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編造的武道百科詞條成真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七章 專項應對小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七章 專項應對小組

與此同時。

直升飛機之上。

影片通話被開啟。

幾道身影出現在了影片通話。

“幾位,如何?”

李海平的目光帶著嚴肅,視線看向了幾人,剛剛他在與江晨的對話之中,就已經錄製了全部影片。

此刻自然就是為了分析了。

在他對面的是整個國內最為著名的語言分析師,心理諮詢師、行為分析師。

其目的自然就是要驗證江晨話語之中的真實性。

“很自信。”

“並無太大波動。”

“其語言之中,並無遮攔之意。”

一人開口。

“對,其語言並沒有有虛假的下意識反應,其行為正常,並無明顯錯落。”

另一人也同樣開口。

而聽著幾人的分析,李海平的內心不由一沉。

腦海之中,江晨之前的話語更是在不斷的在他的腦海之中回想著。

“地界,因入口連結於地底,又被稱為地窟,可其本質卻是另一方世界,不知何因,也不知何原,那一方世界與地界相接,並且企圖入侵地球....”

“地窟,地界,這要是真的,地球恐怕真的有大麻煩了!“

李海平苦笑了一聲,神情之中有些無奈。

哪怕只是那隻言片語之中,他都能夠感覺到有著一個巨大無比的危機已經籠罩了整個地球,整個華夏。

一旦應對不好,人類的文明恐怕都很難維持住。

至於是否是真的,不單單是這幾位專家的言語,還有著江晨言語,以及表現,甚至徐達之墓的場景,都讓他內心隱約間都有些相信了。

“組長,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

江玉小心的詢問向了自家的組長。

“立即回京都,我們需要更多的資料。”

“若是徹底確定,也許我們還需要來一趟。”

思緒迴歸,李海平沉聲的開口。

“還需要來一趟嗎?”

江玉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很快,直升飛機飛離了玉清山。

隨後李海平與江玉離開了江南省,第二日清晨,兩人的身形重新回到了京城。

而抵達京城的李海平,迅速之中就是下達了一個個的命令。

首先就是全力收集武道相關資訊,無論真假都可以。

其次全力收集,崇禎十七年相關的歷史記載。

國家機構無疑是恐怖的。

在李海平的命令下達不到三天,大量的資料就是被彙總了過來。

其中有著各門各派的武道,也有著崇禎十七年的各種歷史記載。

隨後,專項應對小組開始了迅速之中整理,歸納起來。

而在這一種整理歸納之中,一些東西無疑被發現了。

練假成真的效果雖然還只是百分之十幾,可這百分之十幾對於整個世界的影響卻是極為醒目的。

特別信任度還在逐漸增加,這代表著有著新的東西一直在從虛幻化為真實。

如今距離他們開始行動已經過去了五天的時間了,這五天,信任度差不多也增長了百分之一,這百分之一,無疑也締造了不少東西。

這些東西,這一刻再度被專項應對小組存在所發現了。

比如各大門派的修行功法之中,就有著那麼一兩本,模糊的描述著武者的修行之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雖說只是模糊描述,可李海平還是瞳孔不由劇烈收縮。

這些描述,竟然和江晨講述的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唯一的不同,那就是江晨講述的更為詳細,而這些功法之中描述的要更為的是似而非,就好像照貓畫虎一樣。

而更加讓李海平震動的是一份來自於曲阜孔家的古籍。

“這確定是孔家的。”

看著眼前的古籍,李海平的目光不由看向了自己的助手兼秘書的江玉。

“確定,這是昨天,於曲阜考古所發覺。”

江玉點頭。

“崇禎十七年,陛下欲集九州之力,匯儒釋道三家之武者,以及三百萬將士之氣血鑄封印十二道,孔家不從,遁之以北,陛下以南孔入宗廟,繼孔聖之衣缽,南孔感天子之恩,集南孔之力入地窟,封絕天地。”

輕喃的聲音從李海平的嘴中傳出,視線則是定格在了這些文字之上。

他的內心不由劇烈起伏,這是他第三次看到崇禎鎮壓地窟的資訊了。

第一次是天師府的古籍,第二次是江晨的帖子,而這是第三次。

這一份來自於孔家古籍的記載和前面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唯一的不同,那就是故事的敘述之中。

來自於孔家的記載要更為詳細。

在這一篇古籍之中記載的是,崇禎想要統帥儒釋道三家,集天下之力封絕天地,孔家不從,從而遠遁,崇禎皇帝無奈只能以南孔取代北孔從而入主孔聖宗廟,而南孔有感皇帝陛下的恩德,帶著全族之地入地窟。

南孔,北孔,作為高材生的李海平自然是知道的。

宋代靖康之變,孔氏嫡系一脈的某代衍聖公,即祖籍山東曲阜的孔氏南遷,至今浙江衢州,在南宋幫扶下建起孔廟是為南孔。

而留在山東原籍的部分孔氏後人,又被金冊封為衍聖公是為北孔。

可怎麼也沒有想到,在明朝末年竟然還發生了如此重大一件事情。

甚至南孔短暫取代了北孔。

這是歷史上完全沒有過的記載。

當然李海平也知道,這要是真的,沒有記載才是對的。

畢竟南孔只是短暫取代了北孔,又不是真正取代了北孔,事後北孔明顯再度成為了主宰。

他們又掌握了筆桿子,這樣屈辱的事情自然不可能被記載在文獻之中。

甚至這一刻的李海平腦海之中不由冒出來了一個念頭。

那就是明史。

李海平記得不錯的話,清代修明史的時間似乎太過漫長了。

《明史》的修訂開始於1645年,後來停止。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為監修,重新開始纂修《明史》,並於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由張廷玉最後定稿,一共用了接近一百年的時間。

而歷朝歷代修史,最多不過三、五年,為何明史偏偏是用了接近百年。

這樣的事情,在如今的情況下,似乎極為值得商討了起來。

(新的一週求下跟讀,和推薦票,不然的話,連第一輪推薦都沒有資格上去,慘兮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