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人人都愛馬文才最新章節列表 > 115、太子出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15、太子出宮

同泰寺在臺城的東邊,蕭衍出宮“修佛”, 可不是孤家寡人走的, 他走的時候帶走了五千羽林軍,就駐紮在同泰寺裡外。

這五千羽林軍皆是精銳, 是上過陣殺過敵的勁旅, 尋常寺廟是駐紮不了這麼多人的,但同泰寺不同。

作為替皇帝亡母開設過無遮大會的皇家寺廟, 同泰寺佔地之廣闊簡直讓人瞠目結舌,曾同時佈施過上萬僧俗而不嫌擁擠,更別說只是駐紮一支軍隊了。

這支軍隊也確實紀律嚴明, 皇帝一下令,立刻全體井然有序地出了同泰寺, 與寺前結陣。

蕭衍今年雖然已年近六十,但耳不聾眼不花能上馬能開弓,時間急迫之下,他甚至來不及換上寺中修行的僧袍,就這麼穿著一身僧衣指揮禁衛軍回宮“護城”。

這件事的結果簡直就是小孩子辦家家酒終於見到了大人, 率兵攻打臺城東門的蕭宏部將不過三四百人, 守第一道城牆大門的門將迫於臨川王的威勢, 居然放開了第一道城門, 但從第二道起,守臺城的將領就沒開過門。

只不過因為對方是臨川王的部將,那守軍將領也不敢丟下守城的擂石擂木砸死他的門人,怕日後臨川王報復, 就只能這麼僵持著。

臨川王受人慫恿去攻城也是有原因的,蕭衍的子嗣都還年幼,長子、也就是太子蕭統今年也不過十七歲,年長的二子、三子也因為皇帝思念孩子,都返回京城並任職,再加上更年幼的,恰巧所有的皇子都在臺城之中。

蕭衍疼愛孩子,希望孩子都在自己的身邊,即便年幼封官賜地,但一旦思念孩子就會徵召回京,就連對親近的宗室也是如此,所以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梁國的王爺皇子哪怕任著什麼樣的官職,一年大多有八九個月是在建康的,但像這樣,所有孩子都被召回宮的時候卻不多。

蕭宏被人慫恿的理由很簡單,蕭衍今年已經年近六十,已經有三四年沒生出過子嗣,應當沒有生育的能力了,只要有辦法把臺城裡所有的皇子都殺了,蕭衍便有可能考慮將皇位傳給宗室之後。

這種事攤在哪個皇帝身上,就算自己斷子絕孫,把皇位禪讓給別人,也是不會給殺害自己子孫的亂臣賊子的,可這樣弱智的理由蕭宏居然信了,而且堅信不疑。

也不怪蕭宏如此“心大”,實在是蕭衍對他太過寬宏信任,作為一母同胞的親弟,蕭宏做過許多糊塗事,也曾有人參過他私藏兵甲,部曲人數多於王府應有的成例,可蕭衍卻都原諒了他,也沒有讓他削減到應有的規格。

就連浮山堰剛剛出事的時候,御史臺請求皇帝立刻監禁提出修建浮山堰的蕭宏,並且徹查蕭宏曾在浮山堰修建期間受賄一事時,皇帝蕭衍也沒有同意。

不但沒同意,皇帝還將自己的弟弟召到宮中安慰了他一番,告訴他御史臺參他是忠於職守,提出查案是忠於國家,所以程式上必定是要查一遍的,但讓他不用擔心,無論是什麼結果,他都信任他。

於是御史臺還沒開始查案就全天下都知他們要“秘密查案”,也因為這件事,御史臺一時成了京中的笑柄,臨川王每日上朝都要侮辱御史大夫和中丞們一番,肆意彰顯自己的“得寵”,讓御史臺上下氣結不已。

除此之外,蕭宏的三子蕭正德也是一個誘因。

蕭衍今年已經五十有五,可長子蕭統才十七歲,他在三十七歲的時候才有自己的兒子,之前生的全是女兒。

在長子出生之前,一直無子的蕭衍抱養了親弟蕭宏的三子蕭正德,他將蕭正德視作自己的承嗣子,想著若真命中無後,便由蕭正德繼承家業。

但誰也沒想到蕭衍後來會從一位普通的將軍變成了皇帝,而那家業也從蕭家變成了整個天下。

那時候蕭衍南征北戰,對於這位養子關心不夠,蕭正德有那樣的父親,從小就被養的跋扈兇殘,會被蕭衍選作嗣子是因為他的身體最健康,長得也最出眾,可是那種狠毒的性格卻一直無法改變。

蕭衍到了後來那個位置,雖沒有建國,卻有圖謀江山的野心,所以覺得蕭正德器量和性格並不適合作為他的繼承人,可他那時也沒有自己的子嗣,何況蕭正德被他養了這麼多年,也養出了感情,蕭正德便一直以蕭衍的繼承人自居。

但就在蕭衍猶豫著要不要篡齊的那一年,他為了安全留在襄陽的妾室丁氏有孕,懷孕時無論僧道巫醫皆稱是個健康的男孩,當年安全的誕下了長子蕭統。

長子的出生讓蕭衍認為自己“代齊”是上天註定的,因為連他最為擔心的繼承人問題,也突然迎刃而解。

於是就在第二年,蕭寶融禪讓了帝位於蕭衍,正式在都城的南郊祭告天地,登壇接受百官跪拜朝賀,建立梁朝。

梁國立,蕭衍也就將妾室和家小都接到了建康,這時候他的妾室丁氏才說出為什麼蕭衍這麼多年無子的原因:

蕭衍的正妻郗徽善妒,蕭衍一生篤愛妻子,後院裡也沒有多少女人,正妻不願妾室生孩子,故而後院之中生不出孩子。

但郗氏在前年病逝,後院的女人們停了絕育的藥物,又調養好了自己的身體,所以她們又能重新為蕭衍孕育子嗣了。

果不其然,之後蕭衍的第二子、第三子接連出生,三年之內後宮誕生了五位皇子,數位公主,蕭衍才明白了自己並非什麼“命中無子”,而是自己恩愛的髮妻容不得其他女人為他生的孩子。

也因為如此,蕭正德被蕭衍“退回”了本宗,後封西豐縣侯。

可憐蕭正德正一心期盼著自己能成太子,但最終蕭衍還是立了蕭統為太子,從此以後,蕭正德心懷不滿,常在言語中表露出來,又一次這言論傳到了蕭衍耳中,後者念及曾經和他的感情,玩笑似的說了一句“若吾又命中無子之時,此子方可為太子”。

這一句話,在別人看來是玩笑話,卻被蕭正德記住了。

要不怎麼說蕭正德是蕭宏的親兒子呢,兩人的貪婪、無恥以及那種令人髮指的冷酷之心是一模一樣的。

此次對蕭宏提出“闖宮殺盡皇子”建議的正是蕭宏的親子蕭正德,甚至親自率領蕭宏王府部將手下玩笑般攻打臺城的也是蕭正德,他做著“此子方可為太子”的夢,想要放棄了他的“義父”後悔,卻忘了己現在還能有這樣的優待,不是因為他還是蕭衍的兒子,而是因為他是蕭宏的兒子。

這樣的蠢貨十餘年前就不成器,十餘年過去了,已經年近三十的他依舊不是什麼深謀遠慮之人,只是兇殘貪婪之心卻日益加劇。

仗著蕭宏積累下的諾大家底,他招攬了許多亡命之徒,在京中動輒殺人,只是因為有數不盡的“賣命錢”,大多私下了結,此次攻城,除了蕭宏“借”給他的家將部曲,大多主力便是這些亡命之徒。

可惜的是,他連臺城第二道城牆的城門都沒“詐開”,就已經驚動到了東宮裡被禁足的太子。

太子蕭統生性聰慧,雖在東宮裡不能與外界傳遞訊息,可一聽說有人攻打臺城就知道他可以利用的機會來了,拿了自己太子的令符立刻命人去點了烽火,並且出了東宮,換上甲冑配上兵器,親自領了宮中將領,去城牆上“守城”。

他的理由很充分,他的弟弟妹妹們尚且年幼,如今宮中出事雖不知情況如何,但他作為長兄,不能避居東宮,卻讓自己的手足在宮中擔驚受怕。

於是便有了烽火傳訊,太子出宮一事。

烽火一起,臺城裡原本還給臨川王面子的將領也好,蕭宏的部將也好,蕭正德自己招攬的亡命之徒也好,都知道大勢已去,於是蕭衍領著羽林軍回到宮中之前,那些像是玩笑一般“攻城”的隊伍一鬨而散,蕭正德自己也跑的不見了蹤影,只丟下一群被坑的屬下。

蕭衍連僧袍都沒換,帶著自己的精銳部隊連夜回了臺城,卻聽到是自己的親弟弟“衝撞”臺城圖謀自己的兒子們,心情可想而知,當夜回了城,連前來請罪的太子蕭統都沒有見,又將自己關在了寢殿裡“自省”。

但這件事確實在京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臺城的第一道城牆內是內城,裡面住的是梁國的宗室和在平日在臺城裡辦公的高門貴族,不是天潢貴胄,就是簪纓世家,也不知蕭正德是怎麼詐開第一道城門的,他領著一群甲士從內城呼嘯而過,驚得內城裡家家閉戶自危。

並不是每個人家都像傅家一樣是將門出身,許多士族只是在京中就職,家門卻在郡望所在之地,在內城居處裡的只有少數侍衛和家人,被嚇得幾乎一夜不得安眠,甚至有膽子太小的士族活生生嚇出了心疾的。

傅母的心疾雖不是這件事嚇出來的,但追根揭底,也跟這件事跑不了關係。

如今的士族已經不是晉時“國之棟樑”的那些士族了,許多人身上領著將軍的職務,可是見到馬都畏之如虎,更別說出入都要人攙扶的那些“弱質公子”們。

這些人聽到有人打進臺城了,甚至開始命令家人收拾細軟準備逃跑,還有躲避到地窖、暗室裡把自己活生生悶暈過去的,除此之外,各種因為逃跑而爭家產等等引起的鬧劇、事故更是數不勝數。

於是等知道臺城未失、皇帝回宮之後,天還沒亮,群情激奮的宗親和士族們就已經紛紛聚集到太極殿門口,痛斥攻城之人的行為,並且要求皇帝給他們一個說法,彌補他們家中的各種人力、無力上的損失。

這和浮山堰之事不一樣,浮山堰的事情群起攻之的物件是皇帝,結局以皇帝直接斬了兩個反對的臣子告終,這些在朝中有影響力的官員和宗室雖然有心“勸諫”,卻無意為了勸諫丟了自己的性命和大好的前程,所以浮山堰出事之前還是出事之後,這些人都不敢再多置喙,任由皇帝愛幹嘛幹嘛,全憑天意。

可此事不同,此事所有人攻擊的是攻打臺城的“逆賊”,是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這些逆賊把他們嚇得一夜沒敢睡,人人家裡亂成一團,還以為有人打進城來了,就這麼算了?

皇帝能夠躲在同泰寺“修行”,一是浮山堰災民的事情太棘手,誰也不願先做那個出頭鳥,二是迫於臨川王的蠻橫,怕還沒叩到寺門、沒見到皇帝,就被他半路宰了,所以沒人出聲。

現在群情激奮,圍在太極殿雙闕之前的臣子宗親們就差沒把太極殿掀了,晚上一回宮就“休息”去的皇帝在同泰寺裡能穩如泰山,可一聽說住在內城的人家裡有人死的死傷的傷,心中頓時一驚。

難道那他不像話的弟弟不但“攻城”了,還趁機洗劫了這些人家?還是燒殺搶掠了?

這也不是他不能做出來的事啊……

如此一想,蕭衍也慌得一背冷汗。

他原本想著既然是蕭宏小打小鬧,也沒造成什麼損失,乾脆就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了,所以才悶聲不出,可要他真做了這樣的混賬事犯了眾怒,就不是他壓得住的。

於是蕭衍只能一面立刻召了御史臺的人來問清前因後果,一面派太子去安撫群情激奮的朝臣,再令了禁軍出宮去臨川王府上“請”來蕭宏,兄弟兩個先對對“口供”,看看他幹了什麼混賬事再說。

聽到父親傳來的旨意,太子蕭統也是頭疼。

他一夜都沒休息,聽說有人攻入臺城,他先是領著東宮官員和內衛上了第三道城牆“督戰”,後來發現是一場鬧劇之後也不敢放鬆。

父皇回宮後沒有宣他,他也不能真去休息,誰也不知道父皇哪時就要召他,萬一那時他在睡覺,就顯得怠慢天子。

所以蕭衍在休息的時候,蕭統卻忙著去安撫宮中受驚的弟弟妹妹,以及感謝守第二道城牆有功的將士,謝謝他們既沒有被對方詐開了城門,也沒有小題大做使得局面惡化,分寸拿捏的很好。

等他將一切忙完,料想著天都快亮了,父皇應該是不會召見他了,剛準備休息,一道口諭下來,讓他去安撫太極殿前“告狀”的官員和宗室。

蕭衍向來寬待宗室到了“溺愛”的地步,而他對高門士族的寬容也使得宋、齊兩朝曾被打壓過的高門一個個復起,儼然又回覆了當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年代,一個個趾高氣揚。

這樣的宗室和高門,也許不敢對皇帝不客氣,對他一位太子“發飆”,卻還是有底氣的。

太子怎麼能不頭疼?

“這還不如不被解除禁足。”

蕭統苦笑著領命,

皇帝給他差事的潛臺詞就是他的禁足令到此為止,作為他去應付這些人的補償,但這補償也未免太可怕了點。

“太子不能這樣說,大臣們還是尊敬您的……”

太子冼馬有些虛弱無力的安撫道。

“罷了,父皇有令,就是這些人要活剮了我,我也還是要去的。”蕭統嘆了口氣,對身邊的屬官吩咐道:“只是我現在太困,去取些冰水來,讓我洗個臉。”

屬下滿臉同情的去了,少頃之後,整了整衣冠的蕭統用冷水洗了個臉,凍得直哆嗦,赴法場一般去了太極殿。

到了太極殿前,黑壓壓的人頭驚得太子頭皮發麻,差點生出退卻之意,但他畢竟不是性子懦弱之人,只能硬著頭皮上前安撫。

大臣們見到是太子來了,不怒反倒一喜。若真是皇帝前來安撫,他們還不知道從哪裡去鬧,如今是太子,倒是正中下懷。

於是一群人把蕭統圍得水洩不通,這家說家裡七十歲的老母被嚇得滾落階下摔斷了腿,那個說八十歲的祖父以為有亂軍宮城嚇犯了心疾,還有家中奴僕趁亂偷竊的、逃跑的,一個個都要太子給個“交代”,直吵得蕭統頭暈腦脹。

“此事不好給各位交代。”

蕭統緊皺著眉頭,向諸人回應著。

“怎麼能不給交代!”

大臣們又怒了。

“昨晚闖臺城的是臨川王叔家的人。”蕭統露出一個“你們懂得”的表情,“父皇昨夜還未入宮,那些人就跑了,抓到的沒幾個,雖知道了闖宮之人的身份,可父皇並沒有立刻處置……”

他語意未盡,可這些人都不傻,哪裡聽不出太子話裡的意思,一時間,剛剛還喧鬧如市集的太極殿前,竟奇異的靜了一靜。

“既然陛下另有打算,我們也就不強求交出‘人犯’了。可各家因此造成的損失、還有被連累到的人,殿下難道不該給我們一個交代嗎?”

混在人群中的謝舉見不少人聽到“臨川王”三個字就生出了退意,連忙在他們反悔之前開口。

“這裡不少俱是蕭氏宗親,這既是國事,又是家事!”

謝舉此話一出,許多被煽動的腦子已經大熱的宗親們立刻叫了起來:“沒錯,按輩分本王還是臨川王的叔叔呢!”

“他蕭宏在京裡一人獨大慣了,但咱們也不是任人輕視的賤民啊!”

臨川王的跋扈不但讓許多士庶看不過眼,一直在皇帝面前爭寵的宗親們也是一樣,這時候略一撩撥,立刻嚷了起來。

宗室先開的口,這些高門清官們也不怕再被當出頭鳥打了,原本退卻的心思立刻又動了起來。

“就是,臨川王富可敵國,賠償我等損失難道過分嗎?”

“就算他不伏法,至少要謝罪吧!”

蕭統原本已經用臨川王的名字壓下了不少喧鬧之人,可此時人群裡一聲質問就成功又讓許多人鍥而不捨的追責,這樣的口才和心計讓人不得不注意,蕭統眯起眼,往人群裡看去,正巧和看向自己的謝舉對上了視線。

謝舉並沒有避讓太子的視線,反倒微微一笑,神情從容。

這一笑,讓蕭統一怔,臉上出現了意外的神色。

謝舉其實和他是有淵源的。

雖說謝家自劉宋之後聲望已經大不如前,但世家譜學之中,還是公認第一等門閥為王、謝,高門無不以與王、謝聯姻而為榮。

謝舉則是上代謝氏家主謝覽之弟。

謝覽曾擔任吳興太守,後任吏部尚書、侍中,因為風度出眾,政績不俗,皇帝一直重用他,所以謝舉起家就是秘書郎,後來又被委任了太子舍人。

但那時候蕭統還沒到知事的年紀,只是個牙牙學語的孩童,而謝舉這個“太子舍人”也不過是個清貴的虛職,兩人並無什麼交集。

後來謝舉歷任秘書丞,司空從事中郎,謝覽英年早逝,他繼任了侍中,“太子舍人”的官職依舊還是虛職。

那時候太子已經十歲,他應當開始接觸太子為日後輔佐他做準備,可這時朝中卻一紙調令,將他任命為寧遠將軍兼豫章內史,去治理地方了。

直到今年年初,他才又因政績卓越而被調回京中,,復入為侍中,領步兵校尉,這步兵校尉也是虛職,他手中其實並無兵丁,但因為有這個可掌兵權的官職,反倒不好和太子接觸。

謝舉這個太子舍人是有名無實的,但並不代表蕭統對謝舉一無所知。

蕭統自幼被立為太子,更喜歡“引納才學之士,賞愛無倦”,所以他身邊招攬了一大批有學識的士子,經常在一起討論學問。

但他知道,自己需要的不僅僅是會詩詞歌賦的讀書人,還需要謝舉這樣精通官場、地方上的規矩,有才幹和閱歷,而且身份高貴的能臣輔佐。

朝中不是沒有這樣的臣子,但這樣的臣子大多位極人臣,只向皇帝效忠,即便對蕭統表現出的好意表示出樂於接受的態度,可是真正能幫到他、為他出謀劃策佈置大局的,幾乎是沒有。

所以謝舉一回京時,蕭統也曾向他表現出“招攬”之意,畢竟他起家時曾擔任過自己的“舍人”,如今若是他願意,再進一步晉升個“太子庶子”甚至“家令”的地位也不是不可以。

這並不算是出格,大部分人升遷後曾經的虛職也會加官,這是只是為了待遇上更加優厚而已。只不過謝家並不缺這些俸祿,並沒有向朝廷提出“加官”。

但不知為何,那時的謝舉雖然接納了他的好意,卻沒有加官,也沒怎麼和東宮接觸,而是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接觸京中的故交舊吏門生,重新熟悉京中的環境,憑藉他謝覽之弟、謝家郎的身份,在離京數年之後,又站穩了腳跟。

蕭統並不是強人所難之人,謝舉沒有表現出對東宮的興趣,他也就沒有再勉強,平日裡依舊做到了太子對臣子的禮節,沒有因此對他生出心結。

可絕不會為了一點府中的損失在人前吵嚷的謝舉,卻公然地挑撥起了已經安靜下來的氣氛,而且有將此越鬧越大的嫌疑,為何?

正因為帶著這樣的疑問,蕭統沒有再用臨川王的身份和父皇的遲疑做藉口敷衍臣子們,而是謹慎地分辨著其中的各方聲音。

沒一會兒,不知是無意還是有意,眾臣之中有一年輕的臣子激動地面紅耳赤地叫道:

“臨川王把建康令傅?都軟禁了,還有什麼是他不敢的?若是傅令公主持建康治安,大晚上有哪路人馬能明火執仗地穿過大半個建康闖到臺城城下?都尉衛是吃素的?北府兵是吃素的嗎?”

此人似是對臨川王早有意見,叫的也最兇。

“傅?和臨川王沒宿怨吧?他大兒子還是揚州祭酒,臨川王的屬官!這樣的行為也叫‘無意為之’?誰無意為之會先拿下衛戍京城的官員,再去闖宮?這還不叫蓄意,什麼是蓄意?若陛下又將此事像之前幾次那樣重重提起又輕輕放下,那臨川王是不是可以三不五時的‘闖宮’玩玩?”

他怒吼著。

“今日關這個建康令,明天就該關臺城衛了,後天走在路上不高興,還可以抓幾個守城的門官。此例一開,人人皆可闖宮,天子威嚴何在!”

“就是,臨川王要每天晚上去臺城和陛下‘敘舊’,我們還要不要住了?”

被煽動的人群也躁動了起來。

“他臨川王可以闖宮無罪,我南康王是不是也可以闖一闖?”

“建康令若在,怎麼會有這種事!傅家自己就在內城,怎麼能讓人闖了內城冒犯他的家小!”

一時間,有四五個聲音突然發生,每一個聲音都指建康令傅?,儼然昨夜會發生這種事,全因為傅?不在任上的緣故。

遠遠的,謝舉對著又一次看向他的太子頷了頷首,眼神意味深長。

霎時間,蕭統什麼都明白了。

傅?掌著都尉衛,為何會輕而易舉的被臨川王的人帶走。

危害京中多年的蕭正德,怎麼突然就有了闖宮的底氣。

為什麼守第一道門的門將輕易就將人放進了內城,可同樣的伎倆卻在第二道門毫無用處,甚至宮城上的守將對臨川王的攻城毫不緊張,連個滾石都沒丟下去。

為何臺城外一點小小的“摩擦”,卻有人將訊息大喊大叫著傳到了東宮,甚至請了他的令符去點烽火。

父皇為何會回宮……

他為何解除了禁足令站在這裡……

想著想著,蕭統心頭一片狂熱。

他想要他!

他想要這樣第一流的謀臣!

他要謝舉做他的太子家令,記錄、指導他的一言一行!

蕭統眼中的狂熱幾乎是無法抑制的,他再怎麼謹言慎行也還是個少年,這樣的眼神讓一直注意著他的謝舉也不由得微微露出了得色。

他不是不想投向太子,但如果太子一招攬他就去了,豈不是無趣?

謝家人不出仕則已,出則定國安邦。

見太子懂了,謝舉心中也一定,遙望著人群之前的太子,默默做出了“傅?”的口型。

到了這一步,蕭統哪裡不知道謝舉接受招攬的條件,便是要他救出作為佈局第一步棋子的傅?,他們這樣的聰明人總是有這樣那樣的顧慮,但有一條是共通的。

我可以作你的棋子,但絕不可做棄子。

蕭統鼻尖微微出汗,他知道自己若不在這麼多臣子和宗室面前給出謝舉明確的答案,也許下一刻,剛剛解決了朝中和他最大麻煩的謝舉就會拂袖而去。

所以,在四五個人連聲痛斥臨川王的“無狀”之下,蕭統咬著牙,似是為了安撫情緒最為激動的臣子,又像是趕緊想辦法逃離這般可怕的“問罪場”一般,抬起了右手。

眾人的喧鬧因為他的舉動戛然而止。

在諸多宗室官員的注視中,蕭統緩緩放下了手臂,朗聲開口:

“諸位臣公所受的委屈,本宮已經全部記下了,必會讓父皇知曉。臨川王之事,也必會給各位一個交代。但本宮畢竟只是太子,父皇也已經回宮主政,可以左右的事情不多……”

他說這番示弱的話很是艱難,又怕自己說的太慢、太猶豫會引起謝舉的失望,所以一鼓作氣繼續道:

“不過諸位所言亦有道理,因為此事被牽連的建康令傅?確實無辜。況且有了昨日之事,京中防務越發成為重中之重,相信諸位也不會放心衛戍京中治安的建康令一位繼續空懸……”

“就是!這樣的事多來幾次,還要不要人過了!”

“晚上宵禁現在都鬆懈了,要是有蟊賊摸入內城乘火打劫怎麼辦!”

之前鬧得最兇的幾人大叫著。

“正是如此!”

蕭統如釋重負,肅容頷首。

“所以本宮會給各位一個保證,一個今夜不會再有人擔驚受怕的保證……”

他看著露出笑意的謝舉,務求讓他看到自己的決心。

“本宮會即刻出宮,親自釋放傅?,讓他官復原職。”

**

太極殿前的群臣激憤,身在內城中的傅家是不會知道的。外面動亂到底有沒有停下,傅家人也不知道。

畢竟唯一能入宮上朝的傅?,現在還被關在內獄之中。而昨夜外面那亂象,也讓傅家人不敢貿然派人出去打聽,以免和亂臣賊子同處。

所以直到天色見亮,傅歧依舊像是棵松樹一樣牢牢把著後院的大門,不敢有絲毫鬆懈。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外面鎮守前門、二門的家將們不來“接觸警報”,他是不會開後院的門的。

但傅歧其實已經睏倦的不行了,就連傅母都早熬不住睡在了廊下,還是傅歧親自抱進屋的。

他提神的參湯是喝了一碗又一碗,若不是他身子素來強健,這麼幾碗參湯下去就夠他好受。

此時他只覺得自己的雙腿像是灌了鉛一樣,即便是靠樹而立,腳跟也難受的很。大概是看出他已經是強弩之末,陳慶之派出來保護他的侍衛看不下去了,勸他道:

“傅公子,我看已經沒什麼事了,宵小之徒斷沒有大白天闖門的道理,你不如先去休息,我們都在這裡守著,無礙的。”

他身為御史臺的吏員,查案時幾夜不睡都已經是習慣,當然不怕這熬夜。

“沒,沒事……”

傅歧抹了把臉,強打著精神。

“你既然說看起來沒什麼事了,我就再等一時半刻,等外面有了確實的訊息,我才能放心休息。”

就在兩人說話間,後院緊緊閂住的院門突然傳出幾下輕拍。

“小郎君,開門,已經無事了!”

“無事了嗎?”

傅歧隔著門問。

“無事了,陛下昨夜回宮了。”

外面的家將回答的肯定。

“開門,快開門!”

傅歧這才松了口氣,立刻沒有形象地蹲在了地上。

其實他更想就地一攤,可院子裡這麼多家將部曲,一夜俱能強打著精神守衛,那是因為作為“主事”的自己沒有表現出絲毫鬆懈。

他知道一旦自己都輕忽大意,其他人更不會警惕,所以這一夜都勉強著自己挺直了腰桿,毫不驚慌,可維持這樣的“氣勢”也是很累的。

聽說沒事了,也就沒有了繼續再“端著”的理由。

廢話,再不蹲下腿都要廢了!

“傅歧!”

門一開啟,出現在院門前的長者就對面前的一幕怒不可遏。

“你在幹嗎!”

傅?還未回家就聽謀士蘇竣說小兒子回來了,妻子也因為他的事犯了舊疾,原本就焦急如焚。

回家後,家中絲毫未亂,各處把守嚴密,而且府中上下都對小兒子在昨夜之亂中的表現讚不絕口,但素知小兒子喜歡胡鬧的傅?卻對此半信半疑。

所以他讓家將敲開了院門,原本是想讓身後之人看看,看看自己披甲執銳的兒子多有乃祖之風,若能因此得到好印象,便是他日後之福。

他一片苦心,誰能料到?

誰能料到!

他看到的是小兒子以一種拉/屎/忘帶廁籌的姿勢蹲在地上,正在扭身回頭看向身後……

其猥瑣之氣,讓觀者不忍直視。

“阿爺?”

正揉搓著腳後跟的傅歧也沒想到門開後進來的是自己親爹,驚得身子一顫,原本就酸脹的大腿頓時支持不住,立刻向前摔了個狗吃/屎/。

“哎喲!”

“噗嗤!”

“嘶……你們還不扶我起來!我腿麻了!”

傅歧見父親回來,越發放鬆,丟再大的人也不覺得是丟人了。

“愣著幹嘛!扶下小爺!這甲冑都夠壓死小爺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