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次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六章 倭寇之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八六章 倭寇之亂

“吃飯了...!”馬皇後笑著在外面喊了一聲,這個時候朱元章起身道:“好了...沐英鎮守雲南的事情,就這麼定了,其他的話不要說了...現在我們去吃飯。”

“是...!”朱家的孩子們全部起身,朱朗,朱標陪在左右,一起前往吃飯的宮中。

朱家的一頓過年團圓餐,其實也不是那麼的豪華,汪大娘親手包好的羊肉餃子,還有馬皇後去親自做的一桌菜,這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菜餚。

一群人有吃有喝,這樣大明的洪武九年也就過去,第二天大明的洪武十年就來了,這一年,朱朗會要離開應天,前往山東,因為那裡的倭寇太猖獗了。

這些倭寇真的是很煩人,倭寇在七十元代就已經有了,“海禁”政策也是因為倭寇襲擾。

同時,還有一種論調,倭寇興起是因為大明商人,說是大明商人自己裝倭寇,殺自己人奪錢財,其實,這種論調同樣,只拿明朝中後期的倭寇史來否定元明時期的倭寇問題。是為日本擺脫自身責任的一種錯誤觀點。當然,是無惡意的。

日本倭寇是有主人的,大明商人的作用不宜誇大

起初,朱元章建國後,因為交通、通訊等問題,造成他對日本政局有錯誤認識。因此,派出去的使節與南朝發生關係。結果,南朝的強硬令朱元章很是生氣。後來,北朝天皇、足利幕府與明朝永樂元年產生關係(可能是因朱棣在北京的緣故吧,資訊取得更方便些)。

但是,足利幕府是一個弱勢幕府,對於對馬、九州等地的大名(諸侯)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因此,從南北朝開始一直到室町幕府滅亡,都不能對倭寇進行有效控制。在與明朝關係還不錯的情況下,倭寇問題並沒有解決。

朱元章認為,既然你是中央政府就必須要約束自己的國民和臣屬。為此,幾次與足利幕府發生衝突。為了讓明朝與足利幕府產生不滿,有利於日本的各地諸侯勢力存在。

對馬、一歧島、北九州的肥前松浦的“三島倭寇”的諸侯領導,就有意識地派出倭寇對我進行襲擾。同時,各種仇恨室町幕府的勢力、權力爭奪的失敗者,以及各類草寇等一起組成了洪流。不斷地衝擊大明朝國防。

如果說大明商人在裡面有關係的話,那已經是明朝中後期了,到了明朝中後期,大明商人為了迫使中央政府支援海外貿易特別是私人海外貿易,與日本倭寇的主人進行了合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們透過《太祖實錄》《成祖實錄》記載,將一些比較大的倭寇桉例列出,可見倭寇問題其實問題並不輕。

洪武二年夏四月戊子:升太倉衛指揮僉事翁德為指揮副使,先是倭寇出沒海島中數侵掠蘇州崇明,殺傷居民、奪財貨,沿海之地皆患之。德時守太倉率官軍出海捕之,遂敗其眾,獲倭寇九十二人得其兵器。

洪武五年六月己丑:命羽林衛指揮使毛驤於顯指揮同知袁義等領兵捕逐蘇松溫臺瀕海諸郡倭寇。

洪武五年六月癸卯:指揮使毛驤敗倭寇於溫州下湖山追至石塘大洋獲倭船十二艘生擒一百三十餘人及倭弓等器送京師。

洪武五年七月甲申:詔浙江福建瀕海九衛,造海舟六百六十艘以御倭寇。

上諭中書省臣,曰:自兵興以來百姓供給頗煩,今復有興作乃重勞之,然所以為此者為百姓去殘害,保父母妻子也,朕恐有司因此重科吾民,反致怨讟爾中書其榜,諭之違者罪不赦。

省臣對曰:陛下愛民而預防其患所費少而所利大,臣嘗聞倭寇所至人民一空,較之造船之費何翅千百,若船成備御有具,瀕海之民可以樂業。所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又何怨?但有司之禁不得不嚴,先是瀕海州縣屢被倭害官軍逐捕往往乏舟,不能追擊,故有是命。

這些倭寇有幾千人,船也有幾百條,這已經具備了攻破城市、衛所的較具規模的持久作戰抗援助能力。

為了應對這樣的倭寇,朱元章已經準備海禁了,更無語的是,現在朝鮮跟倭寇更近,倭寇首先進犯的就是朝鮮,朝鮮也曾經用過“花錢買太平”的手段,當時的倭寇人不是吃不飽穿不暖嘛,朝鮮就接受了倭人使節進貢的土特產,賞賜給他們糧食、皮張、布匹等。但朝鮮畢竟國小賞賜的禮物不夠分。為此,倭寇才大舉進犯大明搶奪大明產品。

因為倭寇的土特產就那麼多,根本不能滿足朝鮮百姓的需求。

正是為了與朝鮮經貿,倭寇不斷騷擾大明,進而開拓出賺取利潤的需求,擺脫了糧食、衣物的生存性需求。為了讓自己不被倭寇騷擾,朝鮮終於同意幫助倭寇銷贓,並專門設定了對倭寇貿易城市和機構。

有人說朝鮮不是決定跟著大明走,這朝鮮的名字還是明朝朱元章給賜的。

這個是真的,原來朝鮮不叫朝鮮,還叫高麗,宋元時期,由於中原軍事的衰落,朝鮮被迫先後臣服於契丹,遼,金,蒙古,基本上可以說與中原斷了聯絡,一直到明朝朱元章在位時期,高麗國王派李成桂進攻大明朝,而李成桂則自作主張,趁機發動兵變,一邊攻擊高麗,另一邊向大明示好,高麗國王下臺以後,李成桂自立為王。

這也是李桂成請朱元章為自己的國家起國號的原因,讓朝鮮依附於大明王朝,能夠在別的國家來犯的時候出面替自己解決,畢竟,自己國家國小人少,勢單力薄。

但是後來朝鮮為什麼和倭寇好了,那是因為李成桂也不是好東西,他看到洪武六年的時候,徐達敗於北元之手,跟著立即就和倭寇眉來眼去,說白了就是個投機者。

正好朱元章那個時候也下旨,專心的發展農業生產,也就沒有去管朝鮮,這朝鮮以為大明不行了,就更加抱住了倭寇的大腿。

只是時代不一樣了,朱朗已經決定洪武十年四月正式出兵山東,要在山東為起點,用一年的時間,剿殺倭寇,跟著以倭寇為根基,殺向倭島,朱朗的意思就是要佔領倭島,拿下倭島的金銀礦。

當然了,在此之前,朱朗還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明代皇帝都喜歡做的事情,也是那位朱檀愛做的事情,就是迷信...朱姓皇帝也不知道是出了什麼問題,都十分的相信神仙,長生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

道教在有明一代備受統治者崇奉,而且明代許多皇帝與藩王的死亡都與崇道有一定聯絡。

明初,明太祖朱元章因道教陰佑社稷的功用而推崇道教,道教借勢開始迅速發展。

明代皇室對道教的崇奉,極大地傳播和推廣了道教,對明代社會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總之,皇室與道教的互動,開創了道教在歷史上的新局面,對道教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力。

明太祖朱元章在與群雄角逐時就積極爭取道教的支援,賜賞頻繁。元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章就命人尋訪天師,多次禮請招攬,而且下令只要是龍虎山的宮觀及供器等物,不得加以破壞。

明太祖朱元章即位之後,對道教作了扶持,對道士更是加以重用。道教在民間,尤其在江南一帶有很大影響力,其透過攘災祈福、施符齋醮等方式穩定百姓,符合了朱元章鞏固統治的需求。

朱元章在優寵道教天師的同時,還起用了大量修道有成的道士入朝為官,諸如張友霖、鄧仲修、傅若霖、劉淵然等人。

當然了,朱元章在處理與道士關係方面,是有禮有節,對道士恩寵加身卻不放縱,徵召道士入朝為官,在重用的同時加以監視。既利用道士來維護統治,又對其進行嚴格控制,保持了極為理性的態度。

但是朱元章這樣的行為,弄出了一種上行下效,很快不再只侷限於皇帝,而影響到士大夫以及平常百姓,而百姓會更加虔誠地拜服於道教神仙的腳下,以此來祈求神仙保佑,寄託美好願望。

到了朱棣的時候,依然寵信道士,不斷賞賜封官。成祖經常召見道教首領張宇初並命他舉行各種齋醮祭祀。張宇初建文帝時期被罷的封號又被成祖恢復。

宇初死後,又讓張宇初的弟弟張宇清為“正一嗣教清虛衝素光祖演道真人”,可見成祖對道士的恩寵。

此後的皇帝是一個比一個痴迷道教,尤其是嘉靖和萬曆兩個,他倆整日在皇宮請道士做法、煉丹,修煉長生之術,竟然十幾年不上朝理政,這是個大問題,朱朗需要提前改變一下這個問題。

朱朗就利用朱楨,朱榑,朱梓,朱檀四人來上課的時候,首先想要扭轉這些皇子對神仙的一種錯誤認識,特別是朱檀。

.........................

大年初五...此時的水仙村那是熱熱鬧鬧,朱朗一口氣給水仙村工廠的人放了七天假,這個假期是有薪假期呀,可不是沒有錢的,沒有銀子的放假,那就不是放假,是人家正常的休息時間,憑什麼叫放假。

給銀子,又給休息,那才是真正的假期。

一大早,朱楨,朱榑,朱梓,朱檀四人就一起來到了朱朗的住處,朱朗這個時候也已經在家中等著這五人,等朱楨,朱榑,朱梓,朱檀五人來到朱朗的家中看到朱朗之後。

五人是連忙的躬身喊了一聲:“朗哥...!”

朱朗微笑著對他們頷首:“都坐下吧...爹讓你們來向我學習,其實我也沒有什麼好學習的,我們是兄弟,就這樣一起聊聊天。”

“聊天呀...那我還是挺喜歡的。”朱楨嘿嘿一笑,跟著就對朱朗問道:“朗哥,我能不能不用去新兵營就能領一艘福船?”

這位朱楨是朱元章的第六子,應該是1364年,朱元章率領大軍攻克了武昌。就在這時候,朱元章第六個兒子朱楨出生。朱元章雙喜臨門,喜出望外說:“等小子長大後,把武昌封給他。”

朱元章說到做到。1370年,朱元章封朱楨為楚王。第二年,朱元章派人在武昌大規模營建楚王府。經過8年興建,楚王府竣工了,老百姓稱之為“王城”。

楚王府位於武昌高觀山(今蛇山)的南麓,坐北朝南。楚王府在設計上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只是進行了縮小,相當於一個縮小版本的南京故宮。楚王府裡有宮殿、宮室、堂庫、宗廟等各類建築800多間,此外還有亭臺樓閣。

為了保障楚王府的安全,楚王府的外圍修築了以石頭為材料的城牆,高大堅固,共開4道城門。正門被叫作“鎮楚門”,正面對著武昌城的保安門。老百姓則稱“鎮楚門”為“公衙門”。

“鎮楚門”3個字,顯示了朱元章派朱楨擔任楚王的用途。朱元章希望朱楨鎮守楚地,將楚地作為拱衛京城南京的戰略要地。如果有朝一日發生變動,朱楨及其後代可以率領大軍,順著長江而下,迅速地抵達南京勤王。

楚王府東西寬約2裡,南北長約4裡,佔地面積約6000畝。楚王府建好後,幾乎相當於半個武昌。

“你不是一直都很希望去自己的封地嗎...你的楚王府可是爹爹為你用心打造的...!”朱朗微微一笑的問道。

“武昌很好,但是可惜,我朱楨不會被困在某地的人,只要朗哥一聲令下,朱楨會立即隨你遠赴海洋,保證聽朗哥的話,怎麼樣朗哥,四月就帶我走吧。”朱楨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朱朗。

朱朗哈哈一笑,眾所周知,朱元章子女眾多,光是兒子就有26個。在這些子女中,朱楨顯得較為優秀。《明史》誇他“天資英睿,有謀略,天性端重,幼而喜學”。朱楨到了武昌後,還多次率領軍隊外出,參加軍事行動。

1385年4月,貴州一帶發生蠻族叛亂,朱楨率領信國公湯和、江夏侯周德興前往平叛,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凱旋而歸。當年6月,湖南又發生蠻族叛亂,朱楨再次出手,率領湯和平定了這次叛亂。

湯和、周德興都是明朝赫赫有名的開國名將,南征北戰,什麼場面沒有見過?然而,他們在接受朱楨指揮時,都服服帖帖,這說明朱楨在軍事指揮上還真是有“兩把刷子”。不僅如此,湯和還專門告訴朱元章,說朱楨“有謀略”。朱元章很高興啊,說“真是我的好孩子”。

“其實我覺得你是可以成為一個好船長的,你的軍事能力很強,只是遺憾的是,你要是想要跟著我走,就必須要經歷海龍軍的新兵三月,如果沒有經歷過新兵三月的人,我是不會要的,其實現在你還有機會,我是四月走,現在海龍軍正在招募新兵,你可以試試。”

此話說完,朱楨的心中好像有了一股衝動,他想要前往大海,不是烏龜城的武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