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三國:朕的底牌是玩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一章 內閣之道,在於均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五十一章 內閣之道,在於均衡

現在劉協手中的高階武力並不弱,而且這些人都是三國本土武將。忠心值也高。

他掰著手指頭,仔細算了算,從最開始徐晃,張繡,太史慈,馬超,趙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光是頂級戰力,劉協這邊就有五人。

這還沒算,馬騰,公孫瓚這樣原本是君主型別的武將。

可以說,劉協現在是人才濟濟。

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讓誰進入到內閣當中。

或許有人會說,劉協想要組建的內閣,不是為了處理朝政才組建的嗎?

這些武將,除了排兵佈陣,上陣殺敵以外,能有什麼治國良策?

劉協對於這樣的問題,他表示很不屑。

這裡先不說三國時代有多少武將,是屬於儒將型別,比較突出的就是周瑜。

這哥們既能統兵殺敵,又能治國安邦。可以說是全能型人才。

諸葛亮跟他相比,在武力和臨陣統兵之上,會稍顯不足,但是戰略之上,要比周瑜勝出一些。

可能會有人問,戰略跟臨陣統兵有什麼不同。

那就換一個說法,周瑜擅長戰術,就是兩兵交戰之時,臨場變陣。

而戰略也是雙方還沒開啟,或者是剛剛來打,但卻還沒有短兵相接的情況下,對於戰爭局勢的把控。

可以說,他們兩個是不同的方向。

話說遠了,還是說回武將能不能進內閣的問題。

劉協的意思是可以,而且還是必須的!

原因也很簡單,一個王朝不可能一直平靜下去,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戰爭威脅。

如果武將不能進入到內閣,那麼當戰爭來臨之時,誰來保衛帝國?

光靠文人嗎?那根本不可能。

後世的大明不就是文人入閣,把武將排除在外,最後的結果呢?

不正是一群什麼也不懂的人,在那裡瞎指揮,再加上自己人坑自己人,結果大家一起玩完了嗎?

而且,將武將長期排除在外,很有可能會導致文強武弱,習武無用的情況。

如果說,一個帝國,連最基礎的武力都沒有了,那也就不用混了。

劉協雖然不會去強求什麼萬年王朝。

一個王朝的興衰,總是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的。

劉協能做的,就是把基礎打好,讓整個王朝能夠多存在一些年頭。

其實,現在大漢的處境,對於劉協來說,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之前由於大漢的皇帝們昏庸無度,但是大漢覆滅在即。

而這個時候,劉協挺身而出,力挽狂瀾,雖然危險係數很高,但是收益也高啊。

簡單來說,如果說,劉協能夠剿滅天下各路諸侯,重新讓大漢一統,那麼他就將獲得巨大的個人聲望。

到時候,劉協就可以憑藉自己巨大的聲望,去對大漢做一些調整,不管這些調整,合不合所謂的祖宗之法,劉協都可以強推下去。

因為那個時候,劉協就會如同劉秀一樣,成為新的開創者。

換句話來說,到那個時候,劉協就是後世皇帝的祖宗,他需要聽啥祖宗之法?

話扯遠了,現在劉協想要組建內閣,而且是第一屆內閣,所以對於人選方面,他是慎之又慎。

其他人不說,但是楊彪現在在劉協的眼中,是有權臣的徵兆,所以他不想把楊彪抬進內閣。

那麼,這樣一來。文臣方面就缺少了一人,而武將方面,則是一個人都沒有。

這就讓人有一些頭疼了。

看著主動問自己人選問題的賈詡,他覺得賈詡這算是給他出了個難題。

所以,劉協直接把鍋甩了回去。

這一下輪到賈詡有點蒙圈了。

什麼叫自己有沒有人選?自己以前都沒有聽到過半分關於這方面的事,哪來的什麼人選?

但是,天子既然發問,那麼自己不回答,則是不行的。

賈詡的腦子開始飛速的旋轉,他在想讓誰入閣比較合適。

首先,他之前的主公張繡鐵定不行。

因為張繡之前屬於西涼軍,雖然,張繡早就從西涼軍裡面獨立出來,而且也算是投靠劉協比較早的人了。

但是張繡太年輕了,他才三十年歲,脾氣也比較火爆,並不算沉穩,所以讓張繡入閣,有點不合適。

接著就是徐晃,雖然賈詡很徐晃接觸的不多,但是他知道徐晃是被劉協提拔出來的,能力,忠心都夠。

但是徐晃這個人沉悶的很,基本上不會在任何場合發表自己的意見,存在感很低。

讓他進入到內閣,他也絕對不會提出什麼意見。甚至有可能繼續當個隱形人。

如果是這樣,那麼徐晃存在的意義就少了很多。

而且,說實話,賈詡覺得,徐晃想要進入到內閣,功績方面還少了一些。

據賈詡所知,徐晃被劉協提拔起來了之後,就參與過兩次對外作戰。

一次是帶著玩家出城剿滅李傕郭汜,雖然那一次徐晃擊殺了李傕郭汜,但是他的風頭卻被天兵們給搶了。

然後就是徐晃帶兵去宛城,這一次更誇張,徐晃連交手的機會都沒有。

徐晃,張繡都不行的話,賈詡又想到了公孫瓚,馬騰。

但是這兩個人,賈詡覺得他倆還是差了點。

怎麼說呢,馬騰其實挺不錯的,功績,名聲都夠,但是現在這個時候,西涼還離不開他。

現在的西涼,雖然不在很以前一樣,隨時都需要面對胡人的襲擾,但是沒了胡人,卻又來了一個更大的威脅,那就是韓遂。

賈詡雖然不太會看面相,但是他也是西涼人,他還在董老大麾下的時候,就曾聽過韓遂的名聲。

這個韓遂可是一個老狐狸,天生的反骨。如果賈詡想劉協聯絡,把馬騰調入內閣,那麼西涼就沒有人能夠壓制的了韓遂了。

別看韓遂現在已經投靠了劉協,但是沒有人敢保證韓遂不會反!

如果到時候韓遂造反,而馬騰又不在西涼,那麼大漢鐵定控制不住西涼的局勢。

所以說,現在的大漢,還是需要馬騰在西涼盯著。

至於說公孫瓚,他加入劉協這邊時間很短,不足以服眾。

雖然公孫瓚有名聲,也有能力,但是他也不是最合適的人選。

賈詡把自己腦海中的人選,都想了一遍,但依舊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