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人人都愛馬文才最新章節列表 > 482、風雲變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82、風雲變色

皇帝對祝英臺的重用,使得這位年紀輕輕便成為了“真人”的女冠, 一下子躍入了建康上流階級的視線之中, 她所居住的青雲觀每日裡拜帖不絕, 有些是因為好奇, 有些是想要攀關係, 有些則純粹是聽聞陶弘景有治病救人或各方面的本事, 以為祝英臺也是如此,前來求助的。

祝英臺並不是善於交際的性子, 原本想閉門謝客,卻被青雲觀的觀主制止了。

青雲觀的觀主按輩分只是陸修遠的徒孫, 在老莊的造詣上並不算出眾, 但他能在佛門的重壓之下仍舊維持住京中這座道觀, 可見在人際關係上有他的擅長之處。

這樣“傳教”的好機會, 這位自號“青雲子”的觀主自然不會錯過,主動將接待香客、分揀拜帖的差事接了下來,又找祝英臺借了人手,決定要“轟轟烈烈”的做一番事業, 將這麼長時間以來被禿驢們壓在頭上的鬱氣好好消一消。

陶弘景所學甚雜, 他是丹陽陶氏出身, 家中世代醫家, 煉丹和辨藥、醫理不分家,茅山上最多的就是懂得治病開藥的醫者,這次祝英臺下山時帶著的道士裡自然也以擅長這方面的最多,所以青雲子便將那些求醫的帖子撿了出來, 交由這些弟子去做。

祝英臺和徐之敬相熟,便特意寫了封信給徐家在京中的藥鋪,順便照顧了下徐之敬的生意,但凡治病時需要開的藥,都讓他們去徐家的藥鋪去拿,也不算搶了徐家的醫館生意。

遇到實在無法治好的病症,便開個帖子請他們去徐家醫館或者直接去茅山求醫,總不至於耽誤了病情。

青雲子看來的人多,後來乾脆在道觀門口支了個棚子,每隔一日便給百姓“義診”,又拿出香客的捐贈請茅山上的師兄們製作了些現成的藥丸和藥散,如果遇見那種不太重的病症,便讓貧苦之人拿幾副藥回去,也算結個善緣。

至於求“抓鬼”的,求“看風水”的,求“論道”的,青雲子也在這群下山的道士裡挑選了能說會道皮相出眾的,隨身帶了個羅盤法劍,每日裡親自帶隊陪著他們滿建康跑,只說好話,不說鬧鬼,一時也解決了不少問題。

在青雲子這種不遺餘力的造勢之下,建康城中突然出現了大量“得道高人”的訊息便傳揚了出去,民間早就把陶弘景當成了“活神仙”,乍一聽青雲觀裡現在還住著個真仙君的傳人,更是紛紛湧入青雲觀裡,想要一睹“仙女”真容。

而我們的“小仙女”祝英臺,這段時間卻很少住在道觀裡,而是在鑄幣司裡忙活。

無論是準備原料還是準備模範,都需要不少準備工作,鑄幣司之前和道門沒有合作過,很多事必須祝英臺親力親為,好在她名聲在外,又隨時帶著幾個會武的健壯道人,倒沒人敢小瞧了她。

也有幾個看她年輕貌美在背後說了幾句閒話的,無一例外之後都被御史臺的御史們收拾了,一來二去,哪怕再蠢的也知道這祝英臺在朝中有靠山,為了自己的飯碗,對這位祝真人也就越發諱莫如深起來。

在所有想要見祝英臺的拜帖裡,有兩張最為棘手。

一張是同泰寺裡邀請她“論道”的帖子,一個佛門中人邀請道士去“論道”,怎麼看怎麼來者不善,祝英臺推了幾次,可每天又會有新的帖子送來,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意思,讓祝英臺不堪其擾。

一張則是三皇子蕭綱的帖子。

祝英臺在東宮為官時,其實頗受這位三皇子的照顧。

太子公務繁忙事情太多,很多時候祝英臺並不能直接見到他,而是傳了好幾道之後才安排的工作,那時候蕭綱並沒有領實職,時間大把又愛好看書,便經常在玄圃園呆著,和祝英臺混得極熟。

再後來,祝英臺幫馬文才說媒的事黃了,她與太子之間就有了些齟齬,為了不讓兩個人都尷尬,祝英臺便刻意迴避有太子的場合,之後更是辭了官回家幫馬文才搞研究去了。

就算祝英臺再怎麼政治白痴,也看得出現在現在的三皇子已經不同與往日,同泰寺中的太子鬧出家,至今皇帝還未下令讓他還俗,也沒有為他準備“贖身錢”,眼見著這太子就要這麼將日子在同泰寺裡耗下去,三皇子儼然已經是東宮暗地裡培養的儲君備選。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凡她還要在俗世中來去,就不能得罪這位“舊友”。

然而無論祝英臺再怎麼想拖,也沒想到居然會有硬生生讓她拖不下去的那一日,而且是以如此詭異的一種局面。

“你說什麼?”

半夜裡匆匆披衣起身的祝英臺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誰要求醫?”

梁山伯身上也只隨意套著件官服,連頭髮都沒束好,當他看見僅著中衣的祝英臺,竟然面對著他若無其事的起身穿衣時,忍不住臉色一紅,轉過身後方才開口:

“太子殿下在同泰寺出了事,陛下不相信宮中的御醫和同泰寺的僧醫,命人召京中的名醫入同泰寺會診……”

“生了什麼病?我只會煉丹不會治病啊。”

祝英臺茫然極了,“就算請醫者,也該找青雲觀裡的茅山弟子吧?”

“陛下點名要你去。要是陶真人在京中,怕是點名的就是陶真人了,大概是以為你是擅長煉丹,見識也會比旁人多些。”

他面上閃過一抹憂色。

“其實陛下也往茅山送了信,請陶真人下山了。”

祝英臺的手一頓,徹底醒了。

“太子病得很重?”

電視劇裡動不動治不好人就砍死御醫,她跑去湊這個熱鬧,萬一救不回太子,皇帝不會把她當招搖撞騙的騙子砍了吧?

梁山伯會親自來領祝英臺入宮,就是怕她被嚇到趁夜跑了或推諉,所以連忙勸說:

“你現在去了,若是治不好,陛下也許會怪罪,也許不會怪罪。但如果太子出了事,你沒有去,陛下絕對會怪罪你,你懂麼?”

祝英臺自然是明白了,也來不及穿那身複雜的法袍,隨便套了身道服,扎了個頭巾,跟著梁山伯就去同泰寺。

同泰寺在臺城之外,從她的青雲觀出發要穿過小半個建康,事情緊急,祝英臺點了四五個醫術最精湛的道人,和梁山伯乾脆在觀裡牽了幾匹青驢,一群人快速地趕往同泰寺。

此時約莫後世的晚上十點,古人早睡,晚上又有宵禁,要不是梁山伯親自來領她,她連門都出不去幾步。

“究竟是什麼病?”

祝英臺這時才有閒心問個仔細。

“怕不是病。”

梁山伯的表情凝重。

“似乎是中了毒……”

此言一出,眾人悚然。

梁山伯知道他們都不願捲入什麼宮闈秘聞裡去,索性趁著趕路的時間,將自己知道的事情說了個明白。

整件事的起因並不複雜,大約是傍晚時,同泰寺往宮中遞了個條陳,奏報太子蕭統身體有恙,有嘔吐和腹瀉的情況,連晚飯都沒有吃多少,寺裡想要詢問皇帝能不能請個御醫看看。

皇帝即便再怎麼和太子冷戰,也不會坐視兒子生病而不顧,於是派了幾個御醫過去,後來又不放心,還特地去把蕭綱也找了過去,親自督促著給太子醫治。

一開始還好,御醫診治後得出的結論是太子體虛脾弱,可能有些傷食,扎了針就讓他休息了。

太子在為母親服孝時服的是重孝,一天只吃一餐,又毀傷過度,重病後熬壞了腸胃,好不容易才調養回來一點,吃的東西不精細點就會犯病,只不過他是儲君,他的健康攸關儲位的安穩,除了最親近的幾個親人,沒有多少人知道體格高大健壯的太子其實有胃病。

這病來勢洶洶,三皇子不放心自己的兄長,乾脆就和御醫們住在了同泰寺裡,結果剛入了夜,太子就開始大量出汗、面色蒼白,而且劇吐到暈了過去。

這一下整個同泰寺便慌了,三皇子也不敢擅專,立刻連夜派人入宮請皇帝再派御醫來。

宮中的御醫盡數被派了去,可無人能看出這是什麼病。

若說是“羊角風”吧,太子既沒有口吐白沫也沒有渾身抽搐,脈相也並不紊亂,完全得不出結論。

後來有位年老的御醫大膽做出猜測,認為太子不是腸胃的舊疾犯了,而是中了毒。

這個猜測一出,皇帝立刻大怒,不但命令宮城和臺城全部戒嚴,甚至直接調派了禁軍把守住了同泰寺,圍得滴水不漏,嚴禁人等進出。

太子在同泰寺出家,平日裡並不見外人,就連住都是住在隔絕在後院的禪房,所用的侍人和僧侶是皇帝層層把關過的,不是東宮曾經的舊人,就是同泰寺裡最德高望重的和尚。

何況同泰寺的僧人都知道太子若是出了事對他們來說代表著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太子的禪房連只鳥都飛不進去。

中毒的結論一出,整個同泰寺的人都慌了,三皇子禁止旁人再靠近太子,甚至將太子的嘔吐物都收集了起來,可是驗過的結果依然是無毒。

同泰寺伺候食膳的藥師堂僧人為了表示清白,甚至不顧噁心,當著所有御醫的面親自吃了一部分太子的嘔吐之物,以示不是中毒,然而並不能完全讓皇帝相信。

梁山伯出來傳召上清派道人時,皇帝正命令從人將太子的衣衫褪盡,親自一寸一寸的檢查兒子的身體髮膚,他擔心是有人用下了毒的針刺之類暗算了太子,連三皇子都不放心了。

此舉自然是寒了三皇子的心,可眼下這種情況,若是激憤更顯得可疑,三皇子再怎麼委屈,現在也只能幫著審問寺裡的僧人、延請名醫,期望著用自己的言行洗淨身上的冤屈。

當梁山伯領著祝英臺他們一群道人入了同泰寺時,自然引起了許多僧人的關注,寺中出了事,皇帝請了道士來,這讓寺中不少僧人心中實在是不安。

甚至有些年輕掩不住心事的,望向他們的目光中隱隱還帶著恨意。

可惜祝英臺他們現在完全也顧不得這些僧人怎麼看他們了,守在禪房外的三皇子幾乎是一見到他們立刻就衝了出來。

“祝英臺,你來的正好!你從紫虛元君那裡學了什麼仙術,趕快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