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次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五一章 燧發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五一章 燧發槍

徐達的大軍直接攻打到了漢城城下,李成桂那是著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因為大明的軍隊實在是太強了,李成桂號稱是朝鮮的戰神,但是就算是他親自的指揮戰鬥,也根本無法抵擋得住大明的武器。

從大明的進攻到攻打到漢城,大明僅僅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而這兩個月戰死的朝鮮士兵足足八萬人,大明的士兵呢...居然不足百人,這就是熱武器對冷兵器的絕對優勢。

此時的漢城位於朝鮮半島的心髒地帶,鄰近漢江,掌握了國家的命脈,李成桂發動兵變建立朝鮮王朝後,開城已經殘破,而他本人也很想離開這個高麗王朝的心臟以擺脫高麗殘餘勢力的影響,以另立乾坤,所以更是加速了遷都進展,而從經濟、交通甚至風水等各方面考慮,當時的漢陽都是作為新都的不二選擇。

於是,朝鮮王朝遷都漢陽並將之改名為漢城,大力建設各類設施,自此開始,除了朝鮮定宗將都城遷回開城外,其它時間朝鮮半島的政治經濟中心均在漢城。

漢城府狀啟》有關漢城府人口的記錄,當時記錄漢城府府城內居民共有16921戶、人口103328人;都城外裡範圍內的居民共有1601戶、人口6004人,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漢城的人口都大致保持在這個範圍。這個規模大概相當於此時大明一個比較大的府城。

雖然今年的冬天依舊寒冷,但是大明的軍隊穿的都是棉襖,棉鞋,吃的也都是好東西,不過,在攻打朝鮮的時候,大明很多士兵也是吃了朝鮮人的虧。

這些朝鮮人偽裝成百姓對大明士兵偷襲,一次意外兩個小士兵就被偷襲成功,這也激起了徐達的殺心,在隨後的對朝鮮攻佔之後,徐達下的都是屠盡的命令,一是為了震懾,二是為了報仇,也因此,朝鮮這邊死了很多的人。

與此同時的倭島也是受到了朱棣,朱樉的聯合攻擊,一開始朱棣是聯合南朝打北朝,跟著北朝打得差不多了,就立即反過來直接攻打南朝,這南朝也是軟骨頭,被朱棣和朱樉一宣戰,直接選擇了投降,為什麼如此的直接,因為此時的朱棣和朱樉的軍隊已經配備了燧發槍。

朱朗的技術部在洪武十五年末的時候,直接研究出了燧發槍。

燧發槍是什麼,它是一種可以快速射擊的槍械,應該被稱之為槍械了,只要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一下,取掉了發條鋼輪,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黃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這種擊發機構稱之為撞擊式燧發機,裝有撞擊式燧發機構的槍械稱為撞擊式燧發槍。

撞擊式燧發槍的優勢不言而喻,它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本來這種燧發槍是要在16世紀中葉,由一名法國人製作完成,要知道這位法國人製作出第一支燧發槍後,他的名聲迅速傳遍歐洲大陸。

但是燧發槍的命運,卻沒有這麼順利。

1610年5月14日,亨利四世乘坐馬車去探望大臣蘇利的路上,被人舉刀刺殺。隨著亨利四世的去世,燧發槍裝備部隊的程序停滯了。

許多法國將領反對裝備燧發槍,理由是:“燧石冒出的火星不足以點燃黑火藥。”

但歷史的洪流是不可阻擋的。17世紀中葉,很多歐洲軍隊開始裝備燧發槍。讓人震驚的是,燧發槍裝備軍隊後,一發不可收拾,一直用到1848年,才結束裝備。

此時的大明剛剛1383年,燧發槍足足比歐洲早了約兩百年,而且朱榔還預先的改變了燧發槍的弱點,燧發槍平均口徑大約為13.7毫米,由於還沒有發明後裝彈式火槍,所以這對當時的彈藥裝填技術做了很高的要求,按以前的裝填方法,裝填彈丸時,需將彈丸放到膛口,用木榔頭打送彈棍,推槍彈進膛,這是非常費時間的,在戰場上,就意味著浪費生命。

朱榔直接發明了一種快裝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亞麻布或鹿皮片包著彈丸,裝入膛口,減少了摩擦,不僅加快了裝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閉氣作用,精度隨之提高,射程也增加了。

如果沒有朱榔,明朝大概會在1635年,火器研究家畢懋康也製作了燧發槍。

可惜的是,畢懋康製作出來的燧發槍,它的構造和效能與以前的鳥銃無大差異,主要是改進了發火裝置。

當然了,即使是這樣,自生火銃的出現,將我國使用了兩百多年的火繩點火法,改進為燧石發火。

也算是我國火器史上一個大革新。

因為使用火繩點火,有很多缺點,遇到風雨的天氣,火門裡的火藥不是被風吹走,就是被雨打溼,以致不能發射;有時還沒有瞄準好,就過早地誤放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畢懋康記載的是撞擊式燧發槍,扣板機龍頭下壓,因彈黃的作用與火石磨擦發火。這樣,不但克服了風雨對射擊造成的困難,而且不須用手按龍頭,使瞄準較為準確,隨時都可發射。燧發槍配有火石自動打火裝置,不怕風雨並不須事先火繩點火,發射速度與精確度大為提升。

在大明火器史上是一項意義重大的變革。

但是現在朱榔直接將大明的火器提前了幾百年,也讓大明軍隊的戰力呈幾何倍的增長,本來倭島的戰爭處於了膠著狀態,因為朱棣的軍隊已經處於疲憊狀態了,朱榔這邊剛剛研製出了燧發槍,並且三段射擊也是剛剛磨合,需要一個演練的地方,朱榔給朱樉和朱棣去信。

信中大抵的內容是,只要給金一萬兩,銀三十萬兩,就會借給他們一支無敵的軍隊。

朱樉和朱棣都是相信朱榔了,立即一起答應,不過,一開始朱樉和朱棣看到了到達的所謂無敵軍隊,居然是一群揹著燧發槍,平均年齡不到二十二歲的娃娃兵的時候,都齊齊的認為自己被耍了。

因為這群娃娃兵總數不到三千,前面的北朝可是集結了至少五萬人的大軍,而且都是武士組成,要知道倭島武士可是不怕死,這三千娃娃上去還不被吃了。

更重要的是,帶隊的還是一個官二代,名叫瞿能,這位瞿能很有意思,他是按照明朝軍隊爵位可以世襲的制度,瞿能子承父業,繼承了父親瞿通的官爵,以四川都指揮使(正二品)走馬上任。

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瞿能繼承了父親的恩惠,決不是他甘願為之。

瞿能自小生長在軍營,耳濡目染之中,養成了他不僅特別會打仗,為人處事還非常謙和低調。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多年征戰,還讓瞿能對如何治理地方事務,同地方官員如何搞好協調和相互之間的配合,逐漸有掌握了屬於他的一套獨特的辦法。

可以這麼說吧,就是瞿能沒能繼承父親的官位,相信他也會一步一步達到他的父親瞿通這樣的官級和職位的。這麼說決不是可以吹捧瞿能,這在他坐上四川都指揮使這把交椅後,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才華。

雖然大明王朝自公元1368年正式登上歷史舞臺以來,開國皇帝朱元章勵精圖治,幾乎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如何治理好國家上來了。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範圍,在大明朝開國不長的時間裡,也只在江淮,包括兩湖區域才有這樣的局面,原因很明白,離京城應天太近了。

雖然,四川因特殊的地理條件阻隔了大規模的殺戮和戰亂,但是,也未能幸免的逃脫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影響,於川外一樣戰亂過後百業凋敝,民生多艱。目睹如此艱難的情形之下,使得瞿能所率領的鎮守四川的軍隊日子也是非常艱難的。

因為軍隊最基本的任務和使命,是維持地方穩定的基石,基本不產生任何的直接的效益,而要維繫軍隊的正常運轉,所需要的錢糧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

怎麼辦,瞿能當然要把面臨的困難如實的向遠在南京的洪武皇帝詳細的加以彙報,他當然知道國家剛剛建立,不會在金錢和物資上能夠給予四川過多的傾斜。

無論如何也要想出一個較好的辦法,既能減輕百姓的負擔,又能讓萬歲不感到壓力,最好的辦法是開源節流,但關鍵是要在開源上做文章,那才是最為根本的,既能賺錢,也能讓地方得到實惠,並堅決不擾民,瞿能為此開始想到究竟有什麼好辦法,才能兩全其美呢。

問計於民,當然要走群眾路線了。當瞿能在巡視各地要塞時發現,當地的百姓用自產的茶葉、鹽巴、絲綢等物品和四川境外的區域進行交易,換回四川包括內地急需的馬匹、冬春夏草和貴重毛皮等物品,以貨易貨,價格公道,買賣合理,讓雙方都很滿意。

只是,由於地方政府管理的過於嚴苛,很多時候只能在地下透過走私的方式進行。與其這樣偷偷摸摸,不如完全採取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方式,這樣政府既增加了稅收,老百姓透過交易又賺到了錢,這不是一箭雙凋的事情嗎。

瞿能回到中軍帳和地方行政長官一合計,正愁沒有找錢的門路,突然茅塞頓開了。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立馬招來懂行的人成立了管理這類貿易的部門“茶馬司”,以官方的名義名正言順的壟斷了四川及相鄰身份所有產品的對外貿易。

還真別說,自“茶馬司”設立後,各種產品的品質不用說有了保證,更得到了商人們的信任。

自茶馬司在鞭炮聲中正式掛牌辦公以來,來自省外,當然是以優質的良馬,昂貴的毛皮和貴重藥材為代表,光明正大的透過茶馬古道源源不斷的進入四川,再有四川透過長江而下,包括翻越秦嶺而上,通達全國。

自從瞿能設立茶馬司後,賦稅可以說呈幾何級增長,伴隨茶馬古道生意的興起,連帶其各種產業鏈如茶館、酒樓、包括現在美譽全國的川菜,應該也有瞿能的功勞吧。

跟著瞿能的才華就被朱榔給看到,朱榔認為瞿能是可造之才,這樣的一個人,治理一個小國應該沒有問題,但是首先要讓瞿能忠君愛國,所以朱榔就直接找一個由頭免了瞿能的官職,跟著將瞿能給弄到了登州,讓他進入了海龍軍。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消磨瞿能身上的那些傲氣,與此同時的海龍軍中已經配備了指導員,而指導員的職責就是灌輸所有的海龍軍士兵忠君愛民的思想。

讓朱榔沒有想到的是,瞿能並沒有讓朱榔失望,很快,瞿能就已經透過了考核,得到了朱榔的肯定,成為了大明海龍軍第一支燧發槍團的團將。

瞿能到達倭島之後,立即就要求和倭島的五萬大軍決戰,並且只由自己的燧發槍團出戰,這也太狂妄了,朱棣和朱樉也都答應了,但是兩人卻有心是要看瞿能的笑話,跟著也準備好了迎救的措施。

可是讓朱樉和朱棣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這燧發槍團實在是太強了,三千人面對五萬倭島士兵,直接用三段射擊發,一千一輪,一千一輪,一次攻擊,對面就要死上幾百人,別看倭島有五萬人,這十多輪的射擊一出手,當對方死傷幾千上萬人的時候,那麼對方也是會崩潰的。

全部戰爭的時間,連半個時辰都沒有到,朱樉和朱棣聽到的就是炒豆子爆發的聲音,跟著就是大批大批的倭島人倒在地上的模樣。

朱樉和朱棣都傻了,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軍隊,居然三千對五萬,一個時辰不到就將對方給打敗了,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呀,說真的,此時的朱樉和朱棣對朱榔是真的佩服到了骨子裡。

跟著朱樉和朱棣就熱情的去迎接大勝而回的瞿能,兩個人一起對瞿能的燧發槍團發起了濃烈的好奇心,並打聽這燧發槍登州有多少,朱榔有沒有興趣出售,還有那射擊的方式,願不願意教一下。

瞿能都一一的回答,在看到瞿能的能力之後,朱樉和朱棣又一起開始挖起了瞿能,給錢,給人,給地,想要讓瞿能留下來,可惜呀,瞿能不會留下的!

..............................。