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拳術天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1章 為農耕事業奮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1章 為農耕事業奮鬥

老姚很遺憾,沒有見到傳說中的內功……

文武學校得了三千萬的訊息在太谷流傳。

縣教育部第一時間找上門,要求“合理利用”專項資金,先替文武學校保管起來。

張上許久不聯絡王懷東,這丫三年前就是太谷一號,三年後還在這位置上蹭著,寸步難進。

而和他同期出來的劉鋒,由於張同學的原因,得到混成我省常委的耿秋波提攜,步步高昇。

王懷東是苦逼的,有時他也不想當老油條,也想有點擔當,但這麼多年培養出來的性格,讓他在我國特色體制內混不開。

覺悟不夠,又沒靠山,能保住現在的位置都算不容易了。

張上的電話令他有點受寵若驚。

很難想像一個過氣煤老板可以讓一方老大不敢喘氣。

煤炭經濟註定有錢就是大爺……但輝煌將會離去,再過兩年煤老板們手裡的錢揮霍完了,日薄西山不遠矣。

當著張同學和姚恩均的面把教育部的人訓了一通。

盡他媽瞎搞,這和明搶有什麼區別,有本事自己找人要贊助去,別他娘窩裡橫。

老姚之所以還沒走,是因為張同學沒把他出幹血,不死心……

“王叔,這位是煤老板姚恩均,給文武學校捐錢的就是他。”

張上很實在,也懶得用這什麼公司,那什麼老總的稱呼了,煤老板仨字就是最牛逼的招牌。

“哦……您好您好。”趕緊握手,財主在眼前,老王很卑謙。

老姚微微點頭就算給了回應,譜擺得很大。

張上:“這次來找你,一是說文武學校的事,二是想租一萬畝地,我們準備建一個大型養豬場和屠宰場,預計投資二十億,全部採用美利堅的機械化模式。”

幹掉丁三石的養豬業是他很早就惦記的事,順便可以給自家的長上快餐提供豬肉。

雖然自己沒錢了,但商業帝國的藍圖不會改變。

想少努力十年,想有黑金帝國撐腰那樣發展,唯有將老姚這些煤老板用起來,把他們手裡的資金借雞生蛋,融資進來。

學習馬爸爸的模式,雖然他只有阿里8%的股權,卻能起到全資控制公司的作用。

王懷東大喜過望,如此巨大的投資金額真是天將洪福,一旦真建起來大型養豬場,他也算政績不菲。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當下拍著胸脯保證說:“這事包在我身上,咱們什麼時候商量一下具體細節,把投資合同簽了?”

“……”也就才這麼一說,你就扯到合同上,是多飢渴?

老姚:“不急,你先去調查一下租地費用,要是太坑就算求,另外我們也先去美利堅考察一趟,把人家的模式學好了,屠宰場的機器設備,養殖場的各種細節,搞定了再來談合同。”

“這……”王懷東遲疑一下,清楚自己太心急了,“那成吧,咱們兩面開工,爭取儘快把投資落實下來。”

又聊了一會兒,倆人告別。

有了專案,老姚雷厲風行,調來家鄉幾位老農,都是養家畜的一把好手,直接定了去美利堅加州的飛機票,讓他們去學習先進技術。

這養豬也是一門學問,我國養豬業離美利堅差三十年不止。

人家都已經可以做到對瘦肉精的控制,允許養殖戶使用,而我國直接禁止用這玩意,因為根本管控不住,怕把人吃出毛病。

人家早就是規模化養殖了,而我國還停留在關停小養豬場,提高環保這種層級的把控上。

人家的養豬場就建立在屠宰場附近,根本不需要運輸,形成了產業鏈,而我國程式繁多,各個環節完全脫節,需要中介串聯起來,人家是機械化屠宰,我們是屠宰場人工屠宰。

光殺豬一項就要好多人經手,每個環節都是雁過拔毛,這個錢最終都要攤到消費者身上。

在飼料方面,人家有專門為養豬種植的玉米、大豆等植物,價格非常便宜。

而我們的玉米、大豆地種植規模不大,技術不高,佔地大但產量低,導致糧食價格高。

人家豬種好,一頭能下18只小崽,我國的豬只能下1只,差距太大。

主要還是在經營意識上,都喜歡在最輕鬆的環節上扎堆,急功近利,結果就導致價格畸形上漲,損人不利己。

最令人震撼得是美利堅豬肉.5塊錢一斤,我們1塊錢一斤,如果能在國內完全複製美利堅的養殖技術,利潤得多大?

據說美利堅有一個養殖場,5個人養殖8萬頭牛……

跨洋電話,聽著老農們的敘述,姚恩均興奮了,摩拳擦掌,整個人打雞血似的亢奮,連剩下的錢都有著落了,老子要種地去!

把美利堅的機械化、自動化種地模式也學過來,把人家那衛星導航,電腦操控,自動耕種的機器進口回來,承包一個縣的耕地,我自己種大豆和玉米,搞他娘的。

至於豬肉的銷路,完全不用發愁,只要價格合適,他老姚幾個電話下去,三晉所有五星級酒店,大型用肉企業都會給面子。

不過理想很美好,實現卻很難。

老姚火速飛往美利堅一趟,把他老家清徐各大種植區的土壤收集起來,動用巨大人力物力,幹嘛?

給人家美利堅送土壤去了。

用飛機空運種地的土疙瘩,老姚開了先河,把機場的人整得目瞪口呆。

美利堅農民在計劃種哪種作物前,會先在農場的每塊土地上取出土樣,送到土壤實驗室進行檢測。

專家根據檢測結果,會告訴他這塊土地最適合種什麼,需要多少化肥,產量大概是多少。

每一塊地的土樣測試費大概是15美元。

雖然花點錢,但是不會誤種。

同時對於化肥的使用也能把握得比較好,透過土壤化驗,電腦測算,非常科學,產量會大大提高。

這種土壤實驗室,其實技術並不高,但我國一家都沒有……

主要還是意識問題。

我國農民不會花這種冤枉錢給耕地看“風水”,因為沒必要,家裡一共就十畝地,不適合種大豆又怎麼樣?

沒得選啊。

當然是什麼價格高,就種什麼。

老美的工作效率很快,運過去不出三天,姚恩均受了當頭一棒。

三晉是黃土高原,十年九旱,土壤有機質和養分流失嚴重,土體疏鬆。

再加上為了高產量,耕地常年過度施肥,送去的那些土只適合種土豆和紅薯,其他都扯淡,收成不會好。

這兩種作物不合適喂牲口,花了上百萬得出這麼個結論,令老姚為家鄉做貢獻的雄心壯志受傷。

但他喪錢不喪志,本就是農民出生,這次終於迴歸正業,開始為尋找好的耕地四處奔波,繼續為自己的社會主義農耕事業奮鬥。

大概是為方便檢測土地,老姚引進了我國第一個土地質量檢測實驗室,耗資六十萬……比他空運一次的價格還便宜。

並且找到我省農業部,免費為各縣市的耕地檢測屬性。

終於檢測出太谷旁邊的榆社縣適合種玉米和大豆。

這疙瘩地廣人稀,窮得一塌糊塗,008年農民人均收入才1100元,算是三晉最窮的地方。

老姚歡欣鼓舞,請農業部大佬親自出馬,要租下整個榆社的耕地,開拓我國第一個全機械化耕種的先河。

但大概是國情決定了他的事業受阻,耕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沒地了讓我怎麼生活?

一畝地一年給00塊錢夠什麼?

你要是把我的地糟害了,土壤有機物流失嚴重,成了鹽鹼地,我以後怎麼種?

小農意識害死人……就知道守著一畝三分地。

你不會拿錢再出去打工嗎,隨便幹點什麼活,一年也不只1100塊錢吧?

別說老姚想不通,連張同學聽了這事都無語。

主要還是社會不夠開明,如果十年後再提出承包土地,農民們會很歡迎,可時下卻是不行。

老姚的農耕事業任重道遠。

養豬場和種植業是商業帝國最基礎的一個環節,張上預計要搞一千家食品廠和生活用品工廠,在網上和自家超市裡售賣,形成產業鏈。

他不準備搞高階產業,比如手機、汽車、冰箱什麼的,沒有十年研發的技術,搞這些註定不上不下,成不了氣候。

十年太久,我等不及要開始裝逼,一億小目標,不知妻美,那是我的名言。

還是將超市發展起來比較快,將低端產業做高階,那才有成就感。

然後依託長上網,學習後世的阿里,搞大資料什麼的,逐漸發展成高科技公司。

目標定下,張同學充滿無限動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