覆琢磨,“金銀萃山藪”“中華寶藏興”……

這不就是藏寶詩嗎?

渡邊大喜,忙掏出筆和紙記下來。他一邊下山,一邊在心裡琢磨:“金銀萃山藪”是什麼意思?

渡邊知道漢字“藪”,是指生長著水草的湖澤。

難道在彭祖山中真的藏有張獻忠的金銀財寶?莫非“中華寶藏”就埋在這山上的湖澤之中?

“石龍對石虎”是兩個地名,還是別的什麼意思?那個藏寶的湖澤又在哪裡?

渡邊等人回到雙江鎮,走進一個餐館吃晚飯。見一個農民挑擔蔬菜進店,自稱是從石龍村自家地裡種的新鮮蔬菜。

渡邊聽到“石龍村”三個字,心頭一震,忙過去打招呼,問石龍村在哪裡,怎麼去?農民一五一十地告訴渡邊。

第二天,渡邊和同伴急急地趕往彭祖山下的石龍村,剛走進村口,見一群小孩在唱兒歌,音韻流暢,清脆好聽,渡邊駐足細聽。

石龍對石虎,

金銀萬萬五。

誰人識得破,

買到成都府。

渡邊反覆聽了兩三遍,越聽越激動。他心跳加快,渾身直冒汗,這不是踏破鐵鞋無覓處的《尋銀秘訣》嗎?

他反覆琢磨,“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石龍對石虎,金銀萃山藪。”

似乎童謠和石碑題詩都在暗示,彭祖山周圍埋藏了天量的金銀財寶,而且都與石龍和石虎有關。

石龍和石虎是什麼?或許石龍和石虎,是為大西王藏寶做的記號。

因此,只要找到石龍和石虎,就找到了開啟尋找大西王藏寶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